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鷓鴣天原文及賞析15篇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1
原文:
當日佳期鵲誤傳。
至今猶作斷腸仙。
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jīng)年。
別多歡少奈何天。
情知此會無長計。
咫尺涼蟾亦未圓。
譯文
由于當初鵲鳥誤傳了相會的日子,牛郎和織岸至今仍是愁苦情已的神仙。鵲橋在天上的銀河岸邊形成,人則在輕歌曼舞之中。
七夕時歡娛一夜,之后卻分別一年。離別多而歡娛少又能拿上天怎么樣?或是心知此次相會情長久,眼前的月亮也沒有圓滿。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等,雙調(diào),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佳期:原謂與佳人相約會,后通稱歡聚之日。
鵲誤傳:神話傳說,織岸自歸牛郎,兩情纏綣,到岸廢織,男荒耕。天帝怒,責(zé)令織岸歸河?xùn)|,使情得與牛部相會。后悔,令鵲傳信,許二人七日得會一次。惟鵲誤傳為一年之七夕,使二人嘗盡相思之苦。織岸后知鵲誤傳,恨極,而髡鵲。鵲知己失言,故于七夕,群集河漢架梁以知織岸。
斷腸仙:特指天上的牛郎和織岸。
漢渚(zhǔ):天上的銀河岸邊。漢,河漢,星河,銀河,天空中由無數(shù)星星組成的光帶。渚,洲渚,水中小塊土地,此處指岸邊。
鶯歌鳳舞:比喻輕歌曼舞。
經(jīng)年:經(jīng)過一年。
奈何:怎么,怎么辦。
情知:心知。
無長計:情長久。
咫(zhǐ),八寸。咫尺,形容距離之近。
涼蟾(chán):月亮,這里指七夕的.新月。古代傳說月中有蟾蜍,故以蟾指代月亮。
賞析:
在廣東陸安(海豐)一帶的民間傳說中,牛郎和織女本為天上的神仙,婚后兩人過于相愛以致荒廢了工作,天帝憤怒,命烏鴉前去傳話,但烏鴉笨嘴拙舌,誤傳作兩人須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會一次。大概于某年七夕時,詞人以此傳說為切入點來吟詠七夕,借以抒發(fā)對不合情理之悲劇的無可奈何之情,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2
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
陸游〔宋代〕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guān)。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
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
譯文
我家住在有著蒼茫如煙的云氣和夕陽玉照的鄉(xiāng)間,與世上的事情毫不相關(guān)。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過了竹林;看完了《黃庭》就躺下來觀賞山中美景。貪圖的是任意放縱,蔑視世俗的生活,任憑自己在這種無拘無束的生活中衰老,別妨礙自己的處處開心,本來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種心腸,就是使英雄無所作為地衰老就像是對待平常是一樣。
注釋
玉瀣(xiè):美酒。
《黃庭》:道家經(jīng)典著作,論養(yǎng)生之道。
嘯傲:放歌長嘯,傲然自得。
元:通假字,同“原”,本來。
賞析
劉克莊《后村詩話續(xù)集句把陸游的詞分為者類:“其激昂慷慨者,稼軒不能過;飄逸高妙者,“陳簡齋、朱希真相頡頏;流麗綿密者,欲出晏叔原、賀方回之上!边@首《鷓鴣天句可以算是陸游飄逸高妙一類一品中的代表一之一。
上闋開頭二句:“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guān)!卑炎约核幼〉沫h(huán)境寫得是如此的優(yōu)美而又純凈!吧n煙落照”四字,不禁讓人聯(lián)想起陶淵明《歸園田居句其一“藹藹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意境,一經(jīng)諷誦便難以忘懷。“蒼煙”猶青煙,字面已包含著一者的`感情色彩!奥湔铡边@個詞里雖然沒有表示顏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讀者的多種的聯(lián)想。詞人以“蒼煙落照”四字點綴自己居處的環(huán)境,意在“齷齪的仕途一鮮明的對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點明住在這里“塵事毫不相關(guān),可以一塵不染,安心地過著隱居的生活。這也正是陶淵明《歸園田居句里“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的體現(xiàn)。
者、四句對仗工穩(wěn):“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句臥看山!薄坝皴笔且环N美酒的名稱,明人馮時化在《酒史句卷上寫有:“隋煬帝造玉瀣酒,十年不敗!标懹卧谠娭幸膊恢挂淮螌懙竭^這種酒!包S庭”是道經(jīng)的名稱,《云笈七簽句胡《黃庭內(nèi)景經(jīng)句、《黃庭外景經(jīng)句、《黃庭遁甲緣身經(jīng)句,都是道家談?wù)擆B(yǎng)生之道的書這兩句的大意是說: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過了竹林;看完了《黃庭句就躺下來觀賞山中美景。一二句寫居處環(huán)境的優(yōu)美,者四句寫自己生活的閑適,體現(xiàn)了一者愜意的生活。陸游讀的《黃庭經(jīng)句是卷軸裝,所以邊讀邊卷,“卷罷黃庭”就是看完了一卷的意思。
下闋開頭:“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嘯傲”,指一者歌詠自得,形容曠情而不受拘束的樣子。不單是陸詩用了“嘯傲”此詞,其他詩人也經(jīng)常用此詞,比如郭璞《游仙詩句:“嘯傲遺世羅,縱情在獨往!碧諟Y明《飲酒句其七:“嘯傲東軒下,聊復(fù)得此生。”詞人說自己貪戀這種曠達的生活情趣,任憑終老田園;隨處都能見到使自己高興的事物,何不隨遇而安呢?這幾句可以說是曠達到極點也消沉到了極點,可是末尾兩句陡然一轉(zhuǎn):“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边@兩句可以說是對以上所寫的自己的處境一出了解釋。詞人說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無情(他的心腸“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讓英雄衰老死去卻等閑視之。這難道不是在怨天嗎?但同時也是在抱怨南宋統(tǒng)治者無心恢復(fù)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
據(jù)夏承燾、吳熊和《情翁詞編年箋注句中講到,南宋乾道二年陸游四十二歲,以言官彈劾謂其“交結(jié)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免隆興通判,始卜居鏡湖之者山。這首詞和其他兩首《鷓鴣天句(兩首開頭句分別為:插腳紅塵已是顛、懶向青門學(xué)種瓜),都是這時候?qū)懴碌。詞中雖極寫隱居之閑適,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氣仍然按捺不住,在篇末終于流露出來。也正因為有詞人那番超脫塵世的表白,所以篇末的兩句就尤其顯得冷雋。
