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愛心的傳遞者教學設計(通用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心的傳遞者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心的傳遞者教學設計 1
活動目標:
1、知道通過手的不同動作可以表達多種情感,初步學習用手語關愛聾啞人,感知聾啞人的非言語交往和表達方式。
2、在活動中了解殘疾人,增強對殘疾人的同情心和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yǎng)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事先組織幼兒去參觀錫山區(qū)特殊教育學校,并向聾啞兒、智障兒奉獻愛心
2、多媒體課件(一組殘疾人的圖片、聾啞孩子生活、學習的錄像、《千手觀音》、《殘奧會》有關錄像、視頻《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欢尉实奈璧福覀円黄饋砜窗桑?/p>
2、教師打開電腦,和幼兒一起投入地欣賞舞蹈《千手觀音》的片段。
二、初步認識手語,嘗試用手語去關愛聾啞人。
1、師:這個舞蹈表演得怎么樣?你知道這個舞蹈叫什么名字嗎?你們知道這些人和我們有什么不同嗎?他們是誰呀?
2、(讓幼兒稍想片刻后)師:原來這些舞跳得這么好的人都是殘疾人藝術團的,他們嘴巴不會說話,而且耳朵也聽不到任何聲音,他們是聾啞人。
3、師:你們知道聾啞人是怎樣與人交流的呢?(手勢)
4、師:對了,因為她們聽不到、也說不出來,只好用手做動作和別人溝通,這就是聾啞人說話的語言,叫做手語。
5、師:小朋友你們會做手語嗎?(讓幼兒可以自由做做)老師做幾個,讓你們來猜猜看。(教師做幾個手語,讓幼兒猜)
6、師:小朋友你們也想來學手語嗎?教師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手語:你、我、哭、你好、我愛你、謝謝你們等。
。1)先學字詞:幼兒集體學說(師說幼做)、幼兒與同伴一起學做。
(2)再學短句:
師:小朋友,你們會不會用剛才我們學的手語變成一句話呢?(先讓幼兒自由嘗試后教師再集體教)
師:我們學了這么多的手語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句呢?誰愿意上來講給大家聽聽?(請個別幼兒上臺說然后再集體跟說)
7、師:小朋友,你們學會了這些手語動作,以后想幫助聾啞人的時候,就可以用學來的手語來與他們溝通、交流了。
三、引導幼兒去發(fā)現(xiàn)、去關注身邊更多的殘疾人,進而增強對殘疾人的同情心和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
1、師:可是,小朋友你們知不知道在我們的身邊還生活著更多的殘疾人呢!你們看。ù蜷_課件,讓幼兒逐一觀察一組殘疾人的畫面)
2、師:小朋友,你們都看到了哪些殘疾人呢?
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大家看到的是一組殘疾人的生活畫面。原來我們身邊的殘疾人除了聾啞人還有更多的殘疾人呢,有盲人、有沒手或沒腳的殘肢人,還有智力低下的智障人。他們可能永遠都看不見花兒的笑容,聽不到鳥兒的歌聲,他們的學習、生活都很艱難。
4、師:小朋友,看見了這些殘疾人,你們心里有什么樣的感受呢?(幼兒自由交流)
5、師:是啊,我們在座的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可你們想一想,這些殘疾人和我們健康人相比,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呢?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殘疾人,你會怎么樣去幫助他們?
。1)幼兒與同伴交流。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6、幼兒個別回答后教師小結:小朋友想的真周到,你們真是個有愛心的孩子,想出了這么多幫助殘疾人的方法。而且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要告訴周圍的人不要去嘲笑他們、討厭他們、歧視他們,而應給他們更多的關愛與幫助。
四、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學習殘疾人堅強勇敢、克服困難的精神, 1、師:你們知道嗎?有些殘疾人他們雖然身體殘疾了,但也能把事情做得很好,你們看!(教師打開畫面邊講解邊讓幼兒欣賞一些身殘志堅以及殘奧會的有關畫面)
2、師小結:原來他們是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力以及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才有了今天的.精彩,他們要感謝大家,今天還給大家?guī)砹艘皇缀寐牭氖终Z歌《感恩的心》
讓我們和客人老師一起跟著唱一唱,做一做,感謝天下所有的好心人。也讓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給殘疾人更多的關愛與幫助吧!
