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識記實詞,理解詩歌內(nèi)容及主題,背誦默寫該詩。
2、過程與方法:
多讀自賞自解,感悟詩意詩人心。體會本詩敘事和抒情結合法。
(重難點)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詩人推己及人、心憂天下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情懷。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59年歲末,杜甫一家輾轉來到了成都,在西郊浣花溪荒地蓋了一所茅屋棲身。詩創(chuàng)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當時安史之亂還未平定。
二、杜甫:
唐偉大現(xiàn)實主義詩人。人稱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著有《杜工部集》,其代表作有“三吏”——《潼關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等。
三、原文譯文:
1、原文: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譯文:
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卷走我屋上多層茅草。茅草飛渡過江水灑落江邊,飛得高的掛在高高的樹梢,飛得低的飄轉沉到池塘水中。
南村一群頑童欺負我人老無力,竟然狠心這樣當面做偷竊的事。公然抱著茅草跑入竹林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喝止不住,回來后倚著手杖獨自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黑云墨色一般,秋季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了。布被(已用)多年冰冷如鐵板,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屋頂漏水,床上沒有干的`地方,雨淋茅屋好似麻線不斷。自從戰(zhàn)亂(多年)很少得到安眠,又濕又冷的長夜如何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寬敞的大屋千萬間,庇護天下貧寒的士人都喜歡!風雨中不動安穩(wěn)如大山。唉!什么時候人間才能聳現(xiàn)這么多的房屋,(到那時)即使唯我屋破受凍而死也心甘!
注釋:
、徘锔撸呵锷睢E枺╤áo):大聲吼叫。⑵三重(chóng)茅:幾層茅草。三,泛指多。
、菕炝I(juàn):掛著,掛住。罥,掛。長(cháng):高。
⑷塘坳(ào):低洼積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邊低地。
、扇棠軐γ鏋楸I賊: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忍能,忍心如此。對面,當面。為,做。
、嗜胫袢ィ哼M入竹林。⑺呼不得:喝止不住。⑻俄頃(qǐng):不久,一會兒,頃刻之間。
⑼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
、尾剪溃╭īn):布質(zhì)的被子。衾,被子。
、蠇蓛簮号P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壞了。惡臥,睡相不好。裂,使動用法,使……裂。
⑿床頭屋漏無干處:意思是,整個房子都沒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據(jù)《辭源》釋義,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開天窗,陽光便從此處照射進來!按差^屋漏”,泛指整個屋子。
、延昴_如麻:形容雨點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雨腳,雨點。
⒁喪(sāng)亂:戰(zhàn)亂,指安史之亂。
、诱礉瘢撼睗癫桓伞:斡蓮兀喝绾尾拍馨さ教炝。徹,徹曉。
、园驳茫喝绾文艿玫。廣廈(shà):寬敞的大屋。
、沾蟊樱╞ì):全部遮蓋、掩護起來。庇,遮蓋,掩護。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處是泛指貧寒的士人們。俱:都。歡顏:喜笑顏開。
、諉韬簦簳娓袊@詞,表示嘆息,相當于“唉”。
、滞回#╳ù):高聳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廣廈。見(xiàn):通“現(xiàn)”,出現(xiàn)。
、讖]: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四、詩內(nèi)容:
一段:秋風破屋,卷走茅草。二段:群童抱茅,詩人嘆息。
三段:屋漏床濕,徹夜難眠。四段:推己及人,憂國憂民。
詩意:古詩明描述了茅屋遭受風卷雨淋的情景,實言戰(zhàn)亂之堪苦。表達了詩人關心民生疾苦的寬廣胸懷和崇高理想。
詩色:
1、語言鮮明,用詞生動、準確。
韻腳-號-茅-郊-梢-坳;動詞-卷-飛渡-灑-掛罥-飄轉
2、描寫、記敘、抒情有機結合。
描寫:文句似描寫又宛如敘述(1-3段),末端抒發(fā)感懷(4段)。
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五、知識拓展:
1、通假字:見此屋--見同現(xiàn),出現(xiàn)。
2、古今義:
三重茅—三,古義:概述,表示多數(shù)。今義:數(shù)詞,表示確數(shù)。
何由徹—徹,古義:到天亮。今義:徹底。
安得廣廈—安,古義:如何。今義:安全。
向昏黑—向,古義:漸近。今義:方向。
3、一詞多義:“安得廣廈”與“安如山”—安,疑問代詞,如何;形容詞,安穩(wěn)。
4、詞類活用:
踏里裂—裂,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破裂。
風雨不動—名詞作動詞,風吹雨打
教學過程:
1、重視朗讀,可能條件下可在網(wǎng)上下載或直接使用朗讀課件作為教學欣賞。
2、學習書注,讀書必看注。
3、強調(diào)重點,考察教情學情的知識點。
4、看情況補拾拓展,因材施教,因?qū)嵤┙獭?/p>
部署作業(yè):
朗讀并默寫(重點名句),有能力的可以改編成一篇記敘文。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領會詩歌的內(nèi)涵。
2、體會詩人推已及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3、學習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二、教學設想
