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寒假作業(yè)答案
高一的同學們,你們的寒假作業(yè)完成了嗎?下面百分網(wǎng)小編為大家分享了關于化學的寒假作業(yè)答案,僅供參考!
高一化學寒假作業(yè)第一套
參考答案
1.A
【解析】
試題分析:當分散劑是水或其它溶液時,根據(jù)分散質微粒直徑大小來分類,把分散系劃分為:溶液(小于1nm)、膠體(1nm~100nm)、濁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膠體和濁液這三種分散系的本質的區(qū)別在于分散質微粒直徑大小,選A。
考點:考查分散系的分類。
2.B
【解析】
試題分析:A、沒有告訴標準狀況,錯誤;B、m=n×M= 2×44=88,正確;C、n=N/NA,N=2×NA錯誤;D、1molCO2中含有3mol原子,2molCO2含有原子6mol原子,錯誤。
考點:考查物質的量與其他物理量之間的關系。
3.A
【解析】
試題分析: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1.物質的粒子數(shù)目;2.粒子的大小;3.粒子間的距離。1mol固體或液體的體積主要由微粒的大小決定的,A、正確;1mol氣體物質的體積主要由微粒間的距離決定的。
考點:考查決定物質體積大小因素。
4.C
【解析】
試題分析:A、質量的單位是g,錯誤;B、摩爾質量的單位g/mol,錯誤;C、98gH2SO4合1mol,根據(jù)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定義98gH2SO4含有NA個H2SO4分子,正確;D、6.02×1023個H2SO4分子合1mol,其質量為98g,錯誤。
考點:考查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摩爾質量之間的關系。
5.A
【解析】
試題分析:物質的量適用于微觀粒子,不能用于宏觀,使用摩爾時,必須指明所計量的粒子,且粒子種類要用化學式表示,如1molH2等,A、可選。
考點:考查物質的量的表示。
6.D
【解析】
試題分析:A、能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tài)下導電的化合物是電解質,A錯誤;B、電離出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是酸,B錯誤;C、納米材料不是分散系,不是膠體,只是微粒直徑與膠體粒子直徑相同,C錯誤;D、丁達爾效應,是膠體粒子對光散射形成的,D正確;答案選D。
考點:分散系、電解質、
7.C
【解析】
試題分析:氫氧化鋇(固體)、硫酸銅(固體)、硫酸(液體)這些物質可以歸為一類,均屬于化合物,A項豆?jié){、B項NaCl溶液、D項空氣均為混合物,故A、B、D錯誤;C項HCl為化合物,可以歸為一類,故C項正確。
考點:物質分類。
8.D
【解析】
試題解析:A、碳酸鈉也可以是碳酸鹽,故A正確;B、碳酸鈉屬于鹽類,故B正確;C、碳酸鈉可以是鈉鹽,故C正確;D、碳酸鈉屬于鹽,不是堿,故D錯誤;
考點:鹽的分類方法和判斷
9.D
【解析】
試題分析: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故不A錯誤;物質的量可以把物質的宏觀數(shù)量與微觀粒子的數(shù)量聯(lián)系起來,故B錯誤;國際上規(guī)定,0.012Kg碳-12中所含的碳原子為1mol,故C錯誤;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簡稱摩,符號為mol,故D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物質的量。
10.C
【解析】
試題分析: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為酸性氧化物,A、硫酸銨屬于鹽;B、水不與堿反應,屬于氧化物;C、二氧化碳能與堿反應生成鹽碳酸鈉和水,屬于酸性氧化物;D、氧化銅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屬于堿性氧化物。答案選C。
考點:酸性氧化物,物質的分類
11.C
【解析】
試題分析:題干中的5種物質按照氯元素化合價升高的順序排列的,符合這一順序的是C
考點:物質的分類。
12.D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jù)公式N=n×NA=mNA/M,有b=aNA/44,NA=44b/a
考點:有關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計算。
13.C
【解析】
試題解析:A.1965年我國科學家完成了牛結晶胰島素的合成,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類生物活性物質,故A錯誤;B.黑火藥和造紙是四大發(fā)明,是我國發(fā)明或創(chuàng)造,故B錯誤;C.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fā)現(xiàn)了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正確;D.1982年1月15日(農(nóng)歷臘月廿一),我國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故D錯誤.
