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推敲》微課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推敲》這個故事講的是賈島為了斟酌《題李凝幽居》一詩中的一個字, 不知不覺地撞進韓愈的儀仗隊, 當韓愈弄清真相后, 與之一起思考, 并由韓愈敲定, 從此“推敲”一詞因此而生,“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接下來應屆畢業(yè)生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推敲》微課教學設計第二課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內(nèi)容】
小學語文蘇教版國標本五年級上冊
【教材解析】
這個故事講的是賈島為了斟酌《題李凝幽居》一詩中的一個字, 不知不覺地撞進韓愈的儀仗隊, 當韓愈弄清真相后, 與之一起思考, 并由韓愈敲定, 從此“推敲”一詞因此而生,“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 表現(xiàn)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故事內(nèi)容簡單明了,五年級學生基本能自己讀懂。但課文所蘊含量的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審美內(nèi)涵以及“推敲”所體現(xiàn)的不同意蘊學生是難以體會的,需要教師在言語實踐中去引導、揣摩。
【目標預設】
1.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2.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3.在推敲字詞的妙用中學會推敲文字。
【教學重、難點】
理解“推敲”的含義。在推敲中學會推敲。
【教學設想】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中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語言實踐中豐富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本教學設計注重讓學生讀中品味文本語言,在學習《推敲》中學會推敲,學會揣摩語言、錘煉文字,并訓練思維,力求實現(xiàn)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教學過程】
一、動作引入“推”“敲”,初識推敲意蘊
1.板書課題,齊讀。
2.“推”是一個動作,誰來做做看。如果你的面前有一扇關(guān)著的門,你會怎么敲?你看這位同學,他敲得很有禮貌。這兩個動作組合起來就成了一個詞語——“推敲”,課文中哪句話告訴我們這個詞語的意思?
3.出示:人們把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推敲文字又叫斟酌文字。
4.我們知道“推敲”一詞有一段來歷。他既是一個千古傳誦的文壇佳話,也是一個感人至深的傳奇故事,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好好讀一讀、品一品這個故事。
【設計意圖】推敲的意思理解是個難點,讓學生從做動作中初步理解推與敲的本意。這也是為下文體會賈島所做的動作作鋪墊。而當把這兩個字合到一起時,竟然會產(chǎn)生一個與本意相去甚遠的意思,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再讓學生讀課文,找出解釋這個詞的句字,使學生對“推敲”的理解有了一個搭石。
二、親歷推敲過程,認識推敲方法
1.這是一個歷史小故事,故事哪幾節(jié)講賈島“推敲”的經(jīng)過呢?(三—七自然段)
2.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三—七自然段,思考:關(guān)于用“推”字,還是用“敲”字,韓愈觀點是什么?有幾大理由?
韓愈認為還是用“敲”字更好些。有三大理由:“敲”字可以說明賈島是個有禮貌的人;“敲”字可以襯托出月夜的寧靜;“敲”字讀起來比“推”字響亮。
3.韓愈思索了一會兒才明確用“敲”字更好,他在思索什么呢?誰來把韓愈的思索通過自言自語表現(xiàn)出來。
像這樣反復比較、斟酌的過程就叫推敲。
4.同學們親自實踐,推一推,敲一敲,哪個動作更有禮貌?(韓愈是個讀書人)哪個動作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自己讀一讀這兩句詩,“推”和“敲”哪個字讀起來更響亮些?
5.總結(jié)推敲字詞方法。
再讀一讀韓愈的話,你覺得推敲字詞要從哪些方面進行?
、僖先宋锏纳矸。②要符合當時的生活情境。③要講究音韻。
【設計意圖】直擊故事的高潮部分,通過自言自語的表演再現(xiàn)韓愈的心理活動,深入體會推敲的內(nèi)涵。學生演說的過程就是言語實踐的過程。順其自然地對推敲字詞方法的總結(jié)為下面利用文本學習“推敲”打下了基礎。這也是沒有逐節(jié)學習的原因。
三、依托文本推敲,領(lǐng)會推敲內(nèi)涵
1.我們知道了推敲的方法,請大家再讀一讀三—七節(jié)小節(jié),你覺得哪個字或詞用得特別好?
預設①:“闖”字用得好。符合人物情境,因為當時的賈島非常投入。(指導朗讀投入的語段,理解賈島嚴謹?shù)膭?chuàng)作態(tài)度。)
其次“闖”有闖禍的意思,結(jié)合文中行人、儀仗隊的表現(xiàn),賈島的行為已經(jīng)“冒犯”了大官。
第三符合人物的性格。補充故事:一年秋天,賈島騎著毛驢經(jīng)過長安大街,陣陣秋風吹得樹上的黃葉紛紛飄零,賈島詩興大發(fā),信口吟首:“落葉滿長安。”又經(jīng)過一番尋思,聳突然想到了很適合此句的上聯(lián)“秋風吹渭水”,心中的喜悅真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就在他是意洋洋之時,已闖入了當時正在京城當官的劉棲楚的儀仗隊。結(jié)果賈島被抓了起來,關(guān)了一個晚上。
可他卻沒有吸取教訓,這次又闖進了儀仗隊。是賈島膽兒特別大嗎?從這個“闖”字中,你讀出了什么?