1、杜甫的這首借景抒情的詩,從內(nèi)容到藝術都有很高的成就,從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杜甫作為現(xiàn)實主義義詩人的偉大,而且可以從他關心人民的博大胸襟中接受詩人人道主義精神的陶染,在深入理解體味本詩和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方面,我打算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的訓練,因此本節(jié)課我考慮以“朗讀訓練”為切入點,通過加強誦讀訓練,使學生充分領會詩歌的內(nèi)涵及精髓,注重拓展延伸,促進學生從基礎性學習到研究性學習的質(zhì)的飛躍。
2、教學方法
。1)、朗讀與鑒賞相結合。
。2)、交流、合作與探究相結合。
3、教學準備:學生課前收集有關杜甫的詩及資料
4、教學用具:多媒體
5、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1、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導入新課
2、整體感知課文,領悟作者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的沉郁頓挫的.風格。
。1)、查一查下面的加點字。(見多媒體)
。2)、聽一聽錄音
。3)、教師朗讀指導,指導學生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停頓等
。4)、學生個人讀,學生對朗讀作簡單評價
。5)、學生齊讀
3、比一比(學生合作,討論交流)
。1)、結合課文注釋,疏通文義
。2)、請各用四個字概括每節(jié)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
(3)、請各用一個字概括作者當時的心情。
。4)、以作者此時的心情為感情基調(diào)朗讀,并對朗讀作評價
4、品一品(學生再讀課文,劃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寫好批注,與同學作交流并作匯報)
5、賽一賽(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實行分組背誦競賽)
6、議一議(學生合作,討論交流)
。1)結合全詩內(nèi)容,談一談你認為作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像杜甫這樣具有偉大情懷和理想的古仁人還有很多,請列舉兩個。
7、教師總結,學生再讀全詩。
8、理一理(用一句話說一說自已在這節(jié)課的收獲。)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①揣摩詩歌語言。
、诿鑼憽⒂洈、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
、圻M行朗讀訓練,品味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內(nèi)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最能體現(xiàn)出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在制定的三個學習目標中,應該以“朗讀訓練”為重點,也是難點。無論是為深入理解體味本詩,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詩歌朗讀的指導訓練。教學大綱中也要求誦讀古典詩歌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
三、教學過程
(一)導語由學生介紹作者引入。
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杜甫命名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杜甫43歲的時候,爆發(fā)了一場有名的戰(zhàn)亂,那就是?(學生回答:安史之亂。)這是一場民族大災難。當時是田園荒蕪、戰(zhàn)亂頻仍,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到處是饑餓哀號,到處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飽受了戰(zhàn)亂之苦,寫下了許多浸透著血淚的偉大詩篇。公元759年歲末,杜甫一家輾轉流浪到了成都,在親友幫助下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蓋了一所茅屋,總算暫時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堅固,兩年后的一個秋天,一場大風把茅草給卷走了,入夜又下起大雨。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淋漓中度過了一個難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百感交集,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不朽的詩篇。
釋題:題目是一種被動句式,意為茅屋被秋風吹破。歌,古詩的一種文體指鋪陳、記述。
(二)指導學生進行詩歌朗讀
指導學生整體感知,領會作者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和沉郁頓挫的.風格,局部則要求學生把握四節(jié)詩的情感分別是:痛惜、痛心、痛苦和憂國憂民。以此確定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與各節(jié)的語氣。具體做法如下:
先讓一生朗讀,并提醒學生,注意領會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學生朗讀完后,教師糾正“俄頃”、“喪亂”、“突!、“見此屋”等幾個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教師適當進行朗讀指導,強調(diào)如何深入領會詩的意境,讀出詩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來。
然后再讓學生齊讀,再讓一個同學單獨朗讀。學生讀完,教師應肯定其能根據(jù)詩歌感情的需要處理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優(yōu)點。
(三)詩歌賞析
1.檢查預習情況
解釋下列字詞:
秋高(秋深)三重茅(幾層茅草)俄頃(一會兒)漠漠(灰蒙蒙的)喪亂(戰(zhàn)亂、指安史之亂)突兀(高聳的樣子)灑(散落)罥(掛)忍能(這樣)向昏黑(漸進)衾(被子)何由徹(徹曉、到天亮)寒士(貧寒)見(同現(xiàn))
2.賞析詩歌
逐層分析,讓學生在頭腦中想像每節(jié)情景。
、抛x第一節(jié),你會想像怎樣的情景?
