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作文
反思,不僅僅是學生應該做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時常進行反思,下面是百分網(wǎng)小編整理的兩篇關于教學反思的作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更多內(nèi)容請關注應屆畢業(yè)生網(wǎng)!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
回顧幾年來的教學之路,心中充滿了許多感慨和無奈,一方面想盡己之所能,教好學生,不留遺憾;一方面卻不能擺脫來自分數(shù)至上的壓力。如何平衡這現(xiàn)實的矛盾,著實令人費周章,下面我就以下幾點談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者叫提出疑惑與各位共同思考: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情景
這個問題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被提到的頻率是比較高的,無論在語文課上還是在各種論述中,尤其在我們的小學語文課上比較多的強調(diào)了情景的創(chuàng)設,甚至是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于產(chǎn)生了虛假的情景。很多老師抱著在這樣的情景中給孩子們以自然習得英語的期望,原本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在40分鐘的英語課上,老師用外語授課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學生能開口說外語的時間又有多少?有多少學生的家庭有外語環(huán)境,有多少學生父母懂外語,學生在課余時間主動或被動接觸外語的機會又有多少?我們盡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小學英語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英語教師和學生配合的天衣無縫,聽說讀寫的操練樣樣俱全,加上朗誦,短劇,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語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這本帳,從事英語教學的一線教師心中應該是很明白的。
二、小學英語教學的方法是認知法?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觸真實的語言,進行真實的交流,靠大量重復模仿,強化記憶,養(yǎng)成習慣。視聽法、聽說法、交際法都屬于直接法。以直接法為主進行教學,一定要有語言環(huán)境,要有高水平的師資,班額要小,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機會要多。認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語言環(huán)境,學習途徑主要是通過理性思維,學習語音、語法、詞匯知識,掌握語言規(guī)則,指導聽說讀寫,舉一反三,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語言能力。英語在中國是外語,中國學生學英語,不論是小、中、大學,都不能采用二語教學類型,而要以語言知識為拐杖,在運用經(jīng)驗學習的同時,要注意理性認知;對于小學生尤其要培養(yǎng)他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語言學習能力,不能排斥語言知識。而在我們現(xiàn)實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限的師資力量,教師水平的相對低下,語言環(huán)境的缺乏,大規(guī)模的班級授課,都告訴我們直接法的教學方法不適合目前的小學英語的教學實際。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因為教學手段的簡單而否定教學實效,也不能把追求花樣教學放在評判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上,我們的學情特別,所以,我們也應以不一樣的方式方法來對待我們的教學。
三、靠持續(xù)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yǎng)學生持久的興趣
小學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yǎng)興趣,但不能單靠唱歌游戲去學習,因為培養(yǎng)興趣主要是為了學習英語。小學生學習英語不是英美的移民學習英語,只有不斷學到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才可能培養(yǎng)持久的興趣。目前我們的小學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鐘的英語課,單靠唱歌游戲不能培養(yǎng)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游戲應該作為小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yǎng)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手段幫助小學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guī)則,并盡可能多創(chuàng)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diào)。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yǎng)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小學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溶液的形成教學反思
我們都知道水和空氣一樣是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觀察我們的生活,可以發(fā)現(xiàn)溶液也是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生產(chǎn)活動和科學實驗也離不開溶液,那么,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呢?物質(zhì)在溶解過程中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有哪些?除水以外還有哪些常用的溶劑?為什么廚房中用洗滌劑就可能把帶油污的碗筷洗干凈?等等一些問題都是我們想探究的。
本節(jié)課我從熟悉的大海引入,大海表面看來清澈透明,但是卻又苦又咸,這是因為海水中溶解有許多其它的物質(zhì),這就是一種溶液。繼而提出問題1:同學們所見過或用過哪些溶液,大家想不想知道溶液是怎么形成的?(學生暢所欲言)此時向學生展示實驗室中常用的幾種溶液(顏色不同,便于學生觀察)接著給學生演示課本[實驗9-1]我又多增設了2個實驗:砂土、二氧化錳加入水中。(為形成溶液的概念做對比鋪墊)提出討論問題:1)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2)蔗糖、氯化鈉、硫酸銅到哪里去了?最后形成了什么?3)后2組實驗與前幾組有何不同?通過問題討論歸納總結出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組成和特征,重點強調(diào)溶液均一性、穩(wěn)定性這兩個特征,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在此還要從微觀的角度解釋溶液的形成過程,以蔗糖溶液和食鹽溶液為例,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提出問題2:水是唯一的溶劑嗎?水能溶解所有物質(zhì)嗎?溶質(zhì)都為固體嗎?一種溶液中溶質(zhì)只能是一種嗎?怎樣確定溶液中誰是溶質(zhì),誰是溶劑?給學生演示課本[實驗9-2][實驗9-3]再增設一組實驗:向溶解的蔗糖溶液中加入氯化鈉固體。學生觀察完實驗進行討論,總結歸納出溶質(zhì)與溶劑的3個關系。使學生了解到通常只要溶液中有水存在,不論水的含量是多少,一般都把水作為溶劑。水能溶解許多物質(zhì),溶質(zhì)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是應用最廣泛的溶劑。所以,當不特別指明溶劑時,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汽水中溶解的許多物質(zhì),如糖、檸檬酸、二氧化碳氣體等,它們都是溶質(zhì)。汽油、酒精能象水一樣溶解其它物質(zhì)(比如碘)。不同的物質(zhì),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樣的;同一物質(zhì),在不同的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也是不一樣的,這說明水不是萬能溶劑。
學生在形成了溶液、溶質(zhì)、溶劑的概念之后,又引入了懸濁液和乳濁液以及乳化作用的概念。將化學與生活、生產(chǎn)緊密聯(lián)系到一起,使學生感受到身邊處處有化學。最后通過幾道練習題考察了學生對本節(jié)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課后我又布置了課外作業(yè)(抄題),進一步鞏固了本節(jié)內(nèi)容。達到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是演示實驗過程中操作太快,有些學生課下說沒有看清楚實驗現(xiàn)象。在講溶液的定義時對溶液的特征沒有給一定的練習題;還有在提到不同狀態(tài)的物質(zhì)都可以做溶質(zhì)時,例舉碳酸有些不當,因為碳酸中的溶質(zhì)是h2co3而不是co2;還有就是在講溶液組成時,也應該強調(diào)m液=m質(zhì)+m劑,這樣可以為后面講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做好鋪墊。
【教學反思作文】相關文章:
高中教學反思作文12-31
關于教學反思的作文06-05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06-01
作文教學反思總結05-16
《囚歌》教學反思06-23
《觀潮》教學反思02-04
《白鵝》教學反思05-03
教學總結與反思07-19
教學反思的作用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