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必備英語詞匯
從英語培訓的目的來看,既有考試培訓,又有能力培訓,商務英語界乎兩者之間,是以適應職場生活的語言要求為目的,內(nèi)容涉及到商務活動的方方面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跟商務有關的英語詞匯,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Barriers to entry 進入壁壘
能夠阻礙進入市場、導致競爭減弱或者行業(yè)內(nèi)廠商數(shù)量減少的那些因素。例如法律規(guī)定、管制和產(chǎn)品差異等。
Barter 易貨貿(mào)易
商品直接交換,而不需要使用任何物品充當貨幣或交易媒介。
Benefit principle(of taxation)(稅收的)受益原則
認為稅收與人們從政府活動中的受益應當成比例的原則。
Bond 債券
由政府或企業(yè)發(fā)行的有息證券,保證在未來特定日期還本付息。
Break-even point(in macroeconomics)(宏觀經(jīng)濟學中的)收支相抵點
個人、家庭或社會團體的一種收入境況或收入水平。在該境況,所有的收人正好被用來消費(既沒有正儲蓄也沒有負儲蓄)。只有在更高的收入水平上才會有正儲蓄。
Bretton woods System 布雷頓森林體系
見可調(diào)整釘住(adjustable peg)。
Broad money 廣義貨幣
貨幣供給的一種形式或口徑(也稱M2),包括交易貨幣(M1)、銀行儲蓄帳戶,還有其他類似交易貨幣的替代性資產(chǎn)。
Budget 預算
計劃支出與預期收入的帳戶,通常以一年為期。對政府而言,其收入應為稅收。
Budget,balanced 平衡預算
總支出和總收入(不包括借款收入)正好持平的預算。
Budget constraint預算約束
見預算線(budget line)。
Budget deficit 預算赤字
政府總支出超出總收入(不包括借款收入)的部分。這一差額(赤字)通?拷杩顝浹a。
Budget, government 政府預算
政府在特定時期(通常為一年)中所計劃的支出和收入的報告書。
Budget line 預算線
在既定價格水平下,消費者用給定的收人可能購買的各種商品組合點的軌跡。有時稱預算約束(budget constraint)。
Budget surplus 預算盈余
政府收人超過支出的部分;與預算赤字(budget deficit)相對應。
Equilibrium,competitive 競爭均衡
見竟爭均衡(competitive equilibrium)。
Equilibrium, general 一般均衡
見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equilibrium analysis)
Equilibrium, macroeconomic 宏觀經(jīng)濟均衡
意愿總需求等于意愿總供給的GDP水平。在均衡時,意愿的消費(C),政府支出(G),投資(I)和凈出口(X)的總量正好等于在當前價格水平下企業(yè)所愿意出售的總量。
Equimarginal principle 等邊際法則
決定收入在不同消費品之間分配的法則。消費者可按此法則選擇消費組合,使花費在所有商品和服務上的每一美元的邊際效用都相等,就能保證消費者所獲得的效用最大化。
Exchange rate 匯率
見外匯匯率(foreign exchange rate)
Exchange-rate system 匯率制度
國家之間進行支付時所依據(jù)的一組規(guī)則、安排和制度。歷史上最重要的匯率制度是金本位制、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現(xiàn)在的浮動匯率制。
Excise tax VS. sales tax 消費稅和銷售稅
消費稅是對某種或某組商品,如酒和煙草的購買所課征的稅。銷售稅是對除少數(shù)特定商品(如食品)以外的所有商品所課征的稅。
Exclusion principle 排他原則
私人品區(qū)別于公共品的一種性質(zhì)。當生產(chǎn)者將一種商品賣給A后,若能很容易地將B、C、D等人排除在該商品益處享用過程之外,則排他原則就在發(fā)生作用,該商品也因此是一項私人品。若不能輕易地把其他人排除在分享過程之外,如公共衛(wèi)生或國防,則我們稱該商品具有公共品的特征。
Exogenous VS. induced variables 外生變量和引致變量
外生變量是那些由經(jīng)濟體系以外的因素來決定的變量。與外生變量相對應的是引致變量,后者是由經(jīng)濟體系的內(nèi)在運行所決定的。例如,天氣變化是外生變量,而消費的變化則常常由收入變動所引致。
