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洲精品在线观看,窝窝影院午夜看片,久久国产成人午夜av影院宅,午夜91,免费国产人成网站,ts在线视频,欧美激情在线一区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5-01-27 16:52:54 好文 我要投稿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1

  原文: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譯文

  人人都說江南好,讓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綠更勝天空的碧藍,還可以在彩繪船上聽著外面的雨聲入眠。

  江南酒壚邊賣酒的女子美麗無比,賣酒時撩袖盛酒時,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在老之前不要回到故鄉(xiāng),不然回到家鄉(xiāng)后會因為家鄉(xiāng)戰(zhàn)亂而悔斷肚腸。

  注釋

 、龠x自李一氓《花間集!贰

 、诮虾茫喊拙右住稇浗稀吩~首句為“江南好”。

 、塾稳酥缓辖侠希哼@里指飄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謂。只合:只應(yīng)。江南好:白居易《憶江南》詞首句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綠,勝過天色。

 、軌肋叄褐妇萍。壚,舊時酒店用土砌成酒甕賣酒的地方!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記載,司馬相如妻卓文君長得很美,曾當壚賣酒:“買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當壚。”

 、蒺┩竽盒稳蓦p臂潔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樣潔白。

 、尬蠢夏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樂。如還鄉(xiāng)離開江南,當使人悲痛不已。須:必定,肯定。

  賞析:

  “人人盡說江南好”,是與第三首詞的“如今卻憶江南樂”對應(yīng)的,這里,我們要注意的是他所寫的“人人盡說”,這其間所隱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認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說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別人的勸說之辭,遠游的人就應(yīng)該在江南終老,以前王粲《登樓賦》曾說:“雖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國還有句老話:“美不美,故鄉(xiāng)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倍f莊這兩句詞,似直而紆,把懷念故鄉(xiāng)欲歸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蘊藏在這表面看來非常真率的話中了!爸缓稀保险,該也,什么人敢這樣大膽地對韋莊說你就該留在江南終老,在江南你是一個游人客子,而卻勸你在江南終老,那一定是你的故鄉(xiāng)有什么讓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勸你在江南終老。因為韋莊是在中原一片戰(zhàn)亂中去江南的,當時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婦吟》中所描寫的是“內(nèi)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在這種情況下,江南人才敢這樣勁直的勸他留下來。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的特色,就正在這表面率直而內(nèi)里千回百轉(zhuǎn)的文字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了。下面則是對江南好的細寫,說江南確實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風(fēng)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綠,比天色的碧藍更美。“畫船聽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臥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這種生活和中原的戰(zhàn)亂比較起來,是何等的閑適自在。更進一步,江南又何嘗只是風(fēng)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壚,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云:“買酒舍乃令文君當鑪”。江南酒壚賣酒的女子光彩照人,賣酒時攘袖舉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這幾層寫風(fēng)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寫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層,他下面的“未老莫還鄉(xiāng)”,這么平易的五個字卻有多少轉(zhuǎn)折,佛經(jīng)上說“才說無便是有”,說“莫還鄉(xiāng)”實則正由于想到了還鄉(xiāng),他沒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囑口吻的“莫”字,細細地品味,就應(yīng)該聯(lián)想到陸放翁的《釵頭鳳》“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蹦且贿B三個“莫”字所道出的一片無可奈何之情是極為深婉而且沉痛的,韋莊詞此處的“莫”字,也表現(xiàn)出了一種極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說“莫還鄉(xiāng)”是叮嚀囑咐的話,是你想還鄉(xiāng),而現(xiàn)在卻有不能還鄉(xiāng)的苦衷,“還鄉(xiāng)”是一層意思,“莫”是第二層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層意思,因為人沒有老,在外漂泊幾年也沒有關(guān)系,王粲《登樓賦》說:“情眷眷而懷歸。”人到年老會特別思念故土。韋莊詞似達而郁,五個字有三層意義的轉(zhuǎn)折,表面上寫得很曠達,說是我沒有老所以不要還鄉(xiāng),而其中卻是對故鄉(xiāng)欲歸不得的盤旋郁結(jié)的感情。后面他說“還鄉(xiāng)須斷腸”,這正是別人之所以敢跟你說“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為你回到那彌漫著戰(zhàn)亂烽火的故鄉(xiāng),只會有斷腸的悲哀。講到這里再回頭看“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會明白陳廷焯為什么贊美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了。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2

  菩薩蠻·翠翹金縷雙鸂鶒

  翠翹金縷雙鸂鶒,水紋細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

  繡衫遮笑靨,煙草粘飛蝶。青瑣對芳菲,玉關(guān)音信稀。

  翻譯

  一對鸂鶒鳥兒,身上披拂著燦爛的金色花紋,翹起它們那雙翠綠的尾巴,在春水溶溶、碧綠瀅瀅的池面上,掀起了層層的水紋。岸邊海棠花開,一陣瀟瀟春雨過后,天放晴了,紅花滿枝,滴著清亮的水珠兒,更加艷麗。

  一位美麗的少女,乍出現(xiàn)在一個心有所悅但卻陌生的男人面前。不由自主地抿嘴一笑,卻露出了那一對可愛的酒窩兒于是她趕緊用繡衫遮住了,恰如飛蝶迷戀于陽春煙景。華貴之家,芳菲時節(jié),景物依舊,可是,當日春游之人,今已遠戍邊塞,而且連個信兒都沒有!

  注釋

  翠翹:翠綠色的尾羽。

  金縷:金色羽毛。

  鸂鶒:水鳥,似鴛鴦而比鴛鴦略大,多紫色,喜雌雄并游,又名紫鴛鴦。

  海棠梨:又名海紅、甘棠,二月開紅花,八月果熟。一說就是海棠花,又一說即棠梨。

  靨:笑時面頰上的酒窩。

  青瑣:刷青漆且雕鏤有連瑣紋的窗戶,泛指華美的窗戶。此處借指華貴之家。

  芳菲:泛指花草樹木,謂美好時節(jié)。

  玉關(guān):即玉門關(guān),在今甘肅敦煌西北,隋唐時的遺址大約在今甘肅安西縣城東50公里處的疏勒河岸雙塔堡附近。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約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間!稑犯o聞》記載此事云:“令狐綯假溫庭筠手撰二十闋以進。”據(jù)此,《菩薩蠻》諸闋乃溫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進獻唐宣宗之作。其時當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溫庭筠屢試不第之時。

