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基礎醫(yī)學理論《解剖學》熱點:頸 肌
頸以斜方肌前緣為界分為前后兩部,前部為頸部,后部為項部。根據頸肌的位置,將頸肌分為頸淺肌,頸前肌,頸深肌3群和頸部筋膜。以下是應屆畢業(yè)生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詳細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頸闊肌 胸鎖乳突肌 頸淺肌群 胸鎖乳突肌 起點:胸骨柄,鎖骨內側端
止點:顳骨乳突
作用:一側收縮使頭向同側側屈,兩側收縮使頭向后仰
舌骨上肌群: 二腹肌、下頜舌骨肌 、莖突舌骨肌、頦舌骨肌
頸肌
頸前肌
舌骨下肌群:肩胛舌骨肌 胸骨舌骨肌 胸骨甲狀肌 甲狀舌骨肌
頸深肌群 前斜角肌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軀干肌
軀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腹肌和會陰肌
斜方肌 背闊肌 肩胛提肌 菱形肌
斜方肌:起點:上項線、枕外隆突、項韌帶、第七頸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點:鎖骨外側1/3部分、肩峰和肩胛岡
作用: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攏,上部肌束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 肩胛骨固定,一側肌收縮使頸向同側屈、臉轉向對側,兩側同時收縮可使頭后仰
背淺肌 背闊。浩瘘c: 以腱膜起于下6個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和髂嵴后部 止點:肱骨小結節(jié)嵴
作用: 使肱骨內收、旋內和后伸 上肢上舉固定時可引體向上
一、背 肌
豎脊肌 夾肌
豎脊。浩瘘c: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 止點:向上分出
背深肌 三群肌束,沿途止于椎骨和肋骨,向上可到達顳骨的乳突
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頭,一側收縮使脊柱側屈
胸大肌 胸小肌 前鋸肌 胸大。 起點:鎖骨內側半、胸骨和第1~6肋軟骨等處 止點:肱骨大結節(jié)嵴
胸上肢肌 作用:使肩關節(jié)內收、旋內和前屈 上肢固定,可上提軀干 胸小。 起點:第3~5肋骨 止點:肩胛骨的喙突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 肩胛骨固定,可上提肋以助吸氣
二、胸肌
肋間外肌 肋間內肌 肋間最內肌
胸固有肌 肋間外。浩瘘c:肋骨下緣 止點:下一肋骨的上緣
作用:提肋助吸氣
胸骨部起自劍突后面
起點: 肋部起自下6對肋骨和肋軟骨
腰部以左、右兩個膈腳起自上2~3個腰椎
主動脈裂孔: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動脈和胸導管通過
三、膈 三個裂孔: 食管裂孔: 約在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和迷走神經通過
腔靜脈孔: 約在第8胸椎水平,有下腔靜脈通過
胸肋三角
薄弱區(qū) :
腰肋三角
作用:收縮時穹窿下降助吸氣 松弛時穹窿上升助呼氣 與腹肌同時收縮可增加腹壓
腹外斜。盒纬筛构蓽享g帶、腔隙韌帶、 作用:保護
腹股溝管皮下環(huán)和腹直肌鞘前層 腹腔臟器,
腹內斜肌 維持腹內壓
前外側群 形成腹股溝鐮(聯合腱)、 收縮時增
腹橫肌 提睪肌、腹直肌鞘前、后層 加腹壓,使
脊柱前屈、
四、腹肌 腹直肌:起點:恥骨聯合和恥骨嵴 止點:向上止于 側屈與旋轉
胸骨劍突和第5~7肋軟骨的前面 降肋助呼氣
腹直肌鞘:由腹外側壁三個扁肌的腱膜構成
后群: 腰大肌 腰方肌
【基礎醫(yī)學理論《解剖學》熱點:頸 肌】相關文章:
2017基礎醫(yī)學理論《解剖學》熱點:下肢肌09-21
2017基礎醫(yī)學理論《解剖學》考點:上肢肌09-02
2017基礎醫(yī)學理論《解剖學》考點:消化系統(tǒng)08-01
最新基礎醫(yī)學理論熱點:細胞信號轉導異常與疾病06-23
2017年骨外科學主治醫(yī)師考試熱點:鵝頸畸形10-20
2016執(zhí)業(yè)醫(yī)師基礎醫(yī)學理論:細胞分化的調控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