3、音樂起,全場所有人一起唱響《感恩的心》,結束。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應引導幼兒正確對待殘疾人,讓他們從小學會關愛、幫助他人。而這次生成的主題活動—愛心傳遞,正符合了這一要求,我們就是要讓幼兒去了解、感受、體驗到同情,從內心激起想幫助他們的欲望。孩子們在參觀特校生學習、生活時孩子們不但帶去了自己省下來的水果,還自發(fā)地向他們贈送自己親手畫的圖畫呢!而且為了跟他們交流,孩子們還認真地跟著手語老師象摸象樣地學起了手語呢!在返校以后的活動中,孩子們更是對學手語越發(fā)了興趣,在活動中孩子們拓寬了對殘疾人的了解,還從殘疾人的身上學到了那種身殘志不殘的頑強意志,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孩子們由感而發(fā)地對殘疾人產生了一種同情和尊重,有的孩子在課上竟情不自禁地說:“老師,比起他們來我覺得我們幸福多了!”最后我和孩子們還一起深情地唱響了手語歌《感恩的心》。課后有不少孩子都跑來對我說: “老師我以后再也不討厭殘疾人,嘲笑殘疾人了!薄袄蠋,我要把今天我學到的手語去教會更多的人!甭犞⒆犹煺娴脑捳Z,我覺得自己的教育很成功。是啊,感恩是人生最大的智慧,感恩又是人性最大的美德,因為我們知道:只有愛才是我們共同的語言!
愛心的傳遞者教學設計 2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很多,家庭貧困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完成學業(yè)都產生了較大影響,還有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為幫助這些學生完成義務教育,學校研究決定,在全校學生中開展“手拉手獻愛心捐資助學”活動。
一、指導思想:
以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學習困難而失學為目標,通過建立多渠道、長期、穩(wěn)定的助學幫扶機制,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同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手拉手,幫扶活動。
二、活動目的:
為弘揚“愛心助學,扶貧幫困”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廣泛動員全校力量,發(fā)揚中華民族“扶貧幫困”優(yōu)良傳統(tǒng),援助寒門學子,幫扶學困學生,培育民族棟梁。
三、活動形式:
以班級為單位
四、活動時間:
3月31日
五、實施過程
1、制定活動方案
2、各班上報困難學生名單
3、根據(jù)困難學生的需要,認真制定幫扶方案,定期開展幫扶活動,每季度至少為困難學生辦一件實事,每學期至少對幫扶對象進行家訪一次。
4、學校通過班主任電話溝通、家訪等形式了解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捐助活動。根據(jù)留守兒童、貧困學生的.具體狀況,確定結對幫扶愛心助學活動資助對象及資助方式。
5、上報捐款名單。
五、活動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視“手拉手獻愛心捐資助學”活動,積極做好貧困學生情況摸查和建檔。
2、各班要認真組織開展“手拉手”活動,使團員在活動中受教育、作貢獻,團干部要發(fā)揮帶頭示范作用。
3、各班要積極挖掘“手拉手”活動中涌現(xiàn)的好人、好事、先進典型,及時對活動總結,加強信息報送工作,及時宣傳報道,大力營造助人為樂,扶貧濟困的良好社會風尚。
愛心的傳遞者教學設計 3
一、活動目的
通過本次活動,為班級家庭貧困、學習有困難的小朋友送愛心,引導學生為社會、為他人、為有困難的小伙伴獻一份真誠、獻一份真情,幫助少先隊員從小樹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集體主義精神;幫助隊員在關心他人、服務他人的同時,形成友愛待人的情感,樂于助人的品格,教育學生懂得珍惜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
二、活動主題
“手拉手”獻愛心
三、活動方針
以班級為主導,以師生為主體,以“手拉手”互助活動為紐帶。
四、活動時間及地點
1、時間:星期四下午
2、地點:一年一班教室
五、活動前期的準備
1、提前一天確定參加人員及人數(shù)。
2、參加活動,自備捐獻物品。
3、全體學生穿冬季校服,佩戴紅領巾。
4、遵守活動紀律,保持會場的秩序,展示出一名優(yōu)秀小學生的精神面貌。
5、建議學生提前準備一張代表友誼的,自己親手畫的小卡片或者圖畫,活動中送給小伙伴。
