- 蠟燭初中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中《蠟燭》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知識和能力:
品析文章動人的寫法,體會如果通過樸素的語言表達真摯的情感,運用標志性的事物來體現文章的中心。
。病⑦^程和方法:
細讀和速讀相結合,了解文意,又能抓住中心情感。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用人的和平期望來呼喚和平的到來和持續(xù)。
【教學設計】
一、導入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曾經有這么一個故事。一位法國婦女和她的一雙兒女都是地下秘密情報工作者,他們把情報藏在半截蠟燭中,插在燭臺上,一次次躲過了德軍的搜查,有一天晚上,三個德國軍官闖進了他們家,其中一個順手點燃了藏有情報的那根蠟燭。蠟燭一旦燒到情報處,秘密就會暴露。這時,法國母親借口油燈更亮,吹滅了蠟燭,可德國人又重新點燃了它。過了一會兒,大兒子杰克借口天冷去搬柴火順勢那走了蠟燭,卻又被德軍拿了回來。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機靈的小女兒嬌聲對德國人說:“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最終得到了同樣擁有一個可愛女兒的德軍的允許,就在她踏上最后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情報終于得以保存。在這個動人的故事里,一截小小的蠟燭映襯出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和沉著的品質。而今天,我們看到的蠟燭,同樣也發(fā)生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它又蘊涵了怎樣感人的故事?
二、快速瀏覽全文,請用一句話概括主要情節(jié)
三、介紹大戰(zhàn)背景,交代其中人物的國籍,關系
盟軍:紅軍:蘇聯(南斯拉夫保衛(wèi)戰(zhàn))
老婦人:南斯拉夫
敵軍:德國(法西斯侵略戰(zhàn)爭)
四、仔細回味
文中有哪些情節(jié)打動了你,為什么?
五、教師引導啟發(fā)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以戰(zhàn)爭為題材,應該說可寫點很多,有歌頌英勇善戰(zhàn)的戰(zhàn)士,有贊揚指揮如神的指揮官,有批判殘忍的侵略者,這篇戰(zhàn)地通訊的作者以細膩的眼光看到在那個特殊的戰(zhàn)場的特殊情誼,把他的筆觸伸向一位普通的南斯拉夫老婦人,大家在先前找到的感人情節(jié),實際上是作者精心構思。
1、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人物特殊,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3、感情深厚,用掩埋親人一樣的儀式來安葬烈士。
4、蠟燭的珍貴,珍藏一輩子的與丈夫的寶貴的紀念品結婚喜燭點燃在烈士墳頭。
總結:作者視角獨到,以細膩的眼光找到這一動人的題材,而感人的題材更要靠作者巧妙的寫作方法體現出感人的效果。
六、思考
既然文章主角是這樣一位感人的老婦人形象,為什么題目不擬為《一位南斯拉夫老婦人的情懷》而為《蠟燭》?
“蠟燭”在文中其實蘊涵一種特殊的象征意義,實際上已經含蓄融注本文的主旨,此題目更含蓄凝練,意韻豐富(可結合文章的最后一句話)。
。薄⒓t軍烈士生命之光。
。、寄托著老婦人等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敬仰。
。场蓢嗣駪(zhàn)斗情誼的象征。
主旨: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初中《蠟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蠟燭初中教學設計08-12
《蠟燭》教學設計04-07
《蠟燭》教案教學設計05-14
半截蠟燭教學設計07-24
《半截蠟燭》教學設計04-21
分享《蠟燭》的教學設計07-26
關于《蠟燭》 教學設計06-25
《半截蠟燭》教學設計板書07-25
《半截蠟燭》精品教學設計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