  賞析

  此詞上闋描寫了一個春色滿園、生意盎然而又充滿著無限幽情的環(huán)境。鸂鶒,是如鴛鴦一樣成雙成對兒的象征愛情的鳥。有說:“此以鸂鶒之成雙,喻閨人之獨處。”從全詞看,并非如此。這兩句寫景極其鮮艷,而暗含著歡情,是人眼中之所見。景物本身是令人賞心悅目的。下兩句把滿園春色的景物由動物而到植物,由水面而到池上。這兩句的關(guān)鍵在“雨晴紅滿枝”。如絲的春雨飄灑之后,天色初晴,不僅沒有落紅滿地,而是“紅滿枝”。有“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的感覺。如果如蘇東坡所說“能道得眼前真景,便是佳句”(錢泳《履園譚詩》),上闋的四句正是這樣。它由美麗成雙、金縷其身、翠綠其尾的鸂鶒鳥,而到它們在春池中掀起粼粼水紋,兩情歡洽;再由池及岸,樹上棠梨花開,雨后新晴,紅花滿枝;景色幽美,氣象清新。布局有動(前二句)有靜(后二句),設(shè)色有濃(一、四句)有淡(二、三句)。陳匪石稱溫詞《菩薩蠻》“語語是景,語語即是情”(《舊時月色齋詞譚》)。從這四句看,正是用此明媚春光、佳景良辰,來襯托人情的歡愉。因為“言情之詞,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吳衡照《蓮子居詞話》)。此處的著力寫景為下闋的意味濃醇奠定基礎(chǔ)。

  “繡衫遮笑靨,煙草粘飛蝶”。至此,才出現(xiàn)了人物。她紅潤的`兩腮上,有一對酒窩兒。寫一個少女的嬌羞,既有形,又有神;既有動作,又有對動作的掩飾;既有乍見時的內(nèi)心歡悅,又有猛然引起的內(nèi)心慌亂,這五個字形神兼?zhèn)涞貙懗隽松倥穷w歡悅卻又不平靜的心。沈祥龍《論詞隨筆》提出:“詞有三要,曰情,曰韻,曰氣。情欲其纏綿,其失也靡。韻欲其飄逸,其失也輕。氣欲其動宕,其失也放!边@句表現(xiàn)情,確很“纏綿”,但是不“靡”;表現(xiàn)韻(味),確很飄逸,但是不“輕”(。槐憩F(xiàn)氣(聲氣),確很“動宕”,但是不“放”(蕩)。從詞的結(jié)構(gòu)說,這句是全首的關(guān)鍵。

  接下來的一句又很警策:“煙草粘飛蝶。’“煙草”,總起來說是陽春煙景,即上闋那綠波蕩漾的春水,那綴滿枝頭的棠梨。在“煙草”與“飛蝶”之間,用了一個“粘”字,可見“飛蝶”之于“煙草”十分迷戀。五、六句聯(lián)起來看,上句深情無限,下句景色如畫。但下句是比托襯映上句的,這“繡衫遮笑靨”的人的深情遠韻,恰如飛蝶戀戀于煙草。正是“情以景幽”,“景以情妍”。

  俞平伯釋首句為少女的妝飾,因而說“繡衫”句“乃承上‘翠翹’句”(見《讀詞偶得》)。也有人認為“繡衫”兩句不過寫女人的衣飾精致華麗而已。而艾治平認為“繡衫”兩句仍緊承上闋,繼續(xù)寫人情之歡愉,所不同的是:上闋情隱景中,下闋首二句,人則從后臺走到了前臺來,而以真實的描繪直寫她的歡愉之情。上下闋之間,“意脈不斷”,六句全是寫她昔時兩情初遇那令人難忘的良辰美景和自己的情意綿綿。可是此時都如過眼煙云,雖可追懷卻不可復(fù)得了。

  “青瑣對芳菲,玉關(guān)音信稀”。這句是說,富貴之家,芳菲時節(jié),景物依舊,可是,“玉關(guān)音信稀”,當日春游之人,此時已遠戍邊塞,而且連個信兒都沒有。

  這首閨情詞,藝術(shù)手法頗有獨到之處,而且“神理超越,不復(fù)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luò)”(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針縷細密,間不容發(fā),其“昔歡今悲”之感,如“杳靄流玉,悠悠花香”(司空圖《詩品·委曲》)透人心脾。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3

  原文

  西風(fēng)吹散云頭雨,斜陽卻照天邊樹。樹色蕩湖波,波光艷綺羅。

  征鴻何處起,點點殘霞里。月上海門山,山河莽蒼間。

  翻譯

  秋風(fēng)吹來,雨過天晴,斜陽遠照,可以看到遠處天邊的樹林。青青的湖波蕩漾著樹影,粼粼波光閃亮,比那些華貴的衣服還要艷麗。

  漸漸消退的殘霞里,有幾只大雁飛來。月亮從海口那邊的山上升起,整個山河都沉浸在沒有邊際的蒼茫之間。

  注釋

  波:一作“青”。

  綺羅:華貴的絲織品或絲綢衣服。

  征鴻:大雁于秋天南來。

  海門:指江水入海之口。

  賞析

  詞牌“菩薩蠻”下標明詞名為“越城晚眺”,按習(xí)慣思維,此詞該是劉基在紹興所作。湘湖有古跡越王城,又叫越王臺,詩詞中為順口押韻等原因,偶亦有稱越城、越臺的,李白在《送友人尋越中山水》詩中的“西陵繞越臺”即指此;而作為越國古城,紹興同樣有相同名稱的勝跡。但《誠意伯文集》中收入的這首詞,確實為劉基在游蕭山湘湖越王城時所填。

  秋風(fēng)吹來,雨過天晴,大地明凈,斜陽照遠,可以看到遠處天邊的樹林。青青的湖波蕩漾著樹影,粼粼波光閃亮,比有花紋的.綺羅還要艷麗。漸漸消退的殘霞里,有幾點大雁飛來。月亮從?谀沁叺纳缴仙,整個山河都沉沒在沒有邊際的蒼茫之間。這首小詞寫雨后黃昏到日出的景色變化,生動傳神。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4

  菩薩蠻·富陽道中

  春潮曾送離魂去。春山曾見傷離處。老去不堪愁。憑闌看水流。

  東風(fēng)留不住。一夜檐前雨。明日覓春痕。紅疏桃杏村。

  鑒賞

  詞以“春潮曾送離魂去,春山曾見傷離處”兩句起筆。這兩個“曾”字,詞人把自己的思緒沉浸到對往昔的回憶中了!半x魂”這里借指女友的離情。正是眼前的山水,詞人過去曾在此與女友分手;而今山水依舊,人事已非,當時的“傷離”情景只存于記憶中了。這樣,開頭兩句就為全篇定下了感懷的情緒基調(diào)。“老去不堪秋,憑闌看水流”二句,承“春潮”、“春山”而來,把思緒從往昔的回憶拉回到現(xiàn)實中,而現(xiàn)實又是如何呢?春山依舊青青,流水依舊潺潺,而自己卻已走入人生之秋了,置身昔日與女友分手之地,只能目送流水陣陣流向遠方。詞人內(nèi)心功業(yè)未就而年歲已高的哀怨借“看水流”三字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看”字極富意蘊,耐人尋味。上片在寫法上為抒情的需要,打破慣常的時空順序,借“春潮”、“春山”和兩個“曾”字沉入對往昔的回憶。這種手法使詞的感懷情調(diào)更為濃郁,同時也為下片作好了鋪墊。