考點:化學史
14.D
【解析】
試題分析:A.油或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如果油或酒精著火時用水撲滅,油或酒精會浮上來,使燃燒更旺,所以如果酒精燈不慎碰倒起火時,可用濕抹布或沙子蓋滅,正確;B.CO中毒,需要呼吸新鮮的空氣,將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風處搶救,正確;C.眼睛里不慎濺進了藥液,應立即用水沖洗,邊洗邊眨眼睛,并且用手揉眼睛,正確;D、濃硫酸具有強腐蝕性,如果濃硫酸濺到手上,要先立即用抹布擦去,然后用大量水沖洗,然后涂上碳酸氫鈉溶液,D錯誤;選D。
考點:考查化學實驗安全及事故處理。
15.B
【解析】
試題分析:分液適用于互不相溶的液體之間的一種分離方法,汽油與水互不相溶,其它物質的組合互溶,選B。
考點:考查分液操作。
16.B
【解析】
試題分析:A、裝置是過濾,不選;B、物質的量濃度配制,可選;C、裝置是蒸餾或分餾,不選;D、裝置是分液,不選。
考點:考查物質的分離等相關知識。
17.C
【解析】
試題分析:A、少量濃硫酸不慎滴到皮膚上,可以用大量水沖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涂上,A正確;B、取用化學藥品時,應注意觀察藥品上的安全警示標記,以免發(fā)生意外事故,B正確;C、試管、蒸發(fā)皿等玻璃儀器能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燒杯、燒瓶等儀器必須墊石棉網(wǎng)才能加熱,C錯誤;D、聞任何化學藥品的氣味都不能使鼻子湊近藥品,采用“扇氣聞味法”,D正確。
考點:考查實驗中的事故處理,化學實驗安全等相關知識。
18.D
【解析】
試題分析:過濾時注意的事項: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濾紙潤濕,緊貼漏斗內(nèi)壁,不殘留氣泡。二低:濾紙邊緣略低于漏斗邊緣,液面低于濾紙邊緣。三靠:傾倒時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抵靠在三層濾紙?zhí),漏斗下端長的那側管口緊靠燒杯內(nèi)壁。A、B、C正確;D、使用玻璃棒攪動漏斗里的液體,容易把濾紙弄破,固液不能分離,錯誤。
考點:考查過濾的注意事項。
19.B
【解析】
試題分析:漏斗可過濾分離不溶于液體的固體與液體,分液漏斗可分離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蒸餾燒瓶可通過蒸餾分離沸點不同的物質,答案選B。
考點:物質的分離
20.D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jù)質量數(shù)=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質子數(shù)為288-169=119,質子數(shù)等于該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選D。
考點:考查原子中各微粒的關系。
21.A
【解析】
試題分析: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學說,道爾頓提出原子學說;湯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結構模型;盧瑟福的帶核原子結構模型;玻爾的核外電子在一定軌道上運動的觀點。故A錯誤,B、C、D正確答案選A。
考點:考查化學發(fā)展史。
22.B
【解析】
試題分析:微粒AZMn+,A表示質量數(shù)、Z表示質子數(shù)、n表示帶n個正電荷。所含質子數(shù)為A,故A項錯誤;所含中子數(shù)為(A-Z),故B正確;所含電子數(shù)為(Z—n),故C錯誤;中子數(shù)-電子數(shù)=A-2Z+n,故D錯誤。
考點:本題考查原子結構。
23.C
【解析】
試題分析:A、摩爾質量:M(H3)=3g/mol,M(H2)=2 g/mol,,不相等,錯誤;B、由n=m/M,且M(H3)≠M(H2)可知,相同質量的H3和H2物質的量不同,再由N=n/NA,由于物質的量不同?芍哂械姆肿訑(shù)也不同,錯誤;C、H3和H2都氫原子間接構成,相同質量的H3和H2含有原子數(shù)相同,正確;D、由B的計算可知,相同質量的H3和H2物質的量不同,錯誤,故選C。
考點:考查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
24.D
【解析】
試題分析:A.24He原子核內(nèi)含有2個質子,故A正確;B.質子數(shù)相同的原子為同種元素,B正確;C.23He和24He質子數(shù)相同,中子數(shù)不同,故互為同位素,故C正確;D.因He原子的結構穩(wěn)定,既不容易得到電子,也不容易失去電子,故D錯誤;故答案選D.