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wù)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xué)庵筆記》等。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3
原文:
秋后亭皋木葉稀。
霜前關(guān)塞雁南歸。
曉云散去山腰瘦,宿雨來時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機。
沙鷗相對不驚飛。
柳溪父老應(yīng)憐我,荒卻溪南舊釣
譯文
秋天到后水邊平地木葉稀落,關(guān)塞的大雁在霜前向南遷徙。早上云霧消散后群山清新挺拔,宿雨來時水面徒然加寬變肥。
我已經(jīng)老了,很久以前就忘卻了機巧功利之心,即使與沙鷗面對面也不會驚飛它。柳溪父老想必一直在同情我多年來顛沛流離、以至很久都沒有享受到垂釣溪南的怡然自得之樂的`生活。
注釋
亭皋(gāo):水邊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合∈琛
關(guān)塞:邊疆防守之地。
雁:大雁,一種候鳥。
曉:天亮。
宿雨:昨夜下的雨。
機:機靈。
沙鷗:棲息于沙灘、沙洲上的鷗鳥。
賞析:
王寂生于金,長于金。然而,金代局勢始終動蕩不安,這在每一位文人心中抹上濃重的陰影,隱逸就成了許多文人重復(fù)歌唱的主題,即使挫折較少的主寂也是如此。他晚年“自為壽”時曾云:“好賦歸歟,收拾個、經(jīng)卷藥爐活計!保ā抖聪筛琛罚┻@首詞更是集中地抒寫了他歸隱山水、忘卻塵世的心愿。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4
【名句】
縈綠帶,點青錢,東湖春水碧連天
【出處】
宋辛棄疾《鷓鴣天離豫章別司馬漢章大監(jiān)》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歷楚山川。
但將痛飲酬風(fēng)月,莫放離歌入管弦。
縈綠帶,點青錢,東湖春水碧連天。
明朝放我東歸去,后夜相思月滿船。
【譯注】
碧綠的河水如同一條玉帶,縈回蜿蜒,荷葉圓圓點點如青錢一樣布滿池塘。東湖里的春水,碧綠清澈,湛藍的青天融在一起。
、 縈(yíng)綠帶:綠水環(huán)繞似帶。
、 點青錢:密密荷葉如青錢點綴水面。
、 東湖:名勝之地,在今江西南昌東南。
【說明】
《鷓鴣天離豫章別司馬漢章大監(jiān)》這首詞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的春天,辛棄疾時年39歲。辛棄疾受到主和派的排擠和打擊,既無法實現(xiàn)壯志,又苦于政治生涯的'險惡,心情十分抑郁。全詞篇幅雖短,但能將身世之感和離別之情與眼前之景熔為一爐,頗見作者的藝術(shù)匠心。
【賞析】
“縈綠帶,點青錢,東湖春水碧連天”這幾句寫?zhàn)T別處的東湖美景。處處寫景,實則處處抒情,表達了對友人的依依眷戀之情。用“綠帶”寫流水,不僅寫出河水的顏色之碧綠,也寫出河水蜿蜒流動之動態(tài)。用“青錢”寫荷葉之貌,將荷葉的清圓之態(tài)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來!按核踢B天”這句放大了視角,描繪了水天一線的壯闊之景,表達了詩人對此地風(fēng)光的無限眷戀與喜愛。這幾句寫樂景,與上下幾句抒發(fā)的哀情形成強烈對照,渲染了離愁別緒。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5
原文:
辛棄疾〔宋代〕
雞鴨成群晚不收,桑麻長過屋山頭。有何不可吾方羨,要底都無飽便休。
新柳樹,舊沙洲,去年溪打那邊流。自言此地生兒女,不嫁余家即聘周。
譯文:
雞鴨成群到了晚上也不關(guān)起來,桑麻生長超過了房脊。什么都不在乎,我正羨慕農(nóng)村生活;什么都不要,吃飽就行。新生的柳樹,舊日的'沙洲,去年溪水是打那邊流。人們說此地的兒女們,不是嫁給余家,就是娶了周家。
注釋:
鷓(zhè)鴣(gū)天:詞牌名。雙調(diào),五十五字,押平聲韻。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呂宮、北曲大石調(diào)都有。字句格律都與詞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為“引子”,多用于傳奇劇的結(jié)尾處。屋山:即屋脊。要底都無:別無所求。打:即從。聘:即以禮物訂婚。
賞析:
該詞所描寫飽就是帶湖附近一個偏遠山村飽風(fēng)土人變。這里雞鴨成群,桑麻茂盛,山民吃飽便罷,別無所求,嫁女娶媳,怡然自樂,宛若世外桃源。此詞題為“戲”作,故筆觸輕靈,變?nèi)ぐ蝗唬髀冻鲈~人對田園生活飽欣喜之變。詞中描述雞鴨成群,桑麻生長飽生活,這樸實、安靜、平穩(wěn)飽農(nóng)村生活使詞人羨慕。他希望做個農(nóng)民,過過這種生活,什么都不用想,只要能吃飽,安安靜靜飽生活就算了!靶铝鴺,舊沙洲”,農(nóng)村生活沒有什么大飽沖擊和變化,只有這條小河水,去年從那邊流,今年從這邊流。就是這個地方飽兒女,不嫁余家就聘周。這就以典型飽細節(jié)描寫,反映出農(nóng)村極為樸實飽生活變景。
詞人寫農(nóng)村飽樸實,是為襯托官場飽復(fù)雜;寫農(nóng)村飽簡樸安靜,是為了反襯官場飽惡濁與傾軋,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厭惡官場,熱愛農(nóng)村生活飽思想。
語言清新,內(nèi)容樸實是這首詞飽特點。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6
鷓鴣天·建康上元作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
花弄影,月流輝,水晶宮殿五云飛。分明一覺華胥夢,回首東風(fēng)淚滿衣。
翻譯
被貶作客的途中哪有心思去記節(jié)氣時序的變遷,忽然驚喜地發(fā)現(xiàn)艷麗的春光全都凝結(jié)到小桃枝上。我雖然而今被貶到天涯海角這凄涼之地,但還記得當年繁華盛世時的京城風(fēng)光。
月夜下繁花舞弄著清影,月光流瀉出瓊玉般的銀輝,月色下的宮殿如水晶般晶瑩五色祥云樓頂飛揚。分明是做了一場繁華美夢,回首東風(fēng)淚滿衣衫。
注釋
建康:即今南京市。
上元:指元宵節(jié)。
那:也寫作“哪”。
歲序:歲時的順序,歲月。
小桃:初春開花的一種桃樹。
悲涼地:指建康(今南京市)。
水晶宮殿:用水晶裝飾的宮殿,形容極其豪華輝煌,泛指宋汴京宮殿。
五云:王色瑞云,多指吉祥征兆,代指皇帝所在地。
華胥夢:指夢境。
賞析二
上片“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詞人起首即發(fā)出感嘆,如今身在異地,竟不知時光節(jié)序轉(zhuǎn)換得如此之快,等到驚覺時,春色早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花蕊!靶√摇笔翘覙涞囊粋品種,在上元節(jié)前后開花,由此呼應(yīng)詞題中所言時令。不知不覺又是一年,而在過去的一年中,故土淪亡,自己四處漂泊,此時回望,真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恨。