  “東風(fēng)留不住,一夜檐前雨!币庵^東風(fēng)無法挽留,像年華一樣逝去,留下的只是漫漫長夜檐前滴也滴不完的雨滴。這二句承上片“憑闌”句,借此暗示自己的“永夜不寐”,流露出環(huán)境帶給孤寂的客居者的一種心理重壓。寫法上,這二句忽然宕開一筆,以景托情,這又反過來連接上片,與上片所渲染的感懷情調(diào)相承,順理成章地過渡到歇拍二句:“明日覓春痕,紅疏桃杏村!边@二句承上二句“東風(fēng)”、“雨”,指明經(jīng)歷風(fēng)吹雨打的紅花慢慢地凋零、飄落,留下的將是一幅殘春圖景。顯然,這也寄寓了濃郁的身世之感。至此,詞雖已結(jié)束了,卻留下濃厚而久遠的回味。

  《人間詞話》開篇云:“詞以境界為最上。”毛滂這首詞,正由于對詞境作了開掘,才留給我們無窮的回味。這首詞的“境界”,表現(xiàn)在時空的浩渺遼遠和有盡語言所傳達的無窮意味。詞以回憶往昔開始,然后轉(zhuǎn)回現(xiàn)實,又由現(xiàn)實指向未來!斑^去——現(xiàn)實——未來”組成全篇“放——收——放”的'開放結(jié)構(gòu),使詞在有限的篇幅中包蘊了豐富而悠遠的內(nèi)涵?臻g上,此詞還成功地運用了繪畫藝術(shù)中的空白技巧。清人戴熙說:“畫在有筆墨處,畫之妙在無筆墨處”(見《習(xí)若齋畫絮》)。這首詞之“妙”正是字外的空間所蘊含的意味,例如“老去不堪秋,憑闌看水流”二句就有使讀者的思緒隨著潺潺流水而漂向遠方,隨著詞人的目光而向遠方延伸的效果?傊,作者借有限的語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空框結(jié)構(gòu)”,使我們在這一“結(jié)構(gòu)”中得以填充自己的理解,這也就是這首詞歷久不衰的秘密所在。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5

  原文:

  菩薩蠻·白日驚飚冬已半

  [清代]納蘭性德

  驚飆掠地冬將半,解鞍正值昏鴉亂。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燒痕空極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狂風(fēng)席卷大地.冬天已過半。解下馬鞍暫且停駐,正值黃昏,封鴉亂飛。黃河已成片成片地結(jié)冰,茫茫一片,恰如愁思不絕。

  放眼望去,唯余一片野火的痕跡。高高的城樓上,鼓角連天。明日即將抵京,可游子的愁思卻依然沒有盡頭。

  注釋

  菩薩蠻:詞牌名,本唐教坊曲,為雙調(diào),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組成。下片后二句與上片后二句字數(shù)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

  驚飚(biāo):謂狂風(fēng)。晉殷仲文《解尚書表》:“洪波振壑,川洪波振壑;一驚飆拂野,林無靜柯!

  解鞍:其意為解鞍下馬,表示停下來。昏鴉:即烏鴉。此指黃昏之時烏鴉亂飛.。

  冰合句:謂大河已為冰封,河水不再流動。李賀《北中寒》詩:“黃河冰合魚龍死。”

  燒痕:野火的痕跡。宋蘇軾《正月二十日往歧亭》:“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

  鼓角句:鼓和號角,是古代軍隊使用的一種用來發(fā)號施令的鼓和號角。白居易《祭杜宵興》詩:“城頭傳鼓角,燈下整衣冠。”

  長安:此代指北京城。

  客心句:游子的愁思沒有盡頭。謝朓《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詩:“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标@:殘盡。

  賞析:

  上片勾畫出一幅白日深冬歸程圖:“白日驚飆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鴉亂”,狂風(fēng)卷折的冬日,歸途昏鴉飛亂了天邊的云霞,詞人解鞍少駐初程。畫面壯麗而又消沉,讓人生出欲說難言的悵惘!绑@飚”將冬日寒風(fēng)之凜冽與氣候的惡劣一聞道出,精到而更有畫面感。接下來的“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兩句,又更增添了眼前冬景的壯闊,將歸程圖拉伸至無限壯闊之處,有種“長河落日圓”的雄闊壯麗。

  下片歸程圖縱橫延伸!盁劭諛O望,鼓角高城上”,放眼望去,蒼茫的平原上是一片野火燒過的'痕跡;極目仰望,已經(jīng)依稀可以看到鼓角和城墻,看來已經(jīng)離家不遠了。“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雖然明天就要回到京城,但一路上的奔波勞苦,并沒有因此而消失,可見納蘭這一路上有多辛苦了。結(jié)尾兩句化自謝眺《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在全詞有畫龍點睛之效,這愁便是納蘭的經(jīng)典式愁,言淺意深,引人深思。

  全詞寫景皆是昏暗凄然,景中含情,然景致壯闊處又別有一番風(fēng)度。語句含悲,語調(diào)凄楚,字里行間縈繞著百轉(zhuǎn)柔情,訴盡了詞人真實的內(nèi)心感受。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6

  原文: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

  [宋]黃庭堅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fēng)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作品賞析:

  據(jù)此詞原序所說,這首《菩薩蠻》當是戲擬王安石集句詩之作。

  開首二句以極自然輕盈的筆法描繪了一幅閑適悠雅的溪橋野漁圖。在一片氤氳迷蒙的山嵐水霧中,是煙是雨,叫人難以分辨,真是空翠濕人衣。在溪邊橋畔,有漁翁正在醉酒酣睡,四周闃無聲息,沒有人來驚破他的好夢!笆钁幸夂伍L,春風(fēng)花草香”,化用杜甫“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西郊》)和“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絕句二首》)這句詩。兩句詩不僅從字面看放在這里十分熨貼,而且從原作的意境看,也與這首詞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過這詩句的媒介,將讀者導(dǎo)向了杜甫的詩境,這些詩境又反過來豐富了這首詞本身的意蘊。這樣便活畫出整個風(fēng)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如有待”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詩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卻推開自己不說,而從對面著筆,將自己熱烈的感情移植到無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過擬人化的描寫,表現(xiàn)“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那種人與自然交流相親、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緒。這樣,詞上下片意境相應(yīng),只將前面“疏懶意何長,春風(fēng)花草香”詞意發(fā)展為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開隱逸風(fēng)氣的陶潛,遂又隨手拈來了杜甫的另一句詩“此意陶潛解”(《可惜》),將自己對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實到對這位拋棄榮利的田園先哲的景仰上,從而挑出了全詞隱逸的.主題。