考點:元素、同位素
25.B
【解析】
試題分析:同位素是指質子數(shù)相同,而中子數(shù)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為同位素.① 是同元素的不同原子,是氫元素的同位數(shù),正確②H2O、D2O 組成和構成相同,是一種物質不是同位素,錯誤;③是同元素的不同原子,是氯元素的同位素,正確④金剛石、石墨是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屬于同素異形體,錯誤;⑤O2、O3是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屬于同素異形體,錯誤;⑥H2是氫氣,分子;H+是氫離子,錯誤;選B。
考點:考查同位素的概念。
26.ABC
【解析】
試題分析:氖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是10,鈉離子、氟離子、鋁離子、硫離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分別是10、10、10、18,答案選ABC。
考點:考查核外電子排布
27.A
【解析】
試題分析:容量瓶上標有容量、溫度、刻度線,答案選A。
考點:
28.B
【解析】
試題分析:A、原子能構成分子,即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A錯誤;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故B正確;C、若原子失去電子會變成陽離子;故C錯誤;D、若原子得到電子會變成陰離子.故D不正確;答案選B
考點:原子的定義、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
29.B
【解析】
試題分析:兩個電子層的為4號元素,三個電子層的為18號元素。
考點:原子結構
30.A
【解析】
試題分析: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后最外層電子數(shù)發(fā)生了變化,電子層數(shù)減少,而質子和中子都在原子核內(nèi),不發(fā)生變化,因而質量數(shù)也就不發(fā)生變化。
考點:原子結構
31.(1)①Ca(ClO)2 ②BaSO4 (2)Na2SO3+H2SO4=Na2SO4+SO2+H2O
【解析】
試題分析:(1)2;②鋇餐為BaSO4。(2)Na2SO3與濃H2SO4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SO2,化學方程式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考點: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識。
32.(1)5mol·L—1;(2)10
【解析】
試題分析:(1)根據(jù)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知,n(CO2)=1/2n(HCl) =0.05 mol,則n(HCl) =0.1 mol,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1mol/0.02L=5.0mol/L;
(2)根據(jù)題意知,n(CO2)= n(Na2CO3xH2O)=0.05mol,M(Na2CO3xH2O)=14.3g/0.05mol=286 g/mol,則x=10。
考點:考查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
33.(1)0.6NA (2)8.5g;5mol;0.5 (3) 0.4; 0.04
【解析】
試題分析:(1)氨氣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7,其摩爾質量是17g/mol,則3.4g氨氣的物質的量為:n(NH3)=3.4/17=0.2mol,所以含有氨氣的分子數(shù)為:N(NH3)=nNA=0.2×NA=0.2NA;含有氫原子的數(shù)目為:N(H)=3N(NH3)=0.6NA,(2)約3.01×1023個OH-的物質的量為0.5mol,0.5mol氫氧根離子的質量為:17g/mol×0.5mol=8.5g;0.5mol氫氧根離子含有電子的物質的量為:0.5mol×10=5mol;含有5mol電子,需要氨氣的物質的量為:5/10=0.5mol,答案為:8.5g;5mol;0.5;(3) (3)將4gNaOH固體溶于水制成250ml溶液,溶質氫氧化鈉物質的量n=4/40=0.1mol,氫氧化鈉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c=0.1/0.25=0.4mol/L,取出10ml此溶液,溶質濃度不變?yōu)?.4mol/L,將取出的10mL溶液加水稀釋到100ml,依據(jù)稀釋前后溶質物質的量不變,稀釋后溶液中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為c,得到:0.01L×0.4mol/L=0.1L×c,得到:c=0.04mol/L,答案為:0.4;0.04;考點:考查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等知識。
