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
家庭是兒童與世界最早的接觸點,是一切教育的開端,更是小同學接受教育和影響最耐久、最廣泛的地方。國內(nèi)外的教育專家普遍認為:在當今時代,教師已經(jīng)不能獨立解決許多迫切的教育問題!現(xiàn)代的學校需要家長們的積極參與其工作。而如何與家出息行聯(lián)系、溝通,至關重要。
一、電話訪問
多贊美,少批評。小朋友都是家長心目中的寶貝,沒有一個家長喜歡聽老師只訴說罪狀,所以,老師要多褒揚小朋友的優(yōu)點、成績,例如:“這小朋友長得很可愛”“挺聰明的”,家長在聽了這些好話后,自然較聽得進去老師訴說小朋友的其他缺點,以和需要家長加強管教小朋友的種種了。
因人而異,運用一起語言。老師如與家長語言不通,或受教育程度不一致,不注意語言的運用,就難以溝通。對于受教育程度低,平常也不關心教育的家長,滿口“教育改革”、“期望教育”,家長哪里聽得懂。應針對不同對象,轉(zhuǎn)化成家長能理解的語言,才干達到溝通的目的。
注意電話中的語辭和聲調(diào)。電話看不到對方表情,所有的感覺、印象都來自電話中的聲音,不論家長的.語氣、言語如何?老師要懂得控制自身的情緒。稱譽肯定時,語氣要堅定;訴說小朋友問題時,語氣要婉轉(zhuǎn)。
電話既方便又普遍,是個很好的親師溝通媒介,在老師的善用下,那一條線會成為拉近距離,凝聚力量的“感情專線”。
二、舉行家長會
這是學校與家庭的集體工作方式,發(fā)明條件,請家長到學校來觀賞、聽課、座談。了解同學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直接提出意見和建議,參與并指導學校工作。
學校通過會議,向家長匯報學校教育教學的工作情況和今后工作計劃,并向家長提出教育的具體要求,聽取家長的意見。一起研究改進工作,從而協(xié)調(diào)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系。舉行會議前要有充沛準備,目的要明確,內(nèi)容要空虛,中心要突出。會議時間的選擇要周密考慮,便于家長出席。家長會可以促使廣大家長關心學校、關心小朋友,并積極主動協(xié)商學校教育小朋友,從而有效地完成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系工作。
三、建立聯(lián)絡簿
設計:聯(lián)絡簿是很好的親師溝通渠道,有的老師把它當成“作業(yè)交待簿”。除了交待作業(yè)、提醒攜帶物品外,沒其它用途。老師還應把對同學的關注、鼓勵、評價寫在聯(lián)絡簿上,讓家長了解“老師很關心小朋友的生長與表示”。
批閱:老師對每天的聯(lián)絡簿不要怕麻煩,堅持做到親自批閱,和時批閱,而且對同學反映的問題要和時解決。
四、臨時性的會議
家長有時在路上遇到老師,直接來校找老師,氣氛可能是平和的,也可能是緊張的;家長可能是溫和理性,也可能蠻橫無禮。由于這種會議并不在老師計劃之內(nèi),在毫無準備、資料掌握不無的情況下,教師尤宜慎重其事。
了解家長的來意。也許家長會開門見山地說明來意,也許會迂回地詢問某件事情的經(jīng)過。老師可禮貌地詢問對方對該事件的了解情況和看法,掌握他的會談目的。
對家長的感受表示理解。不必急于與家出息行爭辯,只需專心聆聽,了解他的感受。并表示理解他的心情,肯定他的用心。等心平氣和后再進行解釋。
表達對同學的關心。家長真正關心的是:老師是不是關懷我的小朋友。不論何種溝通方式,都應讓家長覺得老師關心自身的小朋友。
總之,新時期的“教育改革”和學校教育系統(tǒng)的開放化,要求學校與家庭加強聯(lián)系。親師溝通的良好與否,直接影響到老師的教學與班級經(jīng)營。
【淺談小學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與家長交流溝通-演講與口才01-16
淺談如何與學生溝通07-02
淺談如何與孩子溝通05-11
小學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論文04-28
如何與家長溝通05-21
如何給家長溝通04-03
淺談班主任如何與家長溝通論文08-15
家長如何與老師溝通09-10
家長如何與學校溝通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