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感悟力
寫作能力是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然而,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中學生怕寫作、厭倦寫作的情況卻比比皆是。要想擺脫作文訓練的被動性,激發(fā)學生寫作的主動性,教師就應當生動而深刻地啟發(fā)學生感悟生活、感悟人生,積累情愫。學生只有“以情緒為動力進行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才能有生活可寫,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實感。
“感悟”即“有所感觸而領悟”,本是人們對自然與社會某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一種頓悟性認識。在寫作中,就是面對生活,進行深思感悟,用準確精當?shù)奈淖謱⑶楦斜硎龀鰜,一切能觸發(fā)出寫作欲望與靈感的東西都是感悟的內(nèi)容。
非常遺憾的是,我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并未重視這種感悟,沒有把它作為思維——一種最活躍、最高質(zhì)高效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來訓練,致使作文訓練費時低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讓我明白,實施“感悟作文”,就如同在構(gòu)建作文素質(zhì)教育的立體花園。
那么,呢?
一、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生活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就活潑地流個不停!笨梢,作文教學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學生習作自然也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學生語言表達才會有源頭。只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參與生活,體驗生活,才會產(chǎn)生“不吐不快”的欲望,習作才能成為學生的生活需要。生活中的許多現(xiàn)象、許多事情往往是頗富哲理的,如果
我們用心體悟,反復琢磨,便會慧眼獨具,從中悟出值得闡述、并給人以啟發(fā)的哲理。比如,原本在一塊方場上的一堆沙,經(jīng)過一些時日,有的粘附于行人的鞋底帶走了,有的陷入泥土里和泥土相混雜了。如果你感知了這樣的一個生活現(xiàn)象,能夠悟出點什么來嗎?現(xiàn)代作家豐子愷就從中悟出了這樣一個哲理:一堆沙之所以容易散失,是因為缺少約束,如果用沙袋裝起來,便不會散失了。并進一步告訴人們,只有團結(jié),才能有強大的力量,才能求得抗戰(zhàn)的勝利,豐子愷憑著這一感悟而創(chuàng)作的《散失與沙袋》便蘊涵了哲理,具有了啟發(fā)意義。
二、引導學生多層面感悟生活
感悟要面對生活,人們在思想上、心靈上深刻的感動、感受和感慨中,悟出某種人生意義、價值或道理。一旦有了感悟,文章就被賦予了活力?梢姡形蚴菍懽鞯撵`魂和生命,如果沒有感悟,生活再多也是白搭。
1、在平凡生活中感悟
平凡的生活表象,飽含著豐富的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情感和想象去體驗日常生活,這樣寫出的作文才獨特感人。有一次教學,我請學生說說父母的愛。原以為這樣的話題學生最有體會,可是發(fā)言的學生卻很少,一些學生說的都是“半夜爸爸背我去醫(yī)院”、“媽媽下雨來接我”之類的事例,內(nèi)容空洞,沒有真情實感。甚至有些是子虛烏有。鑒于此,我引導學生將平時父母為自己所做的點滴說出來,再思考這些是父母的愛嗎?經(jīng)過引導,學生紛紛發(fā)表意見,也體會到了生活中父母的愛。在寫作中,感悟生活不一定非得找一些重大題材,即使從平淡如水的生活中也能挖掘出深情。正如老舍先生所說:“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總是最親切的,親切就可以產(chǎn)生出最好的作品來!