34.(16分)(1)蒸餾燒瓶、分液漏斗; b、c(每空2分)(2)B、D、E (3分);(3) 漏斗、玻璃棒;(2分)(4)蒸餾;冷凝管、溫度計(每空2分);
(5)苯與水、I2均不發(fā)生化學反應;苯與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解析】
試題分析:(1)a.是蒸餾燒瓶,適用與分離沸點不同的互溶的液體混合物,正確;b.是容量瓶,適用與配制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錯誤;c.是分液漏斗,適用與分離互不相溶的兩層液體物質,正確;d.是錐形瓶,一般作反應容器,錯誤;e是羊角管,是裝置連接的彎管,錯誤。所以其中適用于物質分離的儀器有蒸餾燒瓶、分液漏斗;使用前需要檢驗是否漏水的有容量瓶和分液漏斗,選項是b、c;(2)步驟①灼燒海帶時,除需要三腳架外,還需要用到的實驗儀器是坩堝、泥三角、酒精燈,選項是B.D. E. (3)步驟③分離難溶性固體與可溶性液體物質的過濾操作中,除鐵架臺、燒杯外,還需用到的儀器有 漏斗、玻璃棒;(4)步驟⑥的目的是從含碘苯溶液中分離出單質碘和回收苯,由于物質是互溶的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所以該步驟在蒸餾,在該步的實驗操作圖中還缺少的玻璃儀器是冷凝管、溫度計;(5)步驟⑤中某學生選擇用苯來提取碘的理由是苯與水、I2均不發(fā)生化學反應;苯與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考點:考查分離混合物的操作方法、儀器的使用方法和選擇的知識。
化學學科寒假作業(yè)(三)
參考答案
1.C
【解析】
試題分析:A、原子學說首先由道爾頓提出,正確;B、盧瑟福提出的“核式模型”,正確;C、湯姆生發(fā)現(xiàn)了電子,但軌道模型不是他提出的,應是玻爾,錯誤;D、1774年舍勒發(fā)現(xiàn)了氯氣,正確,答案選C。
考點:考查化學的科學史話
2.B
【解析】
試題分析:A、青銅是銅、錫合金,不是純凈物,錯誤;B、CuSO45H2O屬于鹽類,是純凈物,正確;C、水玻璃是指硅酸鈉的水溶液,是混合物,錯誤;D、Fe(OH)3膠體屬于混合物,錯誤,答案選B。
考點:考查純凈物、混合物的判斷
3.B
【解析】
試題分析:A、①只由質子、電子構成,錯誤;B、①②③中都只有1個質子,所以都為氫元素的一種核素,正確;C、①②③的質量數(shù)均不同,分別是1、2、3,錯誤;D、①②③都為氫元素的一種核素,所以化學性質基本相同,錯誤,答案選B。
考點:考查原子的構成、同位素、質量數(shù)等
4.D
【解析】
試題分析:A、SO2不屬于堿性氧化物,而是酸性氧化物,錯誤;B、CO不屬于酸性氧化物,也不屬于堿性氧化物,錯誤;C、同B,錯誤;D、各物質分類均正確,答案選D。
考點:考查酸、堿、鹽、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的判斷
5.C
【解析】
試題分析:A、g·mol-1是摩爾質量的單位,錯誤;B、質量數(shù)為37的氯原子應表示為1737Cl,錯誤;C、3.01×1023個SO2分子的物質的量為0.5mol,其質量為32g,正確;D、標準狀況下,1 mol任何氣體的體積約為22.4L,而不是任何物質,錯誤,答案選C。
考點:考查氣體摩爾體積,質量、粒子數(shù)、物質的量換算,原子的表示
6.D
【解析】
試題分析:A、聞氣味時應用手輕輕煽動氣體,使氣體飄進鼻孔,不可直接嗅,錯誤;B、100mL的量筒的精確度是1ml,不能量取9.5ml的液體,錯誤;C、乙醇與水互溶,無法分離,錯誤;D、檢查分液漏斗的氣密性時,打開上部瓶塞,關閉活塞,觀察液面是否變化,正確,答案選D。
考點:考查實驗的基本操作
7.D
【解析】
試題分析:A、氫元素化合價降低,發(fā)生了還原反應,需要加入還原劑才能實現(xiàn),錯誤;B、碳元素化合價降低,發(fā)生了還原反應,需加入還原劑才能實現(xiàn),錯誤;C、鐵元素化合價降低,發(fā)生了還原反應,需要加入還原劑才能實現(xiàn),錯誤;D、溴元素化合價升高,發(fā)生氧化反應,需加氧化劑才能實現(xiàn),正確,答案選D。
考點:考查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的理解