  杜甫感嘆生不逢時,恨不能詞的最后二句“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詩意,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他不學(xué)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塵。作者決心歸隱,但到底去何方,卻無可告,不過如隨之而去,一定會明白他的蹤跡。這一結(jié)語將上面貫串下來的情志意趣,結(jié)束得非常工穩(wěn),飄逸而含蓄。

  這首詞全靠直接剝錄他人詩句而成,雖非作詞之正道,卻也頗有移花接木之妙。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7

  原文:

  菩薩蠻·題梅扇

  [宋代]周純

  梅花韻似才人面。為伊寫在春風(fēng)扇。人面似花妍;☉(yīng)不解言。

  在手微風(fēng)動。勾引相思夢。莫用插酴醿。酴醿羞見伊。

  賞析:

  這是為畫著梅花扇子題寫的一首小令,屬于詠物之作,借梅扇寫春情,也有一番巧思。

  上片寫持扇而觀時見畫思人的內(nèi)心活動,以扇上梅花與意中人面聯(lián)系比較,表露對伊人的傾慕愛戀之情。句意是:梅花的標致就像有才華的伊人的面貌,如今伊人被畫在可以吹拂春風(fēng)的扇頁上。伊人的面貌就象梅花一樣美好,只是應(yīng)該承認,梅花卻不能理解人的語言。這里化用了兩個典故。其一,見《舊唐書·楊再思傳》。張易之的弟弟張昌宗(六郎)以美好的.姿容受到則天皇帝的寵幸,楊再思就阿諛奉承地說:”人言六郎面似蓮花,再思以為蓮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蓮花也。”詞中只是為了切題,把蓮花換成了梅花,但卻巧妙地把無恥諂媚之言化為衷心贊美之辭,用梅花襯托才人,直有拜倒伊前、五體投地的意味。其二,見《開元天寶遺事》:”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shù)枝盛開,帝與貴戚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于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后來遂用解語花來比喻美人。詞中用此,意思仍然是借花贊人,人比花好;因為人能解言,意味著善體人意。先以花比人,后又以人比花,反復(fù)言之,由于意不能自己。比來比去,總是花不如人,人勝于花,可以突出才人在其心目中神圣而崇高的地位。即使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也可以見出其意有所向,愛有所專。

  下片寫持扇而搖時因風(fēng)遐想的內(nèi)心活動,進一步表露相思景仰的一片深情。句意是:把扇在手,徐徐搖動,輕輕扇起微風(fēng),柔和的風(fēng)使人不禁聯(lián)想到伊人的溫存,于是勾引起相思的夢來。只是莫要在梳妝時把酴醾花插到頭上啊,因為酴醾花也自慚形穢,羞于見到像梅花那樣美好的才人哩。”微風(fēng)”,與上片”春風(fēng)”相應(yīng),春風(fēng)柔和溫暖,容易產(chǎn)生愛撫憐惜的通感,勾引相思,因而順理合情!滨┽偂,花名,以顏色像酴醾酒而得名,花期遲在春末,故蘇軾詩云:”酴醾不爭春,寂寞開最晚”(《分類東坡詩》二十《杜沂游武昌以酴醾花菩薩泉見餉》之一)。這里主要是用來襯托梅花、突出才人,表露為之傾倒的情意,同時還隱約透露出莫教殘春惱人意緒的別趣。

  伊,通常指第三人稱,有時也指第二人稱。如《劉知遠諸宮調(diào)》:”三娘告啟劉知遠,伊自參詳,我因伊吃盡兄打桄(折磨)。”詞中也可以從第二人稱來體會其情話喁喁之狀,更覺親昵纏綿。

  這首小令題為梅扇,其實著眼于持扇人的情懷。從詞意看,疑是為歌伎而作,時間應(yīng)是暮春。詞中摹寫女伎心理,設(shè)身處地,體察入微,故能口吻畢肖,婉而有致。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8

  原文:

  菩薩蠻·風(fēng)簾燕舞鶯啼柳

  風(fēng)簾燕舞鶯啼柳,妝臺約鬢低纖手。

  釵重髻盤珊,一枝紅牡丹。

  門前行樂客,白馬嘶春色。

  故故墜金鞭,回頭應(yīng)眼穿。

  注釋:

 、疟P珊(pánshān磐山)——盤旋環(huán)繞。崔豹《古今注》:“長安婦人好為盤桓髻!摈贍钊绫P,又稱“盤髻”。

 、埔恢Α詩y成后如牡丹一技。李白《清平調(diào)》:“一枝秾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切袠房汀赣我钡'男子。

  ⑷故故——屢屢。杜甫《月》詩:“萬里瞿塘峽,春來六上弦。時時開暗室,故故滿青天!庇郑汗使湿q云特特也。薛能《春日使府寓懷》:“青春背我堂堂去,白發(fā)欺人故故生!边@里或言男子故意將鞭丟落,以得多睹艷容之機。

  賞析:

  這首詞寫室外少年對室內(nèi)少女的愛慕。

  上片寫少女臨臺梳妝。風(fēng)動柳絲,燕舞鶯啼是自然環(huán)境,“釵重”二句寫這環(huán)境中女主人公的美麗形象。

  下片寫少年郎騎馬游春,故意將金鞭屢墜的瀟灑風(fēng)姿和傳情神態(tài)。男子對女子的愛慕之情,寫得憨厚別致,情真意切。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9

  [宋]張元干

  春來春去催人老,老夫爭肯輸年少。

  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還起舞,管領(lǐng)風(fēng)光處。

  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作品賞析:

  在唐宋時期,以送春感懷為題材的詞作相當普遍。其構(gòu)思立意,大都是抒寫男女情思,春去撩入,離愁別恨,或者惜春冶的情景。比如劉禹錫《憶江南》“春去也,多謝洛陽人!边@首春詞是用少女眼光中的暮春景象展現(xiàn)她蹙眉惜春的心態(tài)。歐陽炯的《三字令》“春欲盡,日遲遲”一首,從春盡人不歸的藝術(shù)角度,運筆隨意而著重于刻畫佳人的無限相思。至于抒發(fā)青春難駐,臨老傷春的感覺,張先的《天仙子》具有代表性。上片云:“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青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边@種時光易逝的送春感觸,寫得神韻高妙,但詞人流露出的情緒卻是深沉和憂愁的,有著無窮的感傷。張元幹這首詞的藝術(shù)構(gòu)思與上兩首不同,情調(diào)曠達酒脫,可謂別具一格。

