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懼風雨作文 推薦度:
- 清明散文 推薦度:
- 春的散文 推薦度:
- 月亮的散文 推薦度:
- 童年趣事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也無風雨也無晴經(jīng)典散文
苦難的生活能夠磨煉一個人的心性。有可能會使人走向墮落,也有可能使人的品性日臻圓善。是向惡還是向善還得看一個人的天賦的資質(zhì)。有些人生來野性不羈,縱然后天的教化做足了功課也于事無補。有些人生來稟賦天成,佛理自通,稍加規(guī)勸,即可向善。
蘇東坡是屬于那種稟賦里向善的一類人。這種性格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良好的家境,尤其得益于年少時期優(yōu)越的成長環(huán)境。他出生在書香世家,祖輩的品性也是極好的,他的祖父也是一位骨子里悠然自在,不為世俗束縛的智者。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式的自在生活。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里有關(guān)于蘇軾祖父的一段描寫:他的二兒子,蘇軾的叔叔趕考高中,全族人都歡天喜地的慶祝,老人家卻在野外騎著驢子喝的伶仃大醉,他接過來官方送來的喜報,大聲讀過一遍之后隨手扔在包裹里,看不出有什么喜悅之情,平靜的騎著驢子回家了。這在當時的人看來是一種難以理解的行為,甚至有人恥笑老人家,可是智者依然是保持著灑脫的性情。
蘇軾的父親蘇洵也是一位心智極高,又保有真性情的人。他27歲發(fā)奮讀書,同自己的兩個兒子一起考上了進士。據(jù)說是年輕的時候沒有用功博取功名,后來看到了兩個兒子天賦極高,是在兒子的激勵下自己也用功讀書,可嘆蘇洵在智力上也是令人佩服,考得上進士是對科舉制度下的知識分子最大的肯定。
蘇軾在美景如畫、鐘靈毓秀的.眉山度過了少年時期。到了趕考的時期了,三蘇做足了準備,信心滿滿的向京都進發(fā),期待春闈一戰(zhàn),金榜題名。功夫不負有心人,父子三人不僅都考上了進士,而且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就得到當時的大儒歐陽修的賞識,尤其是蘇軾,更能稱得上是少年得意,名滿天下。不過過高的才華也引來了麻煩,“烏臺詩案”爆發(fā),蘇軾從此開始了人間煉獄般的政治生涯。生活是苦了,但是他的創(chuàng)作力更旺盛了,這就是苦難使一個人更加向善的典型例子。
黃州是一個偏僻的小鎮(zhèn),東坡卻能在這里過著神仙般的生活。我們可以從蘇軾的詩詞中窺探他的幸福。他把生活中稍縱即逝的感受轉(zhuǎn)變?yōu)榧兠赖乃囆g(shù)。于是天才的文思泉涌,《赤壁懷古》,《赤壁賦》,《記承天寺夜游》就這樣誕生了!冻啾谫x》中有云: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赤壁賦》展現(xiàn)了蘇軾神仙般的超逸,文字里灑脫的氣息似乎沒有太多的悲感,但是讀來卻如泣如訴,如怨如慕。最能體現(xiàn)東坡心靈感受的要算是《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道出了蘇軾超脫世俗的生存體驗,從此他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精神境界,與自然融為一體,與政治生活始終保持一種不遠不近,若即若離的中庸狀態(tài)。從此生活里再沒有苦痛,幾近完人的品格終將惠及無數(shù)的后世子孫。
【也無風雨也無晴經(jīng)典散文】相關(guān)文章:
也無風雨也無晴散文隨筆08-27
時間也無法擱淺的—悲傷散文07-02
即使再也無法回頭散文隨筆06-30
靜聽風雨的經(jīng)典散文05-27
靜聽風雨散文06-08
關(guān)于風雨的散文06-25
經(jīng)典散文:風雨人生07-06
風雨花散文09-12
風雨即是風雨抒情散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