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及對策
人總是處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的,人際關系指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系,心理上的距離。人際關系反映了個人或團體尋求滿足其社會需要的心理狀態(tài)。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其特有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他們在人際關系發(fā)展上有其獨特的特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及對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及對策
一、大學生人際交往特點
大學生是一群充滿朝氣的群體,他們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情感豐富,對自我認識進一步深入,自我意識趨成熟與完善。大學生人際交往增多,社會適應能力增強。一些大學生還建立了較穩(wěn)定的戀愛關系。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上體現(xiàn)出如下特征。
1.交往以人格平等為基礎。人與人交往的基礎是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礎上的,平等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已基本成熟。因此,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過程中把平等的交往作為繼續(xù)交往的基礎。
2.交往對象、范圍、內容、方式的開放性。大學生思想活躍、情感豐富,他們?yōu)榱烁玫卣J識社會、適應社會,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采取積極的心態(tài),積極主動的與他人進行交往,能以主動開放的姿態(tài)面對現(xiàn)實社會。
大學生交往對象從過去的同學、教師擴大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交往的范圍也從寢室、班級、學校擴大到社會各領域。交往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理智上的良朋、情感上的摯友、甜蜜的愛情是大學生追求的目標。交往方式也放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體現(xiàn)出交往方式的多樣性。隨著大眾傳播媒介的迅猛發(fā)展,為大學生在傳統(tǒng)的交往方式基礎上,又增加了許多新興的內容,無線通訊工具——手機、網(wǎng)絡中的聊天室、電子信箱、“微博”、“QQ”等被當代大學生廣泛應用。新交流方式的使用,打破了傳統(tǒng)人際交流的時間、空間限制,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具有更大的開放性。
3.較單純的精神性。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與中學階段相比較,有了一定的實用性和功利性,但是主體上還是以情感性、精神性為主。人們常說同學友誼最珍貴就體現(xiàn)了這一點。在人際交往中他們多數(shù)以合得來作為交往的準則,對自己朋友的期望值較理想化,易用理想化的標準來衡量朋友。
二、大學生交往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不適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是個人的行為,而且時常表現(xiàn)異常,就有可能是交往障礙,常見的表現(xiàn)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認知障礙。其可能的表現(xiàn)是對人際關系的過分理想化,容易想當然,所有的交往都希望是出自于自己的立場和角度,并不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出發(fā)。有的時候,可能對方或者當時的情況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樣,就對在現(xiàn)實和理想中產(chǎn)生極大的落差,從而會以失敗告終。產(chǎn)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大學生年紀尚輕,待人處事還沒有那么成熟,容易一廂情愿,喜歡把許多事物和人往自己理想的角度去想象,而并不去看到事物本質的情況和事實。
2.情感障礙。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情感色彩過濃也是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種情感色彩過濃表現(xiàn)在兩個極端的方面:(1)過于自卑、害羞和嫉妒心理,在很多時候,由于無法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點和被許多表象把蒙弊,使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往往顯的過于小心,不敢表現(xiàn)自己。因為怕自己說錯或做錯,而缺乏自信,使得在人際交往中反而不自然,害羞的表現(xiàn)往往是說話聲音太小,在人際交往中靦腆,動作不自然,嚴重一些的會怯于與人交往;(2)過度自負與孤僻,另外一種情況卻是恰恰相反。因為年輕,以為自己知道的很多,不把別人放在眼里,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處處表現(xiàn)出心高氣傲,看不起別人的情感,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讓與之交往的人感覺很不舒服,從而導致交往障礙。過度自負有的大學生就會比較孤僻,自命清高,別人覺得跟他交往不舒服,而他自己會慢慢覺得,別人都不在他眼里,不愿意跟人溝通,行為和心理就會越來越孤僻。
三、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一)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則
1.平等交往。作為一個個體的人,我們從人格到做人上都是相互平等的,人與人的關系也應該是平等的,所以,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應該遵循平等的交往原則,才是正確和可行的。不要過高的估計自己,也不要太自卑,一顆平常心對待自己,對待他人。
2.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最基本表現(xiàn)就是對他人有禮貌,尊重他人的勞動,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生活方式和習慣。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信任,坦誠相待,縮短交往的心理距離。
3.真誠待人。就是真心實意,坦誠相待,從心底感動他人而最終獲得他人的信任,它是人們之間溝通的橋梁,是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礎。只有以誠相待才能建立深厚友誼。真誠待人,在熱心幫助他人的同時,還能指出朋友的不足和缺陷。
4.互助互利。人際關系以能否滿足交往雙方的需要為基礎。交往雙方的心理需要都能獲得滿足,其關系才會繼續(xù)發(fā)展。堅持互助互利原則,就要與人為善,樂于幫助別人。還要善于求助別人,別人幫助你克服了困難,他也會感到愉快,這也可以促進雙方的情感交流。
5.講究信用。信用是能夠履行諾言而取得的信任,它是長時間積累的信任和誠信度。講信用就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營造良好的社會信用氛圍,從我們大學生自身做起。
