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篇1
核心提示:每一篇文章中都滲透著濃厚的情感,甚至每一個字中都代表著作者不同的感受,代表著它深刻的用意。不論在什么樣的文章,最容易理解的或者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文字中所透出的情感。但是在課堂上,我們經(jīng)常把重點放在了“...
每一篇文章中都滲透著濃厚的情感,甚至每一個字中都代表著作者不同的感受,代表著它深刻的用意。不論在什么樣的文章,最容易理解的或者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文字中所透出的情感。但是在課堂上,我們經(jīng)常把重點放在了“悟情”上,而對于作者用何種方法表達出來的這種情感經(jīng)常被忽略。下面就以《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為例,反思自己的閱讀教學。
一、字里行間總是情
《蟋蟀的住宅》是法國著名昆蟲家法布爾寫的一片觀察筆記。文中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蟋蟀是怎樣建造自己的住宅的。課文一開始就寫到“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還由于它的住宅!遍_頭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興趣。此時,學生會不由自主地想“它的住宅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樣子的?”等等。通過和其它昆蟲的對比,讓我們感受到了蟋蟀和其它昆蟲的不同:它要慎重的選擇住址,并且不利用現(xiàn)成的洞穴,要自己一點一點的挖掘。它的“不肯隨遇而安”,到底是為了什么,它又是怎樣的不肯的?這無疑成了課上同學們討論的焦點。而這一點也正是蟋蟀的個性所在。課文在描寫蟋蟀住宅外部的特點時寫到:“當四周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弊髡甙洋暗慕新曊f成彈琴,讓我們感受到這座住宅不僅僅是安全舒適,而且還有休閑娛樂之功能。當四周都已經(jīng)靜悄悄時,蟋蟀就彈起琴唱起歌,來享受它的美麗生活。這也證說明了作者對于蟋蟀極其喜愛的感情。在描寫蟋蟀建造住宅的文字中,作者通過“扒、搬、踏、推、鋪”這幾個字,及其蟋蟀不斷修正的過程,滲透出了作者對于蟋蟀的敬佩之情,一只小小的蟋蟀,不但不肯隨遇而安,而且還這樣努力、不辭辛苦的建造自己的住宅,真是讓人心生敬佩。從初秋到深冬,蟋蟀一直在這樣不停的建造和修整,也更加的說明了小蟋蟀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zhì)。因此,作者不禁發(fā)出感嘆說蟋蟀的住宅是一個偉大的工程。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作者對于它的特殊感情。從文中我們知道作者小時候就喜歡捉蟋蟀,去喂養(yǎng)它們,而就是因為這份喜歡,才有了研究蟋蟀的這種行為。
《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中,到處都能發(fā)現(xiàn)作者字里行間透露出的對蟋蟀的喜愛與敬佩之情。當學生自己帶著對蟋蟀的濃厚興趣來學習課文時,也就很容易的掌握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如何建造這項偉大的工程了。
二、情到深處看表達
于永正曾經(jīng)說過:“文章一旦被選進語文教材,成了“課文”,它就具有了雙重意義:一是內(nèi)容意義,而是形式意義。學生學習它,不但要了解寫的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作者是怎樣寫的。文字這個載體本身就是學習的對象!币簿褪钦f,當我們拿過一篇文章來之后不但要了解文章寫的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知道作者如何把這寫內(nèi)容寫出來的。
《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中,從題目我們就可以看出作者將蟋蟀的洞穴說成“住宅”明顯是將蟋蟀當作人來寫,文中像這樣的詞句還有很多,比如“唱歌”“彈琴”“專家”等等,都通過用擬人的修辭方法來表明了作者對于蟋蟀的喜愛之情。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寫到:“蟋蟀和它們不同,它不肯隨遇而安! 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通過與其它昆蟲進行比較,準確的運用“慎重”“一點一點挖掘”等詞語來說明。在描寫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時,不但恰當?shù)氖褂靡幌盗械膭釉~來描寫,而且這些擬人化的動作,更容易讓人產(chǎn)生共鳴,加深理解。
而在課堂上對于這些表達上的知識點,極少涉及到,只是重視學生對于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上進行的不斷地努力引導,學生只體會到了文字表面上所蘊含的情感,并未深入的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出來的這些內(nèi)容。當學生稍體會到一些住宅的特點時,就蜻蜓點水一樣,繼續(xù)著自己的 “教案之旅”,并未考慮到學生對于語言表達上的感受。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除了體會字里行間的情感之外,還要去尋覓遣詞造句的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明白文字表達的重要性。
三、讀寫結合自成文