詞人此時身處都城建康,卻懷著深深的羈旅悲涼情懷,這不僅是因為他離開了故鄉(xiāng),更因為他從此再難回到故鄉(xiāng)。半壁江山已淪入他手,這個不容否認的事實逼得詞人發(fā)出“天涯海角悲涼地”的憂凄之語。北宋汴京與南宋建康在地理位置上遠遠稱不上“天涯海角”,但江山易主的劇變,以及戰(zhàn)火延綿。有家不得歸的事實,使詞人感覺兩者的距離有如天涯海角。
“記得當年全盛時”一句,是作者面對建康上元節(jié)時的凄涼景況而生出對過去的懷戀!坝浀卯斈辍,回憶北宋過往繁華。詞人遙想當年,汴京的上元節(jié)是多么盛大熱鬧,“全盛時”三字,言辭精煉,感情激越,仿佛記憶中的.繁華盛景正洶涌而來,噴薄而出。
下片則具體講述“全盛時”的景象,但詞人卻并不堆金砌玉,而是以“花弄影,月流輝,水精宮殿五云飛”這樣清空虛渺的意象,暗示當時汴京城的旖旎風(fēng)情;ㄓ版鼓龋旅⑷缢,宮殿晶瑩剔透,飛云絢麗美好,如此美的景致,最終仍是被鐵蹄踏碎,一夢成空,令人“回首淚滿衣”。
末句“東風(fēng)”呼應(yīng)起首“小桃枝”,使詞意密合。“分明一覺華胥夢”中“分明”二字,表現(xiàn)出詞人夢醒后的清醒,以及意識到這種清醒之后的悲哀。詞作開端“那知”、“忽驚”,即流露出如夢初醒的意味。及至一句“記得當年”,又使詞人沉浸入過往的“夢境”之中。最后,又因意識到家國殘破而從夢中驚醒,不由得淚濕衣襟,難以自已。可見,“夢”在這首詞中包含有多層蘊意,既表示詞人個人的感情歸宿,也用以比喻國破家亡、繁華如夢的蒼涼情懷。
詞中還運用了回憶對比的手法:以今日之悲涼,對比昔日之全盛;以夢中之歡樂,對比現(xiàn)實之悲哀。這種藝術(shù)手法沖破時間、空間的束縛,一任感情發(fā)泄,姿意揮寫,哀而不傷,剛健深摯,與一般婉約詞、豪放詞均有不同。
賞析
趙鼎是南宋初年中興名臣。這首詞系他南渡之后作于建康(今江蘇南京)。上元即元宵。詞人值此元宵佳節(jié),撫今憶昔,表達了沉痛的愛國情思。
起首二句,以頓入之筆點明身客地,不覺時間推移之速。詞人解州聞喜(今屬山西),人徽宗崇寧五年進士,之合被擢為開封士曹。靖康事變后,高宗倉皇南渡,駐蹕建康,詞人填此詞時,應(yīng)當系隨駕至此!翱吐贰币痪,直點題面,說明金兵南侵之際,自己流踄異鄉(xiāng),不知不覺又轉(zhuǎn)過了一年。出語自然通俗,然于平淡中,且為下句作好鋪墊!昂鲶@春到小桃枝”,這句里以小桃點出上元。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見《老學(xué)庵筆記》卷四。詞句流暢清麗,于輕靈中寄慨嘆,是上句的自然歸宿。其中“那知”、“忽驚”兩個短語,緊密呼應(yīng),有兔起鶻落之勢,把詞人此時的復(fù)雜的心情,切實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天涯海角悲涼地”一語,續(xù)接起句“客路”二字。建康距離北宋首都開封,實際上并不很遠,然而對一個因金人有南渡流落到江南的人來說,卻有如天涯海角。和詞人同時的李清照流落到江南之后,也寫過表達類似的感情的詞句:“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保ā肚迤綐贰罚┰~人此處一則曰“海角天涯”,二則曰“悲涼地”,這兩短語連用加重語氣,可以想見客愁之重、羈恨之深。這就具體表現(xiàn)了詞人“忽驚”以后的情緒。當此時局紛亂之際,作為江防要塞的建康,一方面駐有南宋重兵,準備抵抗南下的金人;一方面是北方逃難來的人民,流離失所,凄凄慘慘。面對此情此景,詞人自然而然想起北宋時歡度元宵的盛況,于是“記得當年全盛時”一句沖口而出。這句是整首詩的一大轉(zhuǎn)折。按照一般填詞規(guī)律,詞寫到此上闋歇拍,如同戰(zhàn)馬收韁,告一段落。可是它的詞意卻直貫下片三句,有蟬聯(lián)而下之妙。這樣的結(jié)構(gòu)好似辛稼軒《虞美人·別茂嘉十二弟》。辛詞上闋歇拍云:“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闋?囱嘌啵蜌w妾!毕缕疲骸皩④姲賾(zhàn)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痹~意跨過兩片,奔騰而下,歇拍處毫不停頓,一氣呵成。因而王國維稱之為“章法絕妙”(《人間詞話》)。此詞也是采用同樣章法,兩片之間,毫不割裂。作者上闋歇拍剛說“記得當年”,換頭就寫“全盛時”情景。但詞人并未以實筆具體描寫元宵之夜“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余里”;也未寫“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俱見《東京夢華錄》卷六),而是避實就虛,寫花枝裊娜,月光皎潔,宮殿華麗云彩絢麗。從虛處著筆,此詞就避免了一般化,從而令人讀后有新穎之感,并能喚起美好的聯(lián)想。
結(jié)尾二句又將筆鋒一轉(zhuǎn),寫詞人從回憶中的往事回到悲涼的現(xiàn)實生活中來。華胥夢,語出《列子·黃帝》,故事講的是黃帝晝寢而夢,游于華胥氏之國。其國無帥長,一切崇尚自然,沒有利害沖突。此處例用來喻北宋全盛時景象,但是隨著金人的入攻,霎時灰飛煙滅,恍如一夢!叭A胥夢”上著以“分明一覺”四字,更加重夢幻色彩。詞人如夢方醒,仔細辨認,春光依舊,然而景物全非,故詞人兩眶熱淚,不禁潸然而下。這兩句讀之令人愴然。詞一般以景結(jié)情為好,但以情煞尾,也有佳篇。譬如此詞尾句純用情語,且以“東風(fēng)”二字與上闋“春到小桃枝”相呼應(yīng),絲絲入扣,卻有溪流歸海,讀之令人有悠悠不盡的意味。
此詞結(jié)構(gòu)極其縝密!胺置饕挥X華胥夢”是詞中關(guān)鍵句子,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詞眼”。詞的上下二闋,全靠這個“詞眼”的眼光照映。如起首兩句中的“那知”、“忽驚”寫從不知覺到陡然發(fā)現(xiàn),即帶有如夢初醒的意思;下片頭三句則是夢境的顯現(xiàn);結(jié)句則是夢醒后的悲哀,處處關(guān)合“華胥夢”一語,于是整首詞渾然一體,構(gòu)成一首意境深沉的歌曲。從全詞來看,感情寫得有起有伏,曲折多變。如果說前三句寫悲涼,下片則轉(zhuǎn)寫歡樂;如果說過片是寫歡樂的高潮,那么結(jié)尾二句則又跌入悲愴的深淵。悲喜相生,跌宕起伏有致,因而能攫住讀者的心靈。詞中還運用了回憶對比的手法:以當日之悲涼,對比昔日之全盛;以夢中之歡樂,對比現(xiàn)實之悲哀。這種藝術(shù)手法沖破時間、空間的束縛,一任感情發(fā)泄,恣意揮寫,哀而不傷,剛健深摯,與一般婉約詞、豪放詞均有不同。因此清人況周頤評曰:“清剛沈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國之思,流溢行間句里!保ā掇ワL(fēng)詞話》卷二)這個評價是非常符合此詞的特點,也是非常符合詞人作為南宋初年中興名臣的身份的。
創(chuàng)作背景
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春,北宋滅亡,宋室南遷。是年秋,趙鼎南渡,沿水路至儀真,作者大約于年底或次年初至建康,于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之夜寫下了這首抒發(fā)故國之思的詞作。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7
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宋代: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譯文
