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大綱
《中國民族民間舞》是中國舞蹈教育的基礎訓練課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訓練課共同承擔著培養(yǎng)舞蹈藝術人才,傳承中華民族先進文明的天職。
設置目的
中國民間舞是民族舞學科學生的必修課程。通過八個民族十幾種風格迥異舞種的學習,使學生在身體各部位表現(xiàn)力及舞蹈意識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訓練。
教學內(nèi)容---
一年級第一學期
1藏 族
教學目的:通過對藏族舞蹈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藏族“坐懈胯”上松弛顫、擺、悠的動態(tài)、動律、動勢特征,準確地把握藏族舞蹈的體態(tài).韻律、節(jié)奏特點及肢體協(xié)調運用的能力。
重點:膝部或連續(xù)不斷或小而快的顫動或屈伸。
難點:1.動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體態(tài);
2.膝關節(jié)顫動、屈伸時的柔韌和彈性
第一節(jié) 基本概念(一二節(jié)內(nèi)容1——5周完成)
一 腳位:1雙腳稍分開的正步位 2八字位 3丁字位 4靠步位 5踏步位
二 腳形 : 1繃腳 2勾腳
三 基本體態(tài) 丁字步站好,雙膝稍彎,靠重心腳懈胯,雙手扶胯,上身松弛略向前傾,眼睛平視。
四 手臂形態(tài) 手臂松弛,手指輕輕并攏,指尖下垂,要有長袖的感覺。
第二節(jié) 踢 踏
一 手的動作 1交替劃圓 2擺手
二 動律 1“8”字晃動 2擺 3顫膝
三 步伐 1 基本步(一 二 三) 2退踏步 3連三步 4抬踏步 5嘀嗒步 6后退步(七點 連續(xù)) 7擺步 8悠踢步 9胯悠步 10跳分步 11二三步
四 短句 1開頭步 2結束步 3悠踢步 4胯悠步 5跳分步
第三節(jié) 弦 子(6——10周完成)
一 動律 1曲伸
二 步伐 1靠步 2靠點步 1)靠點靠 2)靠點悠 3平步 4收步 5撩步 6三步一撩 7二步踏步 9刨步 10顫點步
第四節(jié) 組 合(11——15周完成)
一 踢踏舞部分 1庫瑪拉組合 2恰地宮保組合 3青稞豐收組合 4快樂青年組合
二 弦子舞部分 1尤子巴母組合 2牧羊女組合 3弦子組合
一年級第二學期
2東 北 秧 歌
教學目的:通過對東北秧歌舞蹈的學習,使學生掌掌握東北秧歌“穩(wěn)中浪 穩(wěn)中俏 穩(wěn)中艮”的動律特征;準確地把握東北秧歌舞蹈的體態(tài)韻律、節(jié)奏特點及肢體協(xié)調運用的能力。
重點:要突出東北秧歌“穩(wěn)中浪 浪中艮 艮中俏”的主體風格。
難點:“艮勁兒”步、上肢“扭”、手腕“花”的協(xié)調把握,以及“出腳急,落腳穩(wěn),慢移重心”的步伐要點,“點緊促,線延伸” “穩(wěn)中浪 浪中艮 艮中俏”的節(jié)奏處理。
第一節(jié) 基本概念(一二三節(jié)內(nèi)容1----3周完成)
一 腳位 1正步位 2別步位 3大八字位
二 持巾法 1攥手巾邊 2滿把攥巾
三 基本體態(tài) 腳下正步位,重心略前傾,下頦微收,略含胸眼睛平視,雙手叉腰。
第二節(jié) 基本動律 1前后動律 2上下動律 3劃圓動律
第三節(jié) 穩(wěn)相 1雙叉腰 2雙扣手 3雙護頭 4雙護胸 5雙推山 6單扶肘
第四節(jié) 步伐 1前踢步 2后踢步 3旁踢步4頓步 5雙顫步 6走場步 7跳踢步 8抬提步第五節(jié) 手巾花
一 里外繞花 1單臂花 2雙臂花 3交替花(大 小) 4蝴蝶花 5小展翅6蚌殼花 7肩上花 8纏頭花
二 片花 1里片花 2外片花 3小五花 4立片花
第六節(jié) 鼓(四五六節(jié)內(nèi)容4----7周完成)