Expectations 預期
對于不確定因素(如未來利率、價格或稅率)的看法或意見。如果預期沒有系統(tǒng)性錯誤(或偏差)并應用了所有可能獲得的信息,則稱為理性的(rational)預期。如果人們根據(jù)過去的行為來形成他們的預期,則這種預期稱為是適應性的(adaptive)。
Expenditure multiplier 支出乘數(shù)
參見乘數(shù)(multiplier)。
Exports 出口
在本國生產(chǎn)而賣給別國的商品或服務。包括商品(如汽車)、服務(如運輸)和貸款及投資的利息。進口正好是一種反方向的流動--商品和服務從別國流入本國。
External diseconomies 外部不經(jīng)濟
指生產(chǎn)或消費給其他人造成損失而其他人卻不能得到補償?shù)那闆r。例如,鋼鐵廠排放的煙霧及含硫氣體損害當?shù)厝说呢敭a(chǎn)和健康,但受害者并不能得到補償。污染是一種外部不經(jīng)濟。
External economies 外部經(jīng)濟
指生產(chǎn)和消費能給其他人帶來收益而其他人卻不必進行支付的情況。一個企業(yè)雇用了安全保衛(wèi),使得小偷不敢在附近社區(qū)活動,這就為居民提供了外部的安全服務。外部經(jīng)濟與外部不經(jīng)濟通常被統(tǒng)稱為"外部性"(externalities)。
External variables 外部變量
同外生變量(exogenous variables)。
Externalities 外部性
對他人產(chǎn)生有利的或不利的影響,但不需要他人對此支付報酬或進行補償?shù)幕顒。當私人成本或收益不等于社會成本或收益時,就會產(chǎn)生外部性。外部性的兩種主要的類型是外部經(jīng)濟和外部不經(jīng)濟。
Factors of production 生產(chǎn)要素
生產(chǎn)性投入,如勞動、土地和資本。生產(chǎn)商品和服務所需的資源,也稱"投入"(inputs)。
Fallacy of composition 合成謬誤
一種認識錯誤,認為對個體成立的情形,對于群組或整個系統(tǒng)也同樣成立。
Federal Reserve System 聯(lián)邦儲備系統(tǒng)
美國的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Final goods 最終產(chǎn)品
旨在最終使用而非轉賣或進一步加工的商品。(參見"中間產(chǎn)品",intermediate goods)
Financial economics 金融經(jīng)濟學
經(jīng)濟學的一個分支。分析理性投資者如何通過最有效的方式使用資金和進行投資以期達到目標。
Financial intermediary 金融中介
接受儲蓄存款并將其出借給借款者的機構。包括存款機構(如商業(yè)銀行和儲蓄銀行)和非存款機構(如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經(jīng)紀人商行、保險公司或養(yǎng)老基金)。
Firm(business firm)廠商
(企業(yè))經(jīng)濟體系中基本的私人生產(chǎn)單位。它雇用勞動,購買其他投入品,以制造和銷售商品。
Fiscal-monetary mix 財政-貨幣政策組合
用以干預宏觀經(jīng)濟活動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組合。緊縮的貨幣政策和寬松的財政政策,傾向于鼓勵消費和抑制投資。而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緊縮的財政政策,則具有相反的功效。
Fiscal policy 財政政策
一種政府計劃。內(nèi)容包括:(1)商品和服務的購買及轉移支付等支出;(2)稅收的數(shù)量和種類。
Fiscal cost 固定成本
見固定成本(cost,fixed)。
Fixed exchange rate 固定匯率
見外匯匯率(foreign exchange rate)。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彈性匯率制
一種國際匯率制度。在該制度條件下,匯率主要由市場力量(即供給和需求)決定,政府不設定及維持某種特定的匯率。有時也稱作"浮動匯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當政府對外匯市場不加干預時,該制度稱為純粹的浮動匯率制。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浮動匯率制
見彈性匯率制(flexible exchange rates)。
