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碑派書法的特點有哪些風格
碑派書法即碑派書風,指碑派書法作品所體現(xiàn)出的規(guī)律風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碑派書法的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碑派書法的特點
碑派書風追求的是一種質樸之美、剛健之美、雄強豪放之美,帖派書風追求的是一種飄逸之美、瀟灑之美、妍媚之美。如果說帖派書法屬于"優(yōu)美"風格的話,碑派書法則屬于一種"壯美"的風格。
崇碑思想在清代書壇上是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完整體系,在創(chuàng)作上篆、隸、楷、行諸體全面復興,開創(chuàng)了碑派書風的新面貌;在理論上明確提出碑學主張,并且利用大量碑刻資料重新解釋書法的發(fā)展歷史;在教育上改變了明代以前學書從法帖入手的傳統(tǒng),將北碑作為不二法門;為達到碑派書法的藝術效果,毛筆、宣紙等工具的性能也發(fā)生了改進;此外,隨著收藏鑒賞碑拓風氣的流行,對書法藝術的品評標準也明顯變化……
可以說,碑學在清代是一個有理論主張、有實踐成果、有社會基礎的完整藝術運動,而這一切都與當時的學術風氣密不可分,這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個十分突出和典型的現(xiàn)象。
碑派書法的起始沿革
碑派書法初始于宋代,清中葉以后,帖學衰微,金石大盛而碑派書法興起,經(jīng)鄭燮、金農發(fā)其機,阮元導其源,鄧石如揚其波,包世臣助其瀾,始成巨流。所以康有為說“碑學之聲,始于帖學之壞”。碑學包括兩個方面,一指北碑,二專指魏碑。清代碑學盛行后,其缺點是矯枉過正,對碑派、帖派書風差異特性講得多,而碑帖互補講得少?涤袨榍逍训卣J識到這一問題,他說:“自宋后千年皆帖學,至近百年始講北碑,然張廉卿集北碑之大成,鄧完白寫南碑而無帖,包慎伯全南帖而無碑。千年以來,未有集北碑南帖之成者,況兼漢分、秦篆、周籀而陶冶之哉。鄙人不敏,謬欲兼之!贝朔捄蔚韧◤兀蔚茸孕,可謂大手筆、大豪情!
事實上,碑學是一個貫穿于整個清代始終的書法思潮,只不過經(jīng)歷了萌芽、積累、普及等不同的時期,其間有晦有顯,時沉時浮,逐步發(fā)展蔓延而已。從清初顧炎武等人為代表的考據(jù)學派對鄭簠、傅山等人的影響,乾、嘉時期金石、文字之學興盛孕育出來鄧石如、阮元、包世臣,直到在晚清今文經(jīng)學復興的潮流中康有為寫出《廣藝舟雙楫》,清代碑學思潮發(fā)展的每一步都有學術風氣在背景中支撐。清初學術界反古求實的學風首先吸引了一部分書法界人士加入到尋訪、收集碑刻的行列中來,隨后又帶動了更多的書家利用古代碑刻拓本來學習隸書、篆書,這種風氣在清代中期獲得極大的發(fā)展,至道光以后,書法界對碑刻的重視,在時代上從秦漢擴大到魏晉北朝,在書體上從隸、篆擴大到楷書。至此,這一在文化學術界影響下萌發(fā)的書法思潮最終全面形成,并且由此根本扭轉了宋、元以來的書風大勢。
郭沫若碑學成書法特征
在現(xiàn)代書法史上,碑學成就最突出的,郭沫若與沙孟海是可以相提并論的。但是沙孟海更多的是對金石氣的營造,而與北碑的整體風格仍有一段距離。而郭沫若雖然對北碑有所弱化,但是就其書風的整體風貌以及與同時代的書家相比,無疑他的碑學成就更為突出一些。
甲骨文線條流暢,錯落多姿,疏密相間,自然天成;金文極富裝飾性,形象性超過了甲骨文,郭沫若對晉、唐書法的追溯,為帖學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相當一部分書簡,有受李柏文書影響,具有完整晉人書風的楷書;有對二王書法的心領神會,無意中透露出先賢天趣妙境的行書;有受孫過庭《書譜》影響、東坡神韻浸染、王鐸醒世駭俗墨跡開啟的行草書。深厚的學術涵養(yǎng),古文字的堅實底蘊,使他從書法的原創(chuàng)期就得以追本溯源,探幽發(fā)微,弱化了北碑的奇突之勢,強化了南帖的豪放之氣,化古人之法為己法,使他的書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現(xiàn)代的審美情感。
郭沫若學識淵博,他不僅是詩人和戲劇家,而且是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他的研究涉及到哲學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這為他的書法創(chuàng)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廣闊的空間。郭沫若是詩人,他總是將情感與理智、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統(tǒng)一在他的書法作品中,因此他的書作具有極高的品位。他擅長行草,書作筆墨厚重,深厚凝重不失剛勁爽利的氣韻。郭沫若融帖為碑,逆勢發(fā)筆入鋒,緊勁含蓄;取外拓,在有限的結構、面積里,外撐開張,高亢飛揚。詩情與書意融為一體,豐富而又協(xié)調。