6、捐獻物品以實物為主,每個孩子準備2——3本書(請用紅絲帶認真捆綁),鉛筆不限,這些物品將由學生自己親手捐贈與小伙伴。
七、活動環(huán)節(jié)
1、在班級里開展一次“手拉手”的活動動員,鼓勵學生節(jié)約出零花錢,贈送貧困小伙伴最需要的學習用具。
2、了解小伙伴學習的情況,了解小伙伴家庭的生活狀況,交流學習和生活的感受。
3、學生代表發(fā)言,小伙伴之間捐贈物品。
4、給小伙伴送一張勵志小卡片,可邀請“手拉手”小伙伴互留通信方式,形成長久的互幫互助小伙伴、
愛心的傳遞者教學設計 4
根據(jù)區(qū)團工委的活動要求,我校少先隊大隊部與校團支部聯(lián)合開展“與災區(qū)師生愛心手拉手活動”,并由校團支部具體操作,安排如下:
一、活動時間
1、宣傳發(fā)動:5月13日發(fā)倡議書(大隊部)
2、活動實施:5月13日—6月初
二、活動內容
(一)捐助活動(5月14日—5月19日)
1、參加對象:一至三年級學生自愿參加
2、要求:捐助物品為“優(yōu)秀少兒讀物、學習用品和玩具”,捐助的物品要強調是學生用余有多的或是已有未使用的.,不需要去新購買。物品的量不要太多,每個學生最多一件。
3、各班主任將學生捐贈物品列出清單后(如書籍幾本,筆幾支等),通過校園辦公平臺上報團支部委員陳慧娟,并將物品分類上交團支部委員陳佳薇。
4、校團支部將捐贈物品列出清單后,通過內部辦公平臺上報至區(qū)教育局團工委。教育局聯(lián)系科室:組人科、團工委。并將捐助的物品集中后送至荷花莊小學,聯(lián)系人:顧老師,聯(lián)系電話:xxx。
(二)書信活動(5月—6月初)
1、參加對象:一至六年級學生自愿參加
2、要求:向災區(qū)的孩子們寫一封信,主題是兩地孩子“心連心、手拉手”,幫助青川孩子走出陰影,小學低段可以圖文并茂。請班主任和語文老師進行必要的指導。
3、區(qū)教育局將會在近期落實好寫信單位,屆時由各班學生在班主任地指導下自行郵寄,班主任將參加郵寄書信活動學生名單上傳大隊部蔣敏。
三、活動組織
1、方案制訂:政教處
2、具體實施:校團支部
組長:陳佳薇(負責)、陳慧娟
組員:蔣敏、夏燕、崔琛、徐燕虹
活動過程攝影記錄:周園
3、周宿渡校區(qū)具體由唐健娜老師安排。
愛心的傳遞者教學設計 5
各位評委,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愛心的傳遞者》,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等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想進行說明:
說教材分析
本課時的話題是“我們都有愛心”從正面案例引導學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包含三個內容:關愛他人和被人關愛的經歷,生活中隱藏的關愛以及雷鋒的故事,“活動園”設計的是一個獻愛心的拓展活動。這是一個開放性的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力所能及的行動起來,獻出自己的愛心。
說學情分析
關愛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過助人或被人幫助的經歷,但是還需要通過回顧這些經歷極其體驗進一步激發(fā)幫助他人的意愿。因此本課確定了“體會日常生活中的關愛,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的目標。
說教學目標:
1.感受公共生活中不同的愛,體會日常生活中的關愛。
2.能夠在生活中主動傳遞愛。
教學重難點:
1.感受生活中各種不同的關愛。
2.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傳遞愛。
教學準備:
PPT搜集關愛他人的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愛心,一個個溫馨的`場景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著感動。
二、開展活動
活動一:身邊的愛
師:同學們,請你仔細觀察課本64頁的插圖,誰愿意給同學們講講你看到了怎樣的場景呢?(出示64頁插圖)
。ㄉv述場景)
師:你覺得圖片中幫助別人的小朋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的幫助他人的同學)同學們,有時候愛心就是這樣不露痕跡,藏在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或者我們司空見慣的地方,現(xiàn)在讓我們看看閱讀角中的這個小故事,找找愛心藏在哪里吧。(出示閱讀角文章)
。ㄉ喿x文章)
師:同學們,文章中的學生真的在偷懶嗎?誰愿意來談談你的看法?