Flow VS. stock 流量與存量
流量是指,帶有時間跨度或曰在一個時段上所累積變動的量(好比通過一個河段的水流)。存量則指,在某一個時點上某一變量的量值(如同湖中所盛的水)。收人代表每一年的美元流入數(shù),因此是一個流量。而到1998年12月為止某人的財富則是一個存量。
Foreign exchange 外匯
各國用以償付對他國所欠債務的通貨(或其他金融票據(jù))。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外匯市場
不同國家的通貨進行交易的市場。
Foreign exchange rate 外匯匯率
一國通貨與他國通貨的交換比率或曰價格。例如,如果你可以用1美元購買19德國馬克,那么馬克的匯率就是19。如果一國通貨釘住某一匯率水平,并準備隨時捍衛(wèi)這一匯率,則稱該國實行的是固定匯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而由市場供求力量來決定的匯率稱為彈性匯率制(flexible exchange rates)。
Four firm concentration rate 四企業(yè)集中度
見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
Fractional-reserve banking 部分準備金
銀行制度現(xiàn)代銀行體系的一種管制形式。依法要求有關金融機構將其所吸收的存款的一定比例,以中央銀行存款(或庫存現(xiàn)金)的形式留作準備金。
Free goods 免費品
不屬于經(jīng)濟品(economic goods)的物品。如空氣或海水,它們大量存在于全世界,無需在需求者中間進行配給。因此,這些物品的市場價格為零。
Free trade 自由貿(mào)易
政府不采用關稅、配額或其他形式來干預國際貿(mào)易的政策。
Frictional unemployment 磨擦性失業(yè)
由個別市場變化所引起的暫時性失業(yè)。例如,無經(jīng)驗的工人需要花費時間比較和選擇不同的工作機會;甚至有經(jīng)驗的工人往往也需花費少量時間進行工作轉換。磨擦性失業(yè)有別于周期性失業(yè)(cyclical unemployment),后者是在工資和價格呈粘性的條件下,由于總需求水平的低下而造成的。
Full employment 充分就業(yè)
一個有多重含義的術語。歷史上曾被用于描述不存在(或僅存在最少量)非自愿失業(yè)情況下的就業(yè)水平。今天,經(jīng)濟學家用最低可持續(xù)失業(yè)率[lowest sustainable rate of unemployment(LSUR)]概念來描述可以長期持續(xù)的最高的就業(yè)水平。
Fiat money 法定貨幣
沒有內(nèi)在價值(intrinsic value),但被政府法定為有效的貨幣,如當今的紙幣。只有在公眾相信它會被接受時,法定貨幣才會生效。
Built-in stabilizers 內(nèi)在穩(wěn)定器
見自動穩(wěn)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
Business cycles 商業(yè)周期
國民總產(chǎn)出、總收人和總就業(yè)的波動。這種波動以經(jīng)濟中的許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擴張和收縮為特征,持續(xù)時間通常為2到10年,F(xiàn)代宏觀經(jīng)濟學中,商業(yè)周期發(fā)生在實際GDP相對于潛在GDP上升(擴張)或下降(收縮或衰退)的時候。
C+I,C+I+G,or C+I+G+X schedule C+I,C+I+G,或C+I+G+X表
說明對應GDP水平的每一計劃的或合意的總需求水平的表,或由該表所生成的圖形。表中包括消費(C)、投資(I)、政府商品勞務支出(G)、以及凈出口(X)。
Capital(capital goods, capital equipment)資本(資本商品,資本設備)
(1)在經(jīng)濟理論中,指的是生產(chǎn)投入三要素(土地、勞動、資本)中的任意一種。資本由用于生產(chǎn)過程中的耐用品構成。(2)在財務會計方面,"資本"代表公司股東已經(jīng)認購的資金總量,股東因此相應地獲得了該公司的股份。
Capital consumption allowance 資本消耗補償
見折舊(depreciation)。
Mixed economy 混合經(jīng)濟
非共產(chǎn)主義國家中經(jīng)濟組織的主要形式;旌辖(jīng)濟主要依靠其經(jīng)濟組織中的價格體系,同時也采用多種形式的政府干預(如稅收、支出和管制)來應付宏觀經(jīng)濟的不穩(wěn)定和市場不靈等情況。
Model 模型