明確:一茅屋于秋風肆虐中,屋頂茅草被風卷走。
哪些動詞渲染了風的威力?(卷、飛、渡、灑、掛、罥、飄轉)
⑵賞析第二詩節(jié)
讀此節(jié)你會想像怎樣的情景?
明確:一群頑皮孩童當著詩人面將茅草抱走,詩人十分焦急,喊得口干舌燥也無濟于事,回來倚著拐杖獨自嘆息。
詩人此時怎樣的心情?(焦急而又無可奈何)
⑶賞析第三詩節(jié)
讀此節(jié)你會想像怎樣的情景?
明確:狂風怒吼之后秋雨大作,滿屋漏雨?汕镉瓴灰啦火埾聜不停,那床蓋了多年的被子冰冷似鐵,且又被睡覺不老實的孩子踢破,詩人在這樣濕冷的屋子里瑟瑟發(fā)抖,如何能挨到天明呢?
設計過渡問題,承上啟下: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看看第三節(jié)中,哪些詞語用得好,找出來賞析一下。
討論明確:“雨腳如麻”的“麻”字說明雨點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袄渌畦F”中的“鐵”字說明被子很陳舊,很臟很硬,長期顛沛流離,沒有時間洗,或者沒有錢買,只有一床被子,沒法拆洗;這說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杜甫曾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有些字看來很平常,揣摩起來則含義豐富,由此可見杜甫錘煉語言的功夫。
、仍O計問題轉入第四節(jié)的賞析:“長夜沾濕何由徹?”漫漫長夜,杜甫無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齊讀第四節(jié),看本段表現(xiàn)詩人怎樣情懷?
討論明確:憂國憂民詩人并沒有對自身的遭遇叫苦連天,而是跳出個人的圈子,推己及人,由眼前個人不幸想到了普天下所以的“寒士”,希望他們能擁有千萬間避風雨的“廣廈”。這是一種大胸懷,一副熱心腸!如果這一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作者表示自己受凍至死也滿足,這是一種多么高尚的情操!正是這種胸懷天下的博大襟懷,舍己為人的高尚情操,千百年來激動了無數(shù)讀者的心靈。
、勺詈蠼處熥鲫愂隹偨Y:憂國憂民的詩人,總是受到人民的愛戴和敬仰。陜西民歌中有“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這是對詩人的愛戴和敬仰。讓我們懷著對杜甫崇敬的心情,再齊讀全詩,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
四、練習設計
。ㄒ唬┰娭胁捎媚男┍磉_方式、試舉例說明?
。ǘ┲笇W生讀出詩歌的節(jié)拍、層次和韻腳。
。ㄈ┲笇W生讀出語調(diào)升降、語速快慢和語音輕重。
(四)欣賞朗誦。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夠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
2.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思想情操。
3.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
2.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有兩位偉大的詩人,一位是李白,一位是杜甫。李白因為他的個性浪漫灑脫,他的詩富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因此他被人們稱為“詩仙”。杜甫是一位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被人們稱為“詩圣”。
知道他為什么被稱為“詩圣”嗎?