師:是啊,這些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用不同的方式關愛著他人,同學們,愛有的時候就是這樣默默無聲,如果不留心的話我們很難發(fā)現(xiàn),讓我們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找一找我們身邊隱藏著的愛心吧。
。ㄉ卮穑
師:老師也關注到了這些隱藏著的愛心(出示:臺灣一學生化療,全班學生或剃光頭或剪平頭;愛心冰箱前一個小男孩正在往冰箱內放礦泉水;一場大雪后,環(huán)衛(wèi)工人為了方便人們出行連夜清理)(配樂播放,師簡單講解)
師:關愛他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不僅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更要把愛傳遞出去。
活動三 雷鋒在我們身邊
師:有這樣一位愛心的傳遞者,他的一生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主席曾題詞號召全國人民向他學習,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ㄉ豪卒h)
師:雷鋒叔叔曾經這樣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呀,那哪位同學知道雷鋒的故事?(講故事)
同學們,每年的三月5日是學雷鋒日,每年的三月份是學雷鋒月,我們班我們學校開展了哪些活動?
。ㄉ鹗殖瓐,讀書筆記,學習雷鋒演講比賽、愛心活動等)
師:(播放以上內容)同學們,在這明媚的三月里,我們不僅用語言,更是用行動踐行著雷鋒的精神。
師:同學們,“雷鋒”二字,早已不僅僅是一個名字,它更是信念的力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最好的寫照。在我們的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都在學雷鋒,他們的事跡在感動著我們,感動著中國。(播放感動中國人物)
活動四 愛心的傳遞者
師: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公共空間中,還有很多人需要我們的關心和幫助,你的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人嗎?
。ㄉ穑
師:你準備怎么做?
三、作業(yè):做雷鋒式好少年
把自己的愛心變成行動,開展一次獻愛心的活動吧,活動開展之前在小組內商議一下,先來制定活動計劃,完成活動計劃表。
(交流完成計劃表)
總結:同學們,愛的力量是無窮的,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把愛傳遞到每個需要的地方,讓我們都來做愛心的傳遞者,讓我們所生活的公共空間更加純潔,更加美好吧。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這個世界充滿愛,大家都愿意為為身邊的人和事獻出一份愛心,但是關心和幫助他人是一門學問,有時候你的好心幫助換來的未必是感謝,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愛的傳遞者》。
板書課題。
二、理解感知
1.活動一:我來幫你(看一看,演一演)
圖中有兩位同學都遇到了困難,可是面對“我來幫你”的話語都拒絕了,這是為什么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67頁,思考為什么這兩位同學不愿接受他的幫助?
那么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呢?請大家看一段視頻,看看視頻中這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如果讓你來幫助這位小朋友,你該如何做呢?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內容討論并安排角色演一演,一會兒分享給大家。
看了演出,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歡那位同學幫助別人的態(tài)度。
小結:同學們,要想讓我們的愛傳遞,必須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需要幫助的人,尊重他們的隱私和意愿。(板書)
2.活動二:用心了解(播一播,訪一訪)
上一節(jié)課,老師讓同學們開展了“愛心的傳遞者”活動,同學們談談活動的效果吧!
為了獎勵大家辛苦傳遞愛心,老師請大家看一個小笑話。
同學們,笑話中的老奶奶好可憐!可是有一天,這兒的老奶奶卻遇到了相似的情況。如果你是老年公寓的老人,你想對志愿者們說些什么?
