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臥薪嘗膽故事簡述優(yōu)選 推薦度:
- 臥薪嘗膽的故事 推薦度:
- 臥薪嘗膽的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臥薪嘗膽的故事(精選20篇)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故事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故事是指一種文學(xué)體裁,通過敘述的方式講述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或陳述一件往事。還是對故事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臥薪嘗膽的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臥薪嘗膽的故事 1
【成語】:
臥薪嘗膽
【拼音】:
w xīn cháng dǎn
【解釋】: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jīng)常打仗,有次吳王領(lǐng)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后傷重而亡。吳王死后,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后,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zhàn),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準(zhǔn)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并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后答應(yīng)了越王勾踐的求和。
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rèn)為不能與越國講和,否則無異于放虎歸山,可是吳王不聽。
越王勾踐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墳?zāi)购宛B(yǎng)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yù)測的相合,夫差認(rèn)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于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后,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臥在柴薪之上,坐臥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jīng)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于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后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臥薪嘗膽的故事 2
一、復(fù)習(xí)《三字經(jīng)》導(dǎo)入
1、同學(xué)們,我們學(xué)過《三字經(jīng)》里的“始春秋,終戰(zhàn)國,五霸強,七雄出”吧。你知道春秋時期的哪些故事呢?
2、學(xué)生匯報!秶壕葒贰洞胶X亡》《晏子使楚》......過渡:想聽老師講春秋時期的故事嗎?學(xué)生:想。
3、老師提問題: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二、老師講故事《臥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jīng)常打仗,有次吳王領(lǐng)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后傷重而亡。吳王死后,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后,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交戰(zhàn),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準(zhǔn)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并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后答應(yīng)了越王勾踐的求和。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rèn)為不能與越國講和,否則無異于放虎歸山,可是吳王不聽。
越王勾踐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墳?zāi)购宛B(yǎng)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yù)測的相合,夫差認(rèn)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于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后,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臥在柴薪之上,坐臥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jīng)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于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后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三、學(xué)生概述
1、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2、這個成語的意思。
故事源于《史記》。后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臥薪嘗膽”,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憤。
四、感悟延伸
1、老師:同學(xué)們,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體會?
學(xué)生甲:學(xué)習(xí)要不怕困難,自己鼓勵自己。 學(xué)生乙:做事情要刻苦,發(fā)憤。
五、教師總結(jié)。
今后,希望同學(xué)們在做事、學(xué)習(xí)上做到刻苦、自勵,發(fā)憤。
臥薪嘗膽的故事 3
成語名稱:臥薪嘗膽
成語拼音:w xīn cháng dǎn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發(fā)奮圖強。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薪:柴草。春秋時越王勾踐戰(zhàn)敗,睡在柴草上,經(jīng)常嘗一嘗苦膽來激勵自己雪恥。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成語來源: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成語造句:清·錢彩《說岳全傳》第22回:“正我君臣臥薪嘗膽之秋,圖復(fù)中興報仇雪恥之日也!
臥薪嘗膽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jīng)常打仗,有次吳王領(lǐng)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后傷重而亡。吳王死后,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后,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臥字開頭的成語
臥榻之下 臥榻之旁 臥榻之側(cè) 臥榻之側(cè) 臥榻之側(cè) 臥榻豈容 臥薪嘗膽
包含有臥字的`成語
臥薪嘗膽 臥榻豈容 臥榻之側(cè) 臥榻之側(cè) 臥榻之側(cè) 臥榻之旁 臥榻之下
臥薪嘗膽的故事 4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fā)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fā)生一場大戰(zhàn)。
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jì),回到吳國,就咽了氣。
吳王闔閭死后,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jīng)常提醒他。他經(jīng)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準(zhǔn)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lǐng)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干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音lí)。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zhàn)。"
勾踐不同意,也發(fā)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大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勾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范蠡說:"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F(xiàn)在該怎么辦?"
范蠡說:"咱們趕快去求和吧。"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里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愿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后,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經(jīng)過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yīng)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報告了。勾踐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范蠡到吳國去。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里,叫勾踐給他喂馬。范蠡跟著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rèn)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后,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一嘗苦味,還自己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dāng)作褥子。這就是后來人傳誦的"臥薪嘗膽"。
臥薪嘗膽的故事 5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他的兒子勾踐繼位。吳王闔閭趁著越國國喪之際,決定發(fā)兵攻打越國。他手下的大將伍子胥覺得趁著人家辦喪事的時候興兵動武,不太合乎道義,就上諫勸阻。
闔閭不以為然。
他說:“我如今年歲也不小了,我要趁著自己還有一些潛力的時候,幫我兒子夫差消滅一個對手!
吳軍浩浩蕩蕩殺到越國,越王勾踐趕緊起兵相迎,兩軍對壘,幾次交鋒,難見分曉。闔閭身經(jīng)百戰(zhàn),經(jīng)驗十足,他見勾踐年輕氣盛,就命令兵士守護(hù)不出,以待時機。
久攻吳軍不下,越王勾踐十分焦急。這時,他采納了謀士的推薦,把軍中的三百名囚犯帶到陣前,一百人為一排,一共三排,赤裸上身,手持利劍,直對吳陣,而他們偃旗息鼓,悄無聲息。只見第一排為首的那個囚犯跨出隊伍,大步走到吳軍面前,喊道:“我主越王得罪上國,我等愿為越王請罪!闭f完,他把劍往脖子上一橫,自刎而死。
之后,第二個又走了上來,情形和先前一樣。
吳軍的將士從未見過如此稀罕的事,真是又吃驚又好奇。他們瞪大眼睛看著,手中的弓矢松弛了,干戈也垂了下來。
第三個,第四個……一個時辰過去了,吳軍陣前倒下了幾十具尸首。
就在吳軍變得疲憊而懶散的時候,突然天降霹靂,原先,是越軍的戰(zhàn)鼓擂響了!心中充滿憤怒的越國兵士如下山猛虎一般,眨眼之間沖入?yún)顷,吳軍措手不及,頓時大亂,吳王闔閭也受了重傷,不久死在了撤退的路上。
他臨死的時候說:“告訴夫差,必須要為我報仇!”