(因為杜甫的大多數(shù)詩歌傳達了人民的心聲,表現(xiàn)了人們的疾苦,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因此他的詩被稱為“詩史”,而他本人也就被人們尊稱為“詩圣”。)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杜甫所寫的一首深刻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詩歌。
板書:(放課件,出示課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題目。(學生讀題目)注意,“為……所”在文言文中是一種比較固定的被動句式,表示被動的意思!懊┪轂榍镲L所破歌”意思就是“茅屋被秋風吹破了”。“歌”,是古代樂府詩的一種,寫法上比較自由靈活,形式上以五言、七言、雜言居多。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
二、講解寫作背景
弄清了題目的意思,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這首詩歌的寫作背景。
杜甫的一生可以說是很不得志的,也可以說,窮愁潦倒伴隨了詩人的一生。公元747年,杜甫來到長安,想通過考試進入仕途,實現(xiàn)他偉大的政治抱負,但唐肅宗昏庸、專橫,使他的政治抱負破產(chǎn)。
公元755年,也就是杜甫43歲那年,爆發(fā)了一場戰(zhàn)亂。你們知道是什么戰(zhàn)亂嗎?(安史之亂)(我覺得學習唐詩,了解唐朝歷史,安史之亂是應該要知道的。安史之亂:這是發(fā)生在唐朝中葉的一場叛亂。公元755年,叛將安祿山、史思明發(fā)動兵變,攻入長安,唐朝開始由盛轉衰,直到公元763年,這場戰(zhàn)亂才被平息。時間長達8年)安史之亂,使杜甫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那個時候社會的真實寫照。
公元759年歲末,杜甫棄官西行,帶著一家老小,來到了四川成都。一年后,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在成都郊區(qū)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暫時安定了下來,結束了他那顛沛流離的生活。不料到了第二年的八月的一天,大風怒號,卷走了茅屋頂上的'茅草,接著又下起了大雨,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交加中度過了一個難眠之夜,因此詩人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
下面我們先聽錄音,請注意藝術家是怎樣朗讀這首詩的,等會兒我們也要學著朗讀。(放課件,錄音朗讀)
現(xiàn)在同學們也學著讀一讀。(讀書,檢查范讀)
三、文本分析
這首詩一共分為四節(jié),我們先請一個同學讀一讀詩歌的第一節(jié)。
問:我們剛才讀了第一節(jié),你們看看第一節(jié)寫了哪兩個事物?(比如說,第一個是秋風,那么第二個是什么?)(茅草)
問:我們再來看看,詩人是怎樣描寫茅草的?(注意詩中的動詞啊,看看詩人用了哪些動詞?)(學生分析,討論)
師:對的,詩人就是這樣寫秋風,寫茅草的。“卷”、“飛”、“渡”、“灑”、“掛罥”、“飄轉”,一個接一個的動詞,組成了一幅幅清晰的圖畫,緊緊地牽動著詩人的視線,撥動著詩人的心弦。詩人通過描寫把這一幕幕慘境,真實地“拍攝”了下來。風戲人,風弄草,何等無情;人看屋,人看草,何等無奈!
問:講解了這一節(jié),我想請同學們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本節(jié)詩的內(nèi)容。允許同學先討論一下。(秋風破屋、風卷茅草……等)
(出示課件:風卷茅草)
問:這一節(jié)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概括一下。我提供幾個詞,你們選一選。(提示選擇:急、惜、悲、慘、憂。)請說出理由。(擔憂、焦急、痛惜等)
(出示課件:痛惜)
師:將第一節(jié)詩大聲齊讀一遍。
學習第二節(jié)。
(過渡語:茅屋被秋風吹破了,茅草有的被吹過了浣花溪,有的被掛在了高高的樹梢,有的沉入了塘坳,難道就沒有飄在地上可以撿回來的嗎?我們來一起看看詩歌的第二節(jié)。我也想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
(老師提醒:這一節(jié)中,老無力、忍能、公然、呼不得等字要重讀。嘆息這個詞,要讀出詩人的那種無奈嘆息的感情。請再讀一讀這一節(jié))
問:下面也請同學們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本節(jié)詩的內(nèi)容。大家討論一下。(點人回答,教師注意點評,也可以請學生進行點評)(群童抱茅、倚杖嘆息等)
(出示課件:群童抱茅)
問:茅草被卷走了,如果將掉在地上的茅草撿起來,多少還可以修理一下茅屋。可是,這時卻跑來一群孩子把草抱走了,無論詩人怎樣的喊叫也沒有用。文中詩人用了一句話描寫了自己當時的心態(tài)!皻w來倚杖自嘆息”,我們來分析一下詩中的這個“嘆息”,他“嘆息”什么呢?