6.寬容大度。古語講“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待人寬、克己薄、為善最樂”。讓一步寬宏大度,容忍謙讓,是為人之美德,之雅量。以退讓的精神待人處事,是高明之舉。寬容能化解人際交往中產(chǎn)生的誤解和矛盾,這樣既維護了團結和睦,又避免了相互傷害。
(二)掌握人際交往的藝術
1.語言藝術。語言藝術是運用語言的手段創(chuàng)造審美的形象的一種藝術形式。“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告訴我們交往時要注意運用語言的藝術。語言藝術運用恰當可以起到鼓勵和贊美的作用,它可以調劑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的矛盾。(1)稱呼得體。恰當?shù)皿w的稱呼,使人能獲得一種心理滿足,使對方感到親切,交往便有了良好的心理氣氛。(2)說話注意禮貌。語言藝術運用得好,就能吸引和抓住對方,從內容到形式適應對方的心理需要、知識經(jīng)驗、雙方關系及交往場合,使交往關系密切起來。
2.非語言藝術。非語言藝術一般包括眼神、手勢、面部表情、姿態(tài)、位置、距離等。掌握和運用好這種交往藝術,對大學生搞好人際交往是不可少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根據(jù)談話的內容和場合,正確運用非語言藝術,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時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大學生還要學會有效地聆聽。
(三)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大學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增強自身的人際吸引力。大學生如何增強人際吸引力,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呢?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學家卡耐基總結出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種途徑:(1)真誠地對別人感興趣。(2)微笑。(3)多提別人的名字。(4)做一個耐心的聽者,鼓勵別人談他們自己。(5)談別人感興趣的話題。(6)以真誠的方式讓別人感到他很重要。
2.提高個人的外在、內在素質。追求美、欣賞美、塑造美是人的天性。美的外貌、風度能使人感到輕松愉快,并且在心理上構成一種精神的酬賞。所以,大學生應恰當?shù)匦揎椬约旱娜菝,揚長避短,注意在不同場合下選擇樣式和色彩符合自己的服裝,形成自己獨特的氣質和風度。同時,大學生應注意追求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協(xié)調一致,即外秀內慧,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和人格素養(yǎng)。通過個人內在、外在素質的提高提高自己對他人的吸引力
3.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特征。良好的個性特征是增強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大學生要不斷學習,努力增強自身的文化素質、能力水平,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特征,個人的整體素質是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本錢。
(四)正確把握自己與別人的關系
學會轉換角色,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能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在與別人的關系中努力做到:(1)“把自己當別人”:用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得失榮辱,把它看成發(fā)生在別人身上,不因自己的情緒變化而影響人際關系。(2)“把別人當自己”:設身處地通過角色轉換,才能善解人意,去急人之所急,痛人之所痛。(3)“把別人當別人”:既尊重別人,不干涉對方隱私,做到內外有別,男女有別,不冒犯對方的個人空間。(4)“把自己當自己”:在自知的基礎上建立自尊自信,揚長避短,更成熟地與別人相處。這四點融會貫通不容易,但每個人只要用心去做,盡力去做,就會越做越好。
知易行難,良好的人際關系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也不是僅僅掌握了人際關系的基本理論、技巧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以開放的心態(tài)積極主動的與他人進行交往。如果你努力朝這個方向前進,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一切正在悄然改變:朋友之間的不快蕩然無存,能夠暢言的越來越多,親友間有了深摯的友愛。你會過得充實愉快,覺得人際交往是一件自然與輕松的事,從而對學習生活持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大學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滿信心。這樣你的學習生活將會豐富充實、充滿快樂,你的人生將會更加幸福美滿。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
大學生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改善人際關系,加強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義。邁進大學校園,因剛從緊張、繁重的高中學習生活中走出來,沒有時間和機會深入社會,對于人際關系,大腦中幾乎是一片空白。而大學生活,又恰恰需要交往,需要溝通。那么如何打開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局面?使其在人際交往中不四處碰壁,應該掌握以下原則:
2.1平等交往平等主要指交往雙方態(tài)度上的平等,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做人的尊嚴和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關系。在交往過程中,如果一方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發(fā)號施令、頤指氣使,那么他很快便會遭到孤立。大學生往往個性很強,互不服輸,這種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絕不能高人一頭,更不能因同學的出身、家庭、經(jīng)歷、長相等方面的客觀差異而對人“另眼相看。”
堅持平等的交往原則,就要正確估價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優(yōu)點而盛氣凌人,也不要只見自身弱點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這是人際交往的基礎。
2.2尊重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嚴。并期望在各種場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夠引發(fā)人的信任、坦誠等情感,縮短交往的'心理距離。一般來說,大學生的自尊心都較強,因此,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則,不要損傷他人的名譽和人格,承認或肯定他人的能力與成績。否則,容易導致人際關系的緊張和沖突。
堅持尊重的原則,必須注意在態(tài)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學。平等待人,講究語言文明、禮貌待人,不開惡作劇式的玩笑,不亂給同學取綽號,尊重同學的生活習慣。