吳王闔閭死后,夫差繼位。他為了不忘記父親的遺囑,讓人每一天提醒他幾次。一早起來,他的手下就會大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死了你父親嗎?”
夫差垂淚答道:“不敢忘!”
他讓伍子胥和伯操練兵馬,準(zhǔn)備攻打越國。
兩年過去了,吳王夫差認(rèn)為時機已經(jīng)到了,就親自率兵去攻打越國。消息傳來,越王勾踐趕緊召集軍隊,要先發(fā)制人,在吳軍還沒有打進(jìn)來的時候,去討伐吳國。
越王勾踐的手下,有兩個賢能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范蠡勸諫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一次決心報仇,來勢必然兇猛。大王要堅守城池,不能與之交戰(zhàn)!
勾踐不聽。
結(jié)果,兩軍在太湖一帶打了一仗,越軍大敗,越王勾踐只帶了五千殘兵敗將逃到會稽山躲了起來。
他對范蠡說:“當(dāng)初沒聽你的話,結(jié)果落到這天這般田地,此刻該怎樣辦呢?”
范蠡說:“為了東山再起,此刻只能卑躬屈膝,用盡一切手段向吳王求和!
勾踐想一想,點頭答應(yīng)了。
經(jīng)過一番商議,他們定下計策,決定先派文種攜帶厚禮,直奔伯的大營,去賄賂這個貪財好色的小人。文種來到伯的營帳,做出卑微的樣貌,獻(xiàn)上禮單,并低三下四地說:“只要您促成和約,越國君臣將永遠(yuǎn)不忘您的恩德,今后凡有貢獻(xiàn),先送您,后送吳王!
伯見禮單上既有黃金美玉,又有妙女曼娘,心里早垂涎三尺了,再聽文種的話,覺得十分受用,就答應(yīng)給文種引見吳王,并把求和的事應(yīng)承下來。
經(jīng)過伯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yīng)了勾踐求和的請求,但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勾踐夫婦要到吳國去做他的奴仆。
文種回去把這些狀況講給勾踐聽,事已至此,勾踐只能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范蠡到吳國去了。
在吳國,勾踐和夫人每日給夫差喂馬,范蠡也跟著一起勞作。他們擔(dān)水切草,除糞刷馬,沒有一絲怨恨之色,沒有半點嘆息之聲。夫差幾次派人偷偷地窺視他們,所見到的情景都是一樣的,就以為勾踐真的喪失了復(fù)國之志。
三年之后,夫差認(rèn)為勾踐真心歸服于他,便放勾踐回越國去了。
勾踐回到越國之后,立志要報仇雪恨。他搬進(jìn)簡陋的房子,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dāng)褥子。他還在吃飯的地方掛一個苦膽,每頓飯前都先嘗一嘗苦味,然后再問自己:“你忘了會稽之辱了嗎?”
勾踐“臥薪嘗膽”,唯恐自己消磨了志氣。
勾踐還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和普通婦女一起織布,以鼓勵生產(chǎn)。
上一次的戰(zhàn)爭中,越國的青壯年死了不少,還有一些被吳國擄去當(dāng)奴隸,所以,人口大大減少。勾踐制定了幾條獎勵生育的辦法,鼓勵青年男女多生孩子。他用文種管理政事,用范蠡訓(xùn)練人馬,越國上下萬眾一心,都想讓國家快點強大起來。
為了削弱夫差的斗志,越王勾踐手下的兩個大臣文種和范蠡想了不少辦法。他們勸說勾踐向吳王夫差進(jìn)貢美女,結(jié)果勾踐采納了他們的'推薦,派人在苧蘿山找來一位美人西施。范蠡親自把西施送到吳國去,吳王夫差一見西施,果然大喜。自此,每日與西施沉迷于后宮,對朝政也不怎樣關(guān)心了。
有一年,文種到吳國去,對吳王夫差說,越國鬧了饑荒,百姓無糧,想向吳國借一百石糧,過了年歸還。因為有西施在一旁幫著說話,夫差很痛快地就答應(yīng)了。第二年,越國獲得大豐收,文種親自把糧食給還了回來。
吳王夫差十分高興,抓一把越國的糧食看一看,發(fā)現(xiàn)粒粒飽滿,就說:“越國的糧食比我們的好,把這一百石糧食當(dāng)成種子賣給老百姓吧!
他哪里明白,這些糧食是蒸熟了又曬干的,種到地里怎樣會發(fā)芽呢?
原先這是文種的一條計策。
結(jié)果,這一年,吳國鬧了大饑荒。
勾踐聽說吳國鬧饑荒,便想趁機發(fā)兵。可文種對他說:“吳國的國力還在,我們不能輕舉妄動。另外,伍子胥還在,得設(shè)法除掉他!
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要去攻打齊國,伍子胥極力勸阻,但吳王夫差沒有聽他的話,領(lǐng)兵去了,而且打了勝仗回來。眾臣都來道賀,只有伍子胥不但不賀,反而批評說,這是小便宜,不足一占,越國才是吳國的心腹大患。吳王夫差十分生氣。伯收受了越國的賄賂,自然向著越國說話,所以,常常與伍子胥發(fā)生爭執(zhí)。所以他也厭惡伍子胥,便在夫差的面前說盡了伍子胥的壞話。
最終,夫差給伍子胥送去一把寶劍,讓他自殺謝罪。
伍子胥拔劍大笑,說:“我死后,必須要挖出我的眼睛,放置在吳都的東門上,讓我看一看越國的軍隊是怎樣打進(jìn)來的……”
伍子胥死后,伯做了太宰。
這時,勾踐問范蠡:“這回能夠出兵了吧?”