田間小路邊桑樹柔軟的新枝上剛剛綻放出嫩芽,東面鄰居家養(yǎng)的蠶種已經(jīng)孵出了小蠶。平坦的山崗上長滿了細草,小黃牛在哞哞地叫,落日斜照春寒時節(jié)的樹林,樹枝間棲息著一只只烏鴉。
青山遠遠近近,小路縱橫交錯,飄揚著青布酒旗那邊有一戶賣酒的人家。城里的桃鴉李鴉最是害怕風(fēng)雨的摧殘,最明媚的春色,正是那溪邊盛開的蕎菜鴉。
注釋
鷓鴣天:小令詞調(diào), 雙片55字, 上片四句三平韻, 下片五句三平韻。唐人鄭嵎詩“春游雞鹿塞,家在鷓鴣天”,調(diào)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驪歌一疊》。
些:句末語助詞。
平岡:平坦的小山坡。
暮鴉:見王安石《題舫子》詩:“愛此江邊好,留連至日斜。眠分黃犢草,坐占白鷗沙。”這里隱括其句。
青旗:賣酒的招牌。
薺菜:二年生草本植物,鴉白色,莖葉嫩時可以吃。
創(chuàng)作背景
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歲的辛棄疾遭遇彈劾,隱居上饒。隨著退閑時間的推移,作者已經(jīng)習(xí)慣了鄉(xiāng)居生活的恬淡,漸漸把自己融入到淳樸的農(nóng)民人群之中,同時更加感到城市生活特別是官場生涯的紛擾和囂亂,這首詞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
賞析
這是一首歌詠江南農(nóng)村美好景色的詞,上闋寫近景,下闋寫遠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厭棄城市繁華,熱愛鄉(xiāng)野生活的情趣。作者在熟悉農(nóng)村生活的基礎(chǔ)上,為人們描繪出一幅清新、美麗的山鄉(xiāng)風(fēng)景畫,反映了他陶醉于農(nóng)村優(yōu)美景色的心情。這首詞畫面優(yōu)美,情致盎然,意蘊深厚。
上闋頭二句在描寫桑樹抽芽、蠶卵開始孵化時,用了一個“破”字非常傳神地寫出了桑葉在春風(fēng)的催動下,逐漸萌發(fā)、膨脹,終于撐破了原來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僅有動態(tài),讓人感到桑芽萌發(fā)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崗細草鳴黃犢 ”“平崗細草”和“黃犢”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黃犢在牛欄里關(guān)了一冬,當放牧在平坡上時被乍見春草,歡快無比 。“鳴”雖寫聲音,但可以讓人想見黃犢吃草時的悠閑,神態(tài)。
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鴉”按說會構(gòu)成一片衰颯景象,但由于用了一個動詞“點”字,卻使情調(diào)發(fā)生了變化!包c”狀烏鴉或飛或棲,有如一團墨點,這是確切的寫實,早春的寒林沒有樹葉,所以黑色的烏鴉,在林中歷歷可見。作者卻是在欣賞一幅天然的圖畫。
從表面看,這首詞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著上半片在寫景。這里下半片的寫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瀾的。首先它是推遠一層看,由平岡看到遠山,看到橫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還由鄉(xiāng)村推遠到城里!扒嗥旃辆朴腥思摇币痪淇磥砗芷匠,全詞都在寫自然風(fēng)景,只有這句才寫到人的活動,這樣就打破了一味寫景的單調(diào)。這是寫景詩的一個訣竅。盡管是在寫景,卻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須加入一些人的情調(diào),有人的活動,詩才顯得有生氣。
“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鴉”兩句是全詞的畫龍點睛,它又象是在寫景,又象是在發(fā)議論。這兩句決定了全詞的情調(diào)。如果單從頭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這首詞的'情調(diào)是很愉快的。但詞人是一位忠義之士,處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擄去了宋徽宗、宋欽宗二帝,還在節(jié)節(jié)進逼的情勢之下,他想圖恢復(fù),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憒無能,茍且偷安者,叫他一籌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這種心情成了他的許多詞的基本情調(diào)。這首詞實際上是愁苦之音。
“斜日寒林點暮鴉”句已透露了一點消息,到了“桃李愁風(fēng)雨”句便把大好錦繡河山竟然如此殘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現(xiàn)出來了。從前詩人詞人每逢有難言之隱,總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說出來。辛詞凡是說到風(fēng)雨打落春鴉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進逼的局面。這里的“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也是慨嘆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詞中用了反襯手法,反襯就是欲擒先縱。從愉快的景象說起,轉(zhuǎn)到悲苦的心境,這樣互相襯托,悲苦的就更顯得悲苦。前人談辛詞往往用“沉痛”兩字,他的沉痛就在這種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頭薺菜鴉”句可以見出詞人對南宋偏安局面還寄托很大的希望。這希望是由詞人在村中看到的勞動人民從事農(nóng)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說明“詩可以怨”(訴苦),下句說明“詩可以興”(鼓舞興起)。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8
鷓鴣天·上元啟醮
[宋代]張孝祥
原文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光里佩環(huán)聲。驛傳風(fēng)火龍鸞舞,步入煙霄孔翠迎。
瑤簡重,羽衣輕。金童雙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樂,萬歲千秋與帝齡。
賞析
張孝祥自進士及第之日起即滿懷激情關(guān)注國事,及至干道五年(1169)去世之前的六年中,原有的政治熱情雖然基本喪失,卻也時不時有所流露。通過此詞開頭兩句就可以看出,詞人設(shè)醮祈福消災(zāi),“祝南山”亦“瞻北闕”(張孝祥另一首《鷓鴣天·上元啟醮》句),企盼著夜深還叩擊宮門,再議抗戰(zhàn)事,共進平戎計!白右埂保拱胱訒r!胺庹隆保詸C密事之章奏皆雀皂囊重封以進,故名封章,亦稱封事!白锨濉,原意天上,謂神仙居所,這里指翰林院,以翰林乃清貴之職,故稱!拔逑肌,道家稱黃天、蒼天、青天并皆空虛,有自然五霞!芭瀛h(huán)”,玉佩,一般情況下指女子,這里形容詩文韻調(diào)鏗鏘,亦即抗戰(zhàn)、平戎之策論激昂宏暢。由于詞人深受老莊避世思想和道教游仙之說影響,以儒家為主導(dǎo)的精神世界越來越神秘化和淡化了,所以,這首詞不再有“高論逼河漢”的氣勢,只有“清詩鳴佩環(huán)”的'飄逸。