一 一至五鼓
二 鼓相 1順風旗 2叉腰單推掌 3叉腰單托掌
第七節(jié) 組 合1動律組合 2雙顫步組合 3頓步組合 4走場組合(8----10周完成)
3云 南 花 燈
教學目的:通過對云南花燈舞蹈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云南花燈中各種崴的動律、舞姿及扇花的配合訓練,達胯、腰、肋三部的協(xié)調舞動,“以情帶動”舞出南國女性內(nèi)秀、淡雅、清秀的風格和恬靜的心理特征,進而準確地把握云南花燈舞蹈的體態(tài)韻律、節(jié)奏特點及肢體協(xié)調運用的能力。
重點:要突出云南花燈“崴”的動律。
難點:胯、腰、肋三個部位在松弛的狀態(tài)下,左右搖擺中兼上下的弧線運動。
第一節(jié) 基本概念(11----12周完成)
一 持扇法 1三指捏扇 2握扇 3五指夾扇 4扣扇
二 基本體態(tài) 腳下正步位,面向一點,略含胸,雙手下垂,自然立直。
三 腳位 1正步位 2踏步位
四 基本動律 1小崴動律 2正崴動律 3反崴動律
第二節(jié) 基本步伐(二三節(jié)內(nèi)容13----15周完成)
一 小崴步
二 正崴步 1平崴步 2柔踩步
三 反崴步
四 跳踮步 1吸跳踮步 2撩跳踮步
五 小俏步
六 十字步 1小崴 2正崴 3反崴
第三節(jié) 基本扇花
一 團扇 1團扇放扇 2團扇別扇
二 握扇 1搬扇
三 扣扇 1推扇 2提撩扇 3耳旁繞花
四 擺扇 五 扛扇
第四節(jié) 基本動作四五節(jié)內(nèi)容16----18周完成)
一 小魚搶水
二 荷花愛蓮
三 崖鷹展翅
四 蜻蜓點水
五 月光花
六 喜鵲登枝
第五節(jié) 組合 1小崴組合 2正崴組合 3跳踮步組合 4走場
二年級第一學期
4蒙 古 族 舞
教學目的:通過本學年對蒙古族舞蹈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蒙古族舞蹈女性所特有的“穩(wěn)重、端莊、含蓄,柔中見剛”的風格特征;男性掌握蒙古族舞蹈所特有的“粗獷 豪放 彪悍 矯健” 的特征。準確的把握蒙古族舞蹈的體態(tài)韻律、節(jié)奏特點及肢體協(xié)調運用的能力。
重點:女性突出“穩(wěn)重、端莊、含蓄,柔中見剛”的風格特點。
男性突出“粗獷、豪放、彪悍、矯健”的風格特點。
難點:在上身略后傾,頸部稍后枕的基本體態(tài)上,達到腳下的靈活敏捷, 肩部的松弛自如,臂與腕部的柔韌優(yōu)美。
第一節(jié) 基本概念(一二三節(jié)內(nèi)容1----2周完成)
一 腳位 1正步位 2八字位 3點步位
二 腳形 雙腳保持自然外開45度小八字位上的腳形。
三 基本體態(tài) 體朝二點面向八點,胯前按手位,后點步位。
四 手形 1五指平伸 2自然張開 3握空心拳
五 手位 1胯前按 2體后端 3斜下 4平手 5斜上 6叉腰 7勒馬
第二節(jié) 動律
一 繞圓動律
二 擰轉動律
第三節(jié) 肩部動作
一 1硬肩(單 雙) 2柔肩 3笑肩 4聳肩 5碎肩
第四節(jié) 手部動作(四五六節(jié)內(nèi)容3----7周完成)
一 1硬腕 2甩手 3繞手 4彈撥手 5繞腕 6提壓腕 7柔臂
馬鞭動作:1提鞭手 2揚鞭手 3繞鞭手
第五節(jié) 步伐
一 基本步伐 1平步 2點步 3錯步 4墊步 5迂回步 6碎步
二 馬步 1立掌步 2輕騎步(硬 軟)3刨地步 4跺步 5跑馬步 6旁伸步 7搖籃步 8走馬步 9跺掌步
第六節(jié) 舞姿
一 勒馬式 二 揚鞭勒馬式 三 抽鞭勒馬式 四 套馬式
第七節(jié) 組合(8----9周完成)
一 胸背 體態(tài) 動律
二 硬腕
三 肩組合
四 柔臂
五 馬步
5安 徽 花 鼓 燈 (女班)
教學目的: 通過對安徽花鼓燈舞蹈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安徽花鼓燈舞蹈“溜起意先行,剎住不斷線, 緊收, 積突射及流動中的傾擰”等動律特征,準確地把握安徽花鼓燈舞蹈的體態(tài)韻律、節(jié)奏特點及肢體協(xié)調運用的能力。
