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財務總監(jiān)履新該怎么做
履新,指的是財務總監(jiān)到一個新公司任職或者剛被提升到財務總監(jiān)的位置上。那么作為剛剛上任的財務總監(jiān)應該注意哪些工作上的方面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財務總監(jiān)履新的方法。
財務總監(jiān)履新該怎么做
1、不要太急于表現
初涉財務總監(jiān)職位,熟悉情況非常重要。在熟悉情況之前,建議財務工作先按照以前的流程開展,不要急于改變。運轉一段時間后,再來琢磨現有做法有無弊病,有無改進空間,只有了解情況后,才有可能提出有針對性的、可行的改進方案。即便如此,改進也不宜馬上就施行。因為很多的弊病并不是說你來了才發(fā)現,很可能公司早就知道了。知道了還改不了,自然有解決不了的道理。
2、優(yōu)先解決老板最著急的問題
一定要知道老板用你的想法是什么,老板最著急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搞清楚后,應該優(yōu)先解決老板著急的問題,而不是自己發(fā)現的重要問題。只有先解決了老板難題,你更容易向老板證明你的實力,才可能快速得到老板的認可和信任,后面你才會有在公司的立身之本。此后,可循序漸進向老板提出更多的建議,爭取獲得更多的支持。
3、工作推進要先易后難
也許需要改進的工作千頭萬緒,具體工作改進的優(yōu)先序如何排列,有幾個原則需遵循:
4、優(yōu)先做個人能控場的工作
這類工作局限在財務部門內部,不需要跨部門配合,也不需要領導授權。這類工作如會計合規(guī)性、資金管理,改進的阻力小,變革的風險低,做好了,能讓財務部門的工作面貌煥然一新,新晉財務總監(jiān)易在下屬面前塑造一個務實的形象。
5、制度和流程依需要而建
制度與流程建設是內控方面的工作,做好了,能降低財務總監(jiān)的工作風險。無意,制度流程建設非常重要,但要注意了,別指望一口氣吃成胖子。一個公司如果管理粗糙,欠缺的制度和流程成堆。這些制度和流程牽涉到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一個個的建立,建立時需要大家有一個認可、熟知、接受的過程。因此,制度建設要一步步來,先易后難。這個“易”是指,普遍接受的制度流程優(yōu)先訂立。
6、財務管理類工作隨著對業(yè)務的熟悉逐步到位
預算,財務分析、稅收籌劃等工作,需要對業(yè)務熟悉后才能做得接地氣。不了解業(yè)務,財務管理會搞成假大空。財務總監(jiān)要主動切入業(yè)務,逐步建立自己的話語權,讓業(yè)務覺得財務工作是有價值的。
7、站穩(wěn)腳跟后才能搞變革
變革難,尤其是管理方面的變革。變革實際上是要打破舊有的利益格局。如果尚未站穩(wěn)腳跟,就去提所謂的管理變革,可能的結果是:①提了沒有人附和你的想法;②你的變革思想得不到總經理的支持和認可。這樣一來,等于你在放空炮,放了空炮就等于把自己架到火上烤。這會讓你在新單位的形象黯然失色。所以站穩(wěn)腳和得到廣泛地支持前,不要做管理變革。
8、得到老板的信任至關重要
得到老板的信任和認可,非常關鍵。財務總監(jiān)履新后,早期的工作要盡量圍繞獲得老板信任來展開。怎么做到這一點呢?一方面,要讓老板感覺到,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對他有利的,都是在幫他,都是在為他著想。另一方面,事情要爭取做成。這兩個方面同時做到后,你才有可能得到老板的信任。
新任財務總監(jiān)怎么開展工作
一、夯實會計基礎建設,包括財務核算和內控基礎。
基于這個基礎,才能保證全面的準確的基礎數據的積累,使今后的財務分析、資金計劃、預算管理等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
1、 熟悉公司財務制度,通過查看公司的財務資料,到車間實地學習,以及參加跨部門的管理會議等形式,利用2-3個月時間來認識公司的財務核算流程和內控控制標準;
2、組織財務部門會同跨部門進行交流,結合這幾個月各種渠道獲得的信息,形成改善性的書面報告,呈報總經理。對于財務核算方面的問題,尤其稅務方面,按照最新會計準則的要求來進行整改;對于內控基礎方面,涉及跨部門業(yè)務流,拿出完善的可行性方案。由此,最大程度降低財務風險。
二、集團化財務管理
財,就是資金,狹義的可以理解為貨幣資金,資金流。企業(yè)的組織目標是賺取利潤,貨幣資金便是利潤的物化,穩(wěn)定的現金流對于企業(yè)資金鏈條至關重要。集團化財務應該考慮如何在保證資金的收和付的集中統一。