在體會文章感情的基礎上,去深入思考作者是如何寫出這些內(nèi)容的,即作者在遣詞造句上的特點,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皩W生不僅要學會,而且要會學!痹趯W習目標上不能只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更應該重視能力目標。比如,在《蟋蟀的住宅》中的住宅特點中,我們就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文中將蟋蟀住宅的特點描寫的詳細具體,但是需要用個別詞語概括的說出來,就需要一種訓練和引導,可以先抓住一句話進行舉例說明如何概括其特點,然后放手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去思考,進而概括出其他特點。讓學生學會如何概括提煉文章的內(nèi)容。另外,在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中,作者描寫的極為具體,我們仿佛能看到蟋蟀那忙碌的身影,而這些都源于作者準確地運用了名詞和動詞。而作者為什么能夠?qū)懙娜绱说纳鷦印⒕唧w呢?主要原因在于作者長期細致地觀察,而這種觀察也正是我們現(xiàn)在學生習作中所缺少的,學生不知道如何去觀察一件事物,不知道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系,往往只抓住了一項內(nèi)容,語言枯燥乏味。因此,在進行本次教學之后就要讓學生明白,要想把一件事物(事情)寫詳細,就要耐心地、細致地去觀察,這樣才會有所發(fā)現(xiàn)。學以致用,“學”就是為了“用”服務的。所以,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讀寫訓練,將文中學到的觀察方法及其表達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寫一篇觀察筆記,就會有不俗的表現(xiàn)。
作為語文學科,我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我想不是短短的文字當中所包含的感情,而是作者如何用這樣生動的文字將濃濃的感情包含到其中的。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受益終生的是作者在文中所用的表達方法,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教師對教材進行更加深入的解讀。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篇2
《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在文中,法布爾介紹了自己觀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動比作人的活動,想象非常豐富,語言十分風趣。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是通過長期深入的觀察才發(fā)現(xiàn)了這一昆蟲世界中不為人知的秘密。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fā)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二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教學本課的重點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通過重點語句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上課時,我主要圍繞解決“這是一只怎樣的蟋蟀?從課文中哪里看出來的?”這一問題展開,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這一問題來理解文本。反思這節(jié)課,雖然相較于之前的課學生的表現(xiàn)有了明顯的進步,但還是出現(xiàn)了諸多問題:
一、課前準備還是不夠充分。
雖然在設計前置作業(yè)和教案的時候準備了很多,但是還是沒有深下去,沒有準確把握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沒有站在整體把握課堂節(jié)奏的基礎上來上課。上課的時候課堂操控出現(xiàn)了問題,字詞部分用時太長,結果導致課堂顯得頭重腳輕,沒有節(jié)奏感。因此我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同時,由于課前對學生掌握情況的不了解,導致我不能靈活地處理課上出現(xiàn)的緊急情況,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沒有給予及時的糾正,這對于學生來說本節(jié)課基礎知識的掌握就不夠扎實。對于本課的難點我處理的也不是很到位,利用課上來解決不僅耽誤時間,而且學生也沒有做到全員參與,因此不如放到課前小組的研討學習當中去,上課的時候直接呈現(xiàn)研討得出的結論,這樣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學的也扎實,而且也大大節(jié)約了課上的時間。
二、課堂不夠緊湊。
一直以來我上課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老師缺乏課堂上的激情,由于老師的情緒太平緩,沒有感染到學生,所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沒有參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活動,再加上課上缺乏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一堂語文課儼然上成了討論課。同時,面對學生討論出來的結論,我也沒有很好的放到全班交流,因此思考就變成了幾個人的思考,沒有做到全員參與到課堂思考當中來。作為老師,我沒有很好地教給學生正確的表達自己觀點的方法,面對孩子們回答出來的零散的問題,我也沒有及時地幫助學生理出一個清晰的結論,所以學生依然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討論上,沒有深入理解思考,這是作為課堂操控者的一個很大的失誤。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還應該加強對學生個人朗讀的指導,教給他們正確的讀書方法、批注方法以及正確與同學交流的方法,抓住字和篇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體會、反思、運用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扎實地學到知識。
