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村居詩詞賞析
村居詩詞賞析1
辛棄疾寫了不少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有名詞作,這首詞便是其中之一。
語言清新平白,充滿詩情畫意。在描寫手法上,用純粹白描手法,描繪農(nóng)村某人家的環(huán)境和一個老少五口之家的`生活畫面; 在藝術結(jié)構(gòu)上,全詞圍繞小溪,布置畫面,展開人物活動。該詞的藝術構(gòu)思巧妙,頗為新穎。
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nóng)村司空見慣一般化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就顯得格有清新優(yōu)美。這是寫景。在寫人方面,寫一對翁媼,身邊有大、中、小三子。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織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jié)安排,就把充滿著一片生機、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nóng)村生活景象,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真是詩情畫意,清新悅目。這樣的構(gòu)思,不僅頗為巧妙,而且色彩也顯得和協(xié)而鮮明,能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作者對農(nóng)村清新秀麗、樸素雅靜的環(huán)境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畫,表現(xiàn)出喜愛農(nóng)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審美觀點。
村居詩詞賞析2
【原文】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
農(nóng)歷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漸漸發(fā)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fā)的水氣,煙霧般地凝聚著。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們放學以后,一路上沒什么耽擱,回家挺早,趕忙趁著東風勁吹的時機,把風箏放上藍天。
【賞析一】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詩人高鼎。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xiāng)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學后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方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賞析二】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nóng)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
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讀了這首詩,讀者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美麗春景,一起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賞析三】
第一、二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nóng)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安蓍L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寫活了,人們仿佛感受到那種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氣氛,人們的眼前也好像涌動著春的脈搏!胺鞯虠盍泶簾煛,村的原野上的楊柳,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艷陽高照,煙霧迷蒙,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tài);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第三、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jié)尾兩句由上兩句的物而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與醉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賞析四】
首聯(lián)寫時間和自然景物。生動地描寫了春天時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nóng)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安蓍L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景物寫活,使讀者仿佛感受到那種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氣氛,讀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動著春的脈搏。
頷聯(lián)寫村中的原野上的楊柳,“拂”,“醉”,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艷陽高照,煙霧迷蒙,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tài);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寫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兒童的歡聲笑語,興致勃勃地放風箏,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jié)尾兩句由前兩句的物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賞析五】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nóng)村生活圖畫。讀了這首詩,我們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農(nóng)村的美麗春景,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第一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
第二句寫的是人物活動。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
初春時節(jié),風和日麗,一只只五彩斑斕的風箏翩翩起舞于藍天白云之間。在嚴冬里抑郁了很久的人們,紛紛跑到戶外,放飛愉快的心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边@是清代高鼎描述的放風箏的情景,如今讀來仍讓人心曠神怡,除了那明媚的春光令人沉醉外,一顆童心仿佛飛到了空中,自由馳騁。對于天性未泯的孩子們來說,放風箏不僅僅能娛悅心情,還有益健康。古籍《續(xù)博物志》云:“春風日放鳶,引線而上,令小兒張口而視,可泄內(nèi)熱!狈棚L箏的過程中,由于要不停地跑動、牽線、控制,使得全身肌肉關節(jié)隨之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心肺功能,對臂力、關節(jié)提高反應能力還有好處。放風箏時,眼睛一直盯著遠處,可以調(diào)節(jié)眼肌功能,減輕眼的疲勞,這對于中小學生們大有好處。
“順風相送三千里,一出家門萬丈高!边@是成人放風箏的真實體會。在浩瀚的古籍中,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放風箏的感受!扒屣L如何托,終共白云飛”(寇準);“消得春風多少力,帶上兒輩上青天”(徐渭);《紅樓夢》中薛寶釵也在《臨江仙》詞中寫道:“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其實,人生在世,事業(yè)也罷,愛情也罷,就像那空中翻飛的風箏,幾起幾落,飄忽不定,但只要你把命運之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因風勢而行,或收或放,或引或頓,必能飛出一道亮麗的風景。