范蠡搖搖頭,說:“還不能夠!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率精兵北上,到黃池,也就是這天河南省封丘縣西南一帶,與中原的諸侯們會盟。這一下,吳國的國內(nèi)變得十分空虛。越王勾踐集中了訓(xùn)練有素的兵士,一氣攻下了吳都姑蘇。
吳王夫差帶兵遠(yuǎn)道趕回來,勉強與越軍打了一仗,結(jié)果大敗。他幾次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答應(yīng)了他。
又過了幾年,越王勾踐做好了充分的準(zhǔn)備,大規(guī)模地進(jìn)攻吳國,把吳都圍了整整兩個春秋。夫差再次求和,越王勾踐沒有答應(yīng),最后,吳都城破,夫差走投無路,拔劍自殺了。
那個伯到勾踐那里等著領(lǐng)功,沒想到,等待他的也是死路一條。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二十二年,最后等到了勝利的這一天。
臥薪嘗膽的故事 6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為了爭奪地域霸權(quán),彼此征戰(zhàn)數(shù)十年。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爭霸戰(zhàn)中,越王勾踐在經(jīng)歷慘敗之后,通過“臥薪”和“嘗膽”兩種手段來激勵自己,憑借著堅強不屈的毅力和忍辱負(fù)重的耐力終于東山再起,反敗為勝,成為了最后的贏家。同時也留下了“臥薪嘗膽”這個流傳千古的帝王奮發(fā)圖強的典故。然而,關(guān)于越王勾踐是否真的.曾“臥薪嘗膽”,現(xiàn)今卻遭到了越來越多的懷疑。
《左傳》和《國語》作為現(xiàn)存最早的記載吳越爭霸和勾踐事跡的歷史典籍,而且距當(dāng)時的歷史較近,其中記載的史實也較為可信,因而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但這兩本史籍都沒有講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行為。
到了西漢,司馬遷在《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有這么一段記載:“吳既赦越,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從司馬遷的記載中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勾踐確實曾有“嘗膽"的行為。但關(guān)于“臥薪",司馬遷并沒有更為細(xì)致的描述。
東漢時期《吳越春秋》中的《勾踐歸國外傳》中說越王勾踐當(dāng)時“苦身焦思,夜以繼日,用蓼攻之以目臥”。“蓼”,根據(jù)清代馬瑞辰解釋說是“蓼薪”,即苦菜。勾踐為了報仇,冥思苦慮,日夜操勞,眼睛疲倦之時便用“蓼薪"來刺激自己,以便能夠忍耐克服,避免睡覺,繼續(xù)奮發(fā)圖強!芭P薪”、“嘗膽”分別是讓視覺和味覺感到苦,這樣理解似乎也比較在理一些。由此可推,后人把“臥薪”說成是在柴火上睡覺,是誤解了前人記載,曲解了《吳越春秋》的意思。
其實,研究越王勾踐是否真的曾有臥薪嘗膽之舉,還原歷史真貌不是最要緊的,畢竟不管此事件是真是假,它都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一部分,這個故事背后的那種堅忍不拔的精神,才是我們需要繼承發(fā)揚的精華所在。
臥薪嘗膽的故事 7
這個故事我雖然讀過了許多遍了,但每一次閱讀時都會有一次不同的體會。
越王勾踐在會稽被圍困,先是三百死士沖出沉寂的隊伍,在吳軍面前大喊大叫,過了一會兒,全部都拔劍自殺了,吳軍注意力都在死士身上,吳王的腳上被打傷了,回到城中就死了。死之前對兒子夫差說:“千萬不可以忘掉越國!”幾年后,夫差攻打越國,可是最終由于兩國實力的懸殊,越國戰(zhàn)敗,勾踐及其臣子在會稽被俘,不得已投降了。夫差的大臣伍子胥讓夫差殺掉勾踐,以絕后患。可夫差聽信了跟越國有交情的大臣,饒越國一次,讓越國向吳國稱臣,每年進(jìn)獻(xiàn)白銀珠寶,還將勾踐帶回吳國,當(dāng)了好幾年人只,才放歸越國。越王不忘報仇雪恨。白天,他親自下田耕種;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還在屋子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前,總要先嘗嘗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國終于轉(zhuǎn)弱為強,幾年后,越國進(jìn)攻吳國,攻下了許多城池,四年后,再次討伐吳國,圍住了最后一座城池,三年后,大臣獻(xiàn)城投降,吳國被滅掉了。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比如不可以不聽別人的忠告,否則,這可能危及到自身,如果夫差聽大臣伍子胥的忠告,立刻殺掉勾踐,就不會有國破人亡的`結(jié)局了。這篇文章給我的感受很多,寫不完,道不盡。
臥薪嘗膽的故事 8
公元前496年,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因小怨而爆發(fā)了一場戰(zhàn)爭!
年輕的越王勾踐以范蠡為軍師,使吳軍大敗,年老的吳王也因傷重而亡!
年輕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發(fā)誓消滅越國。三年后,夫差率領(lǐng)雄兵攻伐越國。雙方交戰(zhàn)后,越敗吳勝,吳國大軍攻至越都會稽。
文種買通離間吳國大臣伯嚭與夫差極力周旋,終于讓夫差動了懷仁之心,不滅越國。越國得以保存。勾踐率王后與范蠡入?yún)菫榕。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機,讓勾踐為夫差嘗糞而尋找病源,此舉徹底感化了夫差,從而釋放了勾踐。
回到越國的勾踐,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栓著一只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嘗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二十年,他雷打不動,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踐秘起藏于民間的三萬雄兵,一舉將姑蘇城團(tuán)團(tuán)圍困。此時,夫差還有五萬兵馬,卻因糧草難濟(jì)而不敢出城一戰(zhàn)。
勾踐創(chuàng)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跡!他苦心勵志,發(fā)憤強國,創(chuàng)下了以小打大,以弱勝強,以卵擊石的人間神話!臥薪嘗膽的典故被稱為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勾踐的超人意志或許更有人類意義!
