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抉擇》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抉擇》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歷史的發(fā)展,其實無非人事。沒有人事,也就不成為歷史。當然,這是從文明的角度看,從人類的自身視角看的。如果把視角再不斷的外延,擴大的足夠大,那么自然界發(fā)展的歷程也可以納入歷史的范疇。不過,這個歷史就不是人的歷史,而是自然的歷史了。但是,自然的歷史,缺少高級生命的參與,缺少智慧的總結和記錄,那也算不上歷史。只有人的參與才是真實而珍貴的,還是回到了人和事了。
人類現在的歷史,據現有的考古發(fā)現以及科學推測,我們才是五千多年的歷史。對比地球四十億年的歷史,真是滄海一粟。而按照一些出現的古物推斷,人類的文明是分很多歷史時期的,有一些是因為時間太長消失了,證據也被湮滅,F存的,只見蛛絲馬跡,沒有完整的歷史呈現,只是推測猜測了。但是,有記錄的五千多年,也不完全,也是斷斷續(xù)續(xù)的。中國被稱為有優(yōu)秀歷史記錄傳統(tǒng)的國家,是古文明國家中唯一沒有中斷而傳承有序的國家,難能可貴,彌足珍貴。
中國這種記錄歷史的傳統(tǒng),是因為有利用歷史、研究歷史的非常受益之處。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偨Y前人的經驗和教訓,避免后來的錯誤覆轍,這就是智慧,就是文明。我們看中國的歷史,從三皇五帝開始,那是傳說比較多,后來的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統(tǒng)一的秦漢唐宋元明清,民國新中國,一路下來,歷史事實就豐富多彩了。一部《史記》開創(chuàng)了千古的文學歷史,影響了無數的后世中國人。它的研究主線,就是人和事。
人做事,人成事,人敗事。成敗之間,就有抉擇,就有經驗,就有立場。許多事情的出現,真實原因都是復雜的,方方面面的影響,最后出現的結果,有時候能夠讓人推測出原因來,有時候并不能。這部《抉擇:鼎革之際的歷史與人》,就記錄了中國歷史中,在大變動之際,有影響力的數十人的歷史軌跡,剖析了他們的抉擇歷程,推測還原了前因后果。給人們呈現了一個個精彩豐滿人物傳記的同時,讓人們有些新的思考和取益。
人處在和平時期,面臨的選擇容易取舍,因為沒有大的波折、艱難,那么怎么選擇都沒有太大的散失或者差異,而處在亂世時期,就比較難了。正因為難,所以就叫做抉擇。比如傅山,處在明末清初,李自成進軍北京,明王朝覆滅在即,做一個遺民,踐行自己的道德操守,還是做一個順民,為新王朝效力?這其實是個問題,是個怎么辦的問題。前者,固然要付出一定代價,后者卻是自己的堅守的精神準則不允許,這就體現出了抉擇的味道來了。怎么辦呢?這需要智慧和信心,乃至毅力。
還有呂留良,也是同樣的人物。這樣的人物出類拔萃,比較注重精神世界的純正純粹,對道德情操的要求很高的。然而現實政治也是殘酷的,他們的命運便也多是悲劇,好的東西被毀壞了,必然會產生震動,人聲沸騰和議論,這也是自然的情況,留給后人的參考和思考也就豐滿了起來。作家隨筆記錄的這類人物不少,黃宗羲、徐世昌、嚴復等等,都有這種情況。社會的鼎革之際,都是風云變幻的,閃現光彩的也都是人中龍鳳,留給后人的啟示和思索也最多。他們的怎么辦,正是我們的標桿和指針。
【《抉擇》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抉擇的說說04-27
難以抉擇的說說06-01
關于人生抉擇的說說05-16
難以抉擇的說說9篇12-01
難以抉擇的說說(9篇)04-22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說課稿02-19
飄讀后感飄讀后感06-19
《昆蟲記》讀后感_初中讀后感02-15
讀后感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