8.C
【解析】
試題分析:由題意可知三種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也為3:2:1,根據(jù)化學式中Cl-的不同可得三種溶液中
n(Cl-)之比為3:4:3,所以c(Cl-)之比為1:2:3,答案選D。
考點:考查物質的量濃度、物質的量、體積之間的換算
9.A
【解析】
試題分析:A、金剛石的成分是碳單質,錯誤;B、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碳酸鈣,正確;C、普通水泥、普通玻璃都屬于硅酸鹽產(chǎn)品,正確;D、光導纖維、石英的主要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硅,正確,答案選A。
考點:考查化學與材料的對應關系
10.D
【解析】
試題分析:A、金屬被人類開發(fā)利用的大致年限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決于金屬的活潑性,錯誤;B、海水中含有豐富的氯元素,錯誤;C、高爐煉鐵的主要反應原理是碳在高溫下先生成一氧化碳,再將氧化鐵還原成鐵,錯誤;D、海水中富含鎂離子,加入石灰乳可得氫氧化鎂沉淀,這是從海水中富集鎂的基本方法,正確,答案選D。
考點:考查化學中與生活、生產(chǎn)的相關知識
11.C
【解析】
試題分析:A、醋酸為弱酸,不可寫成離子形式,錯誤;B、氯化鈉為易溶強電解質,應寫成離子形式,錯誤;C、符合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原則,正確;D、不符合化學式中離子個數(shù)比,錯誤,答案選C。
考點:考查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原則
12.A
【解析】
試題分析;A、2.4g鎂的物質的量為0.1mol,完全反應時失去0.2NA的電子,正確;B、未指明標準狀況,無法計算氯氣的物質的量,錯誤;C、氧原子數(shù)目相同,則氧氣與臭氧的質量也相同,錯誤;D、1.8g1H218O的物質的量為1.8g/20g/mol,其中子數(shù)為1.8g/20g/mol×10=0.9NA,錯誤,答案選A。
考點:考查質量、粒子數(shù)、氣體體積與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關系
13.C
【解析】
試題分析:A、MnO4-呈紫色,與題意不符,錯誤;B、亞鐵離子呈綠色,與題意不符,錯誤;C、正確;D、酸性溶液中,HCO3-不能大量共存,錯誤,答案選C。
考點:考查離子的大量共存問題
14.A
【解析】
試題分析:①缺少洗滌步驟,會使結果偏小,②定容后再加蒸餾水會使結果偏小,③容量瓶內(nèi)有少量水對結果無影響,④定容時俯視讀數(shù),會使結果偏大,所以答案選A。
考點:考查溶液配制過程中的誤差分析
15.C
【解析】
試題分析:A、溶液導電性與溶液中離子濃度及離子所帶電荷多少有關,與電解質的強弱無關,錯誤;B、CO2水溶液能導電是因為CO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的緣故,所以CO2不是電解質,錯誤;C、醋酸是弱酸,在水中部分電離,因此存在溶質分子,正確;D、稀鹽酸是混合物,不屬于電解質,錯誤,答案選C。
考點:考查溶液的導電性、電解質及其強弱的應用
16.A
【解析】
試題分析:霧屬于氣溶膠,它不同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原因為顆粒直徑大小介于10-9m~10-7m之間,故A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膠體的性質。
17.B
【解析】
試題分析: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檢驗銀離子,故A項錯誤;氫氧化銅是藍色沉淀,故B正確;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的沉淀可能是碳酸鋇、硫酸鋇、氯化銀,故C錯誤;和硫酸反應生成氣體的溶液中可能含有HCO3-,故D錯誤。
考點:本題考查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18.C
【解析】
試題分析:石英的主要化學成分是SiO2,選項是C。
考點:考查物質的成分的確定的知識。
19.D
【解析】
試題分析:低碳經(jīng)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jīng)濟形態(tài),實施低碳經(jīng)濟迫在眉睫,火力發(fā)電、煤的燃燒、天然氣燃燒均放出二氧化碳,只有水力發(fā)電沒有放出二氧化碳,D正確,答案選D.
