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李白的行路難詩賞析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shù)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shù)觀點和藝術(shù)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李白的行路難詩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李白的行路難詩賞析
李白《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行路難》,樂府古題,多寫世路艱難等內(nèi)容,現(xiàn)存最早作品是南朝宋鮑照十八篇。李白此詩約作于41歲前,那時他正漫游各地,謀求出仕以建功立業(yè)。
起四句高開低走。“清酒斗十千”,語出漢曹植《名都篇》詩“美酒斗十千”。好酒每斗十千錢(即萬錢),夸言價格之高!爸薄,同“值”!巴1倍浠悯U照《行路難》“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如此盛筵,正好大快朵頤,而詩人卻沒有胃口,推杯擲筷,拔劍而起,茫然四顧,無所適從。四句有意設(shè)置不同尋常的生活情節(jié),聳人聽聞,以構(gòu)成懸念。
詩人當歡不歡,究為何事?這便逗出下文:欲渡黃河,而冰塊阻塞河道,渡不過去;欲登太行山,而大雪覆蓋山岡,登不上去。二句點題,以自然之旅的行路艱難,比喻政治之旅的行路艱難。仕途既不順利,知難而退可也,何必自尋煩惱?令人糾結(jié)的是,詩人不想放棄,他對政治還有所盼望。于是乃有下文!伴e來”二句,暗用了兩個歷史典故:相傳姜太公曾在磻溪(在今陜西寶雞東南)垂釣,得遇周文王,后輔佐文王之子武王滅商,建立了周王朝;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jīng)過,后得遇商湯,輔佐商湯滅夏,建立了商王朝。用此二典,可見詩人自我期許之高。這中間的四句,抑而后揚,詩情復又振起。
然而夢想是夢想,現(xiàn)實是現(xiàn)實。一旦返觀現(xiàn)實,詩人再次跌落苦悶之中!靶新冯y!行路難!”一疊連聲的嘆息,使讀者感覺到,詩人仿佛就站在我們面前!岸嗥缏,今安在?”二句換韻,乘勢也換出新意:行路之難,不僅在路有障礙,還在岔道甚多,正確的路今在何處?想到這里,詩人豁然開朗:“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我材也必有路!黃河不通,太行不通,大海通不通?《宋書·宗愨傳》載宗愨少年時自言其志:“愿乘長風破萬里浪!蹦┒涫钦f,人生不可能總是逆境,我且高高升起船帆,一定會有“長風”到來,助我破浪直渡滄海!幾經(jīng)感情的煎熬與掙扎,理想主義與樂觀主義還是占了上風,詩的旋律最終又拉升回到了高音區(qū)。
此詩情緒激烈,波動幅度大,振蕩次數(shù)多,時沉九淵,時騰九天,藝術(shù)張力大,故文學感染力強。其自強不息的信念,為理想而百折不回的價值觀,既帶有盛唐時代精神的投影,也是李白個性氣質(zhì)的典型體現(xiàn)。
李白的行路難詩賞析
《行路難》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文譯:
面對金質(zhì)酒樽盛滿一斗一萬的高端清酒,玉質(zhì)大盤盛滿價值萬元珍味精美菜肴,我卻放下酒杯,扔掉筷子,不想吃喝,拔出寶劍回頭四周看,心情郁悶茫茫然。想橫渡黃河,冰塊阻塞了河流;將要登頂太行山,卻滿山大雪覆蓋?臻e下來學姜子牙坐溪流上釣魚,忽然又像尹伊夢到乘著舟船經(jīng)過太陽邊上。行走路上難,行走路上難,那么多的岔路,現(xiàn)今該在哪條走?總會有時機乘著長風破浪前進,一直懸掛著像云一般的船帆渡過蒼茫大海。
欣賞:
第一聯(lián),對偶,揚。極寫餐具高貴,美酒高級,美食高檔,讓人垂涎欲滴,急欲下箸趁熱吃。斗十千與值萬錢,對得相對寬松,化用了曹植美酒斗十千的詩意,萬錢也含典故,湊在一起還押韻。
第二聯(lián),急轉(zhuǎn)折,抑。吃到一半時,突然停杯,緊接投箸,吃不下去了,空出手來拔劍,動作幅度越來越大,四顧沒有目標,只能心茫然。化用鮑照“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和古詩“四顧何茫然”詩意,心茫然比長嘆息更苦悶。心茫然始,心茫然終,統(tǒng)領(lǐng)全聯(lián)。