師:詩人一嘆自己命苦,茅屋被秋風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辦呢?二嘆自己年老力衰,沒法將茅草揀回來。三嘆自己的周圍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貧苦的人,雖然是一些不值錢的茅草,但是落地之后還是有人在風雨之中抱走了它。四嘆這些孩童也是生活所迫,迫不得已而為之。這一個“嘆”字真是寫盡了詩人內(nèi)心的凄苦、凄涼。
問:在這一節(jié)中,詩人稱這些抱走茅草的孩童為“盜賊”,你認為妥當嗎?
(學生討論、發(fā)言,注意點撥;出示課件《又呈吳郎》:“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總結: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吧,看看是不是有助于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杜甫曾經(jīng)離開過草堂,他把草堂暫時交給一個姓吳的親戚住。原先,杜甫住在草堂,他家西邊的鄰居是一個孤苦伶仃的老婦人,老婦人因為窮困就經(jīng)常來草堂打棗充饑。杜甫走后,姓吳的親戚為了防止老婦人過來打棗,卻筑起了一道籬笆。這一下,老婦人生活沒著落了,就托人帶口信給杜甫。杜甫聽說后,就寫了一首詩給姓吳的親戚,其中有這樣幾句,“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币馑际钦f,老婦人也是窮得沒有辦法才來打棗吃,如果不是因為“困窮”又怎么可能到這個樣子呢?所以我原先是任她來打棗的。希望你也這樣做。那么,在本節(jié)詩中,詩人稱孩童為“盜賊”,也不過是一時氣急的話,并不是真的說這些孩童是盜賊,也就應了詩中的一句話“不為困窮寧有此”。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當時因為戰(zhàn)禍連連,人民已經(jīng)是窮困不堪了,“路有凍死骨”是經(jīng)常能看到的現(xiàn)象。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也才有后面杜甫推己及人的高尚的政治理想。
全班同學齊讀第二節(jié)。
學習第三節(jié)。
(過渡語:茅草沒了,屋破了,詩人這個時候最擔心什么呢?(下雨)看看第三節(jié),詩人杜甫正碰上了這樣的遭遇!拔萋┢赀B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真是禍不單行啊!老師范讀第三節(jié)。注意,“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這兩句朗讀的重音應該落在“云墨色”和“向昏黑”上)
師:對的,這一夜詩人是徹夜未眠。為什么?睡不好。為什么睡不好?“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蓋著舊被子,孩子又把舊被子踏破了,又怎么睡得好呢?我們現(xiàn)在生活都很幸福了,估計同學們可能沒有這樣的體會,我是有這樣的體會的。被子如果時間蓋長了,就會變得又硬又冰,睡覺就會睡不好,正因為這樣,所以小孩子才把舊被子踏破了。由這兩句詩,我們可以想象得到詩人當時已經(jīng)困窮到什么地步了。
問:接下來我想提一個小問題:聯(lián)系到我上面講的安史之亂,你們想一想,這一節(jié)詩中所講的“喪亂”是指什么?“長夜”這個詞有沒有雙關的意思?(學生討論,教師注意點評)
師:“喪”在這里指的是家庭的不幸,“亂”在這里就是指的“安史之亂”,一個“安史之亂”不僅使唐朝由強盛走向了衰亡,而且給人民帶了多大的痛苦,多大的不幸啊!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流離失所,這樣的長夜何時是一個盡頭!所以這里的“長夜”不妨理解為既指眼前難眠的長夜,也指戰(zhàn)亂的生活沒有一個盡頭。
問:如果說,在第一節(jié)詩中,因為風吹破了茅草屋,詩人的心情是“憂”,是“著急”,是“痛惜”,在第二節(jié)詩中,詩人是“嘆”,是“無奈”。那么,這節(jié)詩中詩人的心情又是怎樣的?也請同學們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說說。(教師也說幾個詞,供學生選擇。選擇:慘、愁、苦、憐、悲,學生討論,出示課件:憂傷)(憂傷、悲苦、凄苦等)
全班齊讀第三節(jié)。
