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柳原文及賞析
柳原文及賞析1
岸柳可藏鴉。路轉(zhuǎn)溪斜。忘機鷗鷺立汀沙。咫尺鐘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臨水整烏紗。兩鬢蒼華。故鄉(xiāng)心事在天涯。幾日不來春便老,開盡桃花。
翻譯
岸邊的楊柳青翠茂盛,野鳥在那里藏其行蹤。鷗鷺站在溪邊覓食與世無爭。近在咫尺的鐘山被云霧遮蓋,時隱時現(xiàn)顯得朦朦朧朧。
對著水面整理我的烏紗帽,水中可以看到我兩鬢稀疏花白的倒影。故鄉(xiāng)被金人占領(lǐng),我的心情為此悲傷沉重,可無奈我人遠在天涯無力可用。時光如梭,幾日未來春天就已過盡,原來含苞欲放的桃花,眼下竟然已經(jīng)殘敗凋零。
注釋
岸柳可藏鴉:指已近暮春,濃密的'柳條可以讓野鳥筑巢。
咫尺:距離很近。
鐘山:即紫金山,在今江蘇南京市東。
烏紗:即烏紗帽,官帽。有時也為平民所服。
兩鬢蒼華:兩鬢已有了白發(fā)。
創(chuàng)作背景
《景定建康志》卷一八載:“節(jié)使吳公琚游清溪。有詞呈野亭馬公,野亭跋其后云:‘秦淮海之詞,獨擅一時,字未聞;米寶晉善詩,然終不及字。若公可兼之矣。辛酉季春,承議郎充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司主管文字馬之純謹書!薄瘬(jù)此可知,此詞是宋寧宗嘉泰元年(1201年)吳琚游覽清溪時所作。
賞析
上片以敘景開頭,晚春時分,漫步在靜靜流淌的小溪邊,岸上的柳樹已經(jīng)繁茂得可以遮擋住停歇、嬉戲的鳥兒。順流而下,突然小路一轉(zhuǎn),清溪斜在面前,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忘機鷗鷺停立在汀沙上。其實,鷗鷺哪里有什么“忘機”的境界,分明是將情懷寄托于此。據(jù)《莊子·天地》載,灌圃者說:“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币馑际谴嬖跈C詐權(quán)變的心計就會喪失純樸潔白的品質(zhì),以致心神不靈,這是為天道所不容的。莊子應(yīng)該是最早也是最徹底的一位認為“回到自然”才是恢復(fù)或解放“人性”的思想家,人在日益被“物”所統(tǒng)治,被自己的財富、權(quán)勢、野心、貪欲所統(tǒng)治。所以,中國文人要達到“不物于物”的精神境界,忘機鷗鷺便成為人們美好追求的化身。
下片筆鋒一轉(zhuǎn),思緒回到了現(xiàn)實,以水為鏡,重整鳥紗,更是振奮精神,但水中映射的身影卻又一次使他陷入沉思,兩鬢灰白,時比一去不復(fù)返,當(dāng)時的壯志情懷竟一時無處舒展,心有不甘,但年華已老,郁悶、幽怨之情無以言表。人生幾十年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瞬即逝,詞人望著眼前的春景,不禁感慨幾日不來便覺晚春已至,怎耐得桃化也開了呢?峙虏⒉皇恰贝荷稀,而是心已老、人已疲了。桃花不知人意,花開花謝自有其理,而文人此時感物傷懷多足閑仕途不順,無法報效國家而致。
這首詞語言平實,感情真摯。以景抒情,以景寓情,是詞人常用的寫作方式,作者很好的運用了此法,表達感傷的心情。
柳原文及賞析2
原文:
同柳吳興何山
南北朝:吳均
王孫重離別,置酒峰之畿。
逶迤川上草,參差澗里薇。
輕云紉遠岫,細雨沐山衣。
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螢飛。
君隨綠波遠,我逐清風(fēng)歸。
譯文:
王孫重離別,置酒峰之畿。
參加宴會的人心中別離之情深深,在何山山峰的山麓擺下送行的酒宴。
逶迤川上草,參差澗里薇。
青青的參差披拂的薇草綿綿延延,一直到水邊一直蔓延到山澗。
輕云紉遠岫,細雨沐山衣。
輕輕飄浮的云朵連著遠處的峰巒,細絲一樣的小雨潤濕山巒。
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螢飛。
房檐上水鳥在靜靜地棲息,窗紗上螢蟲在不停地飛舞。
君隨綠波遠,我逐清風(fēng)歸。
你這就要隨著水流去到遠方,我也要跟著清風(fēng)歸去。
注釋:
王孫重離別,置酒峰之畿(jī)。
王孫:猶言公子,此處泛指參加宴會的'人。畿:此處指何山山麓。
逶(wēi)迤(yí)川上草,參(cēn)差(cī)澗(jiàn)里薇。
逶迤:伸展綿延的樣子。參差:薇高矮不齊的樣子。
輕云紉(rèn)遠岫(xiù),細雨沐山衣。
遠岫:遠處的峰巒。
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螢飛。
君隨綠波遠,我逐清風(fēng)歸。
賞析:
作品前二句敘事,在敘事中推出題旨,表明惜別之意。首句的“王孫”猶言公子,此處泛指參加宴會的人!爸仉x別”既是將行者之感,亦是送行者之情。并且“重離別”三字已暗點題中“送”字。次句從主人落筆,因重遠別,故置酒餞行,點出題中“集”字!胺逯堋秉c題中“何山”!扮堋保,限也,此處指何山山麓。隨后,詩人描繪了“峰之畿”的景色。
“逶迤”為伸展綿延之貌,寫草由近而遠,青翠無邊;“參差”寫薇高矮不齊之狀。寫薇亦是寫草,草亦含薇。前者橫向延伸,后者向高處生長,姿態(tài)各異。這些草與薇由山麓伸向澗中、川上,直與游子離去之路相接,似乎草亦含情!板藻啤倍溆缮綄懙讲荻坝诖;“輕云”二句則由山向上寫到云。云與遠處峰巒連綴在一起。“沐”是潤濕之意,因是“細雨”,故稱“沐”。且“細雨”又與“輕云”相合。
“檐端”二句寫山間廬舍之景。這廬舍即置酒聚會之處。天色將晚,水禽息,野螢飛,寫出環(huán)境清幽美好,令人流連忘返!八荨迸c前面“川上”相呼應(yīng);“野螢”也與“峰之畿”相印合。唯獨在此環(huán)境中才有這禽與螢。且禽息而戀巢,螢飛猶繞窗,都表現(xiàn)出一種依戀之態(tài)!豆旁娛攀住分杏小昂R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之句,寫出馬和鳥對家鄉(xiāng)乃至與家鄉(xiāng)有關(guān)物的依戀。此詩中的禽與螢既點綴出環(huán)境的清幽,同時也表達出重土慎遷之意。這幾句寫草、云、雨、禽、螢,其實也是寫人。這里的一切都與人同其情愫,都隱約與人的重離別的心態(tài)相應(yīng)。
末二句直接寫劉余杭上路及作者的感受。“隨綠波”指乘舟離去。一個“遠”字,明寫劉余杭舟行,暗寫詩人久立岸邊,目送征帆!爸鹎屣L(fēng)”則寫出主人因劉余杭離去而產(chǎn)生的孤寂之感,這又與首句的“重離別”相呼應(yīng)。全詩主旨在惜別,卻不直接寫離愁,而是在敘事、寫景中浸透了“重離別”之意,使得作品的意境委婉深致、耐人尋味。
柳原文及賞析3
原文:
柳堤
明代:金鑾
春江水正平,密樹聽啼鶯。
十里籠晴苑,千條鎖故營。
雨香飛燕促,風(fēng)暖落花輕。
更欲勞攀折,年年還自生。
譯文:
春江水正平,密樹聽啼鶯。
春天江水平如鏡,快要漫到岸上啦!堤上樹木真濃密,黃鶯雀鳥叫喳喳。
十里籠晴苑,千條鎖故營。
放眼苑囿有十里,處處籠著新柳綠。千條萬條迎風(fēng)擺,故營遮在美景里。
雨香飛燕促,風(fēng)暖落花輕。
細雨蒙蒙泥土香,燕兒紛飛往來忙。暖風(fēng)拂面多愜意,花瓣輕輕落身上。
更欲勞攀折,年年還自生。
堤上煙柳真美啊,折柳留情多風(fēng)雅。想折你就折去吧,反正明年還發(fā)芽!
注釋:
春江水正平,密樹聽啼鶯(yīng)。
十里籠(lǒng)晴苑,千條鎖故營。
睛:是亮麗、明亮的意思。苑:指花園、園林。
雨香飛燕促,風(fēng)暖落花輕。
更欲勞攀(pān)折,年年還自生。
攀折:折取。
賞析:
這是一首即景抒情詩。借描寫柳堤春日美景,抒發(fā)離別相思之情,樂景哀情,語淡情濃,意蘊豐富。全詩緊扣標題“柳堤”二字,有時側(cè)重于表現(xiàn)“柳”,有時側(cè)重于表現(xiàn)“堤”,然而堤是植柳之堤,柳是堤上之柳,又不可截然分開;更有趣的是作者在詩里面有意避開了這兩個字,而通過對相關(guān)景物的描寫讓人自悟,其用心之工著實讓人嘆服。
“春江水正平,密樹聽啼鶯”暗扣標題,前句側(cè)重“堤”,后句側(cè)重“柳”!捌健比 芭c堤岸齊平”之意,類似的用法如“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等句子。一個“平”字,寫盡了春江水漲、放眼望去漫漫無邊的氣勢。“密樹”表現(xiàn)了堤上植柳之多,生長之茂盛;密樹里有黃鶯啼叫,悅耳動聽,且綠樹黃鶯,色彩對比也很鮮明,有視覺上的也有聽覺上的,都給人以美的感受。
“十里籠晴苑,千條鎖故營”,前句著眼于“堤”,后句著眼于“柳”。如果說首聯(lián)是從身邊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的事物來表現(xiàn)柳堤上春意之美的話,那么這一聯(lián)就是加入了想像,從更大的范圍來表現(xiàn)柳堤上春意之廣。用“十里”、“千條”分別指代“堤”和“柳”,也用以表現(xiàn)堤的范圍之廣和柳樹的數(shù)量之多!霸贰敝富▓@、園林,“晴”是亮麗、明亮的意思,之所以說“籠晴苑”,是因為堤岸順著水勢,會有一定的彎曲,像是有意把“晴苑”包含在里面似的,十分形象生動。“籠”字的這個用法,如同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中的“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一樣,取包含、包羅之意。后句中的“鎖”是封鎖、封閉的意思,形象地表現(xiàn)了柳的數(shù)量之多,以至于把舊時的營壘都遮蔽了的意思。這兩字都可以看作煉字的典范。