一種正式的分析框架,通過少數(shù)關鍵性變量的關系來揭示一個復雜系統(tǒng)的基本特征。模型可采取幾何圖形、數(shù)學方程組和計算機程序等多種形式。
Moderate inflation 溫和的通貨膨脹
見通貨膨脹(inflation)。
Momentary run 瞬期
非常短的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生產(chǎn)是固定不變的。
Monetarism 貨幣主義
一個經(jīng)濟學流派,認為貨幣供應的變化是宏觀經(jīng)濟波動的主要原因。就短期來說,貨幣主義認為,貨幣供應變動是決定實際產(chǎn)出和價格水平變動的主要因素。就長期來說,它認為價格傾向于與貨幣供應成比例地運動。貨幣主義者經(jīng)常認定,最好的宏觀經(jīng)濟政策是保持貨幣供應穩(wěn)定增長的政策。
Monetary base 貨幣基礎
由公眾持有的政府的凈貨幣性負債。在美國,貨幣基礎等于通貨加上銀行準備金。有時稱高能貨幣(highpowered money)。
Monetary economy 貨幣經(jīng)濟
一種經(jīng)濟,其貿(mào)易經(jīng)由一種能被共同接受的交易媒介而進行。
Monetary policy 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實施控制貨幣、利率、信貸條件的目標和手段。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業(yè)務、準備金比率和貼現(xiàn)率。
Monetary rule 貨幣規(guī)則
貨幣規(guī)則是貨幣主義經(jīng)濟學最重要的教條。它宣稱最好的貨幣政策是將貨幣供應的增長率固定在一個水平上,不論經(jīng)濟景氣與否,都應維持不變。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貨幣傳導機制
在宏觀經(jīng)濟學中,貨幣供應變動轉化為產(chǎn)出、就業(yè)、價格和通貨膨脹的變動的途徑。
Monetary union 貨幣聯(lián)盟
若干國家采用同一種通用貨幣作為會計單位和交換媒介的一種制度安排。歐洲貨幣聯(lián)盟計劃1999年采用歐元作為通用貨幣。
Money 貨幣
支付手段或交換媒介。關于貨幣的構成,請參見貨幣供應(money supply)。
Money demand schedule 貨幣需求表
體現(xiàn)的是貨幣持有需求和利率水平之間的對應關系。當利率上升時,債券和其他有價證券的吸引力增大,貨幣的需求量會降低。見貨幣需求(demand for money)。
Money funds 貨幣資金
靈活性很強的短期金融工具的簡稱,其利率是不固定的。主要形式包括貨幣市場互助基金和商業(yè)銀行貨幣市場活期存款帳戶。
Money market 貨幣市場
金融術語,指一套處理短期信貸工具(如國庫券和商業(yè)票據(jù))買賣活動的制度安排。
Money supply 貨幣供應
狹義的貨幣供應(M1)包括鑄幣、紙幣、所有的活期存款或支票存款,稱為狹義貨幣或交易貨幣。廣義的貨幣供應(M2)包括M1的所有項目,再加上某些靈活性資產(chǎn)或若干準貨幣(near-money),如儲蓄存款、貨幣市場基金和其他類似項目。
Money-supply effect 貨幣供給效應
名義貨幣供應量不變時,價格上升與相應的貨幣緊縮、總支出下降這二者之間的關系。
Money-supply multiplier 貨幣供給乘數(shù)
貨幣供給(或存款)增長與銀行準備金增長的比率。一般說來,貨幣供給乘數(shù)等于法定準備金比率的倒數(shù)。例如,法定準備金比率是0.125,那么貨幣供給乘數(shù)就是8。
Money, velocity of 貨幣周轉率
見貨幣周轉率(velocity of money)。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壟斷競爭
一種市場結構,其中有許多賣者,他們所提供的產(chǎn)品接近、但不可以完全替代。在這樣的市場上,每一廠商對其產(chǎn)品的價格都能施加一定的影響。
Capital deepening 資本深化
在經(jīng)濟增長理論中,指的是資本與勞動的比率的上升。與資本廣化(capital widening)對應。
【商務英語詞匯】相關文章:
商務英語詞匯一08-09
商務英語詞匯二08-12
商務英語詞匯五06-20
商務英語詞匯三09-12
商務英語詞匯四10-09
最流行的商務英語詞匯精選07-03
注意不要用錯的商務英語詞匯10-14
電子商務專業(yè)英語詞匯310個09-18
考研英語詞匯09-14
很搞怪的英語詞匯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