學習第四節(jié)。
(過渡語:別林斯基曾說:“任何一個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庇蓚人的艱苦處境聯(lián)想到其他人的類似處境,這就是偉大的杜甫,這就是杜甫草堂流芳千古的原因。詩人又是怎樣表達這份感情的呢?我們來欣賞最后一部分,請先讀一讀這一節(jié))
問:請仍然用四個字概括本節(jié)內(nèi)容。(大庇天下、廣廈萬間、企盼廣廈等)(出示課件:企盼廣廈)
師:“企盼廣廈”是詩人的一個美好愿望。“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錚錚壯語,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懷。這讓我想到了曾經(jīng)在陜西流傳的一首民歌,其中有這樣兩句:“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倍鸥@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千百年來一直震撼著讀者的心靈。這正如當代詩人郭沫若題成都杜甫草堂所說:
(出示課件)“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請齊讀這一節(jié)。
四、結束講授
(過渡語:這首詩,我們已經(jīng)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地講解完了,我們最后全班齊讀一遍,整體感知一下詩人當時的情景和思想感情。在讀的過程中,注意老師提醒的一些該重讀的字詞)
總結:詩為事作,屋因人傳,如今成都杜甫草堂花海燦爛,草堂的浣花溪邊也是一排排平房鱗次櫛比,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詩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已得以實現(xiàn)。如果詩人在天有靈,我想他定會感到欣慰了。出示課件:
草堂留后世,
詩圣著千秋。
這是朱德參觀杜甫草堂后題的一副對聯(lián)。我們來一起讀一讀。
最后給同學們布置一個練習。請試著把這首詩背下來,并完成課后練習一。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5
一、導入新課
1、欣賞“杜甫草堂”視頻
2、走進作者
。1)學生介紹杜甫
。2)屏幕展示“名人風采”,學生齊誦
3、出示背景鏈接,學生朗讀
二、閱讀三部曲
。ㄒ唬、聽讀篇
1、播放范讀錄音
要求:注意字音;把握感情基調(diào);注意節(jié)奏、重音、語速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
3、指名讀,師生評價
4、齊誦
。ǘ、解讀篇
1、示范解讀第一小節(jié)
a、這就是一個精彩的畫面,請你用最生動的文字來描述,并將其凝煉成四字小標題。
b、將詩人的心理活動或思想感情凝煉成一個字。
。1)學生小組間交流
。2)成果驗收,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怒風灑茅急
用“急”的情感讀第一小節(jié)
2、自學提示
a、請你用最生動的文字來描述每一個小節(jié)的內(nèi)容,并將其凝煉成四字小標題。
b、將詩人的心理活動或思想感情凝煉成一個字。
C、學習過程中你有什么困惑或疑問,提出來
(1)學生分三大組交流討論,每組完成一小節(jié)
(2)代表發(fā)言,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完善板書
群童盜茅嘆
漏雨難眠悲
渴望廣廈憂
(3)解答學生疑問
。ㄈ、品讀篇
用“掘詞法”品讀,即挖掘詩中的關鍵詞,充分展現(xiàn)詩歌的節(jié)奏感與韻律美
1、大屏幕展示示例:例如“怒號”一詞要重讀,以表現(xiàn)風的猛烈和無情;“老無力”一詞應讀得緩慢、低沉,表現(xiàn)作者的無力、年邁、悲痛……
2、學生用“掘詞法”品讀,教師評價
3、我是“杜甫”,我來讀!
學生自讀后分小節(jié)朗讀展示。
三、雨夜聽心
一首詩就是一顆心,它載著一千多年前作者的心聲飄到我們的耳畔,讓我們聽到了一顆()的心的吶喊。
憂國憂民、推己及人(完善板書)
四、千古絕“暢”
假如你能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唐朝,你會對杜甫說些什么呢?