“雨香飛燕促,風(fēng)暖落花輕”選取春天典型意象來表現(xiàn)柳堤之上春意之濃。每一句的前后兩種事物構(gòu)成因果關(guān)系:因“雨香”而“飛燕促”,因“風(fēng)暖”而“落花輕”。對“雨香”二可以查到的大致有如下幾種解釋:①春雨沾染了花的香味,故曰“雨香”;②春雨后空氣里彌漫著泥土的氣息,因而說“雨香”;③春雨使得空氣清新,所以說“雨香”;④春雨本身就有很清新的氣味,化妝品界甚至有以雨的味道制成的香氛,因此稱“雨香”也不為過。我覺得這幾種解釋都很有道理,但苦于一時找不到這一用法的出處,不知哪一個更確切些;更重要的是,這“雨香”又是怎樣與“飛燕促”聯(lián)系起來的呢?我很喜歡北宋晏幾道《臨江仙》中的名句“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燕子在微雨里飛是常見的現(xiàn)象,但是雨稍大一些,燕子一般是不飛的,至少在我家鄉(xiāng)這一帶是這樣的。但是在春雨以后,會看到有大量的燕子銜泥筑巢的現(xiàn)象,我想古人“雨香”的奇思妙想會不會跟這一現(xiàn)象有關(guān)呢?如果真是這樣,那么“雨香飛燕促”就容易理解了:一場春雨過后,燕子匆忙往返于堤上銜泥筑巢,好像剛下過的雨是香的.,這香沁入泥土,使泥土也變成香的了。再說這里的“雨”不一定就非得是下雨,如果真是下雨,就與后面“風(fēng)暖落花輕”一句相抵觸了。作者春游柳堤,天氣忽而雨忽而晴,怎么會比六月天還善變呢。下句的“花”,應(yīng)該是指柳花,也就是柳絮,作者因為標題的緣故有意避開了“柳”字,之所以用“花”而不用“絮”,我想首先是為了滿足平仄的要求--這里需要一個平聲的字才能對仗工整;并且用“花”字也更能給人以美感!奥浠ㄝp”就是指柳絮飄飛,因為天晴風(fēng)暖,所以柳絮飄飛,這樣就不難理解了。總得說來,這一聯(lián)仍是前句寫“堤”,后句寫“柳”,緊扣題目來寫,用富有春天特征的“飛燕”、“柳絮”等意象,表現(xiàn)柳堤上濃濃的春意。
“更欲勞攀折,年年還自生”轉(zhuǎn)入抒情,闡發(fā)主題。作者雖然有意避開“柳”字而只說“攀折”,其實還是使用“折柳”這一傳統(tǒng)意象來表達離別相思的主題。不過作者表達得更加委婉而新穎,不是直接說離別相思有多苦多深,而是把柳擬人化,贊揚柳樹很善解人意,說柳樹是為了慰勞離別想思之人,才一年年長得這么茂盛的!罢哿钡囊庀笫墙庾x這首詩的一把鑰匙,而一個“更”字,又是解讀這首詩的一個重要線索,它把這一句對柳樹的贊揚與前三聯(lián)對柳堤美景的描寫聯(lián)系起來,既使全詩成為一個整體,又使全詩在表面的歡樂下面,表達出離別的深沉主題,極耐咀嚼。作者金鑾是隴西(今屬甘肅)人,“隨父僑寓南京”,“游吳楚淮揚之間”時間很長,早已習(xí)慣了江南的生活,長期的客居使他只能把自己的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或許這樣的抒情方式更適合于他吧。錢謙益說他“詩不操秦聲,風(fēng)流宛轉(zhuǎn),得江左清華之致”。
柳原文及賞析4
原文:
春閨怨·不系雕鞍門前柳
元代:喬吉
不系雕鞍門前柳,玉容寂寞見花羞,冷風(fēng)兒吹雨黃昏后。簾控鉤,掩上珠樓,風(fēng)雨替花愁。
譯文:
不系雕鞍門前柳,玉容寂寞見花羞,冷風(fēng)兒吹雨黃昏后。簾控鉤,掩上珠樓,風(fēng)雨替花愁。
注釋:
不系雕鞍(ān)門前柳,玉容寂寞見花羞,冷風(fēng)兒吹雨黃昏后。簾控鉤,掩上珠樓,風(fēng)雨替花愁。
玉容寂寞:形容憔悴。 簾控鉤:簾幕上掛上銀鉤。
賞析:
這首《春閨怨·不系雕鞍門前柳》寫青樓女子晚景凄涼的景況。曲子寫道:門前柳老,難系雕鞍,車馬冷落;容顏憔悴,羞與花對。風(fēng)雨黃昏后,倍添凄涼;樓中人雖在,已是明日黃花,再沒有人識賞。夜長愁更長。這支小令充分表明:青樓中人,以色事人,賣笑為生,一旦年長色衰,便門前冷落,生計全無,晚年往往十分悲慘。此曲寄托了喬吉對青樓女子的深深同情。
柳原文及賞析5
原文:
浣溪沙·握手河橋柳似金
唐代:薛昭蘊
握手河橋柳似金;蜂須輕惹百花心,蕙風(fēng)蘭思寄清琴。
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楚煙湘月兩沈沈。
譯文:
握手河橋柳似金;蜂須輕惹百花心,蕙風(fēng)蘭思寄清琴。
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楚煙湘月兩沈沈。
注釋:
握手河橋柳似金;蜂須輕惹(rě)百花心,蕙(huì)風(fēng)蘭思寄清琴。
花心:花蕊。蕙風(fēng)蘭思:形容美人的思緒和風(fēng)度。蕙:香草名。寄清琴:將情思寄于清越的琴聲之中。
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楚煙湘月兩沈沈。
楚煙湘月:回憶往日游宴時的意境幽靜、凄迷。沈沈:也寫作“沉沉”。
賞析:
這首詞寫男女的.歡會與分別。上片先從分別寫起,河橋垂柳,蜂惹百花,喻其分別時的留念,并興起相見之遲,相別之速!稗ワL(fēng)”句是從弦管之間寫女子的風(fēng)度、情懷。
下片寫臨流餞別,以春水之滿狀心意之滿足,以酒杯之深喻感情厚摯,用語自然而深婉。末句以景結(jié)情,楚煙湘水,皆已寂寞,純是分別時的感情外射。
柳原文及賞析6
原文:
曉帶輕煙間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長條別有風(fēng)流處,密映錢塘蘇小家。
杏花在細細的如青煙的柳絲中若隱若現(xiàn),
夜晚的露珠輕柔的拂去深綠色柳葉的塵沙。
柳枝也有他風(fēng)流的'一面呀,
悄悄的倒映著錢塘美女在夜色中點燈梳妝。
賞析
這首小詩寫得清雅別致,題為“柳”,全篇不帶一個“柳”字,卻處處有著“柳”的影子。開頭“曉帶輕煙”四個字為整篇詩作定下了輕淡飄渺的色彩基調(diào)。“晚凝深翠”,顏色濃了一些,晨光過后,帶了一些暮色。
“長條別有風(fēng)流處”,這句顯得極有動感,同時又飽含著詩人的情感。柳條長飄的動作化在“風(fēng)流”二字中。
最后一句是柳絲的畫面,“密映錢塘蘇小家”,好一幅江南春色圖。
身為政治家的寇準竟也能夠?qū)懗鋈绱饲逍聞e致的詩作,而且毫不做作,感情自然地流露。想來該是政治生涯的疲倦吧!
柳原文及賞析7
破陣子·柳下笙歌庭院
柳下笙歌庭院,花間姊妹秋千。記得春樓當(dāng)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誰寄小蓮。
絳蠟等閑陪淚,吳蠶到了纏綿。綠鬢能供多少恨,未肯無情比斷弦。今年老去年。
翻譯
庭院下的柳樹還有人彈奏歌曲,花叢間也有姐妹在嬉戲。還記得當(dāng)年在青樓時的那些事,在月光下紅窗前寫封書信,誰又能替我寄給小蓮呢?
燭陪人落淚,春蠶吐絲,訴說著無盡的凄楚纏綿。烏黑的頭發(fā)又能經(jīng)得起多少次生離死別,未必能像斷弦一樣無情。今年依舊比去年還要衰老。
注釋
小蓮:人名。
絳蠟:紅蠟燭。
等閑:無端。
吳蠶:吳地的蠶,江蘇一帶盛產(chǎn)蠶絲,故稱“吳蠶”。
到了:到底。
綠鬢:指烏黑的.頭發(fā)。
無情無斷弦:像斷弦一樣無情。
鑒賞
開頭兩句,描述昔日相聚的歡樂,有人物,有活動,有環(huán)境,寫得充實而概括,表現(xiàn)了當(dāng)時富貴之家的那種歌舞升平、安樂豪華的生活景象。在這個生活圈子的姊妹行中,便有令人思念的小蓮。接下來,作者把前兩句的描寫歸結(jié)為“春樓當(dāng)日事”,并把這些回憶寫成書信,想要寄給小蓮。至此,筆鋒陡轉(zhuǎn),“憑誰寄小蓮”,因為不知小蓮身在何處,這美好的回憶已無法與她共享了,由此不免引發(fā)感傷。
下片開頭,雖是化用李商隱的名句,但與原作并不全同,“等閑”、“到了”兩個詞語起了不小作用,使句意增加了一層無可奈何的感嘆,既是“推陳”,更見“出新”,小晏這種藝術(shù)手段,尤其值得贊賞。最后三句,感嘆人們都一年一年地逐漸老去,今天雖然仍是“綠鬢”,但畢競承受不住愁恨的煎熬,然而又是仍在苦苦支撐,還不至于立刻就到“斷絞”的地步。三句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委婉曲折,終于訴盡了九轉(zhuǎn)回腸。
全詞描寫詞人對小蓮的思念:大概是和小蓮隔別很久了,消息不能通,思之歪切,不覺形于筆墨,纏綿往復(fù),仿佛有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螨炬成灰淚始干”的情思。對一個歌妓能夠這樣真摯,可見詞人對女性絕無輕薄的意思。
創(chuàng)作背景
北宋年間,詞人多來往于青樓,并與小蓮生成美好的回憶?墒菚r間消逝,小蓮已經(jīng)不在,于是詞人為了表達對這位青樓女子的無限相思以及懷念之情,故寫下了這首詞。
柳原文及賞析8
題柳
楊柳千條拂面絲,綠煙金穗不勝吹。
香隨靜婉歌塵起,影伴嬌嬈舞袖垂。
羌管一聲何處曲,流鶯百囀最高枝。
千門九陌花如雪,飛過宮墻兩自知。
古詩簡介
《題柳》是唐代詩人溫庭筠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首聯(lián)以楊柳的形、色及與風(fēng)的關(guān)系起興;頷聯(lián)引用典故人物,以歌、舞的形式表現(xiàn)了獨自相思時采用的方式;頸聯(lián)以聽覺為出發(fā)點,采取傳聲的方法傳達思念的信息;尾聯(lián)接頸聯(lián)而寫,在視覺上為作者傳達思念的信息。此詩只有首聯(lián)實寫楊柳,其余皆用比、用興,曲盡其妙。
翻譯/譯文
、啪G煙:指楊柳繁茂如煙的枝條。金穗:金色的嫩枝。吹:一本作“移”。
、旗o婉:即張靜婉,為南朝羊侃的寵姬,善歌舞。歌塵起:形容歌聲動聽,余音繞梁,驚起梁塵。
、菋蓩疲阂槐咀鳌皨绅垺,即董嬌饒,為東漢宋子侯《董嬌饒》詩中所詠的美女。