國有企業(yè)的內部銀行大多流于形式,要實現資金價值的最大化,公司可以實現一個基于網上銀行的統一的獨立的實時資金收支系統,或者通過第三方軟件平臺對銀行資金動向進行實時監(jiān)督。從流程上來看,對于資金的回籠,主要是提高應收賬款回收率和實施積極的信用收賬政策,把其中的.一些指標作為KPI考核的指標;對于資金的支付,從付款原因(包括物料采購、服務采購、工程勞務等)就納入監(jiān)督體系,實施嚴格的流程審批控制。通過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貨幣資金,在保有安全流動資金的前提下,提高流動資金的周轉率,同時也可以通過一些短期的投資工具為公司開創(chuàng)新的利潤點。
人,人力資本作為一種資源,是企業(yè)競爭力的體現,如何有效利用?我覺得矩陣式組織結構可以作為借鑒,充分利用跨部門專業(yè)人才在公司范圍內發(fā)揮最大價值。
物,即存貨,是貫穿企業(yè)價值實現的始終。公司除了在戰(zhàn)略性采購、安全庫存等重要方面做好職位,提高存貨類資產的流動性具有重要意義。存貨資產金額過大,占用大量流動資金,增加了公司的資金風險,同時遇到市場不穩(wěn),不容易變現,易形成呆滯存貨,造成減值潛虧。我認為存貨資產要形成日報制度,被置于各個部門監(jiān)督之下,可以按照超量庫存和庫齡時間設置安全警戒線,同時,公司采購商務部門會同公司戰(zhàn)略采購部門定期對存貨資產進行分析,處理。
信息流 提升企業(y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長久來看,對于企業(yè)成本降低和管理水平提升意義重大。
三、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水平決定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持續(xù)盈利能力。完全成本不僅包括產品成本,指的是成本中的材料、人工、固定制造費用、變動制造費用等成本要素,而且包括期間費用,指的是財務費用,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成本控制我認為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 針對產品成本材料消耗的控制,做好物料消耗監(jiān)控,事前用料計劃審批管理,事中加強對于庫存材料的現場管理和材料領用管理控制,事后通過定額消耗與實際消耗差異分析考核;通過戰(zhàn)略采購降低采購成本,通過安全庫存和先進的存貨管理方法降低存貨占用。
(1)從源頭抓起,加強對用料計劃的審批管理,做到事前有控制。
每月末各單位將下月預計所需的材料(根據生產訂單和投產計劃)消耗上報主管部門,經過審批方可采購;對于計劃外的臨時任務所需的材料,各單位必須另打報告,報主管部門批準后方能辦理。
(2)加強對庫存材料的現場管理。
建立大型材料檔案管理制度。對單項金額大的、重要的大型材料一律建立檔案,從材料的投入、使用、轉運等過程進行監(jiān)控,全部登記檔案,進行動態(tài)管理,同時,對于質量不能達標的 ,對原因進行分析,及時追溯賠償,建立常態(tài)的退換貨管理制度。對材料按類別或金額實行劃片管理,責任到人,并對材料庫存分類核定最佳儲備量,減少庫存資金的占用。
(3)規(guī)范行為,加強材料領用管理,做好材料領用的事中控制。
①對材料領取、使用加強管理。根據生產主計劃的投料需求,嚴格按照物料定額領料,主要采取查看領料單及現場查看相結合的辦法,重點從材料是否超范圍、材料收發(fā)存記錄是否規(guī)范。對于超額領料,需要填制生產補料單,經生產經理簽字領料,并作為車間考核因素。
②加強材料使用管理工作考核。主要從管理創(chuàng)新、節(jié)能降耗、定額消耗執(zhí)行是否到位、查出的問題是否及時整改等方面進行考核,促進各單位把降本增效落實到每一個生產環(huán)節(jié)。
(4)對材料的計劃與實際耗用進行分析考核,做好材料領用的事后分析考核。
主管部門每月可按以下指標對各材料消耗單位進行考核,如:材料計劃和實際消耗情況分析、節(jié)能降耗指標、定額消耗執(zhí)行情況、管理創(chuàng)新等方面進行分析考核,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做到獎罰公正。將這些指標與各單位的工資薪酬分配掛鉤,實行月度考核兌現和年終總考核總兌現的制度。同時將考核兌現結果在企業(yè)的內部公示欄進行公布,增加考核的透明度。