。ù谁h(huán)節(jié)由于時間關系留作課下作業(yè))
粗淺點評: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杜甫的佳作,也是中學古詩文教學中的`名篇。本課教學教師遵循“整體——局部——整體”的教學思路,課堂教學流程設計清晰流暢。主體部分“閱讀三部曲”的設計由聽讀、解讀到品讀,步步深入,真正體現(xiàn)了古詩文教學“以讀促教”的教學理念。
古詩語言精美生動,教學時不能串講支解。教師有效利用誦讀、想象等手段,有導學有自學,讓學生通過朗讀自悟,入境入境,從而領悟詩意,體驗詩情,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
讀,在古詩文教學中有重要的地位,讀是理解感悟的基礎,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在創(chuàng)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意境,重新煥發(fā)了古詩文的生命活力。
古詩教學課堂要讓學生思緒飛揚,真情涌動,閃現(xiàn)自己的真知灼見,就應該讓學生積極思考,在初步的整體感知階段發(fā)揮想象,結合自己的審美體驗說出自己的感受,深入品味詩句,理解詩文的內(nèi)容,真正實現(xiàn)和詩文對話。這在本節(jié)課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相交流的活動過程,此間教師的評價引導作用不可小覷,那些看似信手拈來的只言片語卻可以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推波助瀾。八年級的學生,從認知的特點來看愛問好動、求知欲強,想象力豐富,對學習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對直觀的事物感知較強,是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階段,他們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現(xiàn),本課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采取讓學生自己感受、大膽想象、進行小組間的討論和交流、利用課件、自主探索等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
另外,“課本無非是個例子”,是教學的例子,是課程創(chuàng)生和開發(fā)的過程。教師傳授學生品讀詩句的方法——掘詞法,定對學生大有裨益。不過我想,如果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配合圈點批注的方法,效果一定會更好。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朗誦詩歌并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2、品析詩歌語言,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語言風格,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文語言
初步的鑒賞能力。
。、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博大胸懷。
教學重點:
反復吟誦,把握詩歌內(nèi)容,理解詩人情感,并把這種理解反饋到誦讀中
教學難點:
對詩人憂國憂民思想的理解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背古詩《春望》導入課題,
。≒PT出示課題)
二、詩歌學法指導
問:學習古詩我們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
1、析詩題
2、知作者
3、想畫面(故事)
4、品語言
5、悟情感
三、分析詩題、簡介作者
1、簡介作者
2、解析詩題:
。ò鍟n題)
(1)“為”的讀音,(2)“為-----所”被動句式(3)歌行體
歌行體,它的特點是不講究格律,任由詩人創(chuàng)作興致所至,抒發(fā)感情,句數(shù)多少
不限,可以說是句式整齊的“自由體”詩。
(4)從詩題看,這首詩寫了什么事?你覺得作者會抒發(fā)什么感情?
四、初讀,知內(nèi)容。
過渡:帶著這些猜測,讓我們來讀這首詩——
1、師范讀,生畫出朗讀節(jié)奏,并注意把握重音和停頓
2、學生試讀:(正音,糾正朗讀中的'問題)
思考:你讀到了什么,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秋風破屋的不幸)
你能不能用幾個詞或短句概括詩人都遭遇了那些不幸嗎?
例秋風破茅屋
指導歸納:秋風破茅屋
群童抱茅去
喪亂長夜苦
五、默讀,想畫面。(配樂)
過渡:很好。那么大家能把剛才概括的內(nèi)容描述出來嗎?
在前三節(ji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節(jié)讀一讀,
邊讀邊想象,然后描述出在你大腦里浮現(xiàn)的畫面
例:略(PPT)
六、自讀,品語言。
過渡:之所以能在我們的大腦里浮現(xiàn)出一個個畫面,那是因為詩中那些生動傳神的
詞,然我們一起來欣賞他們——
1、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很精彩的字、詞、句進行賞析。并在班內(nèi)交流
2、對比閱讀:
卷我屋上三重茅
吹我屋上三重茅
。ā叭笔翘摂(shù),“幾”的意思,那你認為在這里究竟表示多還是少,為什么?)
布衾多年冷似鐵
布衾多年冷似冰
七、品讀,悟情感。
(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過渡:這些詞語,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作者所遭遇的不幸,那么,作者寫這些不幸
遭遇的目的是什么呢?讓我們結合背景來體會詩人的情感——
1、了解背景:(這首詩那個詞暗示了時代背景?)
(PPT出示背景資料)
2、詩人寫這首詩僅僅是為了發(fā)泄因秋風破屋的不幸而產(chǎn)生的不滿嗎?
3、換位思考:假如你有同樣的處境:如5·12地震,地震家里房屋受損的舉手!
面對當時情景,你想到些什么?(——引導理解“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八、“杜甫很忙”之我見。
一度時期,人們很喜歡看穿越劇,也向往穿越。因此就有人想起了“詩圣”杜甫,
現(xiàn)在的杜甫在忙什么呢,請看——“杜甫很忙”
。ㄒ环譃槎磫栴}:放松,調(diào)侃,對傳統(tǒng)文化的捍衛(wèi)。)
1、看漫畫,說看法
2、填詩句:
九、小結
(記一記)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
——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一年到頭,都為老百姓發(fā)愁、嘆息,想到他們的苦難,心里象火燒似的焦急。)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韓愈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陸游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05-22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設計(精選14篇)05-11
《小河的歌》教學設計07-29
對韻歌教學設計02-12
數(shù)字歌教學設計05-24
《胡說歌》教學設計08-06
潑水歌教學設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