、惹脊埽阂槐咀鳌扒嫉选薄9糯杏们嫉汛底嗟'《折楊柳》曲。曲:一本作“笛”。[2]
⑸陌:一本作“曲”。
⑹自:一本作“不”。
注釋
⑴綠煙:指楊柳繁茂如煙的枝條。金穗:金色的嫩枝。不勝:禁不起。吹:一本作“移”。
、旗o婉:即張靜婉,南朝梁時人,善歌舞。歌塵起:形容歌聲動聽,余音繞梁,驚起梁塵。
、菋蓩疲阂槐咀鳌皨绅垺,即董嬌饒,為東漢宋子侯《董嬌饒》詩中所詠的美女。
、惹脊埽阂槐咀鳌扒嫉选薄9糯杏们嫉汛底嗟摹墩蹢盍非。曲:一本作“笛”。
、闪鼹L:即鶯。流,謂其鳴聲婉囀。
、示拍埃悍褐付汲谴蟮篮头比A鬧市。陌,一本作“曲”。
、俗裕阂槐咀鳌安弧。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據(jù)“最高枝”判斷,一定是在李程任宰相的長慶四年(824年)至寶歷二年(826年)間,與《寄詞》《贈蘇十三中丞》的創(chuàng)作時間同。故此詩題柳是假,而是為抒發(fā)相思情而作。
賞析/鑒賞
“題柳”之人應(yīng)為飛卿本人,題柳、詠柳非其本意,誠如劉學(xué)鍇先生所言,應(yīng)是有所寄托的。此詩整體風(fēng)格纖軟柔媚,三四句又引入張靜婉、董嬌饒,故主旨與女子有關(guān)應(yīng)非妄言。然而“羌管一聲何處曲”所吹之曲則未必與《楊柳枝》有必然關(guān)系,飛卿或者只借用羌笛悲涼的聲色而傳遞一種哀婉的情緒而已。飛入千門九陌和宮墻之內(nèi)的當(dāng)不僅僅是如雪之花,應(yīng)該還有飛卿所吹奏的哀婉之音!皟勺灾钡膬晌恢鹘莿t應(yīng)是飛卿與宮墻內(nèi)某位善歌舞的女子,二人或許有一段戀情,如今卻被宮墻阻隔。于是飛卿題柳、吹笛以寄、傳惆悵哀婉之思。
柳原文及賞析9
原文:
南歌子·似帶如絲柳
似帶如絲柳,團酥握雪花。
簾卷玉鉤斜,九衢塵欲暮,逐香車。
注釋:
1、“似帶”句——意思是女子的腰,好像柳一樣苗條。據(jù)《南歌子》首句一般的語法結(jié)構(gòu),“似帶”、“如絲”都是形容柳的,即像帶子像絲線一般的垂柳。這里以柳代女子之腰。
2、“團酥”句——寫女子的手臉白嫩,如雪如酥。酥:凝固的油脂,形容豐潤柔嫩。握雪花:形容手上也著脂粉,如握雪花之潔白。
3、“簾卷”句——玉鉤斜掛卷簾。
4、“九衢”二句——意思是繁華的道路口來來往往的車馬,灰塵彌漫。時臨暮色,男子的心,還留連著那輛華麗的車子。衢(qú渠):四通八達的道路口!稜栄拧罚骸八倪_謂之衢!毕丬嚕喝A貴的車馬。盧照鄰《長安古意》:“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逼呦丬嚲褪嵌喾N香料涂飾的華貴車子。
賞析:
這首詞是敘寫一男子追慕一女子的情景。
“似帶如絲”,“團酥雪花”,是男子所見到的`女子的美麗形象,即形如柳絲輕盈婀娜,色如雪花豐潤光潔!昂熅碛胥^斜”等三句,寫男子對女子的傾慕之情:他見到女子乘坐著華麗的車子,車簾卷起,玉鉤斜懸,在繁華的道路上駛過,他留連忘歸,時近暮色。他的心,還追逐著遠去的香車。詞雖僅短短五句,卻寫盡了纏綿繾綣之情。
柳原文及賞析10
原文:
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陰當(dāng)覆地,聳干會參天。
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譯文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種柳柳江邊。
人們當(dāng)作談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隨著時間流逝,今日也會變?yōu)橥辍?/p>
濃綠的柳陰當(dāng)會覆蓋大地,聳立的樹干將要聳入藍天。
到那時,人們見樹也許會引起懷念,慚愧的是我沒有什么良好政績可以流傳。
注釋
戲:逗趣。戲題:以題詩作為消遣之意。在這里,柳宗元以柳為題,以輕松的筆調(diào),抒發(fā)感情,寄托理想。
柳江:西江支流,流經(jīng)今柳州市。當(dāng)時亦稱潯水。
故事:過去的事情。推移:指時光的流逝。
昔年:往年,歷史。這兩句的意思是,今天的種柳會成為將來人們談笑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成為一種史跡。
垂陰:指柳樹遮陰。當(dāng):應(yīng)當(dāng)。覆地:遮蓋大地。
聳干(sǒnggàn,即慫贛):高聳的樹干。會:能夠,一定能。參(cān餐)天:高入云天。
思人樹:《史記·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鄉(xiāng)邑,有棠對,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大意即召公有惠于民,他死后,人們自覺地愛護他生前親手所種的甘棠樹,還做了詩篇歌詠他,以表示對他的懷念。后世詩詞中,遂用“思人樹”作為贊美官員有惠政的典故。柳宗元在此借用這個典故,是為了表達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