  首先從詞的組織結(jié)構(gòu)來看,詞人沒有采用上景下情的框架,而緊扣送春留春的主旨,直抒情懷,一氣呵成。起句“春來春去催人老”,即寫出了作者對春去的內(nèi)心感應(yīng)。春來春去,時光匆匆易逝。這對于垂老之人,最容易引起心情的翻騰。張先詞的`“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所流露的是一種人事紛繁、朱顏易改的感傷情調(diào)。這首詞中所承接的是“老夫爭肯輸年少”。詞人雖然已是“老夫”,但是心中沒有悲感,還具有年青人的活力。正是這種不服老的自在灑脫的襟懷,才能生發(fā)出插花起舞、把酒留春的勢態(tài),使上下片一氣呵成。

  其次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張元幹晚年遭逢厄運,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常寄情于山水之間,但是壯志依存。作者投閑的二十余年,并未忘掉中原遺恨,但又是抱著“心存自在天,腳踏安樂地”的曠達情懷。

  詞中所寫“坐中偶書”的感受,似是信手拈來,實是胸襟情懷的真實流露。值得提出的是“醉后少年狂”一句,是借用蘇軾《江城子》詞“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意趣。而“管領(lǐng)風(fēng)光處”則是化用白居易《早春晚歸》“金谷風(fēng)光依舊在,無人管領(lǐng)石家春”的詩意。

  此處與“插花還起舞”相連接,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的真情實感,曠達樂觀的風(fēng)貌。周頤《蕙風(fēng)詞話》卷一說:“真字是詞骨!边@首詞中性靈的流露,具有一種真實、自然之美。

  這首自抒情懷的詞作,語言樸質(zhì)自然,明白曉暢。

  “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語意顯露,造句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態(tài),又不落前人窠臼。這種個性化語言的傾吐,既是時光與生命相撞擊產(chǎn)生的火花,又疑聚著詞人“坐中”瞬間的真實感受,因而富有自然的風(fēng)韻。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10

  菩薩蠻·回文

  嶠南江淺紅梅小,小梅紅淺江南嶠。窺我向疏籬,籬疏向我窺。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離別惜殘枝,枝殘惜別離。

  翻譯

  山南的江水淺處紅梅開出小花,淺紅色小朵梅花,開放在江南山嶺上。紅梅探看我倚靠著稀疏的籬笆,紅梅從籬笆的縫里朝我望著。

  南極老人星行將到來,老人星到時,就是進入暮年時。離別時我們叮囑要珍惜余年,紅梅枯謝了,我們會依戀別離時的情誼。

  注釋

  江南:代指黃州。

  疏籬:稀疏的籬笆。

  籬疏:籬笆之間的縫隙。

  老人:老人星,又叫壽星,暗指時光流逝很快。行人,代指趙晦之。

  老:暮年。

  殘枝:殘敗的梅花樹枝,這里代指余年。

  惜:依戀。

  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貶居黃州后寫了不少詠梅詩詞。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元月,時值梅花盛開,蘇軾作該詞歌頌紅梅高潔的品格,贈給在藤州(今廣西藤縣)任知州的好友趙晦之。

  賞析

  上片,以擬人的手法,寫梅與人傳情,贊美了梅一樣高潔的人格!皪辖瓬\紅梅小,小梅紅淺江南嶠!遍_頭兩句用回環(huán)句式特寫了細弱的“小梅”開在很不顯眼的“江南”黃州這塊土地上,蘇軾借以自喻貶謫的孤芳生活!案Q我向疏籬,籬疏向我窺”,突出了細弱的梅花與貶謫的蘇軾同是苦命根,如坐籬牢,只能通過籬縫傳話慰藉,借以顯露出梅的孤傲品格,人的獨立性格。上片,既描寫了景物梅的形象,又體現(xiàn)出景物梅的形象中的蘇軾的情感體驗,引起讀者的共鳴。

  下片,從時空變化的角度,蘇軾叮囑趙晦之要把握住有限的時光,珍重自己,愛惜余年!袄先诵屑吹,到即行人老!狈磸(fù)進言,以“老人”點明雙方生存的時間,以“行人”點明雙方生存的空間。時空交錯,造成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蒼涼感。“離別惜殘枝,枝殘惜別離”,蘇軾仍以梅的品格自喻,點明了該詞“紅梅贈別”的主旨:雖是暮春的殘枝梅,仍傲立于自然間,但應(yīng)珍惜。說不定來年一到,“春風(fēng)吹又生”,新枝發(fā)新芽了,暗示著蘇軾傲然不屈,期望重返朝廷的美愿。

  與其他詠梅詞一樣,該詞仍然是以梅格喻人品的。殘梅的枯涼景象與詞中“行人”的孤獨身影融合無間。這是以景物渲染出“惜別離”的環(huán)境與氣氛,寄寓著嶺南的殘梅和黃州的殘梅,終有一天,會煥發(fā)出新枝而青春永駐的情意來。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11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宋代:辛棄疾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lián)翩萬馬來無數(shù)。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fā)。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譯文

  青山有意要同高雅之人交談,像萬馬奔騰一樣接連而來。卻在煙雨中徘徊,遲遲不能到達。

  人們都說頭上的白發(fā)是因為愁苦所致。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不禁要拍手嘲笑那些渾身白色的沙鷗,它們豈非渾身都充滿了愁緒啊。

  注釋

  葉丞相:即葉衡,字夢錫,婺州金華人。葉衡于淳熙元年(1174)冬始入京拜相。此稱丞相,應(yīng)該是后來追加的。

  青山欲共高人語:蘇軾《越州張中舍壽樂堂》:“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高人自與山有素,不待招邀滿庭戶!备呷耍焊哐诺娜。聯(lián)翩:接連不斷的樣子。

  低回:徘徊不進的樣子。

  愁中白:白居易《白鷺》:“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發(fā)垂。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賞析