臥薪嘗膽的故事 9
臥薪嘗膽的主人公是誰?
勾踐是中國春秋時代后期的越國君主。勾踐是大禹子孫夏王少康庶子無余的直系孫,父親則是越侯允常。生年不詳,前496年至前464年在位。
臥薪嘗膽: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經(jīng)常嘗一嘗苦膽。比喻刻苦激勵自身;堅定報仇雪恥的意志。
典故: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zhǔn)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zhǔn)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yīng)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xiàn)上珍寶,說:“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辈畤阂苍谝慌詭臀姆N說話。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yuǎn)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干,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后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jīng)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yīng)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后,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于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后,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后,立志發(fā)憤圖強,準(zhǔn)備復(fù)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里掛上一只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后就嘗嘗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里與農(nóng)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jīng)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終于兵精糧足,轉(zhuǎn)弱為強。勾踐就是憑借著臥薪嘗膽的磨礪,勵精圖治,與百姓同甘共苦,越國國力與日俱強,最后滅掉了吳國,越王勾踐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
啟發(fā):頑強的毅力來源于堅持不懈的努力。
臥薪嘗膽的故事 10
出處:《·越王勾踐世家》。
意思:睡在柴薪上,每天嘗苦膽。比喻刻苦自勵、發(fā)憤圖強。
春秋時,江南的吳、越兩國世代為仇,攻伐不已。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就是在攻打越國時被越國將士的亂箭射死的。臨死前,他不停地叮囑兒子夫差,一定要為他報仇雪恨。
三年后,吳王夫差為報越王殺父之仇,舉兵攻打越國。雙方交戰(zhàn)于夫椒(今江蘇蘇州一帶),結(jié)果越國戰(zhàn)敗,越王勾踐被吳王俘獲。
讀書筆記
越王勾踐為了保住性命,以求將來有機會報仇雪恥,便請求到吳國當(dāng)吳王的臣下,伺候吳王。吳王夫差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度,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決定留他一條性命。
到了吳國后,勾踐被吳王安排住在闔閭大墳旁的一間古屋里,每天干一些喂馬、掃馬糞的臟活。吳王每次出去游樂,勾踐都要趴在地上做馬梯,讓吳王踩著自己的.背脊上馬,再拿著馬鞭走在車子前。周圍的人看到了都取笑說:“看,這是大王的馬夫!惫篡`聽了,就像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似的,臉上沒有絲毫怨恨的神情。
一次,吳王病了,勾踐趕緊跑來問候他。正好此時吳王要大便,勾踐攙扶著他大便后回來,又返回掀開馬桶看了看,聞了又聞,然后轉(zhuǎn)過身對著吳王磕頭說:“恭喜大王,您的病已過了危險期,再過兩天就好了!眳峭鹾闷娴貑枺骸澳阍趺粗?”勾踐回答說:“我檢查過大王的大便,發(fā)現(xiàn)大王肚子里的毒氣已散發(fā)出來了!
勾踐就這樣在吳國忍受了三年的屈辱。這三年中,他忍辱負(fù)重,小心翼翼地伺候吳王,百依百順。吳王被他的“忠心”所感動,就放他回到了越國。
勾踐從吳國回到國內(nèi),就盡心治國。他整天憂心苦思,為國操勞,食不甘味,睡不安席,一心致力于復(fù)國大業(yè)。他將一枚苦膽掛在自己的座位旁邊,睡的時候看著它,休閑的時候也打量著它,吃飯之前,也要先嘗嘗這苦膽。他常常提醒自己:“你忘掉了在吳國所受到的恥辱嗎?”
他親自紡織,親自種地,不吃肉食,只吃蔬菜,不穿華麗的衣服,和百姓們一樣,只穿粗衣粗衫。他放下國王的架子,謙虛待人,熱情地接待四方賓客,所以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就有大量有德行、有智謀的人歸順越國。
他讓范蠡掌握國家大權(quán),范蠡說:“我不合適,軍事方面,我可能比文種強一些;但是治理國家,文種比我強得多。我看還是讓文種來當(dāng)此大任吧!庇谑,就讓文種來管理國家大權(quán),而范蠡另有大任,他和另外一位大夫到了吳國做人質(zhì),這樣可以迷惑對方,贏得發(fā)展的機會。
就這樣,經(jīng)過了7年,越國的力量大增,越王勾踐覺得時機己經(jīng)成熟,就準(zhǔn)備向吳國報仇。
公元前437年,越王勾踐終于親自率領(lǐng)大軍攻打吳國。吳國大敗,吳王自殺。越國成了當(dāng)時最強大的國家。(參看“匹夫之勇”、“日暮途窮”)
臥薪嘗膽的故事 11
[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釋義]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經(jīng)常嘗一嘗苦膽。比喻刻苦激勵自身;堅定報仇雪恥的意志。
[語出]
宋·蘇軾《擬孫權(quán)答曹操書》:“仆受遣以來;臥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正音]
嘗;不能讀作“cánɡ”。
[辨形]
薪;不能寫作“新”。
[近義]
發(fā)憤圖強宵衣旰食
[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jié)構(gòu)]
聯(lián)合式。
[辨析]
~和“發(fā)憤圖強”都有決心奮斗;謀求富強的意思。但~含有刻苦自勵的意思;它形象而典雅;而“發(fā)憤圖強”只是淺顯的陳說。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lǐng)兵攻打越國。結(jié)果越國戰(zhàn)敗,越王勾踐于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后,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dāng)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fù)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嘗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xùn)。除此之外,他還經(jīng)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yè),同時加強軍隊的訓(xùn)練。