2.3真誠待人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只有以誠相待,才能使交往雙方建立信任感,并結成深厚的友誼。誠實又是成功交往的基礎,知心朋友和牢固的友誼是通過真誠相處才獲得的。那么。怎樣做到誠實呢?簡單的說就是一要正直無私;二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三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堅持真誠的原則,必須做到熱情關心、真心幫助他人而不求回報,對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誠懇批評。對人、對事實事求是,對不同的觀點能直陳己見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當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誹謗人,做到肝膽相照、赤誠待人、胸懷坦白。
2.4互助互利人際關系以能否滿足交往雙方的需要為基礎。如果交往雙方的心理需要都能獲得滿足,其關系才會繼續(xù)發(fā)展。因此,交往雙方要本著互助互利原則;ブ褪钱斠环叫枰獛椭鷷r,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給對方提供幫助。這種幫助可以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腦力的。也可以是體力的。一個人如果只想得到別人幫助,而不去幫助別人,關心別人,是處理不好人際關系的。
堅持互助互利原則。就要破除極端個人主義,與人為善,樂于幫助別人。同時,又要善于求助別人。別人幫助休克服了困難,他也會感到愉快,這也可以進一步溝通雙方的情感交流。
2.5講究信用 誠信是一個人內在氣質的反映,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是成功的伙伴,是無形的資本,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tǒng)。信用原則要求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說真話,言必行,行必果。答應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難,也要千方百計、不遺余力地辦到。如果經(jīng)再三努力而沒有實現(xiàn)。則應誠懇說明原因,不能有“湊合”、“對付”的思想。_守信用者能交真朋友、好朋友:不守信用者只能交一時的朋友或終將被拋棄。
堅持信用原則,要做到有約按時到,借物按時還,不亂猜疑,不輕易許諾、信口開河,讓人家空歡喜。
2.6寬容大度 人際交往中產(chǎn)生誤解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大學生個性較強,接觸密切。不可避免地會產(chǎn)生矛盾。這就要求大學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計較,而要謙讓大度、克制忍讓,不計較對方的態(tài)度,不計較對方的言辭。并勇于承擔自己的行為責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撐船”。寬容克制并不是軟弱、怯懦,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現(xiàn),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潤滑劑,能“化干戈為玉帛”,贏得更多的朋友。在寬容別人身上的缺點時,應該看到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時,也要清楚的認識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古人說得好,水至請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明白了這些道理,就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真誠。從而獲得多一些友誼。
2.7保持距離 保持距離感決不是設置心靈上的屏障或戒備防線,它因人、因場合而異,人與人之間親密程度的不同所保持的距離是不相同的。同學之間要處理好人際關系,保持牢固的友誼,就必須象刺猬彼此相抱著取暖。需要保持適當?shù)木嚯x,這樣既能感受到對方的溫暖又免于相互之間的傷害。懂得了這一道理,我們就學會了尊重和被尊重,就能更好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總之,對于在校大學生,要從各方面鍛煉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心理問題,改善人際關系,使自己能夠適應大學生活。大學時期是大學生心理趨于成熟的時期,特別需要別人的理解,愿意向別人傾訴自己的思想,以便通過別人的理解與安慰而對壓抑的情緒進行調節(jié),使心理壓力緩解。另外,重視人際交往,掌握交往技巧,積累交往經(jīng)驗,不僅是大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需要,也是大學生成功走向社會的需要。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1)對環(huán)境的辨析能力
要有效地達到社交目標,便要因應情勢而作出相應的行為。社交環(huán)境瞬息萬變,交往的對象亦有不同的特質,要適應不同社交環(huán)境、人物,便要有精銳的觀察和認知能力。對環(huán)境的辨析能力是社交能力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如果能夠對情境間的細微不同之處加以區(qū)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環(huán)境的變化而做出合宜的行為,以適應不同性質、千變萬化的環(huán)境。
(2)對別人心理狀態(tài)的洞察力
洞察別人的心理狀態(tài)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環(huán)。一些人看到別人的行為時,不嘗試去了解對方做事時的處境和感受,便馬上從別人的行為去判斷對方是一個怎樣的人。這種重判斷而輕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發(fā)展的一大障礙。在生活中會發(fā)現(xiàn)越傾向性格道德判斷的人,他們的社交能力便越差。反之,越傾向作內心剖析的人,他們的社交能力也就越高。
大學生要培養(yǎng)良好的表達能力。社交中受歡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懂得說話適時、適量、適度。其次要培養(yǎng)人際融合能力。融合于社會,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觀念,勇敢地面對世界、接納世界。要用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去接納現(xiàn)實,并有勇氣和決心去消除生活中的消極現(xiàn)象,弘揚主旋律,盡一份當代大學生應盡的責任。同時大學生要注意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創(chuàng)造自我,超越世俗的拘束而達到精神自由的高度;升華自我,守住生命的熱情;沉思自我,伸展情志的深度與廣度。”大學生處在人生第二次斷乳的時期,要特別注意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及對策】相關文章: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10-21
高職學生人際交往的困擾與對策09-11
中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有哪些10-09
淺談新生代員工的特點與管理對策07-12
大學生人際交往技巧08-20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危機06-20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06-19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方法06-23