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由》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逃避自由》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逃避自由》讀后感1
這本書是弗洛姆基于對30—40年代納粹極權主義在全世界泛濫的反思而寫的,他尖銳指出納粹極權主義在社會引起狂熱追捧的心理機制——即逃避自由的機制。如果作者僅僅是分析納粹主義的話,這本書所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力,在我看來,不會長久和深遠。很顯然,作者在動筆之前肯定也考慮到這樣的一個問題,所以在整個內(nèi)容的安排和結構的設計中,專門講納粹主義的只安排了一個章節(jié),雖然每一章節(jié)都會涉及這一話題,作者試圖想要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一個說理與邏輯推理過程,或者說通過分析社會中群體/個體的心理機制來進一步剖析納粹主義。
這本書用七個章節(jié)試圖闡明四個問題,即“自由是如何產(chǎn)生以及產(chǎn)生的影響”“三種逃避自由的機制”“納粹極權主義產(chǎn)生的心理原因”“民主社會中逃避自由的現(xiàn)象”。
一、自由是如何產(chǎn)生以及產(chǎn)生的影響
伴隨著文藝復興、大航海冒險、宗教改革、工業(yè)革命,個人的重要性逐漸凸顯,也越來越自由。而且當時資本主義發(fā)展也進一步促進了個人自由的發(fā)展。
但是吊詭的是,個人自由的增加并沒有給人帶來更多的歸屬感和安全感,相反,人們會選擇逃避這種自由。
二、三種逃避自由的機制
第一種是權威主義,是對外在權利的依賴與臣服,具體表現(xiàn)為施虐與受虐,并假借愛的名義。
第二種是破壞欲,就是除掉所有與之相比是個人顯得弱小的對象。在納粹極權主義時代,新中產(chǎn)階級表現(xiàn)最為突出。
第三種是機械趨同,即從眾、隨大流,個人自主思想與批判性思維的喪失。
三、納粹主義產(chǎn)生的心理原因
區(qū)分了當時存在的心理基礎,一種是無產(chǎn)階級和自由資產(chǎn)階級的聽之任之心理,還有一種是新中產(chǎn)階級如何將社會地位的自卑轉移到民族自卑。
四、民主社會中逃避自由的現(xiàn)象
民主社會以一種更加隱形的方式存在,這種社會很容易識別,任何一個壓抑人、否定的人的社會都存在逃避自由的現(xiàn)象。
所以,應該怎么辦?
作者主張發(fā)揮人的自發(fā)性,重視人的自由意志與人格(理性+情感)的發(fā)展,而這種自發(fā)性的獲得可以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
教育呢?教育在發(fā)揮著什么樣的作用?
作者對教育持批判的態(tài)度(好像法蘭克福學派都不怎么看好教育)。首先批判了教育扼殺了人的自發(fā)性,這種自發(fā)性最原始的表現(xiàn)是孩提時代自由表達厭惡、敵視與喜歡;作者進一步批判了教育不鼓勵原創(chuàng)性思維,灌輸式的教育,以及過分推崇知識的教育方法更加助長了逃避自由的發(fā)生。
讀完這本書,對于我自己來說,沒有很強的個人沖擊感。
“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逃避自由》讀后感2
《逃避自由》這本書是費羅姆的著作之一,起初看書的名字的.時候,我感到很疑惑,對自由的渴望想必是人人都有的,從古至今人們?yōu)闋幦∽约鹤杂傻臋嗔Ω冻隽酥T多努力,為什么要“逃避自由”呢?看了此書以后,我發(fā)現(xiàn)原來自由與孤獨之間是有著不可分割的一些關聯(lián)的。
書中有句話是這樣的“自由雖然給他帶來了獨立與理性,但也使他孤立,并讓他感到焦慮與無能無力”,對于這句話,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我們每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個個體,難免會被束縛,因為我們需要一個規(guī)律來進行社會活動,但是當給予我們極度的自由的時候,人本身所具有的依賴感臣服感便會有所減弱,雖然獨立是好的,但是難免會因為無法與社會相容而感到一種“孤獨”與“不安全感”。所以,人所具有的依賴感是我們有時候逃避自由的原因,也許我們在認為自己沒有自由的時候,加倍的渴望自由,但是書中則提出自由會不會成為沉重的負擔,使人無法承受,因為人還有一種天生的臣服愿望。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子女對于父母要求的自由,正如書中也有提到胎兒與母親之間的聯(lián)結與割裂。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是一個不斷獨立的過程,在年幼時我們有父母的庇佑,那時候自由這個概念尚未在意識中出現(xiàn),而在青少年時期自我意識開始逐漸形成的時候,我們又不斷的想要脫離開父母,想要過一種自己所謂的自由,而在完全脫離開父母的時候,我們又渴望他們的管束,希望聽見他們的叮囑,甚至希望他們對我們再次進行管教,因為我們心中對此有中天然的臣服與依賴。我們害怕自由以后的孤獨感,所以不斷的想要與周遭鏈接在一起,有時候自由與孤獨原來是可以很貼近的。
“個體化進程日益加劇的一方面為自我力量的增長,而它的另一方面則就是孤獨日益加深”,自我力量的增長就我的理解看來,是對自由的爭取和漸變獨立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孤獨日益加深則是不可避免的。人在宏觀看來雖然與這個社會有所聯(lián)結,但在微觀看來,他就是一個獨立的人,自由與孤獨也都需要自己去一一品嘗,爭取一種自己所謂的自由的同時也意味著在品嘗一種孤獨。
在未讀此書前,從沒有把自由與孤獨做一個聯(lián)系,甚至覺得自由是極度美好的,但是從此書中我看到,原來自由與孤獨是貼近的,逃避自由的人實質上就是在逃避孤獨,因為作為一個社會中的人,都會有一種天然的依賴感和臣服感。
【《逃避自由》讀后感】相關文章:
愛與自由讀后感04-18
公司選擇逃避債務的法律原因06-29
靈魂的自由語錄10-23
關于自由的名言01-20
歌頌自由的名言12-11
自由作文600字03-26
關于自由的作文05-23
自由的天空勵志故事07-01
自由飛翔中英雙語閱讀04-08
鳳凰傳奇自由飛翔歌譜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