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么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聯(lián)系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益啟示 。
教學重難點
重點:目標1、2
難點:目標1、2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進入中學雖然才三個星期,但已經(jīng)有如春天的小樹一般在慢慢長大,你們的思想在變化、個性在嶄露。你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于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便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張之路寫的,發(fā)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板書課題)
二、 初讀課文,解決生 字詞。
杈 犄 逮 顫 怦
三、 指導自讀。
1、 讀方法:寫人記敘文,寫人要寫事-何時、何地、何事,寫事可寫完整故事,也可寫片段生活,寫人要寫人物形象,在故事之中展現(xiàn)(外在形象指人物的神情面貌,內(nèi)在形象指人物性格特征)要從故事情節(jié)讀出人物形象。
2、情節(jié) 媽媽追查 、逼迫 →爸爸講理由→插敘回憶→我收回木雕
起因:我送木雕(插敘交待情誼深厚)。
經(jīng)過:要收回(木雕貴重)。
結束:收回(不好)。
3、人物:態(tài)度(語言、神態(tài)、動作)。
各人持什么態(tài)度,這樣做好不好,表現(xiàn)各人如何處事?
爸爸:婉轉、持重沉穩(wěn)。
媽媽:態(tài)度生硬固執(zhí)。(個性不同,態(tài)度相同,只看到物品價錢價值,不知友情更可貴。)
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卻無能為力 。
“我”:重情、軟弱。
萬芳:仗義、明理。
4、“這樣做,不好”(學生在書中找出,并且討論)。
-影響孩子心理,孩子之 間的'感情,兩家大人之間的關系。
5、“反悔,能不 能全怪我”?
-我屈從了父母應該怪,但我是迫不得已,主要怪父母不懂孩子的心,孩子之間的感情。只知木雕貴重,不知有比這更貴重的東西,不知尊重孩子的感情及人格,態(tài)度簡單生硬。
6、應怎樣處理?
——不收回,或向萬芳母親婉轉說明。
7、汲取什么教訓?
-小孩子做事應該先同父母商量。
-父親送給女兒時也應講清如何名貴,要珍藏好。
——我的父母可以婉轉向萬芳媽媽說一說兩個孩子怎么要好,提一提交換禮物的事。
8、課文傾向
——不要傷害孩子的心,應該尊重孩子的情感,應該妥善處理孩子的幼稚行為。
四、作業(yè)。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揭示課題
1.揭題,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
2.談談你對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了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jīng)過。
二、初讀感知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學情況。
三、了解石猴的由來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從哪兒來的。
2.交流。
。1)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理解“蓋自”(自從)、“即久”(已久)、遂(于是)
◇提示:這一句交代頑石生成的環(huán)境。
。2)內(nèi)育仙胞,一日迸裂,產(chǎn)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讀并感受作者運用了排比句,語言簡練,初步領悟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
◇提示:這幾句寫石猴活動,機靈、可愛、勇敢。寫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為后文石猴敢于進洞埋下了伏筆。
四、了解石猴成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讀讀2~4自然段,畫出并理解石猴成為猴王的相關句子。
2.交流。
。1)“哪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2)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里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愛。)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銈儾耪f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wěn)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3.用自己的話說說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五、課外閱讀擴展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西游記》,準備好召開一個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场⑴囵B(y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與文本人物的對話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熏陶。
2、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描寫,而使表達產(chǎn)生感人的效果。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文主要講了哪兩件事情?
二、新授
。薄鍟n題。
2、問:兩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聞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這兩件事情給作者一個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個詞概括。(溫暖)
三、為什么會讓人感到溫暖呢?通過“讀、悟、議、再讀”,重點體會人物的感情
文章最為感人的是兩處人物的語言描寫。學習時,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fā)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huán)節(jié):
1、讀:
學生自由讀兩個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反復讀,體會阿姨和母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钡拿赖。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悟:
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lián)系已有生活經(jīng)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场⒆h:
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fā)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chuàng)新,圍繞“為什么不抱怨護士?”展開,讓學生各抒己見,明確了母親把護士看成女兒,寬容護士的`舉動!白h”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fā)揮、表演。
。、再讀:
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后,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欲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質(zhì)所折服。
。怠⑾耄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學生在頭腦中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四、作業(yè)設計
提供兩個情景讓學生進行寫話練習并交流。
【板書設計】
阿姨為奶奶推門──聽說 溫暖
母親原諒護士──親歷 溫暖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動,初步感知物體的體積。
2.培養(yǎng)幼兒的估計能力,空間感知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透明小量杯(果凍殼),記號筆、記錄紙、畫好刻度的水瓶,人手一份。
2.操作材料:
紅棗、花生、圣女果若干。
3.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量一量。
。ㄒ唬┙榻B。
1.師:今天烏鴉先生心情不錯,給我們帶來了三樣東西,我們來看看是什么?
2.點擊課件,并請幼兒說說它們的名字,
3.師:(出示量杯)它還給我們帶來了一樣東西,看,這是什么?(小量杯)它要用這個小量杯和我們一起玩?zhèn)游戲,要我們猜一猜,如果要用紅棗裝滿量杯,需要多少紅棗呢?那如果裝小番茄呢?
