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洲精品在线观看,窝窝影院午夜看片,久久国产成人午夜av影院宅,午夜91,免费国产人成网站,ts在线视频,欧美激情在线一区

教學設計

六年級數(shù)學“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

時間:2025-05-10 10:36:3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精選8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shù)學“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精選8篇)

  六年級數(shù)學“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體會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理解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思路,能利用按比例分配解決實際問題。

  3.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關注培養(yǎng)學生主動的探索意識、靈活思維過程中形成積極學習情感。

  二、制定依據(jù):

  1、內容分析:《比的應用——按比例分配》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二冊P61—64頁內容,是學生理解分數(shù)與比的聯(lián)系,已掌握了“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于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是平均分的發(fā)展,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以后學習比的知識奠定基礎

  2、學生實際:

  本節(jié)課的學習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據(jù)教師平時對學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本班學生活潑好動,思維靈活,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2)學生已經(jīng)熟練理解分數(shù)與比的聯(lián)系,已掌握了“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

 。3)學生對生活中隱含數(shù)學問題的事件興趣濃厚;

 。4)學校調整了清潔區(qū)和本班有三個學生代表學校參加縣運動會,并取得了較好成績的實際和經(jīng)歷,為教學創(chuàng)造了素材

  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設計理念:

  1、聯(lián)系生活,注重其應用性,真正體現(xiàn)“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

  2、張揚個性,鼓勵解題方法的多樣化。也就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時注重引導學生討論和辯論,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思考問題。

  3、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生活的宗旨。

  (1)自主學習策略: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隱藏在日歷中的數(shù)學問題,促進思維的深層次加工和提高課堂參與度;

 。2)游戲激趣策略:通過猜球和分乒乓球拍的游戲,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創(chuàng)設寬松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維持學生學習的動機;

 。3)情境遷移策略:在完成課標要求的基礎上,通過設置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的問題情境,鞏固提高學生運用方程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六年級數(shù)學“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課本第63頁例2;練一練;《作業(yè)本》第28頁。

  教學目標:

  進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鞏固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并能應用按比例分配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在連比中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與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連比(三部分比)的意義與分數(shù)應用題的關系

  教學關鍵:

  理解連比(三部分比)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你可以想到什么?

  (1)某班男、女生人數(shù)比是5∶4;

  (2)柳樹、楊樹棵數(shù)比是1∶6;

  (3)科技書和故事書比是5∶4。

  2、練習:

  (1)學校有故事書80本,故事書和科技書的本數(shù)之比是2∶3,科技書有多少本?

  (2)改編1題中的故事書80本為科技書有80本。

  分析:每題有多種不同的'解法,想想你能列出幾種不同的解法?

  二、新授

  1、出示例2:一種混凝土,由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3∶5拌制而成。要配制這種混凝土6000千克,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1)想:2∶3∶5叫做水泥、沙子和石子這三種量的連比。意思是這種混凝土里水泥占2份,沙子占3份,石子占5份。

  (2)學生嘗試解答。

  (3)反饋、講評。

  2、試一試:一種青銅,內含銅88份,錫10份,鋅2份。要煉制這種青銅400噸,需要銅、錫、鋅各多少噸?

  3、補充: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24厘米,長、寬、高的比是3∶2∶1,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三、練一練。P64。

  四、課堂小結。

  這堂課與上堂課有什么不同嗎?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yè)本》第28頁。

  六年級數(shù)學“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在學完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后進行的,主要引導學生應用比的意義解答有關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本節(jié)內容是平均分的延伸,跟分數(shù)乘法有密切聯(lián)系,也是學習第十二冊教材比例的基礎。

  2、本節(jié)內容設計比較靈活,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的方法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學情分析

  1、經(jīng)課前了解學生對于比的意義理解得比較透徹,也非常理解、喜歡比的多種表現(xiàn)方法,而分東西時他們都喜歡用平均分,認為平均分最合理,也非常喜歡幫助別人分東西。

  2、小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較強,凡事都喜歡刨根問底,喜歡挑戰(zhàn)各種難題,所以本人設計了由平均分向按一定比分配的策略,讓他們的認知由平衡向不平衡發(fā)展。并一步步引導他們運用舊知識解決新知識,最終真正學到知識。

  3、學生可能會認為為什么平均分分東西會不公平,為什么要按一定的比分才合理。

  教學目標

  1、在合作探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使學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分配的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正確理解按比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六年級數(shù)學“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 篇4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1頁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義,能正確運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2.通過實際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從而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實際問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

  能正確運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數(shù)學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教師:幾個同學湊錢批發(fā)文具,我們來看看他們拿出了多少錢,買了哪些東西,該怎樣分?