  上闋寫賞心亭的所見所感。賞心亭,據(jù)《景定建康志》,“在(城西)下水門之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覽之勝!遍_頭兩句由寫山到寫人,緊緊扣住了題目。蒼翠的群山仿佛有意要同高雅的人交談,他們聯(lián)翩而來絡(luò)繹不絕,有似萬馬奔騰。它們在茫茫的煙雨中迷了路,徘徊起來,眼看著臨近了,卻終于沒能到達跟前。暗示著自己雖有才卻不得施展,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報國無門。高人即葉衡。青山有情,高人難遇。而今斯人一登上賞心亭,那逶迤的.青山有不知有多少心里話要向他傾訴呵。其勢如萬馬奔騰,接連不斷。不說人之眺山,而說山之就人,這就把靜景寫活了。不僅如此,而且對突出人物也有很好的映襯作用。詞里葉衡的高大形象進行了,描繪因為葉衡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主戰(zhàn)派官員!端问贰と~衡傳》說他“得治兵之要”。葉衡對作者極為賞識,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即是對葉衡推薦的 ,以后又向朝廷極力推薦他“ 慷慨有大略”。對于這樣一位“經(jīng)綸手”,加之有知遇之恩,詞人對此十分感激。三、四兩句借煙雨之景,轉(zhuǎn)突兀奇崛之筆而為低徊宛轉(zhuǎn)之波,充分表現(xiàn)了無限的悵惘,無窮的感慨,可以說是寄托遙深。葉衡主戰(zhàn),因而不能不受到主和派的反對,他收復(fù)失地的大計遇到了極大的阻力,詞人也就由希望變成了失望。那逶迤的青山既然象萬馬奔騰而來,象沖鋒陷陣的鐵騎。詞人渴望能揮戈躍馬馳騁疆場,可是轉(zhuǎn)眼之間又煙雨迷蒙,遮住了青山,而無數(shù)青山也只象是萬馬在煙雨中低徊不前 !巴麃斫K不來”寫盼望之切而失望之深 。不說愁,而愁極深;雖極感慨,仍以蘊藉出之。

  下闋,由眺望青山之悵惘陡轉(zhuǎn)而為揶揄沙鷗之詼諧,但曲斷意不斷,其脈絡(luò)仍清晰可見。雖著筆輕快,實則發(fā)自積郁。人們都說頭發(fā)總是由此愁悶變白的!芭氖中ι锄t,一身都是愁!比绻沁@樣的話,那么水上的沙鷗通體皆白,豈不是一身都是愁嗎 ?詞人故意發(fā)此狂想,而且拍手笑之,似乎把上闋歇拍低徊沉郁的氣氛一掃而光了;然而仔細體味,就會察覺到那貫穿全詞的“愁 ”字并消失,或者說詞人極力排遣這如煙雨一般的無盡的愁思,是感情上的掙扎,而非心靈上的解脫。人之發(fā)白并不完全由于人心之愁;而沙鷗通體皆白 ,是其自然特征,與愁沒有關(guān)系。詞人故意造成邏輯上的錯誤,說得越幽默灑脫 ,反而越使人感到強自解愁而又不能解的痛苦,借說鳥與愁無關(guān),實說愁與人甚切。人愁是實,鳥愁是虛 ,“一身都是愁”的是鳥還是人,不必拘泥于字句的解釋而自曉。故“拍手笑沙鷗 ”,一縱即逝;而“一身都是愁 ”,卻如電影上的“慢鏡頭”在觀眾視野里由快放慢了。實際上“一身都是愁”是與“煙雨卻低徊,望來終不來”暗中息息相關(guān)的。盡管詞筆回蕩曲折,然而透過層瀾,仍可以看清。白居易《白鷺詩》云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發(fā)垂。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也垂絲 !毙猎~蓋本于此。白詩言愁顯 ,辛詞言愁晦 ,其言愁一也。但辛詞多了“拍手笑”一層意思。不過就其形象來看,辛詞較之白詩更加繪聲繪色;就其感情來說,則更加摯濃深切。參閱作者同年在建康所作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充滿了激憤憂愁。以至于“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胸中積郁如此,則登賞心亭之所見所感都無非“獻愁供恨”而已。由此可見,在《菩薩蠻》之中亦飽含著詞人之愁,英雄之淚。某些喜劇會使有心的觀眾在笑聲中情不自禁地掉下熱淚。笑和眼淚,就是似乎矛盾卻又融合無間的。

  創(chuàng)作背景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這首詞是辛棄疾在公元1174年(南宋淳熙元年)初春作的。當時葉衡在建康任江東安撫使,作者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葉衡于淳熙元年正月帥建康,此后不久即入京城臨安,后拜右丞相兼樞密使。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12

  菩薩蠻·水晶簾外娟娟月

  水晶簾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層層雪。

  花月兩模糊,隔窗看欲無。

  月華今夜黑,全見梨花白。

  花也笑姮娥,讓他春色多。

  注釋

  娟娟:美好貌,言月光皎潔,月色嫵媚。

  姮娥:即嫦娥。

  注釋

  菩薩蠻:詞牌名。近水楊寧益《零墨新箋》考證《菩薩蠻》為古緬甸曲調(diào),唐玄宗時傳入中國,列于教坊曲。變調(diào),四十四字,兩仄韻,兩平韻。

  娟娟:美好貌,言月光皎潔,月色嫵媚。

  姮娥:即嫦娥。姮,音héng。

  鑒賞

  這是一闋以機趣見巧的小詞。似若詠物,實系喻理。其所表現(xiàn)的“理”,初一讀再也簡單不過,梨花在與皎月爭勝斗艷。上片說因為有月光,雪樣白的梨花被淹化了,分不清“花月”。誠然,這也可謂以月色比襯花容。下片推過一層,在無月的.黑夜,梨花的堪稱“花容月貌”的冷艷之色全顯,那可就獨占了“春色”了。細一想,有了上片月色相比,那“花月兩模糊”之“模糊”其實已寫足了梨花之潔白,則不必再贅述“今夜黑”之背景襯托。這種“讓他春色多”的虛榮好勝心性仿佛有點病態(tài)。

  再往里想,不免悲哀,楊基似乎傻氣十足地在“笑姮娥”,“讓他”獨占春色,自我表現(xiàn),其實是在講:不是“花”太白,那是因為“夜”太黑。這很驚悚。表現(xiàn)才華,逞露個性,不一定得在夜色如墨的背景前。在黑夜中多幾分春色,難說就值得驕傲。不必深究詞人是否有意“寄托”,也許他在逞才炫巧。但即使如此,詞在客觀效果上表述了與“疾風(fēng)知勁草”相類的命題,只是“勁草”悲壯,“梨花”則悲苦味濃。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13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唐代·韋莊《菩薩蠻·其二》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人人都說江南好,來到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還還變老。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綠更勝天空的碧藍,還可以在有彩繪的船上聽著雨聲入眠。

  江南酒家賣酒的`女子美麗無比,盛酒撩袖時露出的雙臂潔白如雪。年華未衰之時不酒回鄉(xiāng),回到家鄉(xiāng)后必定酒愁腸寸斷。

  注釋

  游人只合江南老:這里指飄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謂。

  只合:只應(yīng)。江南好:白居易《憶江南》詞首句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綠,勝過天色。

  壚邊:指酒家。壚,舊時酒店用土砌成酒甕賣酒的地方!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記載,司馬相如妻卓文君長得很美,曾當壚賣酒:“買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當壚!