經(jīng)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變得國富兵強,于是越王親自率領(lǐng)軍隊進(jìn)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zhàn)敗后自殺。后來,越國又趁勝進(jìn)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造句]:
1、苦心人,天不負(fù),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2、韋編三絕,懸梁刺骨,鑿壁偷光,囊螢映雪,臥薪嘗膽,圓木警枕。
3、臥薪嘗膽,嘗破繭而觸痛。破釜沉舟,圓金色六月夢。
4、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聞雞起舞,最后打敗了吳國。
5、春秋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自強不息,終于打敗了吳王夫差。
6、我們要學(xué)習(xí)古人臥薪嘗膽的精神,發(fā)憤圖強,振興中華。
7、苦心人,天不負(fù),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
8、六十年代初,我國人民臥薪嘗膽戰(zhàn)勝了嚴(yán)重自然災(zāi)害和國際上反動勢力的經(jīng)濟(jì)封鎖。
9、因為去年班集體考試成績不好,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臥薪嘗膽,忍辱負(fù)重。通過不斷的努力學(xué)習(xí),班集體最終轉(zhuǎn)弱為強,成為全市第一。
10、他雖然也學(xué)臥薪嘗膽,但是終究熬不了那般痛苦,有始無終,殊為可惜。
11、今天我答應(yīng)妹妹告訴她臥薪嘗膽的意思,使我思緒萬千,本想隨便糊弄過去,可一諾千金這四個字使我打消了這個念頭。
12、只要有"臥薪嘗膽"的精神,就算身處逆境,也有成功的希望。
臥薪嘗膽的故事 12
寒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套《臥薪嘗膽》,一套是三本,分上中下三部,媽媽讓我看第一部。
《臥薪嘗膽》真是一部巨著呀,它讓我了解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我被書上的內(nèi)容深深吸引了。我最喜歡其中的一篇《勾踐臥薪嘗膽》。主要內(nèi)容是:吳王去攻打越國,打了個敗仗,吳王闔閭身受重傷,剛回國就咽了氣。臨死前他讓兒子夫差不要忘記雪恥。吳王夫差苦練兵馬終于打敗了越王勾踐,把勾踐當(dāng)成了奴仆,勾踐回去后,吃的是苦膽的汁,睡的是柴草。經(jīng)過幾年的臥薪嘗膽,終于滅了吳國。
越王勾踐之所以能獲得勝利,我覺得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勾踐牢記雪恥。吳王把勾踐打敗了,并把勾踐當(dāng)成了奴仆,勾踐十分憤怒,他牢記恥辱,每天都要舔苦膽的`汁,睡在在柴草上,時刻不忘自己所受的恥辱,苦練兵馬,最終打敗了吳國。
第二,任用賢才。勾踐身邊有兩位賢才,一位是范蠡,一位是文種。他聽從兩位賢臣的建議,采用兩位賢臣的計謀,最終獲得了勝利。
勾踐不忘恥辱,任用賢才,所以打敗了夫差。那么夫差是因為什么而導(dǎo)致亡國呢?
第一,濫用奸臣。夫差身邊有一個貪心的官伯嚭,他害死了伍子胥,使得夫差身邊沒有一個賢才,夫差對大貪心的官伯嚭言聽計從,所以導(dǎo)致吳國滅亡。
第二,夫差太好色了。勾踐為了討好夫差,給他送去了一個美人——西施。夫差對西施十分喜歡,只要是西施的要求,沒有不滿足的。有一年,越國受了饑荒,勾踐向吳王借一萬石糧食,開始吳王不同意,由于西施不斷勸說,吳王最終同意了。第二年,文種果然把糧食還了回去,吳王一看,糧食粒粒飽滿,于是就把這一萬石糧食分給了農(nóng)民當(dāng)種子,農(nóng)民種下后,一棵苗也沒長出來,這一年吳國顆粒未收。原來文種送去的糧食都蒸熟了、然后再曬干了,根本發(fā)不了芽。
《上下五千年》十分好看,我建議你也看一看。
臥薪嘗膽的故事 13
【注音】wò xīn cháng dǎn
【典故】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釋義】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發(fā)奮圖強
【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
【近義詞】發(fā)憤圖強、宵衣旰食
【反義詞】樂不思蜀
【押韻詞】志盈心滿、無一塵染、焦眉皺眼、禮奢寧簡、危同累卵、出頭露臉、論長說短、目濡耳染、露鈔雪纂、含毫命簡、......
【年代】古代
【謎語】勾踐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后立志報仇復(fù)國,請范蠡幫助訓(xùn)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嘗一個苦膽,后來終于滅掉吳國
【示例】中國足球要想沖出亞洲,必須臥薪嘗膽,刻苦訓(xùn)練。
【成語造句】
◎ 考古成果的整理和出版也有長足進(jìn)展,臥薪嘗膽的中國學(xué)者開始籌劃舉辦中國人自己的新疆絲綢之路文物展覽。
◎ 陸院教官朱海鵬和不甘當(dāng)配角、臥薪嘗膽多年的`C師師長常少樂,不甘白花錢,在演習(xí)中使用戰(zhàn)場微波監(jiān)視系統(tǒng),致使A師演習(xí)指揮所被殲,師長黃興安等當(dāng)了“俘虜”
◎ "我別的話不多說了,國家的利益、事業(yè)的榮譽高于一切,希望你們能臥薪嘗膽,苦干兩年,爭取奧運會出線,為干足球的人爭口氣,讓國人能夠看到中國足球的希望。"
◎ 勾踐之臣范蠡、文種教勾踐,臥薪嘗膽,以報吳仇。
詞類符號:名詞; 時間名詞; 方位名詞; 處所名詞;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機構(gòu)名; 其他專有名詞; 動詞;聯(lián)系動詞;能愿動詞;趨向動詞;形容詞;區(qū)別詞; 數(shù)詞;量詞; 副詞; 代詞;介詞; 連詞; 助詞;嘆詞; 擬聲詞;習(xí)用語;縮略語;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語素字; 非語素字;
臥薪嘗膽的故事 14
春秋末期,吳國和越國加入到爭霸的行列。吳越兩軍在太湖中會戰(zhàn),結(jié)果越軍戰(zhàn)敗,退守固城。眼看越國江山不保,越王勾踐就向吳王夫差求和,送給吳國很多美女和珍寶。
勾踐在吳國卑躬屈膝地服待吳王三年,才被放回越國。他將苦膽吊在床前,每天吃飯前、睡覺起來都先嘗一嘗苦膽的味道,以激勵自己不忘在吳國受苦的日子,苦苦思索振興越國的方法。終于,勾踐平定吳國,從此越國變成了一個強國。
越王勾踐忍辱負(fù)重、具有強大的耐心、克服困難的決心,這些都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我們要從小樹立遠(yuǎn)大的理想,遇到困難不要輕言放棄,而要像勾踐一樣把困難變成一股前進(jìn)的力量,不放棄,才能到達(dá)成功的彼岸。
有的.人在學(xué)習(xí)上遇到一點困難就不想再學(xué)了,自暴自棄,成了一個不自信的、沒抱負(fù)的人;有的人在生活中遇到一點困難就覺得自己是不幸的人,怨天尤人,成了一個看不到希望的人。當(dāng)我們遇到困難時,不妨想想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想一想他是如何面對困難不氣餒、面對挫折不放棄的。讓我們每個人都做一個像勾踐一樣不向困難屈服、不向失敗低頭的勇士,用自己的毅力和努力成就自己的明天!