  (實物投影出示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實例)

  1.李蕓和張倩各拿出8元錢,一共買了10支水彩筆。

  教師:他倆該怎么分這些筆?(學生回答后,老師及時作出評價,板書平均分)

  2.陳紅拿出6元,趙青拿出4元,一共買了15本同樣的筆記本。

  教師:這兒還有兩個同學也批發(fā)了一些文具,(指導學生讀題)這兩個同學買的筆記本也是平均分嗎?如果不平均分,那該如何分?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你們認為怎樣分比較合理?為什么?

  (1)小組討論分法,并闡明理由。

  (2)反饋學生的分法。

  (3)交流:你們認為可以怎樣分?

  二、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比較兩種分法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教師:把10支水彩筆平均分給兩個同學,實際就是按幾比幾的比率來分的?(按1:1來分的)

  根據(jù)出錢多少把筆記本按3∶2分,這是什么分法?(按比例分配)

  教師指出:像這樣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書課題:按比例分配)

  從分配的比率可以看出,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按比例分配是平均分的發(fā)展。

  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需要把某一樣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比如:

  (實物投影出示物品配料標簽)

  某配方奶粉調配時,奶粉和水的比為1∶7,按照這個調配建議,我們在沖奶粉時能平均放奶粉和水嗎?

  市場上出售一種5升裝的混合油,其中橄欖油與花生油的比是1∶1,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分裝方法?這5升油中,花生油有多少升?

  教師: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遇見這樣的例子?介紹給大家聽聽。(學生舉例)

  三、獨立思考,計算交流

  教師:同學們理解了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那按照一定的比例,我們又該如何進行分配呢?大家開動腦筋,幫助陳紅和趙青分一下筆記本,看看誰分配得最合理,分配的方法最容易操作!

  學生獨立思考、計算,教師巡視指導,反饋學生做法,集體分析解法。

  方法1:化簡比:6∶4=3∶2

  根據(jù)已有知識,用方程解。先求出每份是多少本,再分別求出兩人應分的本數(shù)。

  方法2:總份數(shù):3+2=5

  陳紅應分的本數(shù):15×35=9(本)

  趙青應分的本數(shù):15×25=6(本)

  教師:還有其他解法嗎?(學生交流解法,并說明解題思路。通過評價,鼓勵學生用多元化的策略來解決問題)

  教師:同學們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真棒!可是你們如何證明自己的解法是正確的?(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檢驗)

  四、交流總結,優(yōu)化算法

  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你學得愉快嗎?你有什么收獲?(指名說一說)

  在這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由于有了前面的學習,這里通過總結、評價,讓學生在建構知識中學會優(yōu)化,在交流中學會總結)

  五、作業(yè)

  1.小組合作,解決第74頁課堂活動第1題。

  2.做練習十六第1、2題。

  解決問題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2頁例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義,能合理、靈活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問題。

  2.通過自主思考、小組討論等形式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并在自己的內省過程中感悟到按比例分配這種方法的優(yōu)勢。

  【教學重、難點】

  提高學生運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填空。

  (1)小明家養(yǎng)了35只雞,公雞和母雞的只數(shù)比是3∶4,公雞()只,母雞()只。

  (2)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國與其他國家擁有丹頂鶴只數(shù)的比是1∶3,2001年全世界大約有2000只丹頂鶴,我國有()只。其他國家有()只。

  (3)農(nóng)業(yè)專業(yè)戶計劃在承包的28公頃地里種植水稻和玉米,種植的面積比是4∶1。水稻種了()公頃,玉米種了()公頃。

  學生回答反饋:說說怎樣思考,集體評價。

  2.引入談話:怎樣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問題?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決?

  二、揭題,學習新知

  1.在建筑業(yè)中很多地方也用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2.走進建設現(xiàn)場。(出示例5圖)

  教師:從圖中你獲取了什么信息?(學生交流獲取的信息)一堆混凝土中沙子有100千克,石子有60千克,水泥有240千克。要配制180噸這樣的混凝土,需要沙子、石子、水泥各多少噸?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這道題與前面所做的題有什么區(qū)別?

  這個問題中你看出要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來分?

  3.學生討論后嘗試獨立解題。完成后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提出引導性問題:

  (1)這種混凝土要按照沙子、石子、水泥所需重量的比去分配,這三種材料的比你是在哪兒找到的?

  (2)找到三種材料的連比后,為了方便計算,你應該先做什么?