結合本節(jié)課出現(xiàn)的問題,在今后的備課過程中,我應該再仔細研讀教材教案,不僅要備教材,更得備學生,真正把備課深下去。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盡最大努力爭取讓學生在課堂上既能動起來朗讀、背誦、書寫,又能靜下來思考、傾聽、感悟,這樣動靜結合的課堂才是能夠促進孩子扎實地學到知識的課堂。當然,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和我的學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篇3
在教學《蟋蟀的住宅》一課時,我認真地看了教案,揣摩了一下本課的主要內(nèi)容,在教學中,我沒有像以前一樣帶領學生朗讀、分析課文,而是采用了一種幽默的語言來進行教學,結果學生學得輕松,我自己的心情也十分愉快。下面就將我的一些做法介紹如下:
1.介紹作者,引起興趣
本文的作者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達30年,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我在上課前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有關法布爾觀察昆蟲入了迷的故事,學生聽得哈哈大笑。然后我話鋒一轉(zhuǎn),引到了蟋蟀的住宅上,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fā)起來了。
。玻v橫對比,理解課文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抓住重點,縱橫對比,以點帶面來理解課文:為什么說蟋蟀的住宅是一個偉大的工程?老師的住宅比蟋蟀的住宅大得多,裝修也好得多,為什么反而沒有蟋蟀的住宅出名呢?學生從課文中找了大量的例子來證明蟋蟀挖掘住宅的不易,還指出老師的住宅雖然好,但全是別人完成的.學生找得高興,我也教得輕松,在快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就突破了難點.
《蟋蟀的住宅》是小學六年制第九冊第七組中的一篇課文,是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說老實話,我抽到這篇課文還有些抵觸情緒,初讀這篇課文時興趣也不大,可能有些老師和我有同感,覺得文章有點散,線索似乎不太清晰。但是當我們沉到文本中,仔細研讀時,就會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不是按照蟋蟀修建住宅的順序?qū)懙模合冗x址再修建接著寫修建好的樣子;而是根據(jù)法布爾的觀察順序?qū)懙模劝l(fā)現(xiàn)住宅再觀察特點繼而想了解它的修建過程。而且法布爾在富有情趣的語言中,表達出了他對蟋蟀面對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努力改造自己生活的那種欣賞和贊嘆。葉老曾經(jīng)說道“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翱凑恼,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開了窺視作品奧妙的門戶。
基于這樣的解讀,根據(jù)文本特點,為了簡化教學,我們作了一些嘗試。
時間有限,簡單說三點。
1、我們抓住了題眼“住宅”,循著作者的思路,帶著學生好好地去欣賞住宅,對住宅做進一步的了解和新的發(fā)現(xiàn),在不斷的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這是偉大的工程,情感的升華水到渠成。而不是給學生一個“偉大工程”的結論,要學生去論證這個結論。這樣就極大的尊重了學生的主體,真實地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究。
2、突出重點,注重文章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從文本來說,主要寫了住宅特點和修建兩個方面。在學生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悟時,根據(jù)學生普遍對住宅特點感興趣的情況,我“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對課文內(nèi)容作了大膽的取舍,重點研讀住宅特點,概括學習修建過程。在學習住宅特點時,學生發(fā)現(xiàn)蟋蟀的住宅具有朝陽、傾斜、干得快的特點,我就順勢引導學生將上下文聯(lián)系起來學,發(fā)現(xiàn)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感悟小蟋蟀舒適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隨遇而安、慎重選址密不可分。通過今天的教學實踐說明,這種“舍而不棄、上掛下聯(lián)”突出了重點,揭示了文章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適應孩子的需求。
3、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讀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jié)課我是非常重視讀的。除此之外,我還運用了多種方法。比如在聯(lián)系上下文讀、對比讀中抓住關鍵詞品排水優(yōu)良、陽光溫和;在讀思議結合中品草“半掩”的高明;在讀寫遷移中品“巢穴”“住宅”“家”之間的不同含義及文字背后的不同情感。學生在品味語言魅力后,“體驗寫話”,在我的眼中,這里是蟋蟀的……孩子們妙語連珠,令我驚喜。就這樣讓學生在“字字珠璣”中品味語言精妙,感受這了不起的小生命以及作者、我們對這小生命的敬佩。還有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請學生“聽話想象”,蟋蟀會唱些什么呢?孩子們浮想聯(lián)翩,一個會勞動會生活的小蟋蟀深深印在了他們心上。還有課中及時捕捉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如質(zhì)疑、批注、邊讀邊聽邊思考。及最后的“吟誦昆蟲記中的一段話”。課外學習文中的表達方法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這都是在想方設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正因為學生有了主動參與的意識,課堂顯得和諧并充滿生命的活力。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篇4