考點:環(huán)境污染
20.A
【解析】
試題分析:A、金剛石的主要成分是碳,A錯誤;B、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B正確;C、普通水泥、普通玻璃均屬于硅酸鹽產(chǎn)品,C正確;D、沙子、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正確,答案選A。
考點:考查物質成分的有關判斷
21.A
【解析】
試題分析:該反應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產(chǎn)生新的單質和新的化合物,因此屬于置換反應,故選項是A。
考點:考查化學反應的鑒別類型的知識。
22.C
【解析】
試題分析:12g碳的物質的量為1mol,濃H2SO4和木炭在加熱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H2SO4(濃)+C=CO2↑+2H2O+2SO2↑則生成1molCO2,2molSO2,共3mol,體積為3mol×22.4L/moL=67.2L,故選C.
考點:化學方程式的有關計算
23.A
【解析】
試題分析:將SO2氣體通入含有FeCl3、BaCl2的酸性溶液中時首先發(fā)生以下化學反應:2FeCl3+SO2+2H2O====2FeCl2+H2SO4+2HCl,生成的H2SO4與混合液中存在的BaCl2再發(fā)生以下反應:H2SO4+BaCl2====BaSO4↓+2HCl,選A。
考點:考查化學反應。
24.B
【解析】
試題分析:A.某物質經(jīng)科學測定只含有一種元素,則可以斷定該物質可能是一種純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錯誤;B.由于瓷坩堝的成分中含有SiO2能夠與NaOH發(fā)生反應,所以不能用瓷坩堝加熱熔融氫氧化鈉固體,正確;C.將SO2通入品紅溶液,溶液褪色,是由于SO2有漂白性,SO2能夠使溴水褪色是由于SO2有還原性,二者的作用不同,錯誤;D.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紅,證明溶液中可能含有Fe2+也可能含有Fe3+,錯誤。
考點:考查物質的性質、應用、成分的知識。
25.A
【解析】
試題分析:A.SO2用于漂白紙漿是由于具有漂白性,A錯誤;B.淀粉溶液遇碘變成藍色,可用于檢驗碘單質的存在,B正確;C. Fe在常溫下遇濃硫酸發(fā)生鈍化,可用鐵制容器盛放冷的濃硫酸,C正確;D.Zn為活潑金屬,可作原電池的負極,D正確;選A。
考點:考查物質的性質和應用。
26.C
【解析】
試題分析:A、濃硝酸和氯水用棕色細口試劑瓶保存都是為了防止光照時發(fā)生分解反應,故A原理相同;B、硫化鈉和亞硫酸鈉固體長期暴露在空氣中,都會被氧化而變質,故B原理相同;C、Cl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是因為氯氣的強氧化性,SO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是因為SO2的漂白性,故C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釋;D、SO2和FeSO4溶液都有還原性,將KMnO4還原而使KMnO4溶液褪色,故D原理相同.故答案選C.