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與教化。
賞析:
《種柳戲題》一詩,是柳宗元現(xiàn)存詩歌中別具一格的作品。之所以說其“別具一格”,是因為柳宗元這位對待寫作從來都比較嚴肅的詩人,在此詩中,卻一改自己平時的風(fēng)格,緊緊扣住詩題中的“戲”字,將一個嚴肅的主題,用嬉戲的筆調(diào)表現(xiàn)出來。
首先可見到首聯(lián)兩句,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點,仔細想來,種柳勞動也含蓄地暗示了其時間自然在春季。其中所提到的柳江,即西江的支流,流經(jīng)柳州,此乃地點所在也。另外在語言上,詩歌一開始,柳宗元有意運用似乎有點“繞口”的句式,兩句十個字,居然嵌入了四個“柳”字,既照應(yīng)了詩題中的“戲題”二字,又使讀者感到極度新穎,極度別致,自然而然地調(diào)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使人感到妙不可言。
而頷聯(lián)針對上聯(lián)所寫發(fā)了一番感慨,先想像自己今天的所作所為會成為人們談笑的內(nèi)容,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會變成歷史上的.一段佳話。這絕不是作者的自夸,實際上,作者心里非常明白,在他所處的時代里,作為地方上的最高長官,能親自參加公益勞動的“一方諸侯”實在少之又少,因而有這樣的自信。
前兩聯(lián)柳宗元以輕松活潑的筆調(diào)展開描寫,使詩題中的“戲”字落到了實處。后半段的戲筆的成分似乎已大為減少。在此兩句中,詩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碩大的樹冠應(yīng)當(dāng)能遮蔽住驕陽覆蓋著大地,高聳的樹干一定能長大成材高人云天,堅信自己今天的舉動將有利于國,有利于民,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后面畫龍點睛的議論。
而尾聯(lián)中,詩歌運用了“思人樹”這一典故。并以議論的口吻,表達了詩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強烈愿望,感情真摯,讓人不禁感同身受。
不過,雖然作者力圖使這首詩基調(diào)輕松、語言幽默,但由于詩人的經(jīng)歷、秉性以及所表達的主題的需要,事實上,詩歌是越寫越嚴肅,越寫越接近自己的一貫風(fēng)格的。
縱觀全詩,詩篇先在題目用“戲”筆寫出重大嚴肅的主題,收到既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愿而又避免了空話大話,避免了自吹自擂的奇特效果,這樣來寫,首先為詩歌的風(fēng)格定下了一個基調(diào)。然后,除了頭一聯(lián)是敘述事情,是實寫外,其他各聯(lián),或為推測,或為希望,或為議論,總之都是虛寫。這種詩歌結(jié)構(gòu),不太像唐詩,更接近于宋詩的風(fēng)格。由此可知作者并不想把種柳勞動當(dāng)作詩歌的中心來寫,而是通過種柳這件事,借端說理,表達自己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做官準則。這思想當(dāng)然是值得肯定的,也許直到現(xiàn)在仍然有其不朽的借鑒意義。
總而言之,統(tǒng)而言之,此詩包含著風(fēng)趣和幽默,但又不失豐富思想感情,細細讀之,著實讓人回味無窮。
柳原文及賞析11
四和香·麥浪翻晴風(fēng)飐柳
麥浪翻晴風(fēng)飐柳,已過傷春候。因甚為他成僝僽?畢竟是春迤逗。
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于酒。盼到園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
譯文
夏至春歸,傷春的時節(jié)已經(jīng)過了,而他還在因為什么煩惱?原來是傷春意緒仍在,春愁挑逗。
記得當(dāng)年在芍藥花下牽你的手,那耳畔暖語更勝美酒。好不容易盼到了繁花似錦的時候,可如今孤獨的人卻更加憔悴、消瘦。
注釋
四和香:詞牌名,又名四犯令。雙調(diào),上、下片各四句,五十字,句句押仄聲韻。
風(fēng)飐(zhǎn)柳:風(fēng)吹動柳條。飐,風(fēng)吹物使其顫動搖曳。
傷春:因春天到來而引起憂傷、苦悶。
僝僽(chán zhóu):憔悴。王質(zhì)《清平樂》:“從來清瘦,更被春僝僽,瘦得花身無可有!