  (3)怎樣計算沙子、石子、水泥各占混凝土的幾分之幾?

  三、鞏固拓展,應用知識

  1.教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計算,知道混凝土中沙子、石子、水泥的比為5∶3∶12,F(xiàn)有一堆總重為40噸的混凝土,經(jīng)現(xiàn)場測量,水泥有20噸,沙子有12噸,石子有8噸。這堆混凝土符合配比嗎?如果由你負責監(jiān)理,你將如何處理?

  2.一個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shù)比是3∶2∶1。這三個角的度數(shù)分別是多少度?這是一個什么三角形?

  教師:學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且還能幫助我們更全面地分析問題。

  四、課堂活動

  分組配制果汁。(分小組準備好蜂蜜,橘子汁和水以及量具,每個小組配制280毫升果汁,配制完成后,進行組間交流:按什么樣的比例配制的,互相品嘗,推出口感最好的果汁配方)

  活動結束后,師生共同評價小結。

  五、回顧總結

  教師:想一想,今天的知識與昨天的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樣找到幾個量的比的?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什么新的收獲?

  六、作業(yè)

  練習十六第3、4題。

  六年級數(shù)學“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問題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及解答方法。

  3.掌握解題關鍵:根據(jù)比算出總份數(shù)及各部分量占總數(shù)量的幾分之幾。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按比例分配問題的意義。

  2.掌握怎樣根據(jù)比算出總份數(shù)及各部分量占總數(shù)量的幾分之幾的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復習比的有關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

  已知六年級1班男生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的比是3∶4。

  男生人數(shù)與全班人數(shù)的比是()∶()。

  女生人數(shù)與全班人數(shù)的比是()∶()。

  2.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課題。

  (1)媽媽有10塊糖,平均分給哥哥和弟弟。每人可以得到幾塊糖?(每人可分到5塊糖。)

  提問:媽媽是怎樣分的?(平均分)

  (2)如果媽媽分給弟弟6塊,分給哥哥4塊,弟弟和哥哥糖數(shù)的比是多少?(弟弟和哥哥糖數(shù)的比是3∶2。)

  提問: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

  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并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們想知道還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嗎?好,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有關分配的問題。

  (二)學習新課

  1.講解例2。

  例2一個農(nóng)場計劃在100公頃的地里種大豆和玉米,播種面積的比是3∶2。兩種作物各播種多少公頃?

  (1)這道題是一道分配問題的應用題,想一想:分誰?按照什么分?求的是什么?

  (2)分析思考:看到播種大豆和玉米面積的比是3∶2這句話你想到了哪些倍數(shù)關系?小組討論。

 、苡衩椎拿娣e與播種總面積的比是2∶5,玉米面積是播種面積的

  各小組選代表匯報,教師提前把學生要匯報的內容制成活動投影片,逐步出現(xiàn)。

  (3)解答例2。

 、僭囋嚳矗媚銓W過的知識來解答例2,并在學習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②說說你是怎樣做的?

  方法a:3+2=5

  播種大豆的面積10053=60(公頃)

  播種玉米的面積10052=40(公頃)

  方法b:總面積平均分成的份數(shù)為

  3+2=5

 、郾容^一下這幾種方法中哪種方法更好一些?為什么?(第二種方法好,好想好算。)

  說說這種方法的思路?(播種大豆和玉米面積的比是3∶2,就是說,在100公頃的地里,大豆地占3份,玉米地占2份,一共是5份,也就

  (4)這道題做得對不對?如何進行檢驗?請你檢驗一下同組同學做得對不對?(可以把求得的大豆和玉米的總面積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播種的總面積;蛘呖梢园亚蟮玫拇蠖购陀衩讓懗杀鹊男问,看化簡后是不是等于3∶2。)

  2.練習:第62頁中的做一做(1)。

  六一班和六二班訂《少年科學》的人數(shù)比是3∶4,兩個班共訂了49份。兩個班各訂了多少份?

  (1)弄懂題意。

  (2)提問:這道題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進行分配?(這道題分配的是49份報紙,按照3∶4的比例分給六一班和六二班。)

  (3)獨立完成。組員之間互相檢驗。

  3.學習例3。

  例3學校把栽280棵樹的任務,按照六年級三個班的人數(shù)分配給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個班各應栽樹多少棵?

  (1)小組討論:這道題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來分配?(分配的是280棵樹,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數(shù)的比來分配。)

  (2)提問:根據(jù)一班、二班、三班人數(shù)怎樣算出各班栽的棵數(shù)占總棵數(shù)的幾分之幾?