4.師:你們想不想試試看,你們猜的對不對嗎?烏鴉先生給我們一張記錄單,上面有三樣東西,它要我們選擇兩種東西裝在小量杯里。你想選擇哪兩種,就在那旁邊打個勾。
。ɑ顒釉u析: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出示課件,以烏鴉先生帶東西來引出活動主題,引導幼兒觀察、思考、猜測,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幼兒自由選擇兩種材料進行測量,并學著記錄。
教師指導:
1.數(shù)出同一種糧食裝入量杯。
2.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3.大膽地向好朋友介紹自己的測量結果。
。ɑ顒釉u析: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自主選擇兩種材料進行測量,并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因為我們班有些幼兒還不太會正確的數(shù)字,就請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再交流的時候再告訴大家,引導幼兒自主探索。)
。ㄈ、小結。
幼兒展示記錄,講評測量結果。
提問:
1.師:你在量杯里裝了什么?能裝幾顆?(教師把結果記錄在糧食的圖片上)
2.師:誰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小結:量的時候要把糧食壓壓緊,結果才會準確。
3.為什么同樣大的量杯里,黑棗只能放一兩顆,花生能放十來顆?(引導幼兒推理出糧食數(shù)量與糧食大小之間的反比關系)
4.小結:在一樣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糧食裝的越少,越小的糧食裝的越多。
(活動評析:通過交流展示,一起驗證試驗結果,引導幼兒了解、感知三種物體體積的不同,物體體積大的用料少,物體體積小的.用料多的原理。)
二、競賽游戲:烏鴉喝水
1.出示烏鴉:烏鴉先生陪我們玩了這么長時間的游戲,口渴了,找來找去找水喝。哇,這里有一瓶誰,烏鴉真高興呀。ǔ鍪疽黄克┛墒瞧刻撸嬃咸,烏鴉怎么也喝不著。小朋友們,快幫幫烏鴉先生吧。ㄒ龑в變合氤鲇貌牧贤度胨,讓水面升高的方法)
2.師:你們都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現(xiàn)在,水位在哪里?老師用記號筆做好了一個標記,想一想,用哪種材料放到水里可以讓烏鴉最快喝到水?有的小朋友說是小番茄,有的說是花生,我們來比比看好不好?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拉著手,一個選擇小番茄,一個小朋友選擇花生,一起比賽吧。
3.師:哪個可以讓水位最快上升呢?
4.單獨出示兩個,請兩位幼兒上前進行比賽。
師:每次只能放一個進去,看看到底哪個可以讓水位上升最快。
5.師小結:原來大的東西可以上水位上升的快。
6.師:烏鴉先生喝到了水,讓邀請你們一起出去玩好嗎?
(活動評析: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一起探索如何讓烏鴉先生最快的喝到水,再次感知物體體積大的,水位上升的快,激發(fā)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美術(嶺南版)第十二冊第10-11頁。
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重復的形式美感。
2、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色彩重復的構成方法,并運用對比色或同類 色搭配作色彩的重復設計。
教學重點:了解重復的變化規(guī)律,感受重復的形式美感;掌握對比色和同類色配色 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重復的變化規(guī)律,設計有新意。
教具準備:CAI 課件、電腦。
學具準備:電腦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課件演示自然界中的重復現(xiàn)象:地球繞太陽公轉動畫、鳥飛翔和豹奔跑的動畫。
師生談話: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重復現(xiàn)象,讓我們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魅力。
2、課件演示生活中的重復現(xiàn)象(圖片)。
師生談話:這些重復現(xiàn)象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加美好。
3、課件演示藝術中重復的運用。
①指導欣賞一段動聽的音樂(民族管弦樂曲《瑤族舞曲》)。
師生談話:音樂中重復的應用也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诿佬g是藝術的一個門類,在美術中重復的應用也很多,并能創(chuàng)造出很美的視覺效果。我們在五年級的時候?qū)W過《有趣的重復》,那是一種“形”的重復。
課件出示一些“形”的重復作品,指導學生欣賞。問:這些作品是怎樣做出來的?
請幾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形”的重復的制作步驟:①設計一個簡單的基本形;②設計排列骨式;③確定排列方式;④將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用課件演示重復構成的制作過程。)
引出課題:如果我們將這些重復構成作品涂上顏色(課件演示),就成為“色彩的重復”作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色彩的重復”(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色彩的'重復”的設計和制作方法
(1)課件出示數(shù)幅“色彩的重復”作品,學生欣賞,想:“色彩的重復”是怎樣做成的?
。2)請一位學生說說“色彩的重復”的制作步驟。(教師在黑板演示:①設計一個簡單的基本形;②設計一個排列骨式;③確定一種排列方式;④將基本形按排列方式填入排列骨式中;⑤涂上顏色。)
。3)教師示范時重點講解“色彩的重復”的制作過程中較難掌握的地方:①基本形要設計得簡潔;②骨式圖的繪制要規(guī)整;③怎樣將基本形不走樣地畫到排列骨式中?(用硬紙片做一個基本形模子)④色彩的搭配(用對比色或同類色搭配)。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選用對比色或同類色的搭配方法,設計一件色彩的重復作品。
要求:1、截取的基本形要飽滿,外形簡潔,基本形排列要有規(guī)律。
2、格子可以是方形、菱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
3、不超過四種顏色。制作精致,畫面整潔。
四、課堂小結。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06-21
教學設計方案08-10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10-12
爭吵教學設計方案06-19
夏的教學設計方案09-19
《稱贊》教學設計方案06-25
比尾巴教學設計方案07-04
《林海》的教學設計方案10-03
《種樹》的教學設計方案09-18
《山寨》教學設計方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