那你還聽說過幫助他人卻不講方法的故事嗎?你能講給同學們聽聽嗎?
你認為在幫助他人時還要注意什么呢?
小結:感同身受的了解他們的需要,并以友善與熱誠的態(tài)度幫助他們才能做一個真正愛心的傳遞者。(板書)
3.活動三:智慧幫助(聽一聽,談一談)
有一位身為教師的愛心傳遞者,用自己的智慧既幫助學生又保護了學生自尊心的故事。
故事中班主任為什么不把真相告訴方明呢?
課下請同學們再找一些類似這樣智慧幫助別人的故事,講給同學,家長,老師聽。
小結:同學們,無論是得到關心幫助,還是關心幫助別人,都能獲得快樂和幸福。所以讓我們做一個愛的傳遞者,但同時我們要知道關心和幫助他人是一門學問,我們在奉獻愛心時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五、板書設計:
愛心的傳遞者
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
尊重他們的意愿
愛心的傳遞者教學設計 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愛心的傳遞者》。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與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6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愛心的傳遞者》是統(tǒng)編教材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0課,共有兩個話題,本節(jié)課學習的是第一個話題《我們都有愛心》,主要是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自己曾經關愛他人和被他人關愛的經歷,尋找生活中隱藏的愛心,并將愛心變成行動,傳遞我們的關愛,旨在引導學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過助人或被人幫助的經歷,但是大都不能將關愛他人的行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自愿地幫助他人。因此,要通過有效的教學,幫助引導學生做一個愛心的傳遞者,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
三、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基于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理解,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與重難點。教學目標我確定了三個。
1.感受生活中各種不同的關愛。
2.體會日常生活中的關愛。
3.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傳遞愛。
重點是:感受生活中各種不同的關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傳遞愛。
難點是:將關愛他人的行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四、教法與學法
為了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以活動
為教學的主要組織與實施形式,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領悟,在活動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落實行為實踐;在學法上,主要采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最美的瞬間》,學生對視頻中的行為發(fā)表自己的看
法,教師引導到生活中相互關愛的`話題,由此導入新課,板書課題:我們都有愛心。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為接下來的學習作好鋪墊。
環(huán)節(jié)二:合作探究,學習新課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安排了三個活動。
活動一:身邊的愛
學生閱讀教材第64頁的四幅圖片,與圖中的小朋友對話。
然后課件出示問題:自己得到過別人什么關心或幫助,或者曾經給過別人什么關心或幫助,當時有何感受?學生先回憶這些經歷,再與大家分享,教師相機引導,板書:愛心簡圖,隨處都有,愛就在身邊。
設計意圖:感受到生活中各種不同的關愛。
活動二:無聲的愛
播放視頻:學!白o學崗”的大哥哥大姐姐們關愛低年級學生的場景和對他們的采訪,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體會,并找一找身邊還隱藏的愛心,先小組交流,再全班匯報交流,教師相機引導。
設計意圖: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的關愛,把愛心傳遞下去。
活動三:愛心在行動
首先,學生將課前搜集的雷鋒幫助他人的故事在小組內講一講,再全班分享。
然后,課件出示問題:怎樣把自己的愛心變成行動,傳遞我們的關愛。
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能夠關愛的對象,可以為他們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板書:用行動傳遞下去。
設計意圖:將關愛他人的行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環(huán)節(jié)三:課堂小結,內化提升
學生談一談學習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相機引導。
設計意圖:梳理總結,體驗收獲與成功的喜悅,內化提升學生的
認識與情感。
環(huán)節(jié)四:回歸生活,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主動傳遞愛。
設計意圖:將課堂所學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落實行為實踐。
六、板書設計