一年一度春風到,借得彩鳶上九霄。在明媚的春光里,帶上孩子快到戶外去放風箏,放飛喜悅的心情,放飛對新的一年美好的祝福與期望。
寒冷的冬天終于被溫暖的春風吹走。在濃濃的春意中,有一個人在悠閑地散步,享受著春天的美景,他就是詩人高鼎。
小草剛剛從睡夢中醒來,吐出一點點被春風染綠的嫩芽。晴空萬里,剛過冬的黃鶯展開柔嫩的翅膀,無憂無慮地飛翔著,仿佛在贊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楊柳在春風的吹拂下梳理著自己細長的秀發(fā),沉醉在春天的美麗中。高鼎被這千姿百態(tài)的春天所迷住,陶醉在美好的春光中。
“噢”一陣歡呼聲打破了春天的安寧,原來學堂早早地放學了。歡快的孩子們跑著、跳著,露出一張張?zhí)煺、活潑的笑臉。“快!快!”一個扎小辮的孩子高高地舉著一只五顏六色的鷹形風箏,跳著、叫著從高鼎面前竄過。高鼎的目光被吸引過去那孩子拉著風箏線,另一個孩子展著風箏。展著風箏的孩子一松手,那邊就一邊跑一邊放線。只見風箏在孩子的牽引下越飛越高,在蔚藍的天空中舞動,似乎在與云朵比高。不一會兒,天空中陸續(xù)飛起了許多紙風箏。在高高的云層中,各式各樣的風箏似乎活了,紛紛炫耀著自己的美麗。
春天的氣息里飄蕩著孩子們銀鈴般的歡笑聲。春天的美麗與孩子們的身影融合在一起,使高鼎仿佛回到了兒時,情不自禁地笑了。
村居詩詞賞析3
《村居》是由清代詩人高鼎晚年歸隱于上饒地區(qū),閑居農(nóng)村時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洞寰印访鑼懥嗽娙司幼≡卩l(xiāng)村時因春天來臨而喜悅,所見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學后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
農(nóng)歷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經(jīng)漸漸發(fā)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fā)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著。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注釋
村居:在鄉(xiāng)村里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楊柳拂堤:像楊柳一樣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fā)形成的煙霧般的水汽。
散學:放學。
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
詩詞鑒賞:
首聯(lián)寫時間和自然景物。生動地描寫了春天時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nóng)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安蓍L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景物寫活,使讀者仿佛感受到那種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氣氛,讀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動著春的脈搏。
頷聯(lián)寫村中的原野上的楊柳,“拂”,“醉”,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艷陽高照,煙霧迷蒙,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tài);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寫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兒童的歡聲笑語,興致勃勃地放風箏,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jié)尾兩句由前兩句的物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村居》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居住農(nóng)村親眼看到的景象,詩人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繽紛的“樂春圖”。全詩充滿了生活情趣,詩情畫意。詩人采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將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機展露無遺。本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字里行間透出了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作者簡介:
高鼎,清代后期詩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大約在咸豐年間(1851~1861),其人無甚事跡,其詩也多不合那個時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有關放風箏的《村居》詩。著有《拙吾詩稿》。
村居詩詞賞析4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簡析】
由于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南歸以后,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饒市)閑居達二十年之久。作者長期居住農(nóng)村,對農(nóng)村生活有了的了解,對農(nóng)民也有較多的接觸。所以在《稼軒詞》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農(nóng)村生活的。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nóng)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就是一幅著色的農(nóng)村風俗畫。
上片勾勒環(huán)境烘托氣氛。開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nóng)村的特色,為人物的出現(xiàn)安排下廣闊的背景。三、四句寫詞中出現(xiàn)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們講話的聲音帶著醉意,愈加顯得溫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們面前時,才發(fā)現(xiàn)說話的.已不是什么年輕人,而是白發(fā)皤皤的老年人了"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詳,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寫這一農(nóng)戶的三個兒子,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農(nóng)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畫面在繼續(xù)擴展。整勞力在溪東的豆地里鋤草,半大的孩子在編織雞籠。詩人著力于小兒的描繪,共用了兩句,占全詞四分之一篇幅。溪頭臥剝蓮蓬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tài)。對此,詞人感到由衷的歡喜。
這首詞具有濃厚的農(nóng)村生活氣息,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作者對農(nóng)村生活的喜悅之情,客觀上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
這首詞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nóng)村風俗畫。
【村居詩詞賞析】相關文章:
高鼎村居原文及賞析02-09
《精衛(wèi)》詩詞賞析09-22
感遇詩詞賞析08-16
春分詩詞賞析03-21
谷雨詩詞賞析04-20
《絕句》詩詞賞析10-31
村居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2-12
南鄉(xiāng)子·秋暮村居原文及賞析10-08
《書憤》詩詞賞析11-17
《送友人》詩詞賞析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