【設計意圖】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在情境中,學生通過“闖”字在文中的意思、用法、意境的比較,感受到其用詞的精妙,對賈島思考時的全神貫注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同時通過一個“闖”字,借助文本實踐了推敲字詞的方法。通過對詞語的比較、推敲,用以點帶面的方法完成了三—七小節(jié)的學習。
預設②: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安靜)。
寧靜的程度比安靜更“靜”,更準確地寫出了深夜的情境。
點評
如果說上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授之以漁”的過程,這個環(huán)節(jié)則是讓學生去“打漁”的過程,讓他們自己去品讀課文,去推敲文字,體現(xiàn)了從“知”到“行”、從“學”到“用”的層次性。而且,王永林老師做了預設,引領(lǐng)學生針對“闖”字再一次推敲。
關(guān)于這部分教學,我們應該思考一個“樹木”和“森林”的問題。如果只把目光聚焦于“推敲”這個詞語,這樣的教學已經(jīng)很不錯。但是從閱讀的整體性上去考慮,先關(guān)注第七自然段,再去研讀前面的段落,是欠妥當?shù),這樣“推敲”這個故事的完整性和條理性就被忽視了。
當這個故事被學生完整地把握以后,“推敲”這個詞語的內(nèi)涵被學生品讀以后,如果敢于放手讓學生去找出課文中用詞精妙的地方,并加以推敲,應該是一個容易生成精彩的環(huán)節(jié),課文中的“摸”“不知不覺”“闖”“斟酌”等等,都可以衍生出學生自己品味和推敲語言的精彩。
四、走近推敲詩人,感受推敲精神
1.歷史上的賈島究竟是怎樣的人呢?
再讀文章的第一節(jié):唐朝有個詩人叫賈島,早年因家境貧寒,出家當了和尚。
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在寫詩方面取得得了很大的成就,補充出示賈島生平:
賈島,早年出家為僧。作詩以苦思苦吟著稱,善于反復推敲,常為詩中字而茶飯不思,被稱為“苦吟詩人”,錘煉出許多精品,其創(chuàng)作精神感人之深。賈島長于“五律”,被人稱之為晚唐“五律”的領(lǐng)袖。
2.看了賈島的生平,你對他又有哪些新的認識呢?
3.介紹他寫的名句: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4.這是一個關(guān)于賈島的千古佳話,如果讓你把這個小故事講給別人聽,你會怎么講呢?
回顧故事情節(jié),把握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練習復述。
【設計意圖】本片斷設計通過補充賈島的生平介紹和他寫的一首五言絕句,再現(xiàn)了歷史上真實的賈島,使學生對賈島的認識更深入,并理解任何事業(yè)的成功,都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只有經(jīng)常推敲才能寫出好文章。因這是一個歷史小故事,了解故事的特點,練習講故事是利用文本特點作出的言語實踐。
點評
從推敲的故事到詩人賈島,從《題李凝幽居》到“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從一次偶然的事件到一個必然的典范,讓學生在認知上又有了一次提升。此處可以看到王永林老師的匠心。
承接我們前面的分析,此處教師安排了學生的復述,也印證了“教學目標”部分的缺失。另外,從閱讀的整體性上來講,復述故事的環(huán)節(jié)也應該前移至閱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為好,像這樣放在拓展延伸之后給人感覺不太順暢。
五、走出文本推敲,拓展推敲深度
1.古人寫詩、作文時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出示:春風又綠江南岸。大家看,這句詩句中哪個字用的最好,為什么?(生交流)
2.請根據(jù)對畫面的理解,完成詩句。
淡月( )梅花 輕風( )細柳
3.結(jié)語: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善于推敲的“苦吟詩人”賈島,知道了如何推敲文字,通過推敲體會了語言文字的精妙,讓我們在今后的閱讀和習作中養(yǎng)成推敲的習慣,做一個關(guān)善于推敲的人。
【設計意圖】學生對賈島創(chuàng)作時的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有了充分的認識。對文本中的字詞有了初步推敲實踐,但還必須尋求這個典型的普遍意義,進一步感受古人創(chuàng)作的追求以及用字的精妙。而情境練習拓展了學生言語實踐的深度,增強了學生對形象的感受,使學生的感悟力、創(chuàng)造力、思維品質(zhì)得到發(fā)展。
點評
該環(huán)節(jié)再次向外拓展,從賈島拓展到其他人,從推敲的故事拓展到更多的經(jīng)典案例,學生的認知也再一次得到提升。
需要反思的是,我們現(xiàn)在采取的方式是教師引領(lǐng),是“告訴”。我們的教學還能不能更開放些,學生能不能更自主些?比如,考慮到是“第二課時”,考慮到學生是高年級,能不能讓學生自己去搜集有關(guān)“推敲”的經(jīng)典故事和案例,在課堂上講述這些故事,分析這些案例?如果這樣做,其實學生本身就是在進行“推敲”了,他們離學會推敲也就更近了一些。
【《推敲》微課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相關(guān)文章:
推敲教學設計09-08
《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9-25
《李時珍》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6-15
《船長》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1-11
《養(yǎng)花》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7-25
《假如》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6-07
《趕!返诙n時教學設計08-31
《雪兒》教學設計第二課時04-10
第二課時圓明園教學設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