為了突出重點,讓學生整體上感知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我將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設計板書:在黑板上方的中間位置是課題《我們都有愛心》,下面中間是一個心的簡圖,圖中是愛心,上面是隨處都有,下面是愛就在身邊,左面是行動,右面是傳遞下去。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愛心的傳遞者教學設計 7
【教學任務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課編寫依據(jù)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我們的社區(qū)生活”里的第8條“體會社會對老年人和殘疾人等弱勢人群的關懷。對弱勢人群有同情心和愛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觀念,并愿意盡力幫助他們。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
本課由兩個板塊組成。第一個板塊的話題是“我們都有愛心”,從正面案例引導學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包含三個內容:自己關愛他人和被人關愛的經歷,生活中隱藏的關愛,以及雷鋒的故事!盎顒訄@”設計的是一個獻愛
心的拓展活動。第二個板塊的話題是“善于幫助別人”,從反面事例引導學生學習關愛他人的方法和智慧,包含兩個內容:校園生活中關愛他人卻遭拒絕的事例,社會生活中關愛他人卻沒有考慮他人真實需求的事例!靶≠N士”提醒學生關愛他人的注意事項。“閱讀角”是班主任智慧幫助學生的故事。
二、學情分析
關愛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過助人或被人幫助的經歷,但是還需要通過回顧這些經歷及其體驗進一步激發(fā)幫助他人的意愿。因此本課確定了“體會日常生活中的關愛,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的目標。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較少,雖然他們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但是缺乏關愛他人的方法,這可能會導致他們在關愛他人時遭遇挫折,甚至出現(xiàn)無意中傷害他人的情況。因此,確定了“學習關愛他人的方法和智慧”的目標。
【教學目標】
1、感受他人對我們的關系,積極營造互相關愛的社會氛圍
2、體會日常生活中的關愛,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
3、學習關愛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日常生活中的關愛,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
教學難點:學習關愛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教學技術與教學媒體應用】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以大組為單位,策劃開展一次獻愛心活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他人對我們的關系,積極營造互相關愛的社會氛圍。
2、能力目標:能夠從細節(jié)處發(fā)現(xiàn)和感受他人的愛心。
3、知識目標:知道生活處處有愛心,能從細節(jié)處發(fā)現(xiàn)關愛,愿意奉獻出自己的愛心、關愛他人。
【教學重難點】
1、知道生活處處有愛心。
2、愿意奉獻出自己的愛心、關愛他人。
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愛的奉獻》
小小分享會:
你從這首歌當中聽懂了什么?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你愿意獻出這點愛嗎?
。2)學生思考,交流分享
活動一:我們都有愛心
1、尋找微塵:“微塵”是什么?“微塵”在哪里呢?
“微塵”簡介。
總結:“微塵”是一個個熱愛著公益、傳遞著愛心的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微塵”,我們每個人都是“微塵”。
2、過渡語: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這些細如“微塵”的愛心了嗎?
愛心小鏡頭:(課本插圖)
、僬f一說,你得到過別人什么關心或幫助?你當時有何感受?同桌之間交流分享。
、诨叵胍幌拢阍浗o過別人什么關心或幫助?小組交流。
總結:我們每個人都曾得到過別人的幫助,也曾對他人伸出援手。我們每個人都是愛心的傳遞者。
活動二:閱讀角:他們在偷懶嗎?
1、他們在偷懶嗎?看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2、小小分享會:你也曾經得到過這樣不著痕跡的關愛嗎?或者你也曾經這樣不著痕跡地關愛別人?還是你曾見到別人這樣不找痕跡地關愛別人?是怎樣的故事呢?
3、小提示:關愛就在我們身邊。有些是顯而易見的,有些則是不露痕跡的,需要留心才能發(fā)現(xiàn)。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細節(jié)處體驗和感受他人的關愛。
活動三:雷鋒精神永流傳
1、圖片出示雷鋒畫像,提問:你認識他嗎?
2、雷鋒故事:雨中送母子。
3、小小故事會:
(1)你還知道雷鋒叔叔哪些樂于助人的故事?
。2)我們應該怎樣向雷鋒叔叔學習呢
4、雷鋒精神永流傳:講雷鋒故事。(小組交流)
5、小倡議:雷鋒叔叔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直鼓舞著我們,讓我們也一起做點事情,幫助我們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把自己的愛心變成行動吧!
6、小組活動:
請以大組為單位,策劃開展一次獻愛心活動。(課前準備)
請你記錄好在活動過程中的感受。
愛心大展臺:
你們開展了怎樣的獻愛心活動呢?