  (3)請你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偃齻班的總人數(shù):

  47+45+48=140(人)

 、谝话鄳缘目脭(shù):

  ③二班應栽的棵數(shù):

 、苋鄳缘目脭(shù):

  答:一班、二班、三班分別栽樹94棵、90棵、96棵。

  (4)同組同學互相檢驗。

  4.練習:第62頁中的做一做(2)。

  一種什錦糖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照3∶5∶2混合成的。要配制這樣的水果糖50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和酥糖各多少千克?

  (1)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2)同組同學互相檢驗。

  (三)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板書課題:按比例分配應用題)想想看這種應用題有什么特點?(已知總數(shù)量和部分量的比,求部分量是多少。)解答這種應用題怎樣想?(把一個總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就要先求出總份數(shù),再看各部分量占總數(shù)量的.幾分之幾,接著就可以求出各部分量。)

  回到準備題,問:平均分按幾比幾分配的?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指出平均分應用題是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的一種特殊情況。

  (四)鞏固反饋

  1.填空練習:

 、侔35千克蘋果平均分成7份,每份()千克,2份()千克,5份是()千克。

  2.專業(yè)戶王大伯共養(yǎng)雞和鴨2100只。雞和鴨只數(shù)的比是4∶3。王大伯各養(yǎng)了多少只雞和鴨?

  3.第62頁的做一做(3)。

  一個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比是3∶5∶4,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36厘米。三條邊的長度分別是多少厘米?

  與練習題2有什么區(qū)別?

  如果求它的最短邊、最長邊怎么求?

  4.判斷練習:(正確舉,錯誤舉)

  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0分米,長與寬的比是3∶2,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分米?

  (五)布置作業(yè)

  第63頁第1,2,3,4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復習分為兩部分:首先是復習比的有關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接著通過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的題目為學習新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提出課題。學習新課部分中,例2、例3的教學有扶有放,例2側重于引導、講解;例3則是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之后獨立完成,最后說說怎么想的,從而掌握解題關鍵。鞏固反饋部分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第4題是學生很容易錯的一道題,所以采用了判斷的方法,指出易錯的地方,引起學生注意。

  本節(jié)課采用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活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年級數(shù)學“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ㄒ唬┨羁

  已知六年級1班男生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的比是3∶2.

  1.男生人數(shù)是女生人數(shù)的()

  2.女生人數(shù)是男生人數(shù)的(),女生人數(shù)和男生人數(shù)的.比是().

  3.男生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男生人數(shù)和全班人數(shù)的比是().

  4.全班人數(shù)是男生人數(shù)的(),全班人數(shù)和男生人數(shù)的比是().

  5.女生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女生人數(shù)和全班人數(shù)的比是().

  6.全班人數(shù)是女生人數(shù)的(),全班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的比是().

 。ǘ┛诖饝妙}

  六年級(1)班和二年級(1)班共同承擔了面積為100平方米的衛(wèi)生區(qū)保潔任務,平均每個班的保潔區(qū)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師提問

  這是一道分配問題,分誰?(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級學生和二年級學生承擔同樣多的衛(wèi)生區(qū)保潔任務,合理嗎?

  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

  3.談話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們想知道還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嗎?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分配問題.(板書:分配)

  二、講授新課

 。ㄒ唬┌褟土曨}2增加條件如果按3∶2分配,兩個班的保潔區(qū)各是多少平方米?

 。ǘ┙處熖釂

  1.分誰?(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兩個班的保潔區(qū)各是多少平方米?)

  六年級數(shù)學“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西師版實驗教材六年級上54頁例1。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義,能運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2、逐步培養(yǎng)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有一次,熊大和熊二來到水果店,它們各出了10元,買回8個蘋果,它們商量著平分這八個蘋果。熊大和熊二可高興了。

  師:孩子們想想它們這樣分合理嗎?為什么?

  生:它們給的錢一樣多。

  師:看來分蘋果時關注的是它們出的錢。誰能告訴我,它們給出的錢的比是。

  生:它們給出的`錢的比是1:1。

  師:那它們分得蘋果的比也是

  師:證明它們分得蘋果個數(shù)的比與它們出的錢的比是(一樣的)。

  2、接著,請看:

  后來,它倆又來到文具店,文具店正在搞優(yōu)惠活動,于是熊大拿出6元,熊二拿出4元,它們合起來買了15個筆記本,熊二說咱倆又平分吧!熊大瞪大了雙眼。孩子們猜猜,熊大會怎么說?

  生:它倆感情好,不會計較!

