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散文在家被嫌棄該怨誰
“我嚴重懷疑自己回的是個假家,遇到的是個假媽,一天到晚被嫌棄,早上不起啊,晚上不睡啊,見人不打招呼啊……”有大學生表示,放假了,他們和父母相處卻不像想象中那么愉快。媒體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被家長“嫌棄”的原因相對集中:房間臟亂差、作息不健康、讓做點事喊不動。
大學生放假回家,抱怨被父母“抱怨”,不如反求諸己,反思那些讓父母嫌棄的行為習慣是不是健康。但這些習慣是突然形成的,還是“習得”的?
以前在讀中小學時,由于學習任務(wù)重,很多學生通常不會(也不敢)睡懶覺,其父母也通常包辦學生除學習之外的一切,包括收拾房間、疊被子、洗衣服,很多孩子幾乎不參與任何家務(wù)。父母們的考慮是,孩子學習累,要全力以赴學習,考上好大學是第一要務(wù)。
但父母們忘記了,習慣不是石頭里蹦出來的。很多被父母“嫌棄”的學生習慣,正是由于父母的“溺愛”、包辦代替養(yǎng)成的。
在中國很多家庭,孩子上大學前,基本上不用承擔任何家庭責任;上了大學后,有的父母又感慨孩子不懂感恩。就像大學前禁止“早戀”、大學后逼婚那樣。他們以為孩子的很多行為不正常,但這正是觀念、習慣的順承。
培養(yǎng)獨立人格和獨立生活習慣,不能從小把孩子當巨嬰喂養(yǎng)、再指望其在大學階段驟然建立。不獨立久了,也就沒了獨立的習慣了。
但當下的`許多父母的觀念很難撼動,更需要改變的或許是很多大學生。他們理應(yīng)學會自我管理、自我規(guī)劃,學會對自己負責。據(jù)報道,有的大學生一天在床上呆20小時。乍看起來,這跟春節(jié)時特殊的家庭場景——父母擔起了這活那活有關(guān),那這番景象跟那些“啃老族”現(xiàn)象倒也挺配的。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聽起來這很像那些爛俗成功學里的說法,但現(xiàn)在大學生身上存在的許多父母看不慣的不良習慣,就與這方面的教育缺失有關(guān)——這方面不補上,孩子跟“獨立的社會人”之間,就永遠橫亙著一條溝壑。
【生活散文在家被嫌棄該怨誰】相關(guān)文章:
夜黑怨眠散文09-08
女怨經(jīng)典傷感散文03-31
誰是誰的誰經(jīng)典散文08-05
傷情怨詩歌散文07-09
櫻花怨-散文隨筆03-28
經(jīng)典散文《該懂了,該走了》07-05
誰于誰流年解惑散文09-15
在家的生活作文01-12
是游戲是夢誰的生活-抒情散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