2、在關注社會中感悟
教師可以經(jīng)常把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適時引入課堂。例如從“三鹿奶粉事件”引發(fā)對金錢與良知的探討;從頻頻發(fā)生的礦難、失學兒童的眼淚、嚴重缺乏的水資源等問題中,將學生關心感興趣的社會現(xiàn)象適時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分析思考這些問題背后折射出的原因和實質(zhì),讓學生把目光更多的投入到廣闊的社會中去,深切感受人生不僅有喜怒哀樂、陽光雨露,還有很多的災難,迷茫、是非、震撼以及責任等,讓學生明辨是非。
3、在課內(nèi)外閱讀中感悟
中學生因為年齡和認識能力的限制,加上課業(yè)負擔繁重,很少有機會去體驗人生百味。而引導學生加強課內(nèi)外閱讀,可以擴大和豐富他們的知識面和生活體
驗。作文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厚的知識,是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nèi)容豐富、新穎別致的好作文來的。
正如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巧慧,數(shù)學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睂τ谥袑W生來說,知識更多的是來源于書本,從大量的閱讀中獲取寫作的素材。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閱讀和作文,我經(jīng)常組織一些讀書班會或?qū)n}讀書沙龍,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或以講故事、開辯論會等形式來鍛煉口才(即口頭作文)。再通過辦墻報、校園文學報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習慣和興趣,提高書面作文水平。
學生在廣泛閱讀中,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活躍了思維,積累了素材,再不會為“無米之炊”而苦惱。
三、 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思維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感悟力》全文內(nèi)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nèi)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誰要想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應發(fā)展他的思維能力,離開了思維,單獨發(fā)展語言是不可能的!弊魑闹械乃季S具有獨創(chuàng)性,最易引發(fā)感悟。作文中常用來引發(fā)培養(yǎng)感悟的思維方法有:
(一)發(fā)散思維法
發(fā)散思維也叫求異思維。這種思維不拘于一點一面,死守一個方向去思考,而是從多角度、多方面、多方向,運用多種方法去思考。
在作文教學中,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發(fā)散得越充分、越多越好。但是,發(fā)散并不是目的,漫無邊際的發(fā)散總是要加以輻合、集中的,從眾多的答案中去尋找一種最有價值、最可能正確解決問題的答案,這才符合正確的立意要求。
(二)逆向思維法
逆向思維,或叫“反彈琵琶”的思維,這是一種從問題的相反方向,脫離常規(guī)的思維程序。它呈現(xiàn)出一種跳躍、跨越、逆反的現(xiàn)象。有位科學家曾經(jīng)說過:“用熟悉的眼光去研究熟悉的事物,常常并無發(fā)現(xiàn),用陌生的眼光去研究熟悉的事物,常常會有新的突破!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名言警句或成語典故,都富有一定的哲理性或警策性。教師如果能夠?qū)δ承┟跃洹⒊烧Z典故加以引導、鼓勵學生進行逆向思維,在作文時“反意”構(gòu)思,那么學生就會有新的感悟。在進行逆向思維時,鼓勵“大膽”創(chuàng)新的同時,必須注意實事求是、合情合理。因為,我們提倡的逆向絕不是隨心所欲、盲目翻新、肆意歪曲、追求“離奇”。如把“驕兵必敗”反意為“驕兵不
敗”,這就未免太荒謬和太強詞奪理了。
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
靈感,指作者在創(chuàng)作構(gòu)思過程中,由于受到某種啟發(fā),突然有所領悟,文思如潮的心理現(xiàn)象。
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思維,關鍵在于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一種契機,一種氛圍,讓學生抓住稍縱即逝的靈感,點燃文章的思想閃光點。
學了課文《傷仲永》之后,學生認識到了后天學習的重要性,已有感觸,教師此時何不順勢而引其發(fā)?讓學生寫一篇作文《仲永泯然眾人的責任在誰》,給學生制造契機,各抒己見。通過誘發(fā)靈感,思維火花的“碰撞”,學生的思路活了、廣了,分析也深了。這樣,學生會在思維的亢奮中不斷領悟,層層深入,不斷悟出新東西來。
羅丹曾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敝灰覀円龑W生積極地思考人生,感悟生活,那么學生就會真正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寫出更精彩的感悟作文,為作文素質(zhì)教育的立體花園又增奇葩。