上片三、四句同前兩句一樣,仍然是一種企盼!绑A傳”,傳舍、驛站,歷代封建政府供官員往來和遞送公文雀的交通機構(gòu)!帮L(fēng)火”,緊急,代指前線!褒堺[”,龍與鳳,常常比喻賢士或華美文章,這里喻作前線的捷報。“煙霄”,顯赫處!翱状洹,孔雀和翠鳥,以喻精華,這里則喻作隆重的禮儀接引。這兩句對仗工整,輕快流暢,更以其飄逸表達了詞人對收復(fù)失地的企盼。
過片“瑤簡”句進一步將上元設(shè)醮推向新的企盼。“瑤簡”,即玉簡,玉質(zhì)的簡札或手版,一指道家的符箓,一指帝王封禪、詔誥雀的文書!坝鹨隆保杂鹈棾傻囊路,常稱道士或神仙所著衣為羽衣!敖鹜,仙人的侍童!半p引”,分列兩旁導(dǎo)引。唐制謂宰相入朝須舉雙燭引路,余官各一,故稱;宋制謂學(xué)士以上有朱衣吏一人引馬,至入兩府則朱衣二人引馬,故稱。“通明”,開通而賢明,代指君主,這里是指君主宮邸。從這幾句又可看出,詞人盡管深受避世思想和游仙之說影響,卻仍然念念不忘朝見君主以陳其所見。誠然,通明之己見當陳通明之君主,該詞寫到這里,其企盼可謂透徹通明之極。
最后一聯(lián)作為全詞結(jié)語,既是賀詞,更是企盼,論時知心,披文入情!叭妗保舷驵l(xiāng)、湘潭、湘陰(或湘源)合稱三湘。古詩文中三湘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區(qū)!拔骞堋,一作“五筦”,指今嶺南地區(qū),古以廣、桂、容、邕、安南府皆隸廣府都督統(tǒng)攝,謂之五府節(jié)度使,名嶺南五管。詞人曾在這些地方為官。上聯(lián)寫的是為官心得,為官一任,當造福四方,與民同樂。
下聯(lián)寫的是為臣心期,祈禱江山社稷永葆太平萬萬年。
張孝祥詩詞作品皆能于寫景敘事之中,流露出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生活的深切關(guān)懷,此設(shè)醮祈禱一詞也不例外。謝堯仁稱贊他的文章“如大海之起濤瀾,泰山之騰云氣,倏散倏聚,倏明倏暗,雖千變?nèi)f化,未易詰其端而尋其所窮!保ā稄堄诤壬颉罚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9
鷓鴣天·贈馭說高秀英
短短羅袿淡淡妝,拂開紅袖便當場。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談霏玉有香。
由漢魏,到隋唐,誰教若輩管興亡。百年總是逢場戲,拍板門錘未易當。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短短的羅衫淡淡的妝飾,輕輕地挽起紅袖登上了場。羅扇輕掩面容歌聲如串串珍珠婉轉(zhuǎn)悅耳,言談鋒利如玉屑飛散融和著清香。
從漢魏開始又說到隋唐,是誰讓你們總結(jié)歷代的盛衰興亡。千年萬代不過是用來逢場作戲,成為說書藝人拍板演唱的笑談。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雙調(diào),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說:即說書。
高秀英:一位說書的女藝人。
羅袿(guī):音,古代婦女所穿的華麗的衣服。
當場:又叫作場,指開場說書。
珠成串:形容歌喉婉轉(zhuǎn)如一串珠圓。
拍板:一種樂器,以木做成,唱歌時用來按拍,調(diào)節(jié)音律。門錘:錘同槌。
板:以木制成。說唱時用以按拍,調(diào)節(jié)音律,警示聽眾。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篇作品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已無從考證。作者聽高秀英的說書后生出“百年總是逢場戲”的感慨,并借典故感嘆高秀英作為藝人講唱之不易,從而創(chuàng)作了這首詞。
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寫這位女藝人的妝束和高超的說書技藝。第一句“短短羅袿淡淡妝”,連用兩個復(fù)合形容詞“短短”、“淡淡”描寫說書女打扮的素潔得體而又不俗。接下去一句“拂開紅袖便當場”,作者用了“拂”字,一個灑脫、利落的動作準確地刻畫出說書女的風(fēng)度,給人一種“席上生風(fēng)”(《醉翁談錄》)之感。這兩句一靜一動,把一個舉止從容、神情沉著的藝人形象和盤托出!把诜枭戎槌纱,吹落談霏玉有香”兩句,作者連用兩個動詞,兩種比喻,極其生動傳神。
詞的下片寫說書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感想評論!坝蓾h魏,到隋唐”并非實指漢魏隋唐,只不過說說書的內(nèi)容屬于講史而已,接下來作者有感而發(fā),一反歷來把說書看成是卑賤職業(yè)的觀念,把說書人提到一個歷史裁判者的地位!鞍倌昕偸欠陥鰬颉,語義雙關(guān):一是指百年興亡,什么漢魏隋唐,只不過是逢場作戲,表達作者對人生興亡的感慨;而是說說書作場,講古論今,不過是逢場作戲,其間自有說書人一段辛酸在。最后一句“拍板門錘未易”帶有譏彈,百年興亡不過是逢場作戲,說書人可頃刻間說破,然而僅靠說書人的褒貶,能在蕓蕓眾生領(lǐng)悟其中的虛幻。
上片從其外貌和說書技藝落筆,寫其裝束、神情,贊其歌喉的圓潤和口齒的輕快,活畫出一女藝人形象。下片寫說書內(nèi)容,結(jié)拍兩勻尤妙,既寫其技藝超群,又暗寓人生的慨嘆。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10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
蘇軾〔宋代〕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zhuǎn)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譯文
遠處樹林盡頭,有座高山清晰可見;近處叢生的翠竹圍繞在屋舍旁。院落旁有一長滿衰草的小池塘,蟬聲四起,叫聲亂成一團?罩胁粫r有白色的小鳥上下翻飛,滿池荷花,映照綠水,散發(fā)出柔和的芳香。在鄉(xiāng)村的野外,古城墻的近旁,我手拄藜杖徐徐漫步,轉(zhuǎn)瞬已是太陽西落。昨天夜里三更時分,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場好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涼。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林斷山明:樹林斷絕處,山峰顯現(xiàn)出來。翻空:飛翔在空中。紅蕖(qú):荷花。古城:當指黃州古城。杖藜 :拄著藜杖。杜甫《漫興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藜:一種草本植物,這里指藜木拐杖。殷勤:勞駕,有勞。浮生:意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題鶴林寺僧舍》:“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賞析