臥薪嘗膽的故事 15
春秋時期,我國南方有倆個鄰近的小國,吳國和越國。它們經(jīng)常打仗,勢力相當(dāng),始終難分勝負(fù)。不過,公園前496年,吳國還是把越國徹底地打敗了。越王本人也因在戰(zhàn)爭中受了重傷,不久就死去了。
越王在臨死的時候,囑托他的.兒子,一定要為他報仇雪恨。
越王的兒子勾賤,牢牢地記住了他夫親的話。他日夜操練兵馬,時刻準(zhǔn)備報仇雪恨。吳王知道這個消息后,又馬上派兵攻打越國。結(jié)果越國又再次被打敗,這一次,越王勾踐也被吳王抓到了吳國。
為了消除吳王對他的疑心就假裝者很老實的樣子,吳王實在可憐,他就決定放他回到越國。圖鑒回到越國后,每天都急著想報仇,為了不斷磨礪自己報仇的堅強意志,他果斷地離開了宮殿,睡在柴草上。每次吃飯前都要嘗一下苦膽。覺得苦的時候,就大聲對他自己說:“勾踐!你難道忘了越國的恥辱和仇恨了嗎?”十月國強大起來,他不但親自種田生活也十分可以,對那些有才能的人非常尊重,而且對老百姓非常的愛護(hù),這樣越國很快就強勢了起來。與此同時,還有想方設(shè)法為吳王夫拆送去很多美女和金銀財寶,結(jié)果吳王以為他真的不想復(fù)仇了,也就放松了戒備。
幾年以后,越國攻打五谷攻入了吳國,國都吳王夫差也成了階下囚,構(gòu)建終于爆了他的愁。
臥薪嘗膽的故事 16
吳國撤兵后,勾踐帶著妻子和大臣到吳王身邊伺候吳王夫差,盡心盡力,終于贏得了吳王的信任和歡心。三年后,他們被釋放回國。回到越國的勾踐,發(fā)奮圖強,勵精圖治。為了提醒自己不忘過去的屈辱歷史,勾踐每天睡在柴草上,還在房間里掛上一只苦膽,經(jīng)常舔嘗苦膽。早上起來出門,門口有士兵提醒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這樣,在勾踐和一幫大臣的治理下,越國越來越強大。
臥薪嘗膽的故事 17
兩千多年前,在長江下游有兩個國家,一個是吳國,一個是越國。他們都想征服對方,使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
會稽一戰(zhàn),越國打了敗仗。越王勾踐萬般無奈,只好派人向吳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吳國,給吳王當(dāng)奴仆。吳王的謀臣紛紛要求滅掉越國,免除后患。得勝的吳王非常驕傲,不聽大家的`建議,答應(yīng)了勾踐的請求。
勾踐夫婦來到吳國,穿上了粗布衣,住進(jìn)了石頭房,給吳王養(yǎng)馬駕車,舂米推磨,受盡了屈辱。他們在吳國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國家。
回國以后,越王勾踐時刻不忘報仇雪恨。白天,他親自下田耕種;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還在屋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前,總是要先嘗嘗它的苦味,提醒自己時刻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
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國終于轉(zhuǎn)弱為強,出奇兵滅掉了吳國。
臥薪嘗膽,讀音wò xīn cháng dǎn,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忍辱負(fù)重,發(fā)憤圖強,終能夠苦盡甘來。
出處:
北宋·蘇軾《擬孫權(quán)答曹操書》:仆受遺以來,臥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上負(fù)先臣未報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權(quán)先世以德顯于吳,權(quán)若效諸君有非常之志,縱不蒙顯戮,豈不墜其家聲耶?”