2、加強工資薪酬的控制管理
加強工資薪酬的管理控制是企業(yè)成本費用控制的又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1)合理定崗定編,在確保勞動生產率的前提下控制勞動力的投入。引入IE流程設計,推行標準化作業(yè)流程,避免重復動作帶來的多余人力成本投入;
(2)將工資薪酬和銷售收入、成本費用消耗水平等掛鉤。 保證工資有效激勵效果的情況下,引入競爭機制,工資動態(tài)平衡。在確定了工薪總額及內部各單位的分解目標后,還需將既定的工薪目標與銷售收入指標和成本費用消耗指標等掛鉤,以達到工資與銷售收入、成本費用等協調增長或減少的目的,從而起到加強工資薪酬管理控制的作用。
3、加強期間費用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
企業(yè)的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期間費用作為間接的成本費用,在企業(yè)總體的成本費用水平中占據一半份額或更多。為了加強三項費用的管理控制,除了上面已提到的對成本費用支出通過預算管理進行控制外,還需要在具體的支出上對一些細節(jié)加強控制管理。在這方面各個公司都積累了很多經驗,不再贅述。
4、加強監(jiān)控是企業(yè)成本控制的有力保證
加強監(jiān)控分兩方面,一是成本核算、分析、考核;二是審計控制。
成本分析是根據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數據和其他有關資料,與本期計劃成本進行對比,通常采用產品的結構分析法來確定成本差異,并且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查明成本超支的責任,以便采取措施,改進生產經營管理,降低成本費用,提高經濟效益。
另外,成本考核,這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礎上,定期地對成本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評價和考核。企業(yè)應定期對生產及各職能部門制定的成本計劃進行分析、考核,并與“獎懲制度”相結合,做到“有功必獎、有過必罰”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充分調動員工執(zhí)行計劃的自覺性,為新一輪成本控制提供依據。
對于標準化的生產工藝,可以考慮引入標準成本。
四、提升管理
這主要體現在財務用數據說話,降低企業(yè)經營風險,使得公司經營活動可控、能控。除了日常的報表分析、KPI考核,全面預算管理是個很好的工具。
戰(zhàn)略預算管理工具
戰(zhàn)略預算是一套有效的管理工具,通過它,可以將企業(yè)的戰(zhàn)略目標分解為具體的階段目標,同時,基于預算數據的差異分析與達標考核可以促成企業(yè)業(yè)績水平的不斷提升。
戰(zhàn)略預算已經在很多公司實行,但是真正發(fā)揮作用的似乎不多。下面來分析一下存在的問題:(1)由于公司戰(zhàn)略目標的不確定或者宏觀環(huán)境的不穩(wěn)定等因素,公司經營目標不斷修正,使得預算數據與實際脫節(jié),失去指導意義;(2)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劃分不明確,有些成本中心指標不切實際,造成降本降質,有些利潤中心本身沒有可以實現的收入,成本不可控,利潤中心會編造不真實數據。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認為戰(zhàn)略預算的戰(zhàn)略目標必須是在結合行業(yè)發(fā)展形勢,深刻研究公司戰(zhàn)略目標之后的結果,在一定期間必須保持相對穩(wěn)定;實行滾動預算,不斷的修正預算數據,使預算建立在可行可控的基礎之上;建議多設立成本中心,而不是虛擬的利潤中心,對于可控的成本項目進行考核。
五、 資本運作
資本運作這方面,囿于自己的實際經驗,日常工作主要是銀行借貸款和涉及到銀行短期金融工具的投資方式,比如信用證、銀行貼現票據、非衍生類的短期理財產品。對于資本運作,我接觸較少,經驗也不多,但是我相信會是未來企業(yè)經常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也是企業(yè)競爭力的重要方面。我有能力和信心推動公司這方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