迤逗(yǐ dòu):汪刻本等作“拖逗”。
紅藥闌:紅芍藥花之圍欄。
素手:潔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賞析:
春去夏來,傷春的'季節(jié)已經(jīng)過了,而納蘭性德還是煩惱異常,故上片結(jié)句點出傷春意緒仍在。而這“春”字又不止于自然之春,個中亦含“春懷”、“春情”的內(nèi)蘊。因而下片前二句之回憶語便承“春巡逗”而來,點明煩惱之由,即是她那美好的意態(tài)令人動情又使人傷感。結(jié)二句再轉(zhuǎn)回寫此時之情景與感受,翻轉(zhuǎn)之中更透過一層地表達出斯人獨憔悴的情態(tài),苦戀的悲哀。
柳原文及賞析12
原文: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近現(xiàn)代:毛澤東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譯文: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
赤縣神州千百年來陷入暗無天日的黑夜中,近百年來外族入侵,在中國橫行霸道,好似群魔亂舞,五億各族人民無法團圓。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雄雞一聲長鳴,報道中國大地已經(jīng)天亮了,各民族在祖國的生日大典上奏起歡樂的樂章,這其中包括新疆兒女的甜美歌聲,詩人們欣喜唱和興致無邊。
注釋: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piān)躚(xiān),人民五億不團圓。
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音樂學(xué)校)里曲子的名稱。赤縣:指中國!妒酚洝っ献榆髑淞袀鳌方榻B戰(zhàn)國末騶(zou鄒)衍的說法:中國名曰赤縣神州。百年魔怪舞翩躚:1840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時起,外國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侵略者開始侵入中國。他們和他們的走狗在中國橫行霸道,好似群魔亂舞。人民五億:五億各族人民。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于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西南部縣名,1959年改于田。當(dāng)?shù)厝嗣褚阅芨枭莆柚。這里借指新疆文工團所表演的音樂歌舞節(jié)目。萬方:古人稱國族為方,《易經(jīng)》“有鬼方”。樂奏:1958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十九首》中誤植為《奏樂》。興會:興致、興趣。
賞析:
這是一首揭露舊中國的黑暗現(xiàn)實、贊美新中國民族大團結(jié)的史詩,是舊時代結(jié)束、新紀元開始的雄偉鐘聲。全詞首先從聯(lián)歡晚會的熱烈景象觸景生情,聯(lián)想到舊中國的悲慘情景;然后筆鋒轉(zhuǎn)而頌揚國慶晚會上的濃烈氣氛,喻示了新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jié)、共創(chuàng)繁榮局面的美好前景。
上闋是對舊中國長期黑暗統(tǒng)治的揭露與批判。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蹁躚,人民五億不團圓”,一氣呵成,不容停頓。這是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到解放前夕百年歷史的沉痛概括:暗無天日,群魔亂舞,人民受苦。“長夜”,是100年的漫漫長夜!半y明”,多少次艱苦卓絕的斗爭也難以掀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澳Ч治桴滠]”,這是指帝國主義和國內(nèi)反動派及其卵翼下的種種黑暗勢力沆瀣一氣,張牙舞爪,為所欲為。人民“不團圓”,既有無法幸福美滿,又有各族人民不能團結(jié)一致、和睦相處之意。
為此我們可以沉浸在百年歷史的回憶中: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1856年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83年的中法戰(zhàn)爭,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1900年的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列強對中國的侵凌,掠奪接連不斷。國內(nèi)的反動派有清王朝、北洋軍閥和蔣介石政府,相繼統(tǒng)治,盤剝?nèi)嗣瘛_@是一幅歷史的長卷,顯現(xiàn)中國百年歷史的滄桑;正是內(nèi)外反動派的壓迫和剝削,造成了各族人民的苦難。
然而,歷史總是在對立統(tǒng)一中發(fā)展!鞍倌昴Ч帧钡膶α⒚媸恰叭嗣裎鍍|”。人民不能忍受“魔怪”的欺壓,奮力反抗。多少志士仁人,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在百年歷史中,最為鮮明的有1911年孫中山領(lǐng)導(dǎo)的辛亥革命,有1919年的五四運動,而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更成為砥柱中流,領(lǐng)導(dǎo)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涓涓細流歸大海,人民終于戰(zhàn)勝“魔怪”而勝利,1949年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就是“一唱雄雞天下白”。
下闋,詩人的思路返回到了眼前盛典上的歡樂場面。各族人民載歌載舞,歡慶國慶節(jié),表現(xiàn)出了人民歡樂、祥和、幸福的新生活,展示了新中國光輝燦爛的前景。“一唱雄雞天下白”,是李賀“雄雞一聲天下白”的倒裝。雄雞一聲長鳴,報道中國大地已經(jīng)天亮了,而“唱”字更高亢、激越,仿佛是從人們心底噴出來的'激情,道盡了人們擺脫漫漫長夜、迎來紅日曙光的歡樂心情。說明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革命武裝力量是偉大的,從建立工農(nóng)武裝,到二萬五千里長征,從抗戰(zhàn)勝利到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最終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昂首看天,覺得天格外晴朗,人民當(dāng)家作主人的喜悅心情洋溢在字里行間。