重點:突出“溜起意先行 剎住不斷線”的風格特點。
難點:動作中,要保持提臀立腰弧線上提自始至終的“三道彎“的基本體態(tài),就是流動中的傾擰;在步伐的行進中膝部不松,控制住腳底板整體著地,以重心略偏后走起不飄為要點,配合”上身風擺柳“和臂的貼身劃圓擺動,形成花鼓燈體態(tài)與動作的配合。
第一節(jié) 基本概念(10----11周完成)
一 腳位 1 正步位 2踏步位 3點步位 4八字位
二 持扇法 1握扇 2夾扇
三 基本體態(tài) 正步位,對1點,雙手胸前抱扇,提胯 收腹 略含胸,重心前傾。
四 基本動律 1劃圓動律 2上下動律 3三點頭動律 4傾擰動律
第二節(jié) 基本動作(二三節(jié)內(nèi)容12----15周完成)
一 步伐 1碎步(進 退 橫) 2起步 3風柳步 4簸箕步 5顫點步 6雙環(huán)步 7篩子步 8別步 9車水步 10蹭步 11單拐彎
二 扇花 1舀扇 2挽扇 3擺扇 4繞扇
第三節(jié) 舞姿
一 端針匾 二 鳳凰單展翅 三 腰中盤帶 四 荷花愛蓮 五 手搭涼棚 六 鳳凰穿天
第四節(jié) 組合(16----18周完成)
一 風擺柳組合 二 扇花組合 三 傾擰組合 四 步伐組合
6男 班 教 材
重點:突出男性在舞蹈中的“頑”“逗”風格特征。
難點:無論是流動中的動態(tài),還是靜止中的體態(tài),都要體現(xiàn)“傾”和“擰在動作中,首先是“緊收”,而后是“積蓄”力量,最后“突射”的動態(tài)。
第一節(jié) 基本概念(10----11周完成)
一 腳位 1正步位 2八字位 3點地位
二 基本體態(tài) 正步位,對1點,收腹 拔腰 頭微仰,雙手反叉腰,雙膝伸直(切忌僵硬),重心前傾。
三 基本動律 1傾擰動律 2劃圓動律 3上下動律
四 手形 1握空拳 2掌式(四指并攏)
第二節(jié) 基本動作(二三節(jié)內(nèi)容12----15周完成)
一 鼓架子 1打虎式 2扁擔式 3頂天立地 4霸王舉鼎 5浪子踢球 6獅子回頭 7金雞獨立 8扛包式 9二郎擔山
二 步伐 1踩鑼步 2雙環(huán)步 3雙環(huán)探步 4跑場步 5趕步 6碎步
第三節(jié) 打腿類
打腿動作是鼓架子下肢動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打腿時節(jié)奏短促 剛勁 突發(fā) 靈巧,打腿動作帶有競技性,又富技巧性,很具淮北人的性格。
一 二起腿 二 里外拐蹁腿 三 小五腿 四 纏絲腿
第四節(jié) 短句(四五節(jié)內(nèi)容16----18周完成)
一 頭鼓 二 趕步轉身接鼓架子 三 二起腿接小五腿
第五節(jié) 組合
一 步伐組合 二 打腿組合
二年級第二學期
7維 吾 爾 族 舞
教學目的:通過對維吾爾族舞蹈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維吾爾族舞蹈“挺而不僵、顫而不竄、腳下不離散、上身灑的開”的風格;準確的把握維吾爾族舞蹈的體態(tài)韻律、節(jié)奏特點及肢體協(xié)調運用的能力。
重點:突出維吾爾族舞蹈的體態(tài)、動態(tài)、神態(tài)、動感、力感的“挺而不僵、顫而不竄、腳下不離散、上身灑得開”風格特點。
難點:維吾爾族舞蹈節(jié)奏多附點,腳下要在節(jié)奏準確的基礎上,步法靈活善變,同時要求膝部微顫的動律貫穿始終;在流動中快速的旋轉,突然止住在舞姿上和向上挑胸閃腰,形成回旋的動感特點。
第一節(jié) 基本概念(一二節(jié)內(nèi)容1----2周完成)
一 腳位 1正步位 2踏步位 3點步位 4八字位
二 手形 1立腕手指自然彎曲 2握空心拳(四指握 拇指出)
三 手位 1叉腰 2斜前手位 3橫手位 4頂手位 5托帽手位 6 扶胸禮位 7背手位