《史記》原文為:“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這里僅有“嘗膽”,沒有提到“臥薪”,這是蘇軾發(fā)揮想象,戲說孫權(quán)“臥薪嘗膽”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成語。
臥薪嘗膽的故事 18
臥薪嘗膽這一歷史故事出自于北宋·蘇軾《擬孫權(quán)答曹操書》,發(fā)生在春秋時期。當(dāng)時的越王勾踐是春秋時期越國的國君,在位時間最長,也是春秋時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春秋時期,由于勾踐的父親不允許吳國攻打楚國,有支持其弟闔閭自立,所以兩家結(jié)下了不小的怨仇,勾踐的父親去世,勾踐繼位。闔閭趁著越國有喪事的時候,興兵討伐越國。當(dāng)時越國的戰(zhàn)斗力不輸于吳國,所以吳國大敗于越國,闔閭也受了重傷,越國的將軍射死了吳國的'君主,從而大大加深了兩國之間的仇恨。
闔閭臨死前,囑咐自己的兒子夫差,一定要替他報仇,夫差謹(jǐn)記父親的教誨,日夜加緊練功,沒過兩年,軍隊實力大大增長。于是夫差率兵把越國討伐,估計被包圍了,無路可走,準(zhǔn)備自殺。但是身邊的一位忠臣卻勸住了他,為他出謀劃策,說吳王的身邊有一位奸臣,貪圖錢財,可以通過賄賂吳臣伯嚭,來說服吳王。
過見天從了文種,范蠡的建議,答應(yīng)卑辭向吳國求和,等到實力成熟,再建國安邦。勾踐通過吳臣伯嚭的游說,拜見了吳王夫差,說服吳王答應(yīng)勾踐的求和。一位忠臣伍子胥卻站出來反對:治病要斬草除根,何況勾踐身旁還有兩位深謀遠(yuǎn)慮的忠臣,如果放回去,他們一定會找機會報仇的。但是當(dāng)時的夫差認(rèn)為越國已經(jīng)對吳國起不了威脅,就掉以輕心,于是便答應(yīng)了勾踐的求和,把軍隊撤回吳國。
于是勾踐和他的妻子在吳國整整服侍了夫差三年,整天做著下等人做的事情,最終,勾踐贏得了夫差的歡心和信任,于是就釋放他們回國了。
勾踐回國后,忍辱負(fù)重,立志發(fā)奮圖強以報仇雪恨,但是他又怕自己過著舒適的生活,忘記了之前所受的恥辱,消磨了它報仇雪恨的斗志。于是晚上就枕著兵器,在草席上入睡,房前掛著一個苦膽,每天起來嘗嘗苦膽。
他派兩位忠臣一位管理國家政事,一位管理國家軍事,他親自下田干活,妻子也紡紗織布,日復(fù)一日,越王勾踐的誠心感動了越國上上下下的子民,經(jīng)過幾十年的奮斗,越國終于強大起來,養(yǎng)兵蓄銳。
然而吳國卻在這幾年里力圖爭霸,絲毫不考慮百姓的疾苦,只為自己利益,還聽信了奸臣吳臣伯嚭的話,把伍子胥給殺了。吳國表面上看著很強大,實際上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了。
夫差在與其他國家爭霸的時候,越王勾踐稱吳國兵力在他國的時候,偷襲了吳國并且戰(zhàn)勝了他。夫差聽了這個消息后,連忙回國,向越王勾踐求和,勾踐深思熟慮了下,覺得一下子也不可能滅掉吳國,就答應(yīng)了夫差的求和。
又過了幾年,越國在一次討伐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jīng)殘破不堪,再也低擋不住戰(zhàn)爭的摧殘,便屢戰(zhàn)屢敗。吳國再一次求和,但是忠臣范蠡卻堅決要滅掉吳國,斬草除根。
夫差求和不成就想起了伍子胥的忠言逆耳,非常慚愧,便拔劍自殺了。
像勾踐這種誓死保衛(wèi)國家忍辱負(fù)重的品格,現(xiàn)在還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臥薪嘗膽的故事 19
勾踐臥薪嘗膽
解釋:
薪:柴草。形容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故事:
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每一天睡在柴草上,臨睡前,用舌頭舔舔鹿膽的苦味,以此來提醒自己過往苦日子,要發(fā)奮圖強,報仇復(fù)國。
原先吳王夫差發(fā)兵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捉來吳國當(dāng)了馬夫,日夜侍候馬匹。
對于一個君王來說,這實在是十分難堪的。但是勾踐暗下決心,必須要恢復(fù)自己的國家,所以他沒有露出絲毫的抗拒神態(tài),老老實實養(yǎng)馬。
勾踐還裝出對夫差忠心耿耿的樣貌。用心替他駕馭馬車,態(tài)度謙卑。夫差認(rèn)為勾踐真心歸順了,就放他回國。
勾踐回國后,決心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就“臥薪嘗膽”,還常自問:“你忘了在吳國的恥辱嗎?”
勾踐又給吳王送去美女西施。吳王夫差就更加只顧吃喝玩樂,無心國政,弄得國家日漸衰弱。經(jīng)過二十年的.充分準(zhǔn)備,勾踐看時機已經(jīng)成熟,就在吳國沒有防備的狀況下,領(lǐng)兵把吳國打得大敗。夫差感到很羞愧,舉劍自刎而死。
臥薪嘗膽的故事 20
臥薪嘗膽是哪個朝代的故事
“臥薪嘗膽”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后,力圖雪恥,激勵自己,在屋內(nèi)懸一苦膽出人、坐臥都要嘗嘗,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覺時不用床鋪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國之痛。經(jīng)過這樣多年的磨礪,終于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國。
但是,臥薪嘗膽的典故始于何時?據(jù)有關(guān)吳越史料的書籍,戰(zhàn)國時期的《左傳》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踐和昊王夫差的詳細(xì)記載,而沒有勾踐臥薪嘗膽之記錄。另一戰(zhàn)國時的著作《國語》中,也無勾踐臥薪嘗膽之說。
至東漢期間,《越絕書》和《吳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踐歸國外傳”中,有勾踐“懸膽于戶,出人嘗之,不絕于口”之句,而無“臥薪”之說。
“臥薪嘗膽”作為成語,最早見于北宋大文豪蘇軾所著的《擬孫權(quán)答曹操書》游戲性的書信體裁文中,設(shè)想孫權(quán)在三國鼎立之時,曾經(jīng)“臥薪嘗膽”,但這與勾踐毫無關(guān)系。到了南宋,呂祖謙在《左氏傳記》書中,曾有吳王夫差“坐薪嘗膽”,但只是“坐薪”,不是“臥薪”,只是“夫差”,不是“勾踐”。到了明代,張博在《春秋列國論》書中,也是“夫差即位,臥薪嘗膽”,雖有“臥薪嘗膽”,但亦是指夫差。后來,在真德秀的《戊辰四月上殿奏扎》,和黃震的《古今記要》、《黃氏日抄》兩書中,才開始有勾踐“臥薪嘗膽”之說。明末,梁辰魚所著《浣沙記》劇本中,將勾踐“臥薪嘗膽”作為傳奇,加以渲染。馮夢龍也在《東周列國志》中多次講到勾踐“臥薪嘗膽”之事。清初,吳乘權(quán)編的《綱鑒易知錄》,亦有“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臥薪嘗膽”之句。從此,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之故事,就愈傳愈廣,成為我國的成語典故了。
勾踐臥薪嘗膽了多少年?勾踐是一個怎樣的人?