在活動的過程中,你們有什么樣的感受?
課堂小結:獻愛心不是一次兩次心血來潮的活動,獻愛心、做好事要落實到我們每一天的行動當中。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發(fā)揚樂于助人的精神,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伸出自己的援手,做愛心的傳遞者。
【板書設計】
10、愛心的傳遞者
我們都有愛心
不露痕跡的關愛
做愛心的傳遞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樂于助人、善于助人的價值觀。
2、能力目標:能夠換位思考,了解他人的需要,維護他人的自尊。
3、知識目標: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幫助他人,善于幫助他人。
【教學重難點】
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幫助他人,善于幫助他人。
導入新課:
1、播放視頻:《留一盞燈,小善舉,大溫暖》
2、圖片展示生活中的善舉。
導入語:生活中處處有善舉。
活動一:善于幫助別人
有的`幫助讓人心感溫暖、心生感激:
七旬老人公交車上手寫感謝信,感謝公交“喊話”好司機
樂于助人收獲錦旗。
但,有的幫助則讓人難以接受,讓人心生氣憤:
情境一:嘿嘿,個子矮拿不著吧,我來幫你吧!
情境二:瞧你走路真費勁兒,我看著就難受,我去幫你買飯吧!
小討論:
為什么這兩位同學“好心沒好報”,樂于助人但是別人卻不愿意接受呢?
你認為在以上兩個情境中,要幫助他人,正確的做法是什么?請演一演。
小提示:我們在關心和幫助他人的時候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需要幫助的人,以友善與熱誠的態(tài)度幫助他們,用他們能夠接受、樂于接受的方式幫助他們。
活動二:關愛他人,了解需要
1、重陽節(jié)老人遭遇愛心井噴: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年人公寓的老人,你想對志愿者們說些什么呢?
2、小活動:盲人體驗小活動
請你用紅領巾蒙上眼睛,完成以下任務:
。1)請從自己的座位走到講臺,并從粉筆盒里拿出一支粉筆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2)把粉筆放回粉筆盒中,走回自己的座位。
3、小小分享會:
。1)在整個過程中,你有什么樣的體驗和感受?
。2)你遇到了哪些困難?最渴望得到怎樣的幫助?
。3)通過這個活動,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幫助盲人?
4、小提示:我們在關心和幫助他人時,要懂得換位思考,感同身受地了解他們的需要,給予他們最需要的幫助。
5、小貼示:幫助盲人,請這樣做!
活動三:如此幫助
1、(1)改編故事《特殊的崗位》:李xx的初衷有錯嗎?為什么方明不愿接受李xx和同學的幫助呢?
。2)特殊的崗位:班主任為什么不把真相告訴方明呢?
。3)對比李xx和班主任的做法,你更喜歡哪種?為什么?
。4)小提示:幫助他人也要尊重他人的隱私和意愿,用更加恰當?shù)姆绞綆椭恕?/p>
2、小小分享會:你聽說過幫助他人卻不講方法的故事嗎?你認為在幫助他人時,還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3、新聞展播:這樣做錯了嗎?
小討論:醫(yī)護人員為什么說這樣做錯了呢?
4、醫(yī)生提醒:不輕易搬動骨折傷員不要輕易搬動骨折的傷員,尤其是頸椎骨折的傷員,不恰當?shù)囊苿涌赡軐е缕浒c瘓,甚至出現(xiàn)生命危險。
5、小提示:在幫助他人的時候我們還要講究技巧和方法,要使用正確的方式實施救助,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到傷害。
課堂小結:關心和幫助他人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不斷地思考和學習。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樂于助人、善于助人的人吧!
【板書設計】
10、愛心的傳遞者
這樣的幫助對不對
怎樣做到善于幫助別人
【愛心的傳遞者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愛心樹教學設計08-13
愛心項鏈的教學設計02-13
《愛心樹》教學設計06-19
傳遞我們的心聲課堂教學設計02-21
愛心樹優(yōu)秀教學設計06-08
《熱是怎樣傳遞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01-17
賣柑者言教學設計02-02
《一份愛心》的教學設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