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曉》 小學二年級教學設計
師:假如你們是詩人,你們會怎么想呢?
生(自言自語):我才不當詩人,當詩人太苦、太累了!
。ㄩ_始老師的臉色有點不好看,但不一會兒又面帶微笑。)
師:同學們,當詩人真的就那么不好嗎?(這時,教室里議論紛紛)
師:同學們,這個問題我們暫時不議它,我相信等學完這首古詩,大家一定會得出一個較滿意的答案。(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又繼續(xù)認真地學習課文)
師:下面請同學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看一段錄像,想想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怎樣的春天景色?
。ㄤ浵駝偡磐,全班同學頓時贊嘆起來:“春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師:這么美的詩,同學們想讀一讀嗎?
生:想。ㄍ瑢W都搖頭晃腦地讀了起來。)
師:是啊,短短的幾行詩,就寫出了這么美的春天景色,你們說,詩人棒嗎?
生(異口同聲):真是太棒了!
師:對剛才自言自語的同學說:“你剛才讀得這么好,現(xiàn)在還覺得當詩人累嗎? ”
。莻同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師:同學們,你們說呢?
生:我長大后要寫很多很多的詩,把我所看到的美麗景色都寫下來。
生:我太想當詩人了!
新基礎教育理論認為課堂教學是多種動態(tài)因素的組合,是多方位的信息交流過程,無論教師備課多么認真,課堂上總免不了會出現(xiàn)些預料不到的突發(fā)事件。這些事件處理得怎樣,往往決定著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甚至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聽了那位教師的課,我覺得那位教師課堂上對突發(fā)事件運用的恰當,當那位同學突然冒出這么一句話:“我才不當詩人,當詩人太苦、太累了!”老師迅速作出反應,他沒有當面批評這位同學,也沒有把這個問題無止境地展開討論,而是巧妙地抓住這個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繼續(xù)轉移到教學認識活動上來。待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陶醉于詩中所描繪的美麗景色時,再回到原來的問題上來,此時,已是水到渠成,問題也迎刃而解。
【《春曉》 小學二年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春曉》經(jīng)典教學設計08-15
《春曉》教學設計07-17
小學語文《春曉》教學設計范文08-21
有關《春曉》的教學設計07-19
關于春曉的教學設計11-02
《春曉》教學設計范文08-19
《春曉》優(yōu)秀課時教學設計10-03
《春曉》與《村居》教學設計范文09-26
有關春曉的優(yōu)質教學設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