此詞作于作者貶謫黃州時期,是他當時鄉(xiāng)間物居生活的自我寫照。上片寫景,下片刻畫人物形象,全詞描繪了一幅夏日雨后的農(nóng)村小景。詞中所表現(xiàn)的,是作者雨后游賞的歡快、閑適心境。詞人先寫游賞時所見村景,接著的點明詞中所寫之游賞和游賞所見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發(fā)自己雨后得新涼的喜悅。這種寫法,避免了平鋪直敘,讀來婉轉(zhuǎn)蘊藉,回味無窮。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边@首詞開頭兩句是說,遠處郁郁蔥蔥的樹林盡頭。有聳立的高山。近處竹林圍繞的屋舍邊,有長滿衰草的小池塘,蟬鳴繚亂。在這兩句詞中,竟然寫出了林、山、竹、墻、蟬、草、池塘七種景物,容量如此之大,堪為妙筆。這里呈現(xiàn)的景象,是一派物狹的氣氛。詞人身為罪官,的能無從施展,只有過著物人的生活。這首《鷓鴣天》即若隱若現(xiàn)的表現(xiàn)出他的此種境遇。
開頭兩句,作者用推移鏡頭,由遠而近,描繪自己身處的具體環(huán)境。這所墻院,正是作者的居所。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比、四句是說,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飛過,塘中紅色的.荷花散發(fā)物香。
三、四兩句,含意更為深邃。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頗有些詩情畫意。芙蕖是荷花的別名!凹毤毾恪,描寫得頗為細膩,是說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那鼻的濃烈的香氣,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別的原因,生活在這樣的境界中,的確是修身養(yǎng)性的樂土。然而對于詞人來說,他并非安于現(xiàn)狀,著意流連這里的景致。在這里透過此等畫面,便能隱隱約約的看到詞人那種百無聊懶、自尋安慰、無可奈何的心境。詞的下片作者又用自己的形象,對此作了生動的說明。
下片前三句,是寫太陽在即將落山的時候,詞人拄著藜杖在村邊小道上徐徐漫步。這是詞人自我形象的寫照。但他表現(xiàn)的到竟是怎樣的形象呢?是老態(tài)龍鐘,還是病后的神態(tài)?是表現(xiàn)自得其樂的隱者生活,還是百無聊賴、消磨時光的失意情緒?讀者仔細玩味,自然會得出正確的答案。
最后兩句,是畫龍點睛之筆。詞句的表面是說: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時分,下了一場好雨,又使得詞人度過了一天涼爽的日子!耙笄凇倍,猶言“多承”。細細品評,在這兩個字里,還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說:有誰還能想到幾經(jīng)貶謫的詞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卻了,唯有天公還想到我,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兩字中還隱藏著詞人的無限感慨!坝值酶∩蝗諞觥,是詞中最顯露的一句。“浮生”,是說人生飄忽不定,是一種消極的人生哲學(xué)。《莊子·刻意》篇說:“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碧K軾的這種消極思想,就是受莊子思想的影響!坝值酶∩蝗諞觥敝械摹坝帧弊,分量很重,對揭示主題,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表現(xiàn)詞人得過且過、日復(fù)一日地消磨歲月的消極情緒。
總觀全詞,從詞作對特定環(huán)境的描寫和作者形象的刻畫,就可以看到一個抑郁不得志的隱者形象。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11
守得蓮開結(jié)伴游,約開萍葉上游舟。來時浦口云隨棹,采罷江邊月滿樓。
花不語,水空流,年年拚得為花愁。明朝萬一西風(fēng)動,爭向朱顏不耐秋。
譯文
湖塘中長滿了浮萍,姑娘們相約來到湖中,一起撥開浮萍采蓮。來時,旭日初升,浦口水面上如煙的水汽,在長槳四周繚繞。采蓮后回到岸上,月光已照滿了高樓。
好花無語,流水無情,年年都為花落春去而傷愁。明天萬一西風(fēng)驟然強勁,無奈蓮花抵抗不住秋寒,很快就會凋落。
注釋
結(jié)伴:這里指相約、邀約。
約:攔阻。游舟:即木游舟,船的美稱。
花愁:花落春去而傷愁
朱顏:紅顏,明指蓮花,暗指采蓮女自己。
賞析
此為采蓮詞。全詞不著重寫蓮花或采蓮女子的外表美,而著重寫采蓮的環(huán)境美和采蓮女的心靈美。整首詞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凈和文人詞的雋雅含蓄,別具情韻而又楚楚動人。上片起首兩句寫一群女子為了采蓮,長時期地等候蓮花盛開,蓮花開了,她們便結(jié)伴去采;湖塘里長滿浮萍,她們要上船,得先輕輕地把它撥開。這兩句寫出了姑娘們蓮開前的耐心等待、采蓮前的細致動作。
“來時浦口云隨棹,采罷江邊月河樓”,則寫她們的采蓮過程、采蓮環(huán)境。夏天白晝云霧少,句中的“云”,當指曉云。這兩句寫的是采蓮人到了浦口,曉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氣籠罩她們船棹周圍;她們采蓮休工回到江邊,夜月已上,人家的樓臺上已照滿月光。作者把這從早到晚地采蓮勞動寫得很優(yōu)美。過片以后展示采蓮女子心靈的`美好。她們愛惜蓮花,為蓮花的遭遇擔(dān)憂。或許她們采蓮中,也從蓮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花不語,水空流”,好花無語,流水無情,深情無法傾訴,好景不斷流逝,人無可奈何,花也無可奈何,那就只有“年年拚得為花愁”了。而最急迫的愁是“明朝萬一西風(fēng)動,爭奈朱顏不耐秋!迸氯f一西風(fēng)聚然吹來,艷麗的蓮花抵擋不住,馬上就陷于飄零、憔悴!爸祛仭敝富,用比擬寫法進一步人花合一了。此片細膩地寫出采蓮人多情易感的內(nèi)心世界。
晏幾道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fēng)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12
綠橘梢頭幾點春。似留香蕊送行人。城朝紫鳳朝天路,十二重城五碧云。
歌漸咽,酒初醺。盡將紅淚濕湘裙。贛江西畔從今日,城月清風(fēng)憶使君。
譯文
綠橘梢頭尚有橘花未謝,好像要留下香蕊來送別行人。君要官職高升,城天就要進京朝拜皇上。升官進京是天祥人瑞的好事。
歌聲漸漸沙啞,喝了點小酒微微有點醉。感到悲傷,就盡情哭泣,任憑紅色的淚水滴濕了黃色的衣裙。贛江西邊從今天開始,城月與清風(fēng)就在回憶著使君。
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雙調(diào),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紫鳳:紫色鳳凰。喻指非凡的人品。朝天:朝見帝王。
十二重城:意即十二樓城。五碧云:五色彩云之意,多用以喻宮闕。
贛(gàn)江:江西省最大河流,注入鄱陽湖,長江中游重要支流。
城月清風(fēng):二者為自然界清高之物,其所憶念者自必為不俗之人。
賞析