“萬方樂奏有于闐”,用眼前之事表達人民的歡樂、各民族的大團結(jié),與“人民五億不團圓”對照。于闐,古代西域國名,這里代指新疆歌舞團!叭f方”,四面八方,指全國各族人民。新中國成立,各族人民當(dāng)家作主,歡欣鼓舞。他們以絢麗的舞蹈、諧美的歌唱表達自己的心聲。上片“百年魔怪舞蹁躚”,下片“萬方樂奏有于闐”,正是天翻地覆的變化,歡樂的人民取代了橫行的妖魔鬼怪,成為國家的主人。
“詩人興會更無前”,這里的詩人不僅指柳亞子,也指詩人自己,更泛指全國的文藝工作者,詩人的興致是以前所沒有的。一方面說明詩人應(yīng)感知新生活、歌頌新生活,是對包括柳亞子在內(nèi)的文藝工作者的肯定與勉勵,另一方面說明詩人堅信未來的中國將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偉大和壯麗,堅信新中國的繁榮昌盛、安定團結(jié)也是前所未有的。
這首詞上下兩闋巧妙運用對比手法,極其鮮明地寫出了新舊社會天上人間的反差。上闋寫舊中國,下闋寫新中國,而上下兩闋又互相呼應(yīng),作者以舊社會的黑暗反襯新社會的“天下白”,以群魔亂舞反襯各族人民的歡慶歌舞,以舊社會的四分五裂反襯新社會的民族大團結(jié)。這樣強烈的對比不能不震撼人心。
柳原文及賞析13
嬌軟不勝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風(fēng),翦出鵝黃縷。
一種可憐生,落日和煙雨。蘇小門前長短條,即漸迷行處。
譯文
新柳的形態(tài)嬌柔瘦弱,柔嫩的柳絲像嬌弱的女子一樣無力垂下,怎么能經(jīng)受住春風(fēng)的舞動。二月的春風(fēng)年年多事,將柳枝吹成鵝黃的顏色。
同樣是垂柳,在夕陽西下的岸邊,朦朦朧朧的煙雨中卻更加憐愛。錢塘蘇小的門前那青翠的柳蔭,枝繁葉茂,迷離朦朧,讓人浮想聯(lián)翩。
注釋
多事二句:謂二月春風(fēng)將柳枝吹成鵝黃色的絲條,唐賀知章《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可憐生:猶可憐。生,無意。
蘇。杭刺K小小。蘇小小有二,且都為錢塘名妓。一為南朝齊人。
賞析
古典詩詞中楊柳被賦予了多種喻義,但多是借以抒發(fā)艷情,或是表達離愁別緒等等。本篇雖題作“詠柳”(一作“新柳”),可實際上作者別有寓托。有人以為是用象征的'手法,借詠柳來寫一個年方及笄的歌女。此可備一說。這首小詞用筆空靈清麗,雖刻畫,但不傷其神理,誠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斯是妙絕。上片側(cè)重描畫弱柳之形,但已是含情脈脈。下片側(cè)重寫其神韻,結(jié)處用蘇小之典,更加迷離深婉,耐人尋味。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guān)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备挥谝饩,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柳原文及賞析14
露條煙葉。惹長亭舊恨,幾番風(fēng)月。愛舊縷、先窣輕黃,漸拂水藏鴉,翠陰相接。纖軟風(fēng)流,眉黛淺、三眠初歇。奈年華又晚,縈絆游蜂,絮飛晴雪。
依依灞橋怨別。正千絲萬緒,難禁愁絕。悵歲久、應(yīng)長新條,念曾系花驄,屢停蘭楫。弄影搖晴,恨閑損、春風(fēng)時節(jié)。隔郵亭,故人望斷,舞腰瘦怯。
注釋
①窣:突然出現(xiàn)。
、诜魉伉f:形容柳的枝葉漸長。
、廴撸骸度o故事》:漢苑有柳如人形,一日三眠三起。
、苠睒颍涸陂L安東,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這里泛指送別之處。
⑤花驄:駿馬。
⑥蘭楫:這里泛指舟船。
賞析
這首詞詠柳懷人,輕柔舊膩。上片著意寫柳。露條煙葉,翠陰相接。風(fēng)流纖軟,絮飛如雪。下片因柳懷人。灞橋依依,難禁愁絕。曾系花驄,屢停蘭楫。春風(fēng)時節(jié),故人望斷。全詞委婉含蓄,情思悠長。
高觀國
高觀國,南宋詞人。字賓王,號竹屋。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卒年不詳。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約與姜夔相近。與史達祖友善,常常相互唱和,詞亦齊名,時稱“高,史”。其成就雖不及史達祖,但也有值得重視之處。他善于創(chuàng)造名句警語,如“香心靜,波心冷,琴心怨,客心驚”;“開遍西湖春意爛,算群花、正作江山夢”,都頗為后人傳誦。從其作品中看不出有仕宦的痕跡,大約是一位以填詞為業(yè)的`吟社中人。為“南宋十杰”之一。有詞集《竹屋癡語》。
柳原文及賞析15
南歌子·柳戶朝云濕
朝代:宋朝
作者:張輯
柳戶朝云濕,花窗午篆清。東風(fēng)未放十分晴。留戀海棠顏色、過清明。
壘潤棲新燕,籠深鎖舊鶯。琵琶可是不堪聽。無奈愁人把做、斷腸聲。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綠柳簇擁的院落,清晨空氣清新濕潤,雕花窗內(nèi)香爐升起的煙裊裊如云。東風(fēng)吹得輕柔,天氣十分晴朗,我在貪戀海棠花的嬌色中度過清明。新燕住進了剛壘成的.泥巢,絲籠中緊鎖著舊日的鶯鳥。一陣音樂傳來卻難以進入心中,難道是琵琶彈奏得不好、聲音太難聽?無奈在愁緒滿懷的人聽來,都是斷腸的悲聲!
注釋
[1]柳戶朝云濕:指歌妓的居處。
[2]午篆:一種盤香。
[3]壘潤棲新燕:新燕在剛壘好的新窩里棲息。
[4]把做:當(dāng)做。
賞析:
此詞也是代言體,寫一個歌妓對其相好男子的懷念。上片寫這個歌妓獨居青樓的寂寞和她對舊相好的懷念。下片睹物生感,先是以“新燕”之樂反襯“舊鶯”之苦,接著又以琵琶所奏樂音在她聽來都是斷腸之聲的主觀化描寫,反映出這個女子獨處深閨難續(xù)舊歡的無限愁思。
【柳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柳》原文賞析08-11
《柳》原文及翻譯賞析09-28
《蘭陵王·柳》原文賞析12-20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09-20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20篇)12-14
原隰荑綠柳原文及賞析11-15
柳子厚墓志銘原文賞析09-30
《章臺柳·寄柳氏》賞析11-25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古詩原文及賞析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