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武術運動的特點是什么
習武可以強身健體,亦可以防御敵人進攻。習武之人以“制止侵襲”為技術導向、引領修習者進入認識人與自然、社會客觀規(guī)律的傳統教化(武化)方式,是人類物質文明的導向和保障,是當代傳統武學藝術的一種展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武術運動的特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武術運動的特點是什么?中國武術不僅在技擊方法上豐富多彩,而且在勁力方面要求整齊合一;在運動形式上不僅有對抗,而且還有套路、功法;在運動特色上,不僅有眾多拳種,而且還有各種器械;在健身方面,不僅鍛煉身體,而且內外兼修,形神兼?zhèn)。以上這些都構成了武術所具有的特點。
(一)技擊是武術最主要的技術特點
武術最初作為一種實用技術存在和發(fā)展,其主要功能是滿足人們自衛(wèi)的需要。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擊方法,迫使對方失去反抗能力。20世紀。受西方體育的沖擊和影響,武術開始向體育的方向發(fā)展,現在我們更多地將其作為一種體育運動來開展。武術作為一種體育運動,技術上仍不失攻防技擊的特性,并將技擊寓于搏斗和套路運動之中。無論是套路還是對抗都是圍繞著技擊而展開。如對抗運動,雖然從體育觀念出發(fā),采取了一些保護措施,限制了一些動作,但是在技術上與實用技擊基本上是一致的,無論是散打還是短兵、長兵,都是實實在在的技擊技術在競技場上的運用。像套路運動,傳統套路是攻防技擊的基礎,能使習練者周身協調、整體發(fā)力,而且?guī)缀趺總動作都具有技擊含義,都可拆招、喂手,還原為技擊對抗形式。現代競技武術套路雖然大部分動作已失去了技擊價值,但是他們還保留著象征性的技擊含義,其核心技術仍圍繞著踢、打、摔、拿、擊、刺而展開,能間接地表現技擊。將戰(zhàn)斗場景進一步烘托、渲染,更具藝術性地將武術那種剛健有力的氣勢、壯麗動人的技擊之美淋淋盡致地表現出來是競技武術套路對技擊的特有的表現方式。
世界上許多項目,諸如拳擊、擊劍、摔跤等都具有技擊的特點,但是,沒有一個項目像武術這樣能如此系統、全面地表現多種形式的攻防技擊內容。攻防技擊特點是武術最主要的技術特點,也是其最本質的特點。
(二)內外兼修、形神兼?zhèn)涫俏湫g最主要的文化特點
講究“內外兼修、形神兼?zhèn)洹笔侵袊鴤鹘y文化的一個普遍現象,不僅武術講究內外兼修、形神兼?zhèn)洌瑫、戲曲等民族藝術形式同樣講究內外兼修、形神兼?zhèn)。中國傳統文化的這一特色的傳統哲學基礎是“天人合一”,即人與自然、人與宇宙的和諧統一。具體到武術,主要體現在內外的和諧,形神的一致、身械的協調、整體的統一。這里的內,指心、神、意等心智活動和氣息的運行,外,是指手眼身步等形體活動,內與外,形與神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這種既講形體規(guī)范又求精神傳意的協調已經超越了一般體育項目中沒有哪個比武術的動作更復雜。其他動作的協調僅是個別動作的協調,而武術動作的千姿百態(tài),在一個立體空間里完成數十個動作的點線飛動。這種全方位的運動無疑更容易使各個協調動作由“點”及“面”,進而成空間的“體”,這種由外及內、遍及整體的協調是全方位的、整體意義上的高度協調!皟染毦珰馍,外練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的練功準則。以拳種為例,太極拳主張身心合修,要求“以身行氣、以氣運身”,“先在心后在身”,并提出“其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腳而腿腰,總須完整一氣”的理論;形意拳講究“內三合,外三合”,即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腳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心意誠于中,萬物形于外,總是一氣之流”,“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手催指!毙闻c意,內于外,周身上下無處不合;少林拳要求精、力、氣、骨、神內外兼修;長拳也講究“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八法。練器械也同樣講究手、眼、心、身、步與器械協調配合,如刀術講究配合,拳諺云:“單刀看手,雙刀看走”,練習中特別講究刀的運動必須與左手密切配合,使刀術動作做到和諧、衡穩(wěn)、有力;“槍之用在兩腕,臂以助腕,身以助臂,足以助身乃合二為一”;劍術技法、貴在意勢令通,三體同功,身械如一,方能達到術中求藝、以意導術、氣韻生動的境地。