四 基本體態(tài) 自然位站,重心略偏前,提胯 立腰 挺胸 垂肩 昂首平視雙手自然下垂。
第二節(jié) 基本動律 一 搖身 二 顫 三 移頸
第三節(jié) 步伐(三四接內(nèi)容3----6周完成)
一 墊步 二 三步一抬 三 進退步 四 自由步 五 兩步一踏 六 跺移步 七 滑沖步 八 三步一點
第四節(jié) 與步伐配合的上身動作
一 墊步:1叉腰式 2 托帽式 3貓洗臉 4雙背手 5扶胸式
二 進退步:1波浪手 2攤繞手 3點腕手 4叉腰式 5扶胸式 6背手式 7托帽式
三 三步一抬:1叉腰式 2托腮手 3扛撩手 4托帽手
第五節(jié) 組合(7----9周完成)
一 體態(tài) 動律組合 二 步伐組合 三 賽乃姆 四 刀郎組合
8膠 州 秧 歌
教學目的: 通過對山東秧歌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膠州秧歌舞蹈在動態(tài)、動勢、動律上的“碾 擰 抻 韌”等風格特點;男性掌握鼓子秧歌舞蹈在動態(tài)、動勢、動律上“穩(wěn) 沉 抻 韌”等特點。準確的把握山東秧歌舞蹈的體態(tài)韻律、節(jié)奏特點及肢體協(xié)調運用的能力。
重點:在舞蹈中要突出“扭 擰 碾 抻 韌”的風格特點。
難點:腳下的抬重 落輕 走飄,始終貫穿于體態(tài)上的“三道彎”,在力度 幅度的展開方面,使身體的運動方式處于對抗狀態(tài),從碾 擰 抻 韌中達到上下配合自如 整體協(xié)調一致。
第一節(jié) 基本概念(一二接內(nèi)容10----11周完成)
一 腳位 1丁字位 2小八字位 3正步位 4踏步位
二 腳形 1自然腳形 2快腳
三 持扇法 1五指握扇 2五指扣扇 3五指夾扇 4三指捏扇
四 基本體態(tài) 倒丁字位對3點,上身擰至1點,呈三道彎體態(tài)。
第二節(jié) 基本動律 一 擰碾動律 二 提擰動律
第三節(jié) 步伐(三四節(jié)內(nèi)容12----15周完成)
一 正丁字擰步 二 提擰步 三 丁字三步 四 倒丁字碾步 五 曼扭步
第四節(jié) 基本舞姿與動作
一 推扇 二 抱扇 三 打撇扇 四 扣扇 五 八字扇
第五節(jié) 短句(五六節(jié)內(nèi)容16----18周完成)
一 扣扇短句 二 推扇短句 三 小曼扭短句
第六節(jié) 組合
一 丁字擰步組合 二 小曼組合 三 綜合性組合
9鼓 子 秧 歌
重點:在舞蹈中突出“穩(wěn) 沉 抻 韌”的風格特點。
難點:在“大開大合“的動作過程與動作銜接時,對”穩(wěn) 抻 沉 韌“的綜合運用,腰部不同發(fā)力和用力而構成的不同動律展開遞進與互補,時動作的內(nèi)容充滿內(nèi)在張力。
第一節(jié) 基本體態(tài)(一二節(jié)內(nèi)容10----14周完成)
1穩(wěn):體態(tài)站相和神情上要穩(wěn),是第一要素,是基礎。
2沉:氣沉丹田,動作 步態(tài)中要有重量感,給人視覺上一種沉 敦實的力感。是“穩(wěn)”的進一步深化。
3抻:指流動過程中力度的變化,是“穩(wěn)”“沉”在內(nèi)外形態(tài)上的一種升華和展現(xiàn)。
第二節(jié) 動作
一 鼓子 1平晃鼓子 2下晃鼓子 3上晃鼓子
4顛鼓子 5 背鼓子 6掄鼓子 7劈鼓子
二 傘 1走傘 2擺傘 3推手抄傘
第三節(jié) 短句(餓三四節(jié)內(nèi)容15----18周完成)
一 揚家廟 二 不倒松 三 劈鼓子 四 四面八方 五 點鼓子
第四節(jié) 組合
一 鼓子組合 二 傘組合 三 鼓傘綜合組合
三年級第一學期
10朝 鮮 族 舞
教學目的:通過對朝鮮舞蹈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朝鮮族舞蹈縱向、橫向的運動規(guī)律,體驗朝鮮族舞蹈含蓄、內(nèi)在的個性特征。準確地把握朝鮮舞蹈的體態(tài)韻律、節(jié)奏特點及肢體形協(xié)調運用的能力。