  師:你真是一個懂禮貌的孩子,會照顧弟弟妹妹,能禮讓別人。

  生:這樣分不公平。

  師:那我們怎樣分才合理呢?今天就來研究合理分配內容之按比例分配。(板書:按比例分配)

  生答:多出錢要多分,少出錢要少分。

  師:看來我們也要關注它們出的錢。

  師:那它們分得本子個數(shù)的比與錢的比有什么關系呢?

  生答:錢的比就是分得本子的比。

  師:那我們能據(jù)它們的關系解決剛才的這個問題嗎?

 、偕〗M討論分法,并闡明理由。

 、诜答亴W生的分法。

 、鄢樾〗M上臺板演,并解釋步驟。

  ④師:同意嗎?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4、師:剛才呀同學都開動了腦筋。一共想出了3種方法,那么哪一種才是我們今天學的按比例分配呢?

  5、怎樣檢驗解答的結果是否正確呢?

  可以用兩種方法檢驗:

 、侔亚蟮玫男艽蠛托芏值降谋緮(shù)相加,看是否等于15本筆記本。

 、诎亚蟮玫男艽蠛托芏值降腻X數(shù)寫成比并化簡,看是否等于3:2.

  6、同學們經(jīng)過了剛才的計算,那想一想:什么叫按比例分配呢?(課件:什么叫按比例分配)

  7、生: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8、師:(課件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齊讀。師:例題中是把哪個數(shù)量拿來分配?(課件:15本筆記本)按幾比幾進行分配?(課件3:2)

  9、師: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解決了一些簡單的按比例分配的問題,你能說一說按比例分配問題的解決方法嗎?

  課件出示:完善板書:用分數(shù)的方法:

 。1)找出各部分量比,并化簡。

 。2)算出總份數(shù)。

 。3)把比轉化成分數(shù),即各部分量占總量的幾分之幾。

  (4)用總量乘各部分量占總量的幾分之幾,求出各部分量。

  三、鞏固練習

  師:孩子們,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與按比例分配有關的知識,你們想去看一看嗎?

  1.把180本課外書按4:5借給五六兩個年級。兩個年級各借多少本書?

  2.張阿姨和李阿姨去年合伙做生意,張阿姨出資10萬元,李阿姨出資30萬元。年底賺取了36萬元利潤。兩人各應分得多少利潤?

  3.拓展延伸:長方形的周長是80厘米,長和寬的比是3︰2,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

  四、總結延伸

  師:孩子們,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太多了,我們一定要有一雙數(shù)學的眼睛,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六年級數(shù)學“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在已經(jīng)學習了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分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等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主要內容有: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及化簡,按比例分配解決實際問題。

  在本單元的中間還穿插安排了“你知道嗎”,介紹黃金分割比。單元的最后還安排了“綜合運用”,在了解三峽工程的投資與效益的同時,感受有關分數(shù)知識和按比例分配在建設方面的應用。

  這一單元分兩個小節(jié)來編排。第一小節(jié)安排比的意義、比與分數(shù)、除法之間的關系,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質及比的化簡。第二小節(jié)安排按比例分配解決問題。因為按比例分配是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一些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在本單元中,它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教科書通過一些生產(chǎn)、生活的實例來呈現(xiàn)教學內容,既體現(xiàn)了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思想,又能通過這些實例吸引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比還是后繼知識“正比例、反比例”學習的基礎,要求務必學好。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比的意義,了解比、分數(shù)、除法三者之間的關系,掌握比的基本性質,并能化簡比和求比值。

 。2)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探索比的意義,比值的含義,比的基本性質的過程,提高學生的整理水平,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2)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與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

  (3)學會從數(shù)學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解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學習活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

  (2)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對學習數(shù)學充滿信心。

  (3)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認識到許多問題可以借助數(shù)學的方法來解決。

  教學重點

  比的意義和性質,按比例分配。

  教學難點

  化簡比。

  教學關鍵

  理解并正確運用比的基本性質。

  學法指導

  提供具體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去理解、體會、應用。關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關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構建。當學生遇到困惑時,還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課時劃分

  本單元課時數(shù):7課時。

  1、比的意義和性質……………………………2課時

  2、解決問題……………………………………3課時

【六年級數(shù)學“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按比例分配教學設計04-07

《簡單按比例分配》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7

六年級數(shù)學《按比例分配》教案(精選15篇)03-29

按比分配教學設計(通用5篇)06-25

比與比例教學設計08-02

六年級數(shù)學解比例教學設計03-11

數(shù)學《比例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6篇)05-21

六年級數(shù)學《正比例》教學設計04-19

《解比例》教學設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