第三聯(lián),對偶,抑。還是化用鮑照《舞鶴賦》:“冰塞長川,雪滿群山”詞句,添加渡黃河、登太行更加細化具體化,可讀性更強。茫然后定下的行動計劃阻力重重,難以實現(xiàn)。同時也照應詩題行路難。
第四聯(lián),對仗,與對偶的區(qū)別,是講究上下句字音平仄相對,揚。又一轉(zhuǎn)折,輕快明亮,閑來、夢,似乎不再行路,不再難,用了姜子牙和尹伊出山前的隱居故事,內(nèi)心念念不忘是被君王重用。
第五聯(lián),七字句轉(zhuǎn)為三字句,抑。直接用詩題作詩句,原原本本套用了南北朝釋寶月《行路難》和駱賓王《從軍中行路難》疊句范式,突出強調(diào)行路難。再轉(zhuǎn)折為苦悶,歧路多,難選擇,更顯行路難。
第六聯(lián),最后轉(zhuǎn)折,揚。寄希望于長風破浪,最后一句解讀也陷入多歧路。一解為實現(xiàn)理想,功成名就;二解為獨善其身,不問世事;三解為功成名就,功成拂衣,乘舟浮海而去,不求回報。
總評,全詩大起大落,詩情揚抑、抑揚、抑揚,一波六折,對比強烈,沖擊波巨大,使人如坐過山車,刺激震撼。前四聯(lián)用平聲先韻,第一、二、四、五、六、八句的千、錢、然、川、山、邊六字押韻,密度極大,朗朗上口。后二聯(lián)換用上聲賄韻,第十、十二句的在、海二字押韻,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細釋:
《行路難》,本樂府《雜曲歌辭》,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李白《行路難》總共三首,這是其一。
當時酒分濁酒、清酒,清酒算是高檔酒。
十千,不就是萬啊,現(xiàn)在看起來有點別扭,當時是常用詞。跟現(xiàn)在還使用的十分、四萬萬等詞語類似。
冰塞川,不能理解為冰凍河面,冰層可承受人直接在冰面上行走,更便捷。
化用駱賓王《從軍中行路難》:“行路難,行路難,岐路幾千端”的詩意。
今安在,一解為正確的道路在哪里?二解為應該選哪條道路?
直掛云帆濟滄海,一解為與上句連為一體,實現(xiàn)心中帝王師的目標;二解為功成退身,歸隱滄海;三解為不再強求功名,去歸隱;四解為,去尋仙求仙歸道,看破紅塵俗事。
此詩寫作時間一解為天寶三載(744年)離開長安時所作,詹锳《李白詩文系年》、裴斐《太白樂府舉隅》的意見。二解為作于開元十九年(731年)前后李白初入長安追求功名無成而歸之時,郁賢皓《李白集》的意見。
郭茂倩《樂府詩集 行路難》下引《樂府解題》曰: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按《陳武別傳》曰:武常牧羊,諸家牧豎有知歌謠者,武遂學《行路難》。則所起亦遠矣。唐王昌齡又有《變行路難》。一般推斷漢代就有,先在北方流行,后傳至南方,東晉袁山松就寫過,可惜都不存。《世說新語任誕》,劉孝標注:《續(xù)晉陽秋》曰:袁山松善音樂,北人舊歌有《行路難曲》,辭頗疏質(zhì)。山松好之,乃為文其章句,婉其節(jié)制。每因酒酣,從而歌之,聽者莫不流涕。初,羊曇善唱樂,桓伊能挽歌及山松以《行路難》繼之,時人謂之三絕。今云挽歌,未詳!短接[》卷四九七引《俗記》:宋諱死后,葬在金城南山,對玻琊郡門。袁核為玻挪太守,每醉輒乘輿上宋諱冢,作《行路難歌》。
現(xiàn)存南北朝《行路難》有28首,最早的是鮑照的《擬行路難十八首》,還有寶月、王箱、費誕、吳均、高昂的作品。唐有83首,宋24首,遼金元22首,明105首,清140首。漢樂府中還出現(xiàn)《長安道》《洛陽道》《蜀道難》等與《行路難》立意相近的詩題。唐敦煌寫本中,保存有20首《行路難》及一首同體的《明堂詩》。宋改寫詞調(diào)叫《小梅花》,賀鑄卻寫有《行路難》舊題的詞。
本詩能用臺灣校園歌曲《外婆的澎湖灣》的曲調(diào)唱出來,非常神奇。玉盤珍羞直萬錢、將登太行雪滿山稍唱快點,最后把直掛、云帆、濟滄海對應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再重復連唱直掛云帆濟滄海對應還有一位老船長,天衣無縫。
【李白的行路難詩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李白詩《行路難·其一》翻譯及賞析01-24
李白《行路難》賞析12-26
對李白《行路難》的賞析05-30
李白行路難古詩賞析10-14
《行路難三首》的全詩賞析07-24
李白行路難11-25
《行路難·其一》李白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4-13
李白的送別詩《勞勞亭》賞析05-17
李白的送別詩《渡荊門送別》賞析10-26
李白《寄淮南友人》詩原文及賞析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