考點:硫、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27.B
【解析】
試題分析:A.將鹽酸、KSCN溶液和Fe(NO3)2溶液三種溶液混合,H+、NO3-、Fe2+會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產(chǎn)生Fe3+,因此遇SCN-會形成Fe(SCN)3,使混合溶液顯紅色,正確;B.SO2通入Fe2(SO4)3溶液中,會發(fā)生反應:SO2+2Fe3++2H2O=2Fe2++4H+,溶液的黃色逐漸變?yōu)闇\綠色,錯誤;C.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會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產(chǎn)生SO42-,SO42-與Ba2+結合形成BaSO4,出現(xiàn)白色沉淀,正確。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二者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BaCO3沉淀,由于c(CO32-)減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動,溶液的堿性減弱,所以紅色褪去,正確。
考點:考查化學反應及產(chǎn)生的實驗現(xiàn)象的關系的知識。
28.C
【解析】
試題分析:某氣體的水溶液呈酸性,該氣體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說明該氣體是酸性氣體而且有還原性,也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現(xiàn)渾濁,說明與溴水反應產(chǎn)生難溶性的物質。A.HBr有酸性 ,能夠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但是不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現(xiàn)渾濁,錯誤; B.SO2 有酸性 ,能夠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但是不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現(xiàn)渾濁,錯誤;C.H2S有酸性 ,能夠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也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現(xiàn)難溶于水的S單質而使溶液變渾濁,正確;D.CO2有酸性,不能夠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現(xiàn)渾濁,錯誤。
考點:考查物質的性質及應用的知識。
29.A
【解析】
試題分析:A、SO2與氯化鋇溶液不反應,A正確;B、硝酸鋇與SO2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B錯誤;C、硫化鈉與SO2反應生成單質硫沉淀,C錯誤;D、SO2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鋇沉淀,D錯誤,答案選A。
考點:考查SO2的性質
30.A
【解析】
試題分析: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酸雨的形成過程為SO2→H2SO3→H2SO4或SO2→SO3→H2SO4,故A正確;B項中氟氯代烴主要危害是破壞臭氧層,引起臭氧空洞;C項中二氧化碳主要引起溫室效應;D項中甲烷不溶于水也不能和水反應,不能形成酸雨,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一種氣體。
考點:二氧化硫的性質和作用
31.(1)蒸餾燒瓶 冷凝管 [每空1分]
(2)溫度計[2分] 蒸餾 g [每空1分]
(3)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250 mL容量瓶 [每空2分]
【解析】
試題分析:(1)此裝置為蒸餾裝置,所以①是蒸餾燒瓶②是冷凝管
(2)蒸餾是利用各物質沸點的不同而分離混合物的方法,所以裝置I中缺少溫度計,此裝置為蒸餾裝置,冷凝水應符合下進上出,所以②中水從g進f出
(3)需配制250ml的溶液所以應選擇250ml的容量瓶,同時未用玻璃棒引流
考點:考查蒸餾、溶液配制的有關實驗知識
32.(1)Fe, KSCN (或NH4SCN等)
(2)2Al+Fe2O3Al2O3+2Fe 2Fe3++Cu=Cu2++2Fe2+[每空2分]
(3)焊接鐵軌(合理即得分) [1分]
【解析】
試題分析: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鋁,所以A為鋁;B為紅棕色金屬氧化物,B為氧化鐵;二者反應生成鐵和氧化鋁,為2Al+Fe2O3Al2O3+2Fe,在工業(yè)上用來焊接鐵軌、冶煉金屬等;C為單質,則C為Fe,H中含有鐵元素且與I生成血紅色物質,可知H中有Fe3+,I為KSCN或NH4SCN,紫紅色金屬單質J為銅;反應②在工業(yè)上可用于制作印刷電路板,則為銅與Fe3+的反應,離子方程式為2Fe3++Cu=Cu2++2Fe2+
考點:考查根據(jù)物質特征進行推斷及鋁、鐵、銅的反應
33.(1)
(2)H2O (3)SO2 CO2
(4)可能有二氧化硫進入澄清石灰水,干擾二氧化碳的檢出
【解析】
34.1.344L; 0.06 mol;0.12 mol/L;
【高一化學寒假作業(yè)答案】相關文章:
高一化學寒假作業(yè)答案參考201808-06
2016年高一化學寒假作業(yè)答案06-13
高一化學寒假作業(yè)201609-17
寒假作業(yè)答案07-02
數(shù)學寒假作業(yè)的答案09-11
物理寒假作業(yè)答案07-17
數(shù)學寒假作業(yè)答案09-07
人教版的寒假作業(yè)及答案09-19
地理寒假作業(yè)答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