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tài)學備考試題
在成考生態(tài)學考試前做好備考試題,有利于我們順利完成成考專升本的升學考試。下面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tài)學備考試題,希望大家喜歡。
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tài)學備考試題
第1題單選 難降解的有毒物質沿食物鏈“浮游植物一浮游動物一魚一貓”傳遞時,體內該有毒物質濃度最高的生物是( )
A. 浮游植物
B. 浮游動物
C. 魚
D. 貓
參考答案:D
第2題單選 陰性植物的特點是( )
A. 光補償點較低,生長在全光照條件下
B. 光補償點較低,生長在陰濕條件下
C. 光補償點較高,生長在陰濕條件下
D. 光補償點較高,生長在全光照條件下
參考答案:B
第3題單選 硅藻→橈足動物→沙丁魚→較大魚→鯊魚這條食物鏈為( )
A. 捕食鏈
B. 腐屑鏈
C. 寄生鏈
D. 混合鏈
參考答案:A
第4題單選 生活在同一地段、生態(tài)要求相近的兩個物種,發(fā)生競爭的原因是( )
A. 生態(tài)型不同
B. 資源不足
C. 生活型不同
D. 年齡相同
參考答案:D
第5題單選 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是一個動態(tài)系統
B. 食物鏈營養(yǎng)級數目無限
C. 能量單向流動
D. 具有自我調控能力
參考答案:B
第6題單選 若種群的年齡錐體呈典型的金字塔形,則該種群的年齡結構屬于( )
A. 增長型
B. 穩(wěn)定型
C. 衰退型
D. 下降型
參考答案:A
第7題單選 引起植物群落隨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現垂直地帶性分布的主要生態(tài)因子是( )
A. 溫度
B. 二氧化碳
C. 氧氣
D. 風
參考答案:A
成考生態(tài)學復習資料
1、蛋白質結構中的等量關系:
蛋白質中氨基酸數目=肽鍵數目(即水分子數目)+肽鏈條數
=mRNA(翻譯摸板)中的堿基數÷3
=DNA(相應基因)中的堿基數÷6
蛋白質中至少還有氨基和羧基的數目=肽鏈條數;
蛋白質中最多有氨基酸種類為20種。
2、區(qū)別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一般方法步驟如下:
①一數——數染色體數目:若為奇數,則肯定是減數第二次分裂;若為偶數,則進入下一步驟;
、诙——一看有無同源染色體:若無,則肯定是減數第二次分裂;若有,則再看同源染色體的
行為變化:如果有同源染色體的聯會、形成四分體、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中的任意一項,即為減數
第一次分裂;如果同源染色體始終單獨活動,則肯定是有絲分裂;
③三判斷——對照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規(guī)律(有絲分裂各時期)來判斷分裂時期。
附有絲分裂各期特點(口訣):
、“染色體”復制現“單體”(間)
②膜、仁消失現兩體(前)
③赤道板上排整齊(中)
、芫譅恳絻蓸O(后)
⑤膜、仁板(重)現兩體失(末)
3、細胞分裂中有關染色體的一組概念(染色體和DNA等的數量判斷要點):
、偃旧w組:二倍體生物配子中的一套染色體(大小,形態(tài)互不相同)。
、谕慈旧w:形態(tài)大小一般都相同,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次級精、卵母細胞,精子、卵細胞中沒有);
、廴旧w:以著絲點數目為準,常染色體:在雌雄個體中沒有差異的染色體,性染色體:在雌雄個體中有顯著差異的染色體
④染色單體:一個染色體復制后內含兩個DNA時,才有染色單體;(染色體復制后才有并連在一個著絲點上,著絲點分裂后就沒有);
、軩NA量:有單體時等于單體數(是染色體數的兩倍),無單體時等于染色體數;
、匏姆煮w:(減I前、中期)聯會后,每對同源染色體含兩條染色體,四個染色單體;
(1個四分體 = 1對同源染色體 = 2個染色體 = 4個染色單體 = 4個DNA)。
成考生態(tài)學復習講義
1、簡述光照強度的生態(tài)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光照強度對生物的生長發(fā)育和形態(tài)建成有重要影響。不同植物對光照強度的反應不一樣,形成陽性植物和陰性植物兩個生態(tài)類型。
2、簡述光質的生態(tài)作用。
(1)太陽光由紅外光、可見光區(qū)和紫外光三部分構成,不同光質對生物有不同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譜范圍只是可見光區(qū);紅外光主要引起熱的變化;紫外光主要促進維生素D的形成和殺菌作用等。
(2)可見光對動物生殖、體色變化、遷徙、毛羽更換、生長、發(fā)育等也有影響。
3、簡述日照長度的生態(tài)作用與光周期現象。
太陽光在地球上一天完成一次晝夜交替,而大多數生物的生命活動也表現出晝夜節(jié)津。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動植物長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晝夜變化格局的環(huán)境中,借助于自然選擇和進化而形成了各類生物所特有的`對日照長度變化的反應方式,即光周期現象。根據對日照長度的反應類型可把植物分為長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日照長度的變化對動物尤其是鳥類的遷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顯的影響。
4、簡述溫度因子的生態(tài)作用。
溫度影響著生物的生長和生物的發(fā)育,并決定著生物的地理分布。任何一種生物都必須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當環(huán)境溫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溫度范圍時,生物的生長發(fā)育就會受阻,甚至造成死亡。此外,地球表面的溫度在時間上有四季變化和晝夜變化,溫度的這些變化都能給生物帶來多方面的深刻的影響。
5、簡述植物溫周期現象。
自然界溫度有規(guī)律的晝夜變化,使許多生物適應了變溫環(huán)境,多數生物在變溫下比恒溫下生長得更好。植物生長與晝夜溫度變化的關系更為密切,形成溫周期現象。其主要表在:
(1)大多數植物在變溫下發(fā)芽較好;
(2)植物的生長往往要求溫度因子有規(guī)律的晝夜變化的配合。
【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tài)學備考試題】相關文章:
2017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tài)學基礎考前測試題07-31
2017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tài)學基礎考前沖刺復習試題07-31
成人高考專升本試題類型分析09-17
成人高考專升本英語模擬試題09-03
成人高考專升本語文模擬試題03-24
2017成人高考專升本語文試題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