郭沫若書之內容與書之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表現(xiàn)了一個革命者的雄強氣概。年輕時期就受蘇東坡書法的影響很深,他認為“《靈飛經(jīng)》、董其昌還可以忍耐,但總是一種正工正楷的書法,令人感覺非常拘束。一旦和蘇字接觸起來,那種放漫的精神和從工筆畫移眼到南畫一樣了”。蘇字的“不用中鋒,連真帶草”的簡捷寫法特別符合當時社會變革的潮流,郭沫若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fā),深受其影響。郭沫若碑派特征:厚重生澀,蒼勁挺拔,舒展開闊,自然大氣。
碑學書法的代表人物
鄭燮、金農、吳昌碩、鄧石如、阮元、包世臣、趙之謙、張裕釗、沈曾植、李瑞清、孫詒經(jīng)、李文田、陶濬宣、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孫伯翔等。
碑學書法的概念
碑學,指研究考證碑刻源流、時代,鑒別碑刻拓本的種類、年代、真?zhèn)魏涂甲C識別刻石中古文字結體的一門學問,也是指崇尚碑刻書藝的書法流派。清代阮元倡導南北書派論,把妍美瀟灑的古代墨跡歸為南派“帖學”,把古拙、樸厚、粗獷的碑刻納入北派“碑學”范疇。
在有代表性的書史著作中使用的“碑學”概念,大約可歸納為三種情形:
一、專指北碑。張宗祥《書學源流論》說:“自慎伯之后,碑學日昌,能成名者,趙之謙、張裕釗、李文田三人而已!(張宗祥:《書學源流論·時異篇》,崔爾平選編、點校:《歷代書法論文選續(xù)編》,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8月,第888頁)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尊碑》篇說:“迄于咸、同,碑學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寫魏體,蓋俗尚成矣!逼涮岢鲎鸨奈宸N理由,也都是以此為出發(fā)點的。(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第756頁)沙孟!督倌甑臅鴮W》“碑學”一節(jié)特加“以魏碑為主”的副標題以限定收錄范圍。(沙孟海:《近三百年的書學》,《沙孟海論書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年6月,第52頁。)
二、北碑加篆隸。康有為《廣藝舟雙楫·體變》篇說“今學(即碑學)者,北碑、漢篆也,所得以碑為主”,(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第778頁)包括篆書。沙孟!督倌甑臅鴮W》把篆、隸分別單列,但在“碑學”一節(jié)加上副題后專門說明“通常談碑學,是包括秦篆漢隸在內的”。(沙孟海:《近三百年的書學》,《沙孟海論書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年6月,第52頁)現(xiàn)在許多著作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來使用“碑學”概念的。
三、北碑加唐碑,不包括篆隸。沙孟海《近三百年的書學》“顏字”一節(jié)里,說“就碑帖二字本義說,那末《家廟碑》、《麻姑仙壇記》等等是碑,《裴將軍》、《爭座位》等等是帖”,“本篇三、四兩章所列的碑學、帖學,又是狹義的”,(沙孟海:《近三百年的書學》,《沙孟海論書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年6月,第67-68頁)然則如果是廣義的,則唐碑也就可以包括了。有的著作就把唐碑納入其中,而把篆、隸摒于其外,如馬宗霍《書林藻鑒》卷第十二綜述中說:“嘉道以還,帖學始盛極而衰,碑學乃得以乘之……嘉道之交,可謂之唐碑期!掏H,可謂之北碑期!畬W不囿于唐、魏,而能遠仿秦篆,次宗漢分,斯則所謂豪杰之士,固將移俗而不移于俗者!(馬宗霍:《書林藻鑒》,文物出版社,1984年5月新1版,第192-193頁)
【碑派書法的特點有哪些風格】相關文章:
曹全碑的書法特點有哪些01-20
北歐巖畫的風格特點有哪些12-04
現(xiàn)代簡約風格特點有哪些12-02
膽巴碑的書寫特點有哪些特征03-28
杜牧的書法特點有哪些特征12-06
蔡襄的書法特點有哪些特征10-17
北魏書法的特點有哪些藝術特征01-25
陳道復的書法特點有哪些特征12-06
爨寶子碑的書寫特點書法筆法特征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