重點:突出女性舞蹈柔韌優(yōu)雅而深沉的風格特點;男性舞蹈穩(wěn)重瀟灑而幽默的風格特點。豐富鮮明的節(jié)奏長短是朝鮮舞蹈的核心,朝鮮舞的每個動作無不在節(jié)奏長短之中,與節(jié)奏共振動、共起伏、共延續(xù)。
難點:在古格里長短中以氣息的運用來帶動膝部的屈伸與步法,在這種屈伸動律的動作下,使連接過程呈現(xiàn)出“涌浪式下弧線”“上拋式弧線”在其間形成抻拉的韌勁感。
在安旦長短中腰借助節(jié)奏長短的強 弱特點向下發(fā)出的“力”要短促有力的造成動律的艮頓跳躍。
第一節(jié) 基本概念(一二節(jié)內(nèi)容1----5周完成)
一 腳位 1自然位 2八字位 3丁字位
二 腳形 1勾腳腕 腳趾 2繃腳背 勾腳趾
三 腿形 雙膝稍彎靠攏(女) 雙膝微向外開45度(男)
四 手位 1垂手 2圍手 3斜手 4橫手 5頂手 6扛手 7提裙手
五 手形 二三指錯開,中指自然彎曲,無名指稍微彎曲,拇指接近中指。
六 基本體態(tài) 身體處于自然狀態(tài),含胸 收腹 垂肩 提氣。
第二節(jié) 基本動律
一 垂直曲伸動律 二 橫移晃動動律 三 頓動律
第三節(jié) 下肢的基本動作(三四節(jié)內(nèi)容6----10周完成)
一 蹲部分 韌性蹲起 1垂直起伏的蹲起 1)自然位 基本位 2)雙腳重心 單腳重心移動
二 步伐 1鶴步 2平步 3墊步 4碎步 5之字步 6 橫步 7丁字壓步 8頓步
第四節(jié) 手臂基本動作
一 圍手 二扛手 三劃手 四抽手 五推手 六扔手 七拍手
第五節(jié) 組合(11----14周完成)
一 動律組合 二臂部訓練組合 三古格里組合 四安旦組合
三年級第二學期
對藏族 蒙古族 維吾爾族 朝鮮族 東北秧歌 云南花燈 安徽花鼓燈 膠州秧歌舞蹈進行總復習
課時分配
本課程開設時間為三年。
其中第一學期13周,每周4學時
第二----第五學期:每學期18周 每周4學時
第六學期5周 每周4學時
總學時:52+288+20=360
一年級上學期:藏族
下學期:東北秧歌 云南花燈
二年級上學期:蒙古族 安徽花鼓燈
下學期:維吾爾族 山東秧歌
三年級上學期:朝鮮族
下學期:總復習排練畢業(yè)演出
作業(yè)
當堂所學內(nèi)容
授課方法
口傳身授法
使用教材
中國民間舞錄象教材資料
參考文獻
中國民間舞教材與教學法(北京舞蹈學院教材)
師生比例
1︰26
教師資格
教師
教學設備
專用教室、手絹 扇子 鋼琴 VCD音響。
考核方式
考試
考核辦法
本課程總成績?yōu)椋浩綍r成績(占40%)+期末成績(占60%,)
期末考試以抽簽形式逐個進行。
評分標準
60分以下:組合不能完成
60—69分:組合基本完成
70—79分:組合較好的完成,
80—89分:組合較好完成,舞蹈風格基本掌握
90分以上:組合較好完成,舞蹈風格較好掌握
【《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大綱】相關文章: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發(fā)展12-22
學習中國民族民間舞的好處04-28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藝術特點07-17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分類07-14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六大共性11-10
中國民間舞11-25
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04-11
傣族民間舞蹈的民族文化特征11-30
少數(shù)民族民間舞的種類及特點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