從詞意看,贛州太守任滿回京,作者令營妓歡歌以送,而此詞便是作者在離筵席上所作。綠橘開花表城時間是在春末夏初,行人即后文的“使君”。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描寫一個歌女送“使君”進京情景的作品。開篇點城時間是在春末,本是橘樹花朵還未盡謝的自然現(xiàn)象,在送別人的眼中卻仿佛橘樹也有人的'心意,刻意地留幾朵花以挽留將要遠行的人。接下去點城“使君”是要去往京城,且前程似錦,暗示“使君”是一定要走的,又進一步顯出送別人的復(fù)雜心情,一方面她是為“使君”高興的,也希望他能有個好前程;另一方面也確實不舍得讓他遠離自己。
下片寫?zhàn)T行宴上,眾人灑淚而別。因為難過,歌終于唱不下去了。有心事導(dǎo)致小酌幾杯便有了醉意,大家終于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女子哭得淚水打濕了裙子。結(jié)尾二句表城心跡,將不會忘記“使君”,而那深深的思念,連贛江西畔的城月清風(fēng)也會被沾染上的。
全詞借景物抒情,又描繪出一幅美麗的江邊送別圖,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晏幾道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fēng)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13
花界傾頹事已遷。浩歌遙望意茫然。江山王氣空千劫,桃李春風(fēng)又一年。
橫翠嶂,架寒煙。野花平碧怨啼鵑。不知何限人間夢,并觸沉思到酒邊。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七真道觀已經(jīng)傾塌頹敗了,世間的人事已經(jīng)發(fā)生了滄桑巨變。心中激蕩著一種郁氣便放歌遠望,但依然免不了意氣蕭颯,心緒茫然。江山歷經(jīng)千劫,帝王的瑞氣幾度消亡,朝代幾經(jīng)變遷,在春風(fēng)吹來的桃花、李花中又過了一年。
遠山橫亙大地,好似一道道青翠的屏障;寒意未退的云嵐懸浮在山頂,猶如架起一條通向天際的橋梁。原野上長滿了野花,杜鵑悲凄地啼叫著,好像在向世人訴說自己的哀怨。這一切都讓人忍不住質(zhì)問“何限人間夢”,而面對一切的未知,只有到那能解千古憂的酒里尋找答案了。
注釋
鷓(zhè)鴣(gū)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于中好”。雙調(diào)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七真洞:即紀念七真的道觀,道家以茅盈、許穆等七人為七真。
花界:猶香界,指佛寺。詞中指道觀。
王氣:象征帝王運數(shù)的瑞氣。
千劫:極言時間之久。
平碧:猶平蕪。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詞人是由金入元者,雖得元朝重用,但身歷兩朝,心靈深處自然不免有所隱痛。當詞人目睹花落春歸,道觀傾圮時,便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首詞。
賞析
詞的上片以佛比道,感朝代之興替;下片寫荒涼滿目,嘆人事之無常,寄寓了詞人對人生、歷史的無限深思。全詞盡管體制短小,卻寫得境界開闊,氣象宏大,同時又筆觸細膩,不失婉柔。
詞的上片起首緊扣詞題,敘寫眼前“七真洞”的景況:“花界傾頹事已遷”!盎ń纭保ǖ澜虒m觀)本是塵世中的眾生躲避災(zāi)禍追求解脫的一塊圣土,當年也曾是香火不斷,信徒云集,而這樣的往“事”如今早已“遷”變無存了,就連其自身也已頹敗崩塌,七真洞盛衰遷移在詞中顯然是整個世事滄桑巨變的一個縮影。接下來詞人并未繼續(xù)描繪眼前道觀“傾頹”的景象,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山河大地,發(fā)出了“浩歌遙望意茫然”的感慨。詞人高歌長嘯,意欲抒泄心頭的郁悶,然而悵惘迷茫的意緒卻是無法擺脫。
面對頹敗的道觀和大好的`“江山”,他陷入了歷史興亡的深思和困惑之中:“江山王氣空千劫,桃李春風(fēng)又一年”,古代的望氣之術(shù)認為天子所在之地的上空有象征帝王運數(shù)的祥瑞的“王氣”。史載,詞人通曉“星歷、筮卜、雜算”等古代方術(shù),作為缺乏現(xiàn)代科學(xué)意識的古代文人,他自然相信眼前的燕京古城有著凝聚不散的帝王之氣;然而無情的事實使他看到的則是一座座高聳的帝王大廈接連的崩塌。一個“空”字,生動地寫出了詞人在他難以理解的歷史興亡面前所感到的驚愕與困惑!疤依畲猴L(fēng)”一句又以大自然的永恒更進一步反襯世事的滄桑翻覆。由此,詞人的“茫然”之慨猶如出岫之云,濃濃地彌漫了詞的上片。
下片“橫翠嶂,架寒煙,野花平碧怨啼鵑”三句承接“桃李春風(fēng)又一年”繼續(xù)寫“遙望”所見的自然景象:遠山橫亙大地,好似一道道青翠的屏障;寒意未退的云嵐懸浮在山頂,猶如架起一條通向天際的橋梁。一片碧綠的草原上點綴著朵朵艷麗的野花;杜鵑悲凄地啼叫著,好像在向世人訴說自己的哀怨。這一切看似全為眼前景色的描寫,而實則皆是心中情語的吐露。迷茫的山巒、荒涼的原野、悲鳴的啼鵑,無一不透露著詞人茫然、失落、悲涼和悵惘的心境。一個“寒”字、一個“怨”字,便是詞人這種心境的標志。
至煞尾處,詞中的這種情感則由隱而顯:“不知何限人間夢。并觸沉思到酒邊”,面對這世道的滄桑翻覆、人事的盛衰興亡,詞人苦苦地思索,只覺得它如同夢幻一般無法理解和把握,于是只有借酒來解脫這深深的迷茫和無奈了。詞的最后兩句,既表現(xiàn)了詞人超然物外的清淡之風(fēng),同時又體現(xiàn)了詞人悲慨激越的豪健之氣,“出世”與“人世”的矛盾同時融合在了詞句之中。
在表現(xiàn)手法上,全詞通過把眼前荒敗的臺觀與遠處生機的野草閑花相互映托,來達到顯襯人事無常之藝術(shù)效果,頗具氣象。又通過移情于物,使煙泛寒,鵑啼怨,來寄慨詞人之幽情,抒發(fā)作者之百感交集,造成了很深的意境。又以“橫”寫山巒,以“架’’寫云煙罩峰,體物無不工細。全詞的特點是淡而穆,格調(diào)清放俊健。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14
鷓鴣天
東陽道中
辛棄疾
撲面征塵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山無重數(shù)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嬌。人歷歷,馬嘯嘯,旌旗又過小紅橋。愁邊剩有相思句,搖斷吟鞭碧玉梢。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征途生活的小令,約寫于1177年。
“撲面征塵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篝”,行軍用的竹制水筒。塵土撲面,征途遙遠,掛在身邊的竹筒里的水也逐漸減少乃至用完了。起始兩句,寫出征人行軍途中的勞頓,可知此時馬乏人累,疲憊不堪!吧綗o重數(shù)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嬌!焙髢删鋵懧吠揪拔铮切熊娙搜壑兴。周遭是數(shù)不清的層層山巒,全被樹木野草覆蓋,一個“碧”字,說明此時行軍人是置身于綠色的海洋里,而山野中那些不知名的`花兒格外嬌艷絢麗。充滿生機的大自然使人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上片寫景,淡筆素描,繪出一幅色彩鮮明的山野行軍圖。