中國武術這種追求“內外兼修、形神兼?zhèn)洹钡奈幕厣瞧鋮^(qū)別于國際武壇以兇狠著稱的泰拳、空手道、西洋拳擊等技擊性運動以及其他體育項目獨具特色的特點,也是他屹立于世界體育之林的根基之所在。
(三)拳種眾多、形式多樣是武術獨樹一幟的風格特點
門派林立、拳種眾多是中國武術相對于其他武技而言最主要的風格特點之一。門派作為歷史的陳跡在當今社會已經沒有太大的積極意義,但眾多的拳種缺失中國武術的一大寶藏。中國武術的這一特點主要是在明清時期形成的,當時火器的發(fā)展使民間武術與軍事武術的發(fā)展越來越松散,而民間武術又沒有像宋代那樣的擂臺競技,在缺乏交流的情況下,不同習武者的不用技擊風格就只能在一定的范圍內向縱深處發(fā)展;又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以家族為本位,十分注重傳承,徒弟一般不輕易改變老師傳下來的東西,于是不同的技擊風格就逐漸演變成不同風格的拳種流派。流傳至今,風格迥異的拳種已達上百個,這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武技所無法比擬的。
拳派林立,形式多樣構成了武術又一鮮明的特色。中國武術不僅有對抗形式運動,還有功法、套路、拆招、喂手、散手等,這種形式多樣的運動特色也是中國武術與眾不同之處,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武技,然而很少有國家的武技具有套路運動的形式,即使是中國傳統文化輻射到的幾個東方民族的武技偶有套路形式,但其發(fā)達和顯揚程度絕對無法與中國武術相提并論。究其原因,主要是武術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很講究程式,像中國的詩詞歌賦、舞蹈戲劇、書法繪畫、園林建筑等都遵循一定的程式,武術套路也不例外。這實際是中國傳統哲學重“道”(可理解為規(guī)律、規(guī)矩、原則、方式、路數)的一個具體表現。中國武術的套路不僅有單練;還有對練,集體演練;不僅有徒手還有持械,徒手的有剛、柔、快、慢之別,持械的還有長、短、軟、硬之分。形形色色的套路以及功法、拆招、遞手、散手、實戰(zhàn)等構成了中國武術豐富多彩的運動形式。
(四)廣泛的適應性是武術最突出的健身特點
武術運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從內容上講,既有“強健筋肉、發(fā)展體力”類的形意拳、八卦掌、八極拳、羅漢功,又有“流通氣血,強健精神”的少林十二式、太極拳、萇家拳二十四氣及各種內功,還有“活潑肢體,敏捷思想”類的各種運動捷速、跳躍便利的長拳等等。從運動形式上講,既有競技對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又有適合演練的各類拳術、器械和對練,還有各種功法運動,不同的拳種和器械有不同的動作結構、技術要求、運動風格和運動量,分別適應不同年齡、性別、體質的人群的需求,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和興趣愛好選擇練習內容,少年兒童可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長拳類、南拳類項目進行練習,以培養(yǎng)剛健有力、勇敢無畏的氣質;青年人在選擇長拳類、南拳類項目的同時,還可進行各種對抗類練習,以培養(yǎng)敢于拼搏,勇于競爭的精神;中年人可以選擇形意、太極、八卦等項目,以進一步強健筋肉,發(fā)展體力,體會中國武術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老年人可選擇以柔和、緩慢、輕靈為特點的太極拳類,以達到調理身心、延年益壽的目的;體質弱的可以選擇綿緩類武術,女性還可以選擇木蘭拳系列等等。同時,許多武術內容對場地、器材的要求較低,俗稱“拳打蝸牛之地”,練習者可以根據場地的大小變化聯系內容和方式,即使一時沒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練功。一般來說,武術可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從早到晚都可練習,基本不受時間、季節(jié)的限制。
較之不少體育運動項目,武術具有更為廣泛的適應性,武術能在廣大民間歷久不衰,與這一特點不無關系。這也是它的群眾基礎最為廣泛的重要原因之一。
【武術運動的特點是什么】相關文章:
武術的運動特點06-08
武術的特點是什么06-19
武術套路教學原則與特點05-20
太極運動的特點10-17
秘書工作的性質和特點是什么11-16
武術禮儀05-13
排球運動基本特點和益處12-02
乒乓球運動的特點和鍛煉價值05-28
2023最新太極拳運動特點及特征02-03
競技籃球運動的功能和特點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