  皓腕凝霜雪:形容雙臂潔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樣潔白。

  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樂。如還鄉(xiāng)離開江南,當使人悲痛不已。須:必定,肯定。

  賞析

  這首詩是《菩薩蠻五首》中求第二首,對第一首求回應(yīng)。難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嗎?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輕言回去呢?“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睂懙枚嗝!但這種美,不是船意象求美而烘托,卻是船濃摯求情感,而且是經(jīng)過理性求浸潤后求濃摯求情感動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戰(zhàn)亂求人,又怎么會有歸屬感?故這兩句是沉郁求!按核逃谔臁笔墙巷L(fēng)景之美,江南水求碧綠,比天色求碧藍更美!爱嫶犛 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求江水上,臥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這種生活和中原求戰(zhàn)亂比較起來,是何等求閑適自在。前二句求沉郁,與后二句求空靈,就形成了難以言喻求藝術(shù)張力。

  過片暗用卓文君之典。就時蜀人司馬相如,與巨富卓王孫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孫宣布與文君斷絕關(guān)系,司馬相如就令文君當壚,自己穿著短褲,在大街上洗滌酒器。所以“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壚就是酒壚,壚邊人指求就是自己求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綠窗人”。主人公何嘗不思念這位面如皎月、膚色賽霜雪求妻子?

  最后兩句是抒情,抒發(fā)了想回故鄉(xiāng)勒欲歸不得求盤旋郁結(jié)求苦衷。?這抒情體現(xiàn)了花間詞特點,雖直抒胸臆,卻又婉轉(zhuǎn)含蓄,饒有韻致。說“莫”鄉(xiāng)”實則正由于想到了”鄉(xiāng)。他沒有用“不”字,用求是有叮囑口吻求“莫”字,表現(xiàn)出了一種極深婉而沉痛求情意,你想”鄉(xiāng),而現(xiàn)在沒有老,不能”鄉(xiāng),表現(xiàn)了對故鄉(xiāng)欲歸不得求盤旋郁結(jié)求苦衷。后面說“”鄉(xiāng)須斷腸”,這正是別人之所以敢跟你說“游人只合江南老”求理由,因為你回到那彌漫著戰(zhàn)亂烽火求故鄉(xiāng),只會有斷腸求悲哀。講到這里再回頭看“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會明白陳廷焯為什么贊美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了。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求風(fēng)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現(xiàn)了詩人對江南水鄉(xiāng)求依戀之情,也抒發(fā)了詩人飄泊難歸求愁苦之感。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14

  原文:

  菩薩蠻

  舞裙香暖金泥鳳,畫梁語燕驚殘夢。

  門外柳花飛,玉郎猶未歸。

  愁勻紅粉淚,眉剪春山翠。

  何處是遼陽,錦屏春晝長。

  柳花飛處鶯聲急,晴街春色香車立。

  金鳳小簾開,臉波和恨來。

  今宵求夢想,難到青樓上。

  贏得一場愁,鴛衾誰并頭。

  玉釵風(fēng)動春幡急,交枝紅杏籠煙泣。

  樓上望卿卿,窗寒新雨晴。

  熏爐蒙翠被,繡帳鴛鴦睡。

  何處有相知,羨他初畫眉。

  畫屏重疊巫陽翠,楚神尚有行云意。

  朝暮幾般心,向他情謾深。

  風(fēng)流今古隔,虛作瞿塘客。

  山月照山花,夢回?zé)粲靶薄?/p>

  風(fēng)簾燕舞鶯啼柳,妝臺約鬢低纖手。

  釵重髻盤珊,一枝紅牡丹。

  門前行樂客,白馬嘶春色。

  故故墜金鞭,回頭應(yīng)眼穿。

  綠云鬢上飛金雀,愁眉斂翠春煙薄。

  香閣掩芙蓉,畫屏山幾重。

  窗寒天欲曙,猶結(jié)同心苣。

  啼粉涴羅衣,問郎何日歸。

  玉爐冰簟鴛鴦錦,粉融香汗流山枕。

  簾外轆轤聲,斂眉含笑驚。

  柳陰煙漠漠,低鬢蟬釵落。

  須作一生拚,盡君今日歡。

  譯文:

  華貴的香爐旁,清涼的竹席上,鴛鴦錦被下蓋著一對情侶,像并枝的連理同眠共枕,脂粉和著香汗在枕上流淌。窗外響起轆轤的聲音,驚醒了溫柔鄉(xiāng)里的春夢一場,微整的眉間有幾分驚怨,含笑的相視里羞見晨光。

  濃濃的柳蔭里,淡淡的晨霧迷迷茫茫,殘亂的縷縷鬢發(fā),好似青云飛掠過臉龐。蟬釵已簪不住飛亂的流云,三三兩兩地散落在枕上。她定是拼了一生的激情,才搏得郎君一宵歡暢。

  注釋:

 、牌兴_蠻:原為唐教坊曲名,《宋史·樂志》、《尊前集》、《金奩集》并入“中呂宮”,《張子野詞》作“中呂調(diào)”。其調(diào)原出外來舞曲,輸入在唐宣宗大中元年(847)以后。但開元時人崔令欽所著《教坊記》中已有此曲名,為詞調(diào)中之最古者,屬小令,共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組成;通篇兩句一韻,凡四易韻,前后片各兩仄韻,兩平韻,平仄遞轉(zhuǎn)。

 、朴駹t:香爐的美稱,一作“玉樓”。冰簟:竹涼席。鴛鴦錦:織有鴛鴦圖案的錦被。

  ⑶山枕:指兩端突起似山的凹形枕頭。

  ⑷轆轤:井上汲水所用滑車的聲音。

 、赡簭浡臉幼。

  ⑹蟬釵:蟬形的金釵。

 、艘簧眨荷釛壱簧^,舍棄,不顧惜,一作“拌”。

  賞析:

  此詞寫艷情。它以秾麗的語言描繪艷情,沒有絲毫的隱晦,冶雅俗于一爐可謂極小詞之能事。這一點,也可算是牛嶠自己的風(fēng)格。

  詞中以男女幽會為主要內(nèi)容,側(cè)重寫幽歡過程中的情景和女主人公的心理狀態(tài),詞風(fēng)大膽潑辣,淋漓盡致。首句寫室內(nèi)陳設(shè)的華麗:玉爐,狀香爐之華貴;冰簟,狀竹席之晶瑩涼爽;鴛鴦錦,狀錦被之華美。此詞通過首句景物的描寫,為一對情人的幽會安排了特定的環(huán)境,而且第二句緊接著寫幽會,詞意徑露,不避淺宿,在《花間集》中也是罕見的`。然而寫歡情也只是到此為止,詞人在筆下還是注意分寸的。一下二句。他便宕開一筆寫外在因素的侵擾和女主人公細微的心理變化。當他們歡情正恰時,簾外傳來一陣轆轤聲,劃破了長夜的寧靜,報道了拂曉的來臨。這好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池塘里,立即引起強烈的反應(yīng)!皵棵己@”,就是轆轤聲在女主人在感情上激起的波紋!皵棵己Α,正爾歡濃,早汲水聲傳,頓驚曉色,所謂“歡娛嫌夜短”也。簡單五個字,概括了女主人公剎那間復(fù)雜的感情變化,用筆何其精煉而準確。

  換頭一句,從室內(nèi)寫到室外,化濃艷為疏淡。細玩此篇詞意,“柳陰輕漠漠”一句并非寫一對戀人在柳蔭下相會。蓋由夜至?xí),初日斜照,窗外的楊柳已投下一片陰影。柳陰非但表現(xiàn)了時間的轉(zhuǎn)移,且與起句的“冰簟”相呼應(yīng),說明季節(jié)已屆夏天。何以得知并非寫柳蔭相會,下面一句可以為證!暗汪W蟬釵落”,語本李商隱《偶題二首》之一:“水文簟上琥珀枕,傍有墮釵雙翠翹!笨梢娙詫懻磉吳槭。

  由于下闋仍寫室內(nèi),故結(jié)尾二句便有了著落。一般小詞均以景語作結(jié),給讀者留下想象余地,此詞卻以情語取勝。其實如果從嚴要求的話,這兩句不免過于狎昵,作艷語者無以復(fù)加,卻能備受前人稱道,主要是因為它大膽地描寫了女子感情生活的熱烈追求,直抒胸臆,毫無掩飾,也毫無假借,更沒有其他小詞中那種欲吐還吝、扭捏作態(tài)樣子。用今天的話來講,它還打破了幾千年來溫柔敦厚的詩教,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愛好個性自由、反抗封建禮教的精神。一句話,它塑造一個生活中真實、人性未被扭曲的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性格特點的人。就詞風(fēng)而言,則于婉約中具豪放之筆,在唐五代詞中極為少見。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15

  菩薩蠻·梨花滿院飄香雪

  梨花滿院飄香雪,高樓夜靜風(fēng)箏咽。斜月照簾帷,憶君和夢稀。

  小窗燈影背,燕語驚愁態(tài)。屏掩斷香飛,行云山外歸。

  翻譯

  滿院的梨花如飄香的白雪,高樓的靜夜里,檐下的箏片在風(fēng)中嗚咽。彎月斜照簾帷,我思念的郎君,近來夢中也難相會。

  小窗上映出幽暗的燈影,梁間的燕叫聲,驚斷了我的愁夢。屏風(fēng)旁斷斷續(xù)續(xù)的香煙裊裊飛動,仿佛我剛剛夢到的行云,正從巫山飄回家中。

  注釋

  香雪:喻梨花。

  風(fēng)箏:懸掛于檐間的金屬片,也稱“鐵馬”、“風(fēng)鐵”、“風(fēng)琴”,俗呼“風(fēng)馬兒”。

  和夢。哼B夢也稀少了。和,一作“知”。

  斷香:陣陣的香氣。

  行云:喻遠行的情人。

  賞析

  周密《齊東野語》稱毛熙震詞“中多新警,而不為儇薄”。詞家論詞,具有見地。其新警處,不在字而,而在巧思。這首詞,寫閨中人靜夜獨居、憶念離人的情狀,運筆纖回,含思縹緲。于篇終見意,曲盡掩抑難言的境況。詢?yōu)槲宕~中高格。《菩薩蠻》詞,前有溫飛卿十四篇精湛之作,而毛氏此詞,易秾華為淡稚,變密艷為幽麗,別出新意,不得讓飛卿專美于前。

  “梨花”二句,寫高樓靜夜的青景,渲染懷人的氣氛。樓下的院子里梨花飄謝,樓上只聽到風(fēng)吹檐鐵的陣陣聲響。二句寫景,實已托出素居寂寞的樓中人的形象,“梨花”句,寫春光已逝,時不待人!案邩恰本,寫夜靜聞聲,極無聊之狀。可與李商隱《燕臺詩》“云屏不動掩孤顰,西樓一夜風(fēng)箏急”參看!靶痹抡蘸熱,憶君和夢稀!鄙暇鋵懺鹿庹赵诒”〉尼∧簧,亦古詩中常見的境界、不外從“明月照高樓”,“薄帷鑒明月”等語化出,以表現(xiàn)閨人的愁思。兩句好就好在“和夢稀”的“稀”字,一字可抵宋徽宗《宴山亭》“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數(shù)句。恨君之深,思君之切,皆由此字透露消息。憶極而生恨,故作此怨懟之語。

  下片寫室中情狀和閨人動態(tài)!靶〈啊倍,運思甚奇。她背著小窗前的燈光,是為了不讓照見臉上的'啼痕,可是,卻教棲息在簾帷上的燕子窺到了。它們呢喃相語,仿佛為閨人的愁態(tài)而吃驚。二語從側(cè)面描寫,一“驚”字尤為入妙。一結(jié)兩句,“屏掩斷香飛,行云山外歸”,為全詞中精絕之筆。她床前屏風(fēng)低掩,只見到薰爐中升起的裊裊輕煙。疑是那縹緲的行云,冉冉從山外歸來。山就是指屏風(fēng)繪畫的山巒,詞中語意相關(guān)。亦暗示情人的去處。由斷香而想及屏山上的行云,由行云而想到漂流遠方的游子。宋玉《高唐賦》謂楚懷王夢巫山神女。神女自言“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因以“行云”喻男女的歡合,“行云山外歸”,疑行云之歸,正是怨其不歸,真是癡心人語。與作者《臨江仙》詞“暗思閑夢,何處逐云行”,意似相反而情味實同。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菩薩蠻·春閨原文及賞析12-17

菩薩蠻·回文原文翻譯及賞析12-19

菩薩蠻·商婦怨原文、賞析12-19

菩薩蠻令·金陵懷古原文賞析12-17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的原文及賞析11-14

菩薩蠻·溪山掩映斜陽里原文及賞析02-26

《菩薩蠻·畫船捶鼓催君去》原文賞析02-27

《菩薩蠻·溪山掩映斜陽里》原文及賞析02-26

菩薩蠻·溪山掩映斜陽里原文及賞析(精選)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