勾踐大家都熟悉的不得了,臥薪嘗膽啊,打入敵營啊,隱忍不屈啊,多能耐啊。豬狗不如的日子過了十年啊,臥薪嘗膽?zhàn)B精蓄銳了十年啊。一個關(guān)于勾踐的苦心人天不負(fù)的對聯(lián)大家都太熟悉了,在這里就不說了。關(guān)于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呢,其實是這樣的。勾踐被吳國打敗了嘛,就給人家當(dāng)牛做馬去了。后來因為表現(xiàn)不錯,夫差心情一好一感動,就把人給放回國了。奇恥大辱啊,一般人都咽不下這口氣,但是勾踐不是一般人啊,所以他就咽下去了?墒枪篡`不是圣人啊,他肯定會記得這個奇恥大辱的。他怕回去之后生活太安逸了把事情給忘了,不想報仇了,就開始了自虐行為。他住在了一個特別簡陋的小屋子里面,在房梁上吊了一個苦膽?嗄戇@個東西好啊,去火解毒,對養(yǎng)生特別好,除了苦點。好吧,不是苦一點,是特別苦,膽囊的地方嘛,大家應(yīng)該都知道。
在故事里面,勾踐很變態(tài)的每天都舔一舔,不知道舔幾遍,但是每天舔是肯定的了。特別苦嘛,弄得自己特別難受。難受過后,就告訴自己說,這些苦都是吳王給自己的,自己一定要報仇。報仇不能只是說說,只是舔舔苦膽,還得做事。于是勾踐就出臺了一系列的法令,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國力就這么逐漸的強盛了,后來就把吳國給打敗了,勾踐報仇了。
周朝列國或多或少都與上古傳說中的人物有點關(guān)系,歷史上比較有名的臥薪嘗膽的勾踐也不例外。據(jù)傳說勾踐的祖先為夏朝帝王少康,他的父親與吳王闔閭有間隙,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下面就來看看這場中國版的哈姆雷特吧。勾踐,封國為越,在今會稽一帶,歷史上聽得最多的就是越王勾踐了。他的父親為允常,允常逝世,勾踐即位,吳王闔閭就迫不及待的開始了攻伐,青年時期的他年少輕狂,意氣用事,致使越國被闔閭所困,四面楚歌,后來孤注一擲刺殺了闔閭才得以解圍。仇恨的火焰延續(xù)到了闔閭的兒子——夫差身上。
接下來的發(fā)生的事就不新鮮了,歷史上的興兵攻伐不過是消磨仇恨的一種方式罷了。即使他的身邊有陶朱公這樣的不世之才,也照樣俯首于命運的作弄。不過也多虧了范蠡,他委曲求全,割地賠款,才得以存活,還好夫差是個心軟的人,但心軟卻是他最大的弱點。他沉迷于西施的美,殺了伍子胥,讓本應(yīng)該被處死的勾踐有了機會翻身,就這樣葬送了自己的國家。勾踐算不上好人,不過是比常人能忍罷了,俗話說的千年老王八大概也這樣了。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酣睡,看出來他本性的范蠡撿了一條命,功臣文種卻被殺害,可能是因果,就在殺了文種不久,史書記載他不壽而終,也就是病逝了。
古代很多文人寫字都是有自身的'價值需求和所在的環(huán)境有關(guān)。所以我們?nèi)フJ(rèn)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應(yīng)該客觀綜合而且拋開所謂的偏見或者麻木的崇拜贊美。勾踐這個為后人所熟知的名字,他本人真實性格又是怎樣的呢?他是一個權(quán)力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權(quán)力,擴張國土,必然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人的性格必然有優(yōu)點和缺點。勾踐的優(yōu)點恐怕就是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苦心天不負(fù),努力隱忍而終于從逆境中崛起的驚人意志力。勾踐的隱忍表現(xiàn)在他攜帶妻臣去吳國侍奉君王的日子。雖然這樣的隱忍也是因為勾踐想復(fù)仇,想重新獲得權(quán)力,但是一個弱者,一個被打敗茍且活著的人,從來沒有真正放棄重新站起來的希望,就這一點就值得我們敬佩了。
而勾踐得到人身自由后沒有忘記恥辱,刻苦努力,完善自己,隱忍而不發(fā),誓死強國報復(fù)羞辱自己的人,這樣的意志力和行動力,又能是幾個常人能做到的呢?勾踐身上這些堅韌的品質(zhì)非常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然而勾踐最大的缺點是很多統(tǒng)治者作為權(quán)力頂端都會所犯下的錯,鳥盡弓藏,殘忍自私。勾踐對于在困難時一直幫助他輔佐他,可以說是有恩于他的人,并沒有報答,反而是加以迫害。勾踐的自私忘恩負(fù)義,縱觀史實并沒有冤枉他。也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勾踐,他是一個不輕言放棄能忍受常人無法承受的痛苦,一個對自己狠對別人絕的君王。
【臥薪嘗膽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臥薪嘗膽的故事01-09
臥薪嘗膽的故事04-20
[經(jīng)典]臥薪嘗膽的故事02-19
臥薪嘗膽的故事05-31
臥薪嘗膽故事簡述優(yōu)選06-14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03-06
臥薪嘗膽04-22
臥薪嘗膽作文01-04
臥薪嘗膽的典故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