首先目標引路,讓學生自學課文,重點讓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特點和住宅修建過程,同時領悟作者在介紹時的運用說明方法;
接著讓學生提出問題后進行協(xié)作學習,對比學習,學生把生活中人們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然后采用變換角色的教法,讓學生扮演蟋蟀工程師來介紹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點等,通過學生當主角,老師充當一位聽者,師生的角色互換,這樣反饋練習,解決了難點;
讓學生上網(wǎng)查找有關蟋蟀的資料,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長了見識,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安排學生小練筆,以小組為單位,每組寫一種小動物。
首先目標引路,讓學生自學課文,重點讓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特點和住宅修建過程,同時領悟作者在介紹時的運用說明方法;
接著讓學生提出問題后進行協(xié)作學習,對比學習,學生把生活中人們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然后采用變換角色的教法,讓學生扮演蟋蟀工程師來介紹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點等,通過學生當主角,老師充當一位聽者,師生的角色互換,這樣反饋練習,解決了難點;
讓學生上網(wǎng)查找有關蟋蟀的資料,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長了見識,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安排學生小練筆,以小組為單位,每組寫一種小動物。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篇5
教學《蟋蟀的住宅》后,我感觸頗深!扼暗淖≌肥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jīng)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作者是十分贊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fā)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
1、文中的題目比較新奇,引用揭題來引起懸念,激發(fā)閱讀興趣。利用動物和人類的“住宅”的聯(lián)系及區(qū)別,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說說動物住處的稱呼,讓學生在拓展中積累,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從“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并適時地進行擬人句的學習,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點,此文不僅是科學說明文同時也是一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課文中的語言乍看平實,其其實文章涵蓋著作者濃濃的情懷。我讓學生多次找出擬人句并重點地指導朗讀,訓練了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學習觀察,潛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愛昆蟲、熱愛自然的教育。
3、通過重點詞句學習語言。文中許多詞語和句子都寫得別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边@句話我要求學生們反復閱讀,運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結合體會段中的“臨時”“隱蔽所”“得來不費功夫,棄之毫不可惜”等體會”不肯隨遇而安所表達的豐富內(nèi)涵。再如:“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币龑н@句話時,我給學生設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說成是“住宅”,而且還說是個“偉大的工程”你覺得是不是有點夸張了?從而又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從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內(nèi)部兩方面的特點來感受蟋蟀的聰明才智和建造出這樣的住宅簡直是一個奇跡,所以說它是偉大的工程一點也不夸張。
最后,我把課堂拓展到課外,讓孩子成為蟋蟀住宅的開發(fā)商,再給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議。并且在課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來閱讀。覺得這樣一來學生可以《蟋蟀的住宅》一課作為起點,再多接觸一些科普文章。這樣他們既可以增長課外知識,又可以鍛煉讀書能力。從而實現(xiàn)語文與生活的銜接,語文與實踐的融合。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精選5篇)】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英語上冊教學隨筆02-08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白鵝》同步練習12-03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總結12-21
初一上冊語文《論語》教學反思11-13
初一語文上冊《我的老師》教學反思01-10
初一的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11-10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卷08-28
初一語文上冊《春》教學反思范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