葉圣陶先生在《論寫作教學》中指出“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同學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當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情緒的儲備達到了比較豐滿的程度,心中的寫作欲望便逐漸萌動和強化,最后不可抑止,不吐不快。這樣的寫作對學生是一種宣泄的快樂和輕松,哪會“望而生畏”?這種胸中流瀉出來的作文個性鮮明,何愁“千人一面”?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只有加強了學生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大大地激發(fā)學生寫作的主動性,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生也才能輕松地寫出充滿真情實感且各具鮮明個性的好作文來。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感悟力 [篇2]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作文就像一個兇惡的敵人一樣阻攔在小學生的面前,這確實無法不使手無寸鐵的小學生們感到懼怕!币徽劦阶魑模瑳]有東西可寫,無從下筆。總覺得“難”,寫不出來。其實,這就是懼怕心理,一種懼怕作文的心理。這種懼怕作文心理正嚴重影響著作文教學的質(zhì)量和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其實,學生怕寫作文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學生缺乏明確的寫作動機,對寫作訓練毫無興趣可言。這個問題,我國很早就有人提出過。葉圣陶先生說:“關于作文教學,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學生為什么要學作文!敝熳郧逑壬舱f過:“無論是讀是作,學生易感到實際的需要!痹⒆酉壬鷦t說:“作文訓練的目的是‘有所為’。這個‘為’一般來說是為生活,進一步是為人生,是為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币虼艘鉀Q學生怕寫作文的難題,最重要的是強調(diào)寫作的目的,引導學生認識寫作應是人際交往的需要,是掌握語言的需要。
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文表達能力,一直是語文老師的重點研究問題。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語文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是學生思想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但在小
學語文教學中令教師感到費力又收效不大的是作文教學,同樣,令學生為難、頭疼的也是作文。作文中,有好些學生表達能力極差,常常出現(xiàn)作文時無話可說,言之無序,言之無物,運用字、詞、句不準確,不生動,又特別是剛學寫作文的小學生更是無從下手。如何改變這些現(xiàn)狀,綜合運用字、詞、句、段進行準確地表情達意,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這是一個值得沉思、把握的課題。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感悟力》全文內(nèi)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nèi)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標準》對習作教學提出了以下目標:對于教師,要“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要求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寫自己想說的話,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上好啟蒙作文課,必須注重語文基礎知識傳授的同時,積累好作文材料。偉大的作家茅盾曾說過:“采集之時,食多務得,要跟奸商一般不管什么東西,只要可以稱之為“貨”的便囤積,不厭其多!闭Z言材料積累的豐瘠直接影響到習作表達的優(yōu)劣。新教材課文篇目減少了,學生課業(yè)負擔減輕了,課余時間也充裕了,這就需要我們正確引導學生像蜜蜂采蜜一樣,廣泛閱讀名篇佳作,拓寬視野,增長見識,積累詞匯,學習各種表達方式,習作時才能做到先積而后發(fā),厚積而薄發(fā)。我在班里設立“圖書角”指派專人管理,要求學生利用空余時間閱讀并作好優(yōu)美詞句的摘錄,記誦工作,一段時間后組織交流讀書心理體會,學生有了豐厚的積累,加上大量,往往會生發(fā)寫作靈感閱讀變“無話可說“為”文
思泉涌,由被動習作變?yōu)樽灾髁曌。積累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好詞好句。學生在作文里盡情表達的時候,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作文語言和大腦思維的不統(tǒng)一。具體表現(xiàn)在辭不達意,病句多,條理不清等方面。雖然作文內(nèi)容不錯,但是不能夠語句通順、準確地表達。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是語言的表達跟不上思維的發(fā)展變化,或者思維還沒有理清,仍然處于混亂狀態(tài)。農(nóng)村的學生語言現(xiàn)狀尤其如此,口里怎么說,筆下就怎么寫。引導他們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觀察,領悟思考,獲得認識。然后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講真話,抒真情。寫什么,怎么寫,給他們充分的自由。久而久之,養(yǎng)成習慣了,有了興趣,有了熱情,在這個基礎上再適當作一些方法的點撥,也許由此可以走出一條習作學習的康莊大道來。
《標準》要求,必須引導學生“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注意“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并“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我們的生活是美好的,處處有秀麗的山水風光,時時有值得敬仰的人出現(xiàn),自己應當主動去體會,去留心身邊的人和事,才能感受到有花有樹,有山有水的河山之美,也才能體會到他人的溫暖、可愛,才能親身體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和幸福。在指導學生直接進行生活積累的同時,我們還要引導學生注重間接的生活積累。給小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投身社會、體驗生活的機會,讓學生在廣闊天地里獲得自由發(fā)展,更多地利用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來設計教學,更好地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就成了我們在習作教學中需要著力解決
的問題。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自己的喜好愛憎,都會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少年兒童時期的學生們尤其如此。他們對生活中的人和事有著更直接更感性的反應。過年、過生日、農(nóng)村里唱戲,最喜歡的人、最生氣的事、最難望的經(jīng)歷這些都是學生們樂于談論的話題,通過恰當?shù)淖魑念}目設計可以激發(fā)學生們作文的興趣,引發(fā)他們表達的欲望。恰當?shù)念}目設計像一條小船,會把他們的思維帶入磅礴大海,讓他們盡情飛駛。又像一根導火線,將點燃他們的激情之火。而我們的學生面對的作文現(xiàn)狀是:大量的雷同作文題目在各類書籍和輔導資料中頻繁出現(xiàn),使作文的假話多了,空話多了,套話多了,它們將學生的作文興致轟炸得一干二凈。因此,要讓興趣去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表現(xiàn)他們真實的生活,表達他們真實的情感。
用多種方式評價學生的作文,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的樂趣。寫作是傳播信息,抒發(fā)情感的一種手段,它需要來自外界的認同和共鳴,這也是文章的閱讀價值所在。同學之間相互閱讀評價自己的文章。在別人的作文里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短處,別人的長處,分享作文成功的經(jīng)驗。告訴他們批改作文的方法,這比學生自己從自己的作文中發(fā)現(xiàn)錯誤和不充足要有效的多。而且通過這樣一來的閱讀,學生們可以了解他人的生活世界,體會別人的內(nèi)心情感,開闊眼界,為自己的作文指引進步的方向。
一、講清意義,明確內(nèi)容
學生自改作文,不僅能促進“寫”,而且能讓學生在不斷品嘗
得失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學習,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習慣。要讓學生懂得: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只有通過自己反復修改,才能把作文中的語句、段落、情節(jié)、思想、感情改好改美,才能使自己的作文生動感人。從而激勵起學生修改作文的信心。
二、傳授方法,抓住要領
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習作后不知道如何改。于是我就教給學生自改作文的兩點要領:(1)精心“自改”。學生完成初稿后,我要求他們用朗讀的方法,一句句反復朗讀,仔細推敲,找出不通順、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進行修改。改后教師閱覽,充分肯定學生修改作文的進步,指出不足,并選擇修改較好的范文供其他學生學習參考。(2)提供“反思法”。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要求他們結(jié)合作文訓練的重點和總體目標認真反復地讀初稿,邊讀邊“思”,審題是否正確,選材是否合理,層次是否分明,詳略是否得當,中心是否明確,表達是否準確。
三、適當點撥,學會自改
教學中教師要適當點撥,使學生學會自改。(1)教師用明確、具體、富有啟發(fā)性的評語為學生自改作文起提示作用。(2)精批粗改。選擇全班有代表性的作文,展示給全班,集體討論,老師批注的符號是什么意思,怎樣修改,使其明白為什么要這樣修改。(3)面批面改。有針對性的面授機宜,使學生明白修改作文的原則和方法。
根據(jù)心理學的有關理論,連續(xù)多次的挫折會使小學生形成一種習得性無力感。它使小學生對作文失去興趣乃至感到懼怕,對提高自身
寫作水平感到無能為力,甚至自暴自棄,有很大的消極作用。不知道怎么寫是缺乏把口頭語言轉(zhuǎn)換成書面語言的能力。不知道寫什么是學生對生活的觀察不細,缺乏把生活轉(zhuǎn)變?yōu)樽魑牡哪芰。不知道為什么寫作文,是對寫作目的不明確。批改講評時多肯定成績,一個好詞或一個好句,學生用欣賞的標記標出來,而需改動時,以尊重學生的意愿為原則,盡量多就少改,因為教師過多的改動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葉圣陶先生說過:“要使學生覺得作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一種發(fā)展,是一種享受!
總之,寫好作文非一日之功,只有讓學生把“多看”、“多讀”、“多記”、“多寫”有機結(jié)合起來,作文教學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為一個具有改革意識與前瞻眼光的語文教師,你一定會千方百計去創(chuàng)設民主化、建設性的思維場和語言場,讓學生的筆管汩汩流淌出個性化的思想和語言,使其率真的思想與張揚的個性躍然紙上,讓他們的靈性在“筆在紙上快樂地蹭癢癢”般的想象中自由飛揚。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感悟力】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創(chuàng)新能力11-23
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11-23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11-23
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真情實感11-23
如何培養(yǎng)軟文寫作的靈感11-23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寫作技能11-23
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能力11-23
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寫作意識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