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說課稿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學必修2第一章第一節(jié)內容。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為框架,先介紹元素周期表,再通過一些事實和實驗歸納元素周期律。本節(jié)從化學史引入,直接呈現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在學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質和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基礎上,以周期表的縱向結構為線索,以堿金屬和鹵族元素為代表,通過比較原子結構(電子層數,最外層電子數)的異同,突出最外層電子數的相同;并通過實驗和事實來呈現同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幫助學生認識元素性質與原子核外電子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提出元素性質與原子核的關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關知識。本節(jié)內容要求達到“能結合有關數據和實驗事實認識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結構,知道金屬、非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體表現形式,學生只有在了解周期表的結構之后,才有基礎來學習周期律。本節(jié)我打算用4個課時來講解。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節(jié)內容要求達到“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結構,知道金屬、非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
知識技能目標: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結構,知道金屬、非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②.在初中有關原子結構知識的基礎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③.通過有關數據和實驗事實,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之間的關系。認識原子結構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學性質上表現出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查找元素周期表發(fā)現史,學會運用查閱資料獲取信息。②.培養(yǎng)學生通過分析和處理數據得出結論,形成概念,發(fā)現規(guī)律的思維方法。③.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學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方法。④通過交流討論,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習元素周期律,能使學生初步樹立“由量變到質變”、“客觀事物都是相互聯系和具有內部規(guī)律”“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依據”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學習化學史知識,能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客觀存在的事物的認識是隨著社會和科學的發(fā)展不斷發(fā)展的;任何科學的發(fā)現都需要長期不懈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教材的重、難點:重點、難點
基于對本節(jié)教材價值的'認識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將本節(jié)課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元素周期表的結構,第I主族,鹵族同主族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元素的性質、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學習難點:元素的性質、在表中的位置、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說學法指導以發(fā)現、探究為重點,致力于教會學生“如何思考,怎樣學習”。 充分體現學習知識的過程,核心是學生思維的啟發(fā)、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提升能力。本節(jié)課的基本結論較多,要始終讓學生主動參與結論的發(fā)現和探索,在生生合作,師生互動中,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發(fā)現者和知識的研究者。
說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成教學目標,元素周期表的教學過程主要是:
1.引入新課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目前已發(fā)現的一百多種元素應如何排列?為解決這一問題,哪位科學家做出了最杰出的貢獻?(引出元素周期表)
2、設疑誘思,自主探究。請同學們寫出1~20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結合原子結構示意圖引導同學注意分析,原子結構和原子系數有什么關系?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層結構與元素的位置有什么必然關系?然后引導同學們總結出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結構有什么共同特點?排列規(guī)則是什么?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結構有什么共同特點?排列規(guī)則是什么
3、指導閱讀,大家對照元素周期表閱讀課本第4~5頁后,歸納總結周期和族的相關概念。特別強調如何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寫法等等。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元素周期表,讓學生動手數、用眼看、動腦記、形成印象。
第二部分元素的性質和原子結構,課本以堿金屬元素、鹵族為代表、主要是以通過科學探究、實驗和圖表引導學生對比實驗、分析推斷總結同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認識元素性質與原子核外電子的關系。體現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這一化學觀點。
鹵族元素:1、新課的引入;貞浬瞎(jié)課所學的關于堿金屬元素在性質上表現出來的相似性和遞變性。提出一個疑問“是不是同族非金屬元素之間也會表現出類似的特征?”
2、結合第7頁的學與問根據鹵素原子結構討論推測鹵素單質化學性質相似性與遞變性。3、鹵素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決定了鹵素單質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因此在教學中主要通過學生熟悉的氯氣來引導學生推測其他鹵素所具有的性質,然后通過課本第八頁的鹵素與氫氣、實驗1-1來總結得出同主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第三部分介紹核素,首先先復習初中所學的原子結構,得出原子的質量主要取決于哪種微粒?【引出】質量數的概念及算法: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進而引出在元素符號的左下角表出其質子數,左上角標出質量數A ZX的表示方法然后以H的三種原子為例,讓學生歸納總結異同,引出核素及同位素的概念,然后讓學生用集合的圖形形象的表示出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生能更清晰的辨析這幾個概念,最后通過有關同位素應用的素材,幫助學生了解核素的概念。
以上是我對《元素周期表》第一課時課堂教學的基本構想和一些粗淺的認識,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元素周期表說課稿】相關文章:
《元素周期表及其應用》的說課稿04-11
元素周期表知識01-26
元素周期表短語04-11
元素周期表口訣04-10
元素周期表的口訣01-27
元素周期表符號口訣07-20
背元素周期表口訣04-09
元素周期表搞笑口訣04-09
元素周期表背誦口訣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