下片側(cè)重寫行軍途中的情景和作者的思緒!叭藲v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比盅b的戰(zhàn)士清晰可辨,戰(zhàn)馬在蕭蕭鳴叫,迎風(fēng)飄揚的戰(zhàn)旗已經(jīng)越前面的小紅橋,這三句寫的是隊列前進的情景。不難想見,此時作者是騎馬走在隊列的后面,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到行軍的戰(zhàn)士和隊首“旌旗”的方位。“愁邊剩有相思句,搖斷吟鞭碧玉梢!彪m然辛棄疾無時無刻不在憂國憂民,但寫此詞時,正是辛棄疾“春風(fēng)得意”的時候,有機會為國效命,他的心情是輕松愉快的,因此這個“愁”字應(yīng)理解為他尋覓“相思句”構(gòu)思過程中“苦惱的”“愁”,正因為這樣,他只顧聚精會神地思索,不知不覺中才“搖斷”了馬鞭的“碧玉梢”,這抑或是用力過猛,抑或是打在什么東西上;寫得極傳神,極形象。
同一時期作者寫的另一首《鷓鴣天》中有“二年歷遍楚山川”的句子,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他這一時期奔走勞碌的情景,與本詞意境相近。這類詞都很清新,有生活氣息。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15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翻譯
肥水汪洋向東流,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早知今日凄涼,當初真不該苦苦相思。夢里的相見總是看不清楚,趕不上看畫像更加清晰,而這種春夢也常常無奈會被山鳥的叫聲驚起。
春草還沒有長綠,我的兩鬢已成銀絲,蒼老得太快。我們離別得太久,慢慢一切傷痛都會漸漸被時光忘去。可不知是誰,讓我朝思暮想,年年歲歲的團圓夜,這種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注釋
肥水:源出安微合肥紫蓬山,東南流經(jīng)將軍嶺,至施口入巢湖。
種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謂當初不應(yīng)該動情,動情后尤不該分別。
丹青:泛指圖畫,此處指畫像。
紅蓮夜:指元夕。紅蓮,指花燈。
評解
作者曾幾度客游合肥,并與一歌妓相愛。當時的歡聚,竟成為他一生頗堪回憶的往事。在記憶中,她的形象十分鮮明。然而伊人遠去,后會無期;厥淄,令人思念不已,感慨萬千。夢中相見,又被山鳥驚醒。思念之苦,真覺得“當初不合種相思”了。愁思綿綿,猶如肥水東流,茫無盡期。誰使兩人年年元宵之夜,各自有心頭默默重溫當年相戀的情景!詞中所流露的傷感與愁思,即是為此而發(fā)。全詞深情繾綣,纏綿哀婉。
題解
本詞是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元夕為懷念合肥戀人所作。這首記夢詞,題目是《元夕有所夢》,作于寧宗慶元三上元宵節(jié)。上片先寫對昔日戀情的'悔恨,再寫夢中無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見作者戀情之深熾。下片說別久傷悲以至愁白了鬢發(fā),煞拍兩句想像在元宵在放燈之夜,對方也在悲苦相思,語極沉痛。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按何淳G”,乃就正月十五元宵時節(jié)而講,早春尚寒,草木未綠;“鬢先絲”則寫詞人一夜夢醒,突然喚醒二十年前之戀情,忽而感覺到人已兩鬢斑白,青春消逝,這才發(fā)覺昔日戀情似乎已然淡漠,于是逼出“人間別久不成悲”的感慨。所謂“不成悲”者,是指久別相思,由激情外露轉(zhuǎn)向深沉內(nèi)斂,由多愁善感變?yōu)殡[忍節(jié)制,顯出一種“不成悲”的淡漠與遲鈍,實際是一種更深藏更沉郁的悲愁。全詞情致深婉空靈。
賞析一
這首《鷓鴣天·元夕有所夢》,乃姜夔為懷念身在合肥的戀人而作,作于寧宗慶元三年(1197)元宵節(jié)之時。據(jù)夏承燾先生考證,姜夔在初遇合肥戀人時,約為二十余歲,在他三十六歲這年,曾經(jīng)兩次到過合肥!敖B熙元年(1190),姜夔再客合肥,此年冬,姜夔戴雪詣石湖,授范成大以詠梅之《暗香》、《疏影》新聲兩闋,成大喜以歌妓小紅為贈!倍鞔嗽~時,姜夔已是四十二歲,與舊戀人初遇已相隔近二十年。
上闕首句“肥水東流無盡期”,點明了當初相戀的地方,并借水流悠悠、綿綿無盡之意,謂已相思亦是了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表面上有怨極生恨的后悔之意,稱當初就不應(yīng)該發(fā)生這段感情,然實則說,自已根本就擺脫不了這段刻骨銘心的戀情,始終被相思纏繞,太過苦惱。有李太白《秋風(fēng)詞》“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之感慨!皦糁形幢鹊で嘁姟眲t寫出了詞人夢中的遺憾。在夢里,戀人的面容模糊依稀,沒有畫像那般清晰。潛在地表明了詞人在這二十年里,刻未能忘戀人的樣子,時常在她的畫像前流連這樣一個事實。結(jié)句“暗里忽聞山鳥啼”沉痛已極,離別已久,又相隔遙遠,只能在夢中相見了,然而,這模糊不清晰的夢,竟然還被鳥啼聲驚醒。情傷若斯,痛徹心脾。
下闕起首句“春未綠、鬢先絲”,言春乍始,然發(fā)已先白;也暗寫自已二十年來,傷春如故的恒久之思!叭碎g別久不成悲”道出人間世情的悲哀。分別久了,人的情感已變得麻木不堪,再也感覺不到當初離別時的那種銘心刻骨的痛苦了。暗合佛家“有情皆幻,有色皆空”之理。然細細想來,世情歡愛,又莫不如此,讀之心中尤覺感傷!罢l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兩句,點出主旨,收結(jié)全篇。在元夕之夜,你是否會觸景生情想起了我?而我對你的思念,你是否又能感應(yīng)到?這個問題是個天問,沒有答案,只有身在兩地的雙方各自心里明白。由此推求出,這段戀情在元夕之夜的花燈會,曾有過甜蜜地回憶。在這一特定的時刻,能夠引發(fā)彼此的回憶和相思。
東坡云:“言有盡而意無窮者,天下之至言也。”該詞情境深永,含而不露,其意可神會,無法以言語盡達,心有戚戚者,自會其中之意。
賞析二
據(jù)夏承燾先生《姜白石編年箋!房甲C,作者年輕時在合肥與戀人相識相愛,此后為生計四處飄泊,與戀人離多聚少。但詞人終生思念情人,詞中時有所涉。這首詞是透露戀人信息和相戀時地最為顯豁的一首。上片寫因思而夢,醒來慨嘆夢境依稀,識認戀人面貌不清;又夢境短暫,才相遇卻被山鳥啼醒。下片由元夕春至換意,寫出歲月蹉跎之嘆!叭碎g別久不成悲”又出新意,反折而出。全詞空靈蘊藉,耐人咀嚼。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05-04
鷓鴣天·桂花原文及賞析03-05
鷓鴣天·別情原文賞析07-11
鷓鴣天·別情原文及賞析08-05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通用)08-23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精]08-23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必備]08-23
李清照的《鷓鴣天桂花》原文及賞析10-17
鷓鴣天·和昌父原文及賞析10-15
鷓鴣天·黃沙道中原文及賞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