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盧瑟福實驗證明了什么
盧瑟福是一個出色的科學家,關于他證明了哪些實驗呢?證明了哪些定律呢?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盧瑟福實驗證明了什么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盧瑟福實驗證明了什么
這一裝置的成本極為低廉,但用顯微鏡觀察屏上閃爍的工作極為艱苦!這一實驗的成功引起了一場熱烈爭論,最后以云室照片證明了盧瑟福的正確而告終。這標志著人類第一次實現(xiàn)了改變化學元素的人工核反應。古代煉金術士轉化元素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xiàn)實!
此外,他還預言了重氫和中子的存在,這在后來都得到了證實。他同查德威克和艾利斯合作,于1930年出版了巨著《從放射性物質發(fā)出的輻射》,這部著作是早期核物理學的總結并具有當代水平。
在20世紀初葉物理學革命迅速發(fā)展時期,為什么盧瑟福能取得其他人難以取得的一連串巨大成功,成為第一個深入原子宇宙的成功探索者?大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考察:
(1)緊緊抓住關鍵問題扎扎實實地進行一系列準確而簡單的實驗。盧瑟福一生的許多重大成就貫穿著一條紅線:透徹地研究α粒子的本質,并利用其巨大的能量與動量作為“炮彈”去轟擊原子和原子核,揭開原子組成與變化的奧秘。他極其熱愛實驗,允許助手和學生們大膽提出設想,但實驗時必須一絲不茍,提倡自制和利用最簡單的儀器,實驗結果必須絕對可靠。在19QS年諾貝爾化學獎受獎演說中,他描述了他和蓋革長時間利用低倍顯微鏡在暗室中“枯燥地”計數a粒子擊中硫化鋅屏上的閃爍次數,并與其他方法比較。結果使最頑固的懷疑者不得不心悅誠服。這樣的工作精神也導致大角度散射即原子有核結構的發(fā)現(xiàn)。正是在這些目的明確、煩瑣、單調的常規(guī)工作中,實驗者的耐心和毅力導致了輝煌的成就。
(2)理論與實驗的緊密結合。盧瑟福在1929年皇家學會曾以“理論與實驗”為題說過:“每一個新的實驗觀察立即被抓住,以檢驗它是否能被現(xiàn)有的'理論所解釋。如果不能,就要尋求理論圖式中的改正……過去十年中物理學明顯的迅速發(fā)展,主要是由于理論與實驗的密切結合”。盧瑟福的c粒子散射公式的推導及有核模型的提出,就是一個光輝例證。
(3)特殊的勤奮、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偽科學直覺。他能在最易于被人們忽視的新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時洞在它的本質,分辨某些假說的正誤。例如也位子大角度散射瑰象出現(xiàn)未引起其學生蓋革夠的注意時,他就意識到原子內部可能存在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核。馬斯登偶然發(fā)現(xiàn)0粒子轟擊氫原子產生類氫光譜的帶正電粒子,他意識到這可能是從氫原子內打出的氫核…等等。盧瑟福驚人的工作毅力與極度勤奮,從他幾十年兩百多篇論文和三本專著中可以看出,他的學生前蘇聯(lián)卡皮查回憶說:“盧瑟福無休止地工作,總是在研究新的課題──他發(fā)表的只是占他工作的百分之幾,其余的有的甚至他的學生也不知道。
天才來源于勤奮,盧瑟福也證明了這一點。
(4)盧瑟福善于識別、選擇和培養(yǎng)人才,并能團結一大批卓越的物理、化學和技術人才一起工作,他平易近人,知人善任,熱情關懷,精心培育。在J.湯姆孫和他兩代領導下,卡文迪什實驗室英杰輩出,成為世界物理學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這是他對科學事業(yè)的又一項貢獻。他的學生在劍橋皇家學會蒙得實驗室的大門右側墻上,刻了一條鱷魚(這是盧瑟福的綽號人以此來贊譽他勇往直前的堅毅性格和勉勵來者。
盧瑟福介紹
歐內斯特·盧瑟福(英語:Ernest Rutherford,1st Baron Rutherford of Nelson,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新西蘭著名物理學家,知名為原子核物理學之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后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
盧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證實放射性涉及從一個元素到另一個元素的.嬗變。他又將放射性物質按照貫穿能力分類為α射線與β射線,并且證實前者就是氦離子。因為“對元素蛻變以及放射化學的研究”,他榮獲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
盧瑟福領導團隊成功地證實在原子的中心有個原子核,創(chuàng)建了盧瑟福模型(行星模型)。他最先成功地在氮與α粒子的核反應里將原子分裂,他又在同實驗里發(fā)現(xiàn)了質子,并且為質子命名。第104號元素為紀念他而命名為“鑪”。
盧瑟福的成就
他關于放射性的研究確立了放射性是發(fā)自原子內部的變化。放射性能使一種原子改變成另一種原子,而這是一般物理和化學變化所達不到的;這一發(fā)現(xiàn)打破了元素不會變化的傳統(tǒng)觀念,使人們對物質結構的研究進入到原子內部這一新的層次,為開辟一個新的科學領域——原子物理學,做了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
21歲
1911年,盧瑟福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現(xiàn)象提出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該實驗被評為“物理最美實驗”之一。
1919年,盧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轟擊氮核的實驗。他從氮核中打出的一種粒子,并測定了它的電荷與質量,它的電荷量為一個單位,質量也為一個單位,盧瑟福將之命名為質子。
他通過α粒子為物質所散射的研究,無可辯駁的論證了原子的核模型,因而一舉把原子結構的研究引上了正確的軌道,于是他被譽為原子物理學之父。由于電子軌道也就是原子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經典電動力學的矛盾,才導致玻爾提出背離經典物理學的'革命性的量子假設,成為量子力學的先驅。
人工核反應的實現(xiàn)是盧瑟福的
1905年
另一項重大貢獻。自從元素的放射性衰變被確證以后,人們一直試圖用各種手段,如用電弧放電,來實現(xiàn)元素的人工衰變,而只有盧瑟福找到了實現(xiàn)這種衰變的正確途徑。這種用粒子或γ射線轟擊原子核來引起核反應的方法,很快就成為人們研究原子核和應用核技術的重要手段。在盧瑟福的晚年,他已能在實驗室中用人工加速的粒子來引起核反應。
【盧瑟福實驗證明了什么】相關文章:
天線增益是什么有什么作用04-02
實驗教學總結11-18
什么是Java10-28
什么是CSS11-08
什么是PS01-25
小班語言教案《什么動物吃什么》07-16
實驗教學總結范文01-15
實驗小學線上教學總結04-29
高二化學實